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孩子如果沒有教育好,那麼身上就會留下很多壞習慣和不良的行為,而且小的時候沒有糾正的話,就會一直帶到長大,而且也會影響健康成長。
因此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良的行為出現,那就要及時去糾正,要用實際行動教他們,哪些是不對的。
有心理學家曾說:孩子在小的時候吃得苦越多,那麼孩子的接受能力就會越強。而且尤其是男孩子,一定不能太過溺愛,而是應該從小就嚴格的教育,不然長大以後很容易成為逆子或者是不孝順。
所以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去糾正他們的習慣,孩子就能更快的注意到自己身上的這些問題,也能更快地端正自己的態度。在糾正他們的時候,父母也最好是用比較嚴厲的態度去教育他們,所謂不嚴厲教育教不出好孩子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不能要孩子從小就鬧,因為有些孩子小時候鬧的話,如果沒有及時的制止這種行為,而是很快的滿足,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變本加厲,長大以後用自殺或者離家出走威脅父母的孩子,在這個社會也只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雖然有些父母可能會比較喜歡用那種比較溫和的態度與孩子溝通,還有就是孩子小時候,父母也一般不會過多的去要求孩子要怎樣,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她們就會後悔,因為孩子上學以後變得變本加厲,在學校會還可能去頂撞老師,去社會上傷害人。
很多老人說:三歲看老。意思就是孩子三歲的時候呈現怎樣的性格,那麼長大以後也大致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性格在三歲的時候是一個形成點,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處於發育的過程,對於外界也會非常的好奇,沒有形成自己固定的認知系統。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好好的引導,對孩子的未來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對於她們形成好的習慣和性格都是非常好的時機。
那麼孩子哪些行為習慣,一旦發現一定要去嚴厲的教育呢?
1.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愛亂發脾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因此會容易頂撞父母還有做一些過激的行為,很衝動不考慮後果。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對她們進行安撫教育,再教他們有些行為是不對的,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哪些做得不好,而且最後最好是給她們定下規定,讓她們改掉這些不好的宣洩方式。
如果孩子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她們未來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容易因為脾氣的衝動,而做出不好的事情來。
2.喜歡威脅家長
還有些孩子因為小時候被溺愛,想要什麼都太容易滿足,而且如果得不到,隨便哭鬧一下父母也會去滿足,這個時候孩子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有什麼不好的。
但其實這種行為背後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就像是一種威脅,孩子得不到教用哭鬧來威脅父母,父母心疼孩子就盡力地去滿足孩子。
而這樣的後果就是這個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變得喜歡威脅人,一旦得不到的東西就會非常的渴求得到,因此也很容易犯錯,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還有可能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
父母如果遇到孩子哭鬧想要靠此達到自己目的的時候,應該要好好地去教育他們,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為了想要達成自己的願,就做出威脅大人的行為。
3.無視規則
很多孩子小時候被父母寵著,就覺得自己很厲害,在她的世界裡面是不存在規則這樣東西的,即使以後上學也會經常違反校規,如果還是沒有得到重視,孩子長大以後就很容易犯法,做出一些違反規則的事情來。
4、不尊重別人
最後一種壞習慣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孩子不懂得尊重人。孩子在父母的嬌慣下,變得無法無天,不懂得尊重人,對任何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長大以後即使出了社會工作,也會因為這個不良行為,多方面受挫,甚至還很容易傷害到別人,從而也傷害到自己。
總結: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因此家長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好好的教育孩子,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不會出現這些壞習慣。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