你抖腿嗎?就是腿腳不自覺地「得瑟」起來的那種。
同事今天從老闆的辦公室出來後,情緒不高。
問了她幾次,也沒有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她是剛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平日裡工作很積極,老闆也願意帶她。
作為老員工,我只能安慰她: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再繼續努力提高就是。
半晌後,她最後道出事情的原委:昨天跟老闆還有幾個同事與客戶喝茶時,就被老闆白了幾眼。後來茶會結束後,老闆訓斥她以後改掉「抖腿」的臭毛病,太不禮貌了!
於是,今天一大早又去老闆辦公室請罪去了。
怪不得剛開始不說是怎麼回事呢。也確實是,「抖腿」這個事兒怎麼說呢,有句話叫「樹搖葉落,人抖福薄」,還有說「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倒三代」的,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抖腿就是往外「抖摟財」,怪不得老闆會不待見她的這個「習慣」。
想到如果客戶看到這麼好看的一個妹子在喝茶時不斷地抖來抖去,震得茶桌咣咣響,也不知人家會怎麼想。可能大部分人認為「抖腿」跟「得瑟」差不了多少,看起來就顯得不安穩,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將「男抖窮,女抖賤」的說法安了上去。
如果你不小心有了這樣的動作,就會被相應地安上「負面」的標籤。
客觀點講,抖腿這個事情,要是追溯原因無外乎就是兩個:一個是個人的習慣,二是病理學上的問題。
前者或許可能會讓自己感到放鬆,現在很多在辦公室工作的人一天下來活動不了多少,吃完就坐下忙忙碌碌一整天,脂肪在身體裡沉澱,深沉代謝還在繼續進行中,身體得不到足夠的鍛鍊來燃燒卡路裡,所以唯一能動彈的也就是那麼幾塊肌肉了。
自然而然地可能就會抖起腿來,同時也會感到很放鬆和舒服,直至變成一種習慣。
所以,也有人說,愛抖腿的人一般不會太胖。
後者病理學上的說法是,抖腿是一種弱化的應激條件反射,學名叫「驚跳反射」,這種反射在我們的嬰兒期就存在了,就像你半夜趕路突然竄出一個人大喊一聲你會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一樣,其心理基礎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負面例子的話,讓我想起當年汶川地震後那個著名的「範跑跑」老師,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面對質疑之聲,就不自覺地抖起腿來。
另外,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靜止的狀態下時,身體裡的血液循環就會變得緩慢異常。如果過長時間的靜止,身體會感到麻木,很多人因為諸如司機或是固定座位的工作甚至有腿部浮腫的現象出現。
身體為了防止病態,會無意識地讓處於「靜止」的那部分肌肉動起來,也就是說抖腿也可以看作是抵抗血液凝滯的一種身體表現。
而在心理上的解釋是因為抖腿的動作很有節奏感,能給身體帶來持續不斷的「刺激「,可以由此刺激緊張焦慮的大腦神經中樞,使得情緒得到緩解,也就是說,很多人緊張和煩躁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抖起腿來。
我猜想,我的同事可能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因為昨天的那次茶話是去與客戶談一個很重要的項目,作為新手的同事難免會有些緊張,可能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就很「無禮」地抖起了腿。
其實,抖腿是一種很私人的動作。
如果在沒有人的時候,你想不想抖腿或是抖不抖腿都無所謂,自己爽就行了。
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有一個詞叫「慎獨」。
也就是一個人在自己獨處的時候也要嚴謹,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一種「不需要監督的自我修養」。
在所謂克己復禮中的「克己」其實是很重要的,任何時候一個人都能夠克制自己,不會被自己的情緒左右去做出一些孩子氣的事情來,都會被認為是值得予以重任的性格特徵。
這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觀人識人的老辦法。
比如,寫過那本如何觀人識人的《冰鑑》的曾國藩,他自己就能做到這種「克己」:有一次一個英國政要來訪,曾國藩陪客人喝茶吃瓜子,半夜之後,等到客人要走,曾國藩起身相送,英國客人震驚地發現地上有兩個瓜子殼圈出來的腳印。這就意味著曾國藩在幾個小時內連腳都沒有挪動過一下。
這種「定力」真非一般人可比的!
說到與別人相處或是交談,最主要是應該坦誠相待,需要在眼神上進行信任的傳達,這是溝通的要義和重點。而如果一個人在交談時不斷抖腿,則會干擾到對方的視線,將他的目光吸引到無足輕重的那兩條抖動的雙腿上,就有點不妥當了。
南懷瑾之前在他的《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裡也寫道:
腳不要抖,這個習氣要戒掉,不戒掉會倒黴,運氣不佳。一個人千萬不要抖腳,坐在那裡兩腳這樣抖動,有錢則錢抖光,有人則人抖光,家破人亡。如果出家師父,則茅棚都會抖掉,所以抖不得……所以這是一個相,威儀莊嚴,莊嚴很重要,不可以抖,要把它戒掉才行。換句話說,你身體想抖,就是氣機不能下行,年紀大一點就易得高血壓了……
南懷瑾老爺子說的「氣機」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精神頭,如果頻繁抖腿就會讓精神無法集中注意力,會分神,分神就影響一個人的思維,那麼做起事來就難以獲得成功。這可能才是「抖腿窮一生」的正確解釋。
同樣的,有人說抖腿可以緩解焦慮,其實可以理解為如果不抖腿,那麼會更加的焦慮。
所以去除焦慮的好辦法不是要去抖腿,而是找到問題的本源加以解決才行。
4年前,當時還在讀大三的小梁因為學習壓力大,平常習慣側著抖腳,有一天小梁上課時突然感到左腳腳掌傳來一陣痛感,2天後,小梁左腳越發劇痛,直至無法行走。
不得已去醫院檢查,竟然發現左腳骨折了。小梁說,他平時很少運動,他認為這次骨折是因自己長期側著抖腿導致的…
如果靠抖腿來緩解一時的焦慮,反而會加重心理負擔,那就永無寧日了,因此也不值得提倡。
所謂「狗抖毛掉,人抖財掉」,實際上沒有那麼嚴重,這是一種通俗意義上的告誡。
其實說到底是想讓我們在為人處事時要注重儀表和社交禮儀,要將自己最端莊儒雅的一面展示出來,儘量克制那些顯得「毫無節制」的動作,給別人留下不錯的印象。
而關於減肥或是排遣焦慮,還是儘量運用其它更加科學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身體。想像一下,抖腿畢竟幅度較小收效甚微,並非最佳的選擇。
所以,如果遇到朋友有抖腿的習慣時,你會提醒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