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老百姓都能居者有其屋?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

2020-12-14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8月28日,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表示,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張學凡表示,深圳全市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27.8平方米,還沒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主要原因是深圳還有70%多的人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

深圳對標的新加坡模式,起源於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新加坡政府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建屋發展局興建的組屋。目前,新加坡已形成以政府組屋為主、市場化的私人房產為輔的住房體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顯示,早在2016年,新加坡便有高達82%的公民居住在組屋裡,也就是說,新加坡的政策性住房與商品房比例約為「8:2」。

學習新加坡對深圳樓市、深圳房價又有何影響?不少深圳開發商和中介機構表示,政府的決心很大,樓市的風向真的變了。上半年那種房價上漲很難再出現。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認為,這預示著下一步深圳的市場會有很大的變化,住房會大幅增加供應量,去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

見習編輯:周瑞峰

相關焦點

  • 深圳想學新加坡住房制度、購房政策、建組屋!
    新加坡的成功秘訣 許多人都知道在新加坡居者有其屋,在本地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想買套房子很容易。到2001年,政府擁有了新加坡總土地面積的90%。按照人口需求比例,部分土地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由新加坡建屋局(HDB)開發,最終變成幾乎所有公民都能負擔的組屋。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 深圳,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演講中——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8年補齊住房供需短板,深圳住建局:新加坡是榜樣
    近日,在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的「深八條」出臺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建局提出改變調控身段,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再次引發眾人對於深圳樓市走向的熱議。張學凡表示,公共租賃住房目標為110萬套,深圳每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10萬套,將通過5年甚至8年補短板,力爭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較好地緩解,以此穩定房地產市場,讓市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 深圳樓市學「新加坡模式」?美聯物業江少傑:實施存難度
    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在紀念深圳40周年的一個活動上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是一個長遠目標。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這波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公開講話,再次引發各界對深圳樓市的熱議。
  • 深圳何以為「新加坡模式」而轉身?
    來源: 中國經營報文/鄧海建9月1日,「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上了微博熱搜。追根溯源,這一說法來自近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的公開表態:「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思路分明,擲地有聲。很顯然,這不是決策主導部門的「閒來之筆」。
  • 新加坡住房模式很香,但深圳可能沒本錢去學
    深圳又重提學習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了。 8月28日,"致敬深圳40周年 與城市共生暨第十屆深圳房地產盛典",深圳住建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
  • 深圳住建局發話打造「深圳版新加坡」,能解決剛需之痛嗎?
    No.1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提出4:6比例,未來目標讓至少60%的市民能住在政府提供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No.2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對比截至2018年3月底,約81%的新加坡居民住在組屋中(組屋即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承擔建築的公共房屋,為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所),其中出售的有98.6萬套,出租的有6.0萬套。
  • 學習新加坡,深圳的本錢在哪裡?
    在這種情況下,深圳提出,學習新加坡模式,要讓6成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裡。 01. 新加坡,是一個解決住房問題最成功的城市國家。
  • 深圳住建局局長: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
    香港以套均價格125.44萬美元蟬聯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居全球第三,套均價格91.5萬美元;深圳為什麼要學習新加坡呢?難道是覺得深圳的房價還不夠高?還是覺得內地學習「香港模式」房地產飛的還不夠高?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房地產發展初期,內地城市從香港學來了一系列發展經驗。
  • 深圳住建:60%市民住房由政府「提供」!1600萬人要「沸騰」了
    2020年中下旬,深圳市住建局表示,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此消息一出, 深圳近1600租房的人要「沸騰」了。我國的商品房市場發展有借鑑新加坡的先例,公積金制度就是從新加坡學來的。
  • 深圳住建局: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6成市民住政府供屋
    張學凡:新加坡是學習榜樣,今年房地產開發量是10年最高(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1、全市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27.8平方米,還沒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主要原因就是我們還有70%
  • 居者優其屋 美的置業高品質人才房 助力佛山招才引智
    他通過審核和搖號取得了人才房購買資格,用周邊商品房一半價格都不到的9800元/平米,就能買到地鐵口的嶄新物業,還能選裝美的全屋5M智慧家居產品。美的領賢公館是佛山首個人才房項目,開創了佛山人才房的歷史。在住房改革創新方面,佛山一直以敢為人先的精神,走在時代的前列。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提出,位於大灣區核心區的佛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深諳人才之重要性,佛山在五區推出人才房政策。
  • 居者優其屋,消費者對於新住宅有何要求?90-120平成理想住房面積
    過去我們追求「居者有其屋」,而現在卻慢慢地轉變為「居者優其屋」。除了房屋本身的質量、戶型以外,社區的醫療條件、綠化情況、物業配置等等,都被劃入了購房者的購房參考清單中。那麼,現在的購房者對於新房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房地產企業能否從中抓住購房者的「心動點」,從而促進銷售,完成質的跨越呢?根據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0新居住消費洞察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我們來尋找一下我們的答案。
  • 進入特首提名期,看參選人打算如何落實「居者有其屋」? 獨家
    詳閱這四名參選人的政綱,不難發現他們都把土地房屋政策作為重點,認為住房是香港「最迫切」、「最重要」的問題。香港的住房問題一再困擾大眾,高企的房價令普通市民望而卻步。截止2015年,香港仍有約20萬市民居住在條件惡劣的「劏房」中。特區政府採取多項措施,一邊通過稅收及購買資格抑制樓價上升,一邊則提供各類公共房屋供無法負擔樓價的港人租住購買。但對於大多數基層市民來說,公共房屋顯然更為惠及大眾。現階段香港的公共房屋主要分為出租公共房屋(簡稱公屋)及居者有其屋(居屋)。
  • 新加坡人都住啥樣的房子?帶你了解一下
    新加坡組屋這些就是分布在新加坡全島各地的政府組屋。在新加坡,有八成的人口都居住在這樣的政府組屋裡。組屋歷史1959年,剛剛獲得自治權的新加坡面臨著嚴峻的住房問題。於是,在1960年新加坡政府便成立了建屋發展局來規劃興建政府組屋,以改善屋荒。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提出的目標,是在5年內建好50,000個組屋單位。1965年,建屋局完成了這一目標,大大改善了新加坡當時的住房問題。
  • 對比新加坡廉價組屋和廣州公租房,我陷入沉思
    這個價格相比國內如何?以中國人均GDP第一的城市深圳為例。市區對應深圳的南山區、福田區,今年二手房均價8萬5,市郊對應深圳的鹽田、寶安,5萬1,深圳房價大概是新加坡組屋的 3.6~4.7倍。可以說新加坡的組屋政策解決了炒房問題,真正實現居者有其房,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度以及年輕人的歸屬感,生活有希望,知道努力工作就能買得起房,不需掏空6個錢包。
  • 南赴新加坡,租屋教戰守則必讀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一手規劃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集合住宅。這樣的組屋,佔了全新加坡82%的住宅戶數比例;而建商發展局的簡稱HDB,也成為新加坡人口中政府組屋的代名詞。前往到新加坡留學或是工作,面臨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租屋。而有多少預算,完全決定了你能租到哪一種房、住在哪一區。
  • 房價世界第二,卻人人有房住!地狹人稠的新加坡是怎麼做到的?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是724平方公裡,而北京的面積是1.64萬平方公裡,北京幾乎相當於23個新加坡。說實話,拿北京做參照實在太欺負新加坡了,畢竟這二者大小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北京一共有16個轄區,其實10個轄區的面積都超過了新加坡,例如北京通州區面積就有906平方公裡,比新加坡大了180平方公裡。
  • 只有這條路能救深圳!
    本文來源:大鬍子說房8月28日,在「致敬深圳40周年:與城市共生暨第十屆深圳房地產盛典」上,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宣布,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