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適用:如何依據《民法典》認定流押條款及其效力?

2020-12-15 澎湃新聞

理解與適用:如何依據《民法典》認定流押條款及其效力?

2020-10-09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法信

轉自:法務之家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問題:司法實踐中應如何依據《民法典》認定流押條款及其效力?

相關法條

《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解答

1.流押條款的認定

所謂流押條款,指的是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旦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抵押財產就歸債權人所有的條款。理論上說,流押條款應該是抵押合同的一個或數個條款,但抵押合同中是否存在流押條款很容易加以識別,並無特別強調的必要。而且抵押權作為優先受償權,抵押權人一般不以取得抵押財產為其目的,在抵押合同中約定流押條款的情形反而並不多見。

從司法實踐看,與流押條款密切相關的是讓與擔保。在讓與擔保中,當事人形式上簽訂的是轉讓合同(包括買賣合同、股權轉讓合同),實際目的卻在於設定擔保。正因為形式上簽訂的是轉讓合同,所以才會約定抵押財產在特定情況下歸名義上的買受人(實際上的債權人)所有。在此情形中,識別是否存在流押條款,首先就要識別該所謂的轉讓合同是真正的轉讓合同,還是讓與擔保合同。

我們認為,是否存在主合同是判斷一個協議是真正的轉讓合同還是讓與擔保的重要標準。讓與擔保作為一種非典型擔保,屬於從合同的範疇。與此相對應,往往還會存在一個主合同。而真正的轉讓合同往往只有一個合同,不存在主從合同的問題。

另外,讓與擔保中,當事人或者約定回購條款,或者名義上的買受人實際取得所有權附有一定條件,此點使其有別於一般的轉讓合同。因為在一般的轉讓合同中,一旦所有權發生了轉移,通常不會發生回購或附條件的問題。

2.流押條款的效力

《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並未直接規定流押條款的效力,但從條文表述看,流押條款仍然是無效的,因為如果流押條款是有效的,抵押權人就可直接根據約定享有抵押財產的所有權,而不是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但另一方面,本條並未沿襲《物權法》第186 條關於禁止流押的表述,而是認為流押條款仍會產生「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的法律效果,而非歸於無效。從解釋論上說,應當認為無效的流押條款已經轉化為有效的清算型擔保。

準確理解流押條款的效力,關鍵在於理解本條有關「依法」的表述。此處的「依法」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一是抵押權須已依法設立。流押條款的效力本身僅涉及該條款是否有效的問題,不涉及是否有物權效力問題。換言之,是否具有物權效力不是流押條款所能解決的問題。而要想具有物權效力,前提是抵押權須已有效設立。對不動產抵押而言,須已完全登記;對動產抵押而言,鑑於其採登記對抗主義,只需籤訂合法有效的抵押合同即可。

二是須依照抵押權實現的相關規定實現抵押權。抵押權的實現包括折價、拍賣、變賣等方式,作為禁止流押柔化的產物,本條為歸屬型清算或者處分型清算留下了空間。從實務操作看,如債務人甲以其價值100 萬元的房屋向乙提供抵押,約定不履行到期債務,就將該房屋抵給乙。在甲不履行到期債務時,如乙認為該房屋價值高於100 萬元的,可以主張該房屋歸其所有,如果甲同意的,意味著雙方達成了折價協議,符合《民法典》有關以折價方式實現抵押權的規定,此為歸屬型清算。如果甲不同意,可以請求拍賣、變賣(當然須承擔相應費用),拍賣、變賣後的價款用以優先清償債務,並實行多退少補,此時轉為處分型清算。當然,如果乙認為房屋價格下跌了,也可以請求拍賣、變賣該房屋(此時,乙需要支付拍賣、變賣費用),以所得價款優先受償,不足部分再請求甲繼續履行。可見,此處所謂的清算既可以是歸屬型清算,也可以是處分型清算,但不論何種情形,原則上都需要進行清算。

【解答出處】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理解與適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1070~1072頁。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聊民法典41:流押條款,不再認定為無效條款,但是要做特別解釋
    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42篇文字聊民法典41:流押條款,不再認定為無效條款,但是要做特別解釋相對《物權法》,《民法典》刪除了耕地的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原因是與三權分置的農村土地承包製度相適應。《民法典》第三百四十二條就規定,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權屬證書的,可以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經營權。
  • 《民法典》時代的讓與擔保:概觀
    《民法典》第388條第1款規定「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此處「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即包括讓與擔保合同等(《民法典物權編條文理解與司法適用》415頁)。 在《民法典》出臺之前,讓與擔保曾經歷坎坷的立法和尺度不一的裁判狀況。
  • 《民法典》:關于格式條款的訂入及效力規則的變化|天同快評
    前指法律規定在體系內部如何做到合理自洽,規範適用問題上應如何平衡,對此,《民法典》通過修改並明確規範內容的方式解決了前述問題。根據總則關於法律行為無效的規定,格式條款存在如下無效事由:行為能力型(《民法典》第144條、第145條)、虛偽表示型(《民法典》第146條)、效力強制及公序良俗型(《民法典》第153條)、惡意串通型(《民法典》第154條)。
  • 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㉚:審判實踐中如何依據《民法典...
    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㉚:審判實踐中如何依據《民法典》審查共有人對共有物處分、重大修繕和變更性… 2020-10-10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本文作者認為,即使保證合同被認定無效,其中的清算條款和爭議解決條款仍然是有效的。保證合同被認定無效之後,不是沒有法律後果,只是保證人無須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仍然需要根據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可以將保證期間解釋為清算條款的內容之一,債權人應當在保證期間內進行清算。
  • 婚姻家事|在民法典背景下淺析婚前協議的可約定事項及其效力
    ,《民法典》出臺後,其中第1065條進一步完善了夫妻財產約定製,為婚前協議的法律適用進一步提供了空間。從法條發展看,《婚姻法》第19條規定了夫妻財產約定製度,《民法典》1065條將原條文中的「夫妻」修改成了「男女雙方」。《婚姻法》第19條的規定強調雙方「夫妻」的主體身份,而籤訂婚前協議時,婚前雙方為男、女朋友關係,還不符合「夫妻」的身份要求,所以婚前財產約定直接適用第19條存在一定爭議,只能適用《合同法》的一般合同條款,《合同法》第4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附條件。
  • 實務丨​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本文作者認為,即使保證合同被認定無效,其中的清算條款和爭議解決條款仍然是有效的。保證合同被認定無效之後,不是沒有法律後果,只是保證人無須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仍然需要根據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可以將保證期間解釋為清算條款的內容之一,債權人應當在保證期間內進行清算。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本文作者認為,即使保證合同被認定無效,其中的清算條款和爭議解決條款仍然是有效的。保證合同被認定無效之後,不是沒有法律後果,只是保證人無須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仍然需要根據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可以將保證期間解釋為清算條款的內容之一,債權人應當在保證期間內進行清算。
  • 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②:司法實踐中,對於《民法典》有限...
    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②:司法實踐中,對於《民法典》有限承認流質契約的新規則適用應注意哪些問題?具體適用中要準確把握以下四方面:第一,本條明確了「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情形,不能認定該條款無效,更不能認定該質權無效。換言之,即使質權人即債權人與出質人之間作出了上述約定,也不影響質押合同的效力,更不能影響質權的成立。
  •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2020-09-25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民法典之68《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根據《立法法》第93條的規定,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有利溯及」。
  • 最高院林文學法官:《民法典》合同編新規定及其適用
    切實實施《民法典》,要在深刻理解《民法典》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堅定製度自信,實現思維方式從立法論向解釋論的轉變,儘快清理起草司法解釋和政策性文件、加強法官教育培訓。四是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對於未盡說明義務的格式條款的效力問題,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第496條)。對于格式合同條款無效的情形,做出進一步的明確:當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時,該格式條款無效。
  • 劉貴祥 | 民法典適用的幾個重大問題
    可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僅僅是從正面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有效要件,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依據。人民法院認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應以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及其以下的條文作為裁判依據。可見,民法典的結構極為複雜,對「找法」提出了挑戰,當然也增加了理解並適用民法典的難度。
  • ...為什麼我國民法典設置該條款?能否作為法院裁判的法律依據?
    它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通用、最抽象的部分,可以普遍適用於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律。第一編第一章是《民法典總則編》的基本規定。本章內容有四個部分∶立法目的,調整對象,基本原則,法律適用。其中,第一條是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
  • 玄玉寶:《民法典》時間效力初探|至正 論法
    為此,本文結合有關法理學說和制度規範,對《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做一初步探討,以期能對促進《民法典》的理解與適用略盡綿薄。新的調整變化其次,除了保留下來繼續適用的舊法條款之外,《民法典》的制定還運用了「增、刪、改」等多種編纂方式,使現行民事法律規則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調整變化,從而對具體行為人的權利義務配置和交易預期帶來重大影響。對於此類新條款是否賦予溯及力以及如何賦予溯及力,可能需要結合具體的法律條款、行為類型和案件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 《民法典》之動產擔保物權新規解讀
    對比兩個條文,《物權法》規定的是在「先租後抵」的情況下,抵押不破租賃的原則,但是該條文並沒有對租賃事實如何認定做出清晰的規定,導致實踐中存在大量的抵押人與第三人串通惡意倒籤租賃合同,以對抗抵押權人的情況,嚴重損害了抵押權人的利益。《民法典》是為了解決實踐中經常出現的租賃合同倒籤的問題,強調了只有實際佔有租賃物才能對抗抵押權。
  • 4類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
    2.流押、流質條款的效力第七條 民法典施行前,當事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或者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適用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和第四百二十八條的規定。4.提供格式條款未提示說明的合同效力認定第九條 民法典施行前訂立的合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涉及格式條款效力認定的,適用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的規定。
  • 王利明:擔保物權制度的現代化與我國民法典的亮點
    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明確承認動產擔保,而且對動產擔保主要採納的是登記對抗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可以說,登記對抗主義主要適用於動產擔保的情形,那麼該如何理解動產擔保的登記對抗主義呢? 而我國《民法典》第414條、第415條集中規定了不同形式的擔保權競存時的權利順位規則,而且通過這兩個條款的結合,事實上也形成了以登記為中心的權利順位規則。在此,我們主要將目光聚焦於《民法典》第414條的解釋之上。 (一)如何理解第414條第1款?
  • 正確處理民法典頒布後的新舊法銜接問題
    原則上,民法典中創設性的新增規定沒有溯及力,如總則編中的臨時監護制度、物權編中的居住權制度、婚姻家庭編中的離婚冷靜期制度等均不能溯及既往。但是,對於現行民事法律中有總則性、基礎性的規定,新增條文屬於對現行規定的具體展開,則民法典實施後具有溯及力,甚至在民法典正式實施前還可以在司法辦案中參照適用。
  • 民法典來了|關於《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
    4Q請問,在《民法典》正式施行後,是不是所有案件均依據《民法典》進行起訴及判決了?A:不是的哦,這涉及到法的溯及力問題,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是法律在時間上的效力問題,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該法就不具有溯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