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吃羊肉的民勤人來說,一大盤黃燜羊肉,就足以滿足味蕾的需求。羊肉具有暖中補氣、滋養、御風寒、生肌健力等功效,《本草備要》中就有「人參補氣,羊肉補形」的說法,既然羊肉如此大補,歷代的宮廷膳食房自然少不了它,尤其是清宮,十分喜食羊肉,「黃燜羊肉」就是其中一種菜品,而且據說黃燜羊肉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非常喜愛的御膳菜餚,就算是現在,這黃燜羊肉在民勤人眼中也是不可替代,不可複製的清真「明星「菜品,無論是在口味上還是在色澤上,都能讓人大呼過癮。
如此過癮的黃燜羊肉是由新鮮的羊腿肉,民勤特產的土豆,筋道的手擀粉,配以洋蔥,青蒜和紅綠辣椒燜制而成。這色澤黃亮,口味濃香的黃燜羊肉屬民勤的最為出名,尤其是坐落在民勤的各大小羊羔館,黃燜羊肉一直保持著民勤特有的風味,更是引得各地食客前來一探究竟。
為什麼唯獨民勤的黃燜羊肉這麼受歡迎?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在於當地的特色食材。先說說這羊肉,民勤羊肉,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認定的地理標誌產品,專指產於甘肅省民勤縣特定環境下飼養的特定品種,使用特定工藝加工而成的羊肉 。民勤縣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沙漠氣候與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獨特的醇香,具有「羶腥味輕、蛋白質含量高、肉內脂肪適中,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等很多優點。民勤羊肉有黃燜羊肉、開鍋羊肉、燒烤羊肉等多種多樣,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大水羊肉和鎖陽羊肉。還有這民勤特有的「洋芋」,這種「洋芋」越「沙」越好吃,即越面越好吃。生長在民勤大地上的土豆,日照時間充沛,個頭大而圓潤,芽眼淺,顏色呈淺黃色,並且富含澱粉和微量元素,特別適合和肉類一起烹飪。還有手指粗的手擀粉,柔韌有嚼勁,尤其是掛上汁,融入羊肉的鮮味之後,更是美味。
好食材,會吃才算最好!對於這一大盤黃燜羊肉,民勤人鍾愛的吃法自然是怎麼過癮怎麼來!配菜茶酒必備,要麼來上一盞用上等的菊花、桂圓、葡萄乾、民勤紅棗、荔枝幹、優質冰糖為佐料配製而成蓋碗茶「三炮臺」,要麼來點黃河或五泉啤酒,邊喝邊吃,待這盤黃燜羊肉吃的只剩配料和滷汁,茶喝完了,酒也見了底,這時候再扯上一鍋「拉條子」拌在滷汁裡,筋道的「拉條子」掛著濃厚的汁,「滋遛滋遛」下肚,一盤黃燜羊肉吃到最後連汁兒都不剩,這滿足感絕對爆棚!民勤人就是這麼節約,對於美食的態度也很實在,只要能裝進肚子裡的,絕對不會含糊,沒有花裡胡哨,只有滿足過癮!
民勤人吃東西的滿足過癮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民勤人對美食的愛不僅僅停留在味覺,而在於一種態度。小編要說的是,你在民勤任何一家餐廳吃到的羊肉,都不簡單,又是怎樣的不簡單呢?民勤羊肉品質概括起來就是「羶腥味輕、蛋白質含量高、肉內脂肪適中,肉質鮮嫩、味道鮮美」。 到民勤,不能不提到民勤的羊肉,沙漠氣候與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獨特的醇香。民勤羊肉肉品具有較為適宜的脂肪含量,有較好的大理石紋分布(平均2.52),持水性能良好(平均失水率為6.98),故具有較為理想的外觀和優良的貯存穩定性。膽固醇遠低於其它肉類,所含胺基酸種類和比例符合人體營養的需求,營養學價值極高。屠宰後的民勤羊肉色澤紅色均勻,有光澤,脂肪呈乳白色,肌纖維紋理清晰,有韌性,肉外表微幹或有風乾膜,不粘手,指壓後的凹陷立即恢復。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液面,不用調味品遮蓋就鮮香無比。
人們自古以來都是用勞動換來飽腹,民勤人對於美食的追求很實在,也很有原則,不論是何等高端大氣的菜餚,不論是何等尊貴稀有的食材,只要對得起勞動過的雙手,那必定是美味而獨特的。這便是民勤人對於食物的態度,有付出就配得上回報,付出更為走心,享受便更為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