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8月28日,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表示,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張學凡表示,深圳全市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27.8平方米,還沒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主要原因是深圳還有70%多的人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
深圳對標的新加坡模式,起源於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新加坡政府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建屋發展局興建的組屋。目前,新加坡已形成以政府組屋為主、市場化的私人房產為輔的住房體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顯示,早在2016年,新加坡便有高達82%的公民居住在組屋裡,也就是說,新加坡的政策性住房與商品房比例約為「8:2」。
學習新加坡對深圳樓市、深圳房價又有何影響?不少深圳開發商和中介機構表示,政府的決心很大,樓市的風向真的變了。上半年那種房價上漲很難再出現。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認為,這預示著下一步深圳的市場會有很大的變化,住房會大幅增加供應量,去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
見習編輯:周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