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微信群友往群裡扔了張截圖,圖上是一些標價遠低於市場價的房產,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些法拍房房源,群友們紛紛表示價格看著實在饞人,但是沒人知道法拍房究竟靠不靠譜,今天洋房姐姐就來講講法拍房。
法拍房是被法院強制查收,面向社會拍賣變現的房產,被查收的原因一般有三種:一、房產抵押給銀行,房主無力還貸,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變現房產;二、房主以房屋作為抵押進行民間借貸,無力償還債權人還不想要房子,債權人向法院申請拍賣;三、被判沒收全部財產的罪犯,其不動產會由法院負責拍賣。
法拍房最吸引人的就是價格。法院會找專業機構對房產價格進行評估,給出一個稍低於市場價的評估價,起拍價一般是評估價的8折,如果流拍,房價會再打8折,最多可以拍賣三次。
而且,從評估價格到正式拍賣會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雖然現在「房住不炒」,但房價基本還是在通脹幅度內上漲,拍賣時房產的市場價往往會高於評估時的市場價,這樣一算,法拍房的房價最低可能低於市場價的五折!
近幾年法拍房走入大眾視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全國限購的背景下,熱門城市除了北京、廣州、深圳幾個市場法拍房限購之外,像上海這樣的城市是不限購的,所以很容易想像到,上海的法拍房市場比較火熱。
對於想買稀缺房產,比如豪宅、四合院,或熱門樓盤的買家來說,盯緊法拍房房源,說不定能有意外收穫。去年8月,北京著名建築盤古大觀的「龍首」就被司法拍賣,最終以51.8億的起拍價成交(評估價74億元)。
當然,想省個幾百萬房款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諮詢了幾個房產行業的朋友,都說:「普通人儘量別碰法拍房。」因為法拍房的「坑」,有點兒多。
首先是法拍和正常房屋買賣途徑上的差異。
法拍房成交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法院查封—評估報告—拍賣—交保證金—競拍—成交確認書—交尾款—司法裁定書—解封—審稅—過戶—房產證。可以看到,法拍房一旦成交就要付全款,付款時限7到15個交易日不等,對購房者的資金實力有一定要求。如果是貸款買房,每個地區、每家銀行對法拍房的貸款規則各不相同,需要確保貸款能及時到帳。
購買法拍房的過程中還可能產生額外的費用,如拍賣費、中介服務費,同時,大部分的法拍房稅費都是買受人全部承擔,前兩年就出現過「151萬拍下房子竟要付90萬稅費」的新聞。房子本身還可能存在欠水電、物業費的情況。
沒有拍賣經驗的買家很可能不會掌握拍賣節奏,或遇到惡意加價的情況,導致購房成本增加。
除了以上這些顯而易見的風險外,法拍房還有一些藏得比較深的坑。
隨意上網搜一搜,就能找到不少買下法拍房住戶卻不願騰退的消息。雖然在二手房交易中也有這類風險,但大部分二手房賣家都是真心賣房,會處理好戶口、住戶的問題,而法拍房都是被法院強制查封的,房子的狀態真是五花八門。
有的法院會幫助清房,但特殊情況下,比如住戶死賴著不走、住戶有實際困難無其他居所或者買賣不破租賃等,法院也是不能強制清房的,買家只能拿著房產證干著急。
還有些法拍房的原房主欠有未公開外債,或者將房產私下抵押,其他債主聽聞房子被拍賣前來搶房,也有網友曾有過房子遭前房主債主紅漆潑牆、惡意騷擾的經歷。
相對穩妥的辦法是只拍無人居住的空房,或找專業中介,提前對心儀的法拍房進行盡調,降低買到兇宅、債權糾紛房產的概率。
你對法拍房感興趣嗎?多大的折扣下你會願意多冒些風險考慮法拍房呢?一起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