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頭可斷,血可流,娶大唐公主的決心不能丟

2021-02-16 青橙故事

文成公主

文丨劉傑

雖然松贊幹布大字不識一個,但他也深知「好漢不吃眼前虧」這個道理。松州一戰,就把他給結結實實地打得不輕,這幸虧撤退得及時,否則的話那二十萬吐蕃大軍基本上就交待在松州這個破地方了。


松贊幹布一邊慌不擇路地率領大軍往吐蕃境內撤退,一邊再次派出使臣趕快去長安謝罪投降。與以往派出的使臣有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長安的,是他身邊的重臣:大相祿東贊。


把國務院總理都派來了,可見松贊幹布的誠意了。


大相祿東贊抵達長安後,第一件事就是哀求李世民趕緊下旨,千萬莫再讓侯君集、牛進達領著那一群亡命徒們繼續追殺吐蕃的軍隊了。


李世民當即表示同意。


祿東贊緊接著提出了第二件事:請大唐皇帝無論如何賜一位公主給吐蕃王松贊幹布,否則我就住在長安不走了,一直等到你大唐天子點頭為止。


見過固執的,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固執的,單這精神,就值得敬佩。祿東贊的態度很堅決,為了能與大唐上國攀上親戚,人家吐蕃王國的國事都放下了,你大唐就是再鐵石心腸,也該有所感動吧?李世民被松贊幹布的請求給氣得哭笑不得,看來這人真的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攀上大唐這個親戚。


這就叫「頭可斷,血可流,娶大唐公主的決心不能丟」。


為了等候李世民的答覆,祿東贊在長安逗留了三個多月。唐太宗見這個人機智聰敏,精通謀略,也非常喜歡,除了給他優厚禮遇外,甚至打算把琅玡公主外孫女段氏許他為妻。


其實李世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糊弄一下祿東贊,你就別一根筋地在這兒等下去了,先賜給你一個老婆回去吧,公主目前暫時「缺貨」,等什麼時候有了咱們再說不遲。


可祿東贊並不領情,上奏告訴李世民,國中已有妻室,不可遺棄,況且這次是為贊普迎親,贊普還未會見公主,自己怎能先娶?他這一番深明大義、忠於職守的言論,頗為唐太宗和群臣所讚賞。誰說吐蕃沒文化?人家透露出的這種質樸,就是大文化的表現。


碰上了一個這麼難纏的主,還真把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難住了,單純給松贊幹布一個老婆沒問題,大唐美女多得是,可美女不是公主,代表不了大唐的國體。擺在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誰家還有待嫁的公主啊?


李世民反覆考慮了好幾天,終於想起了一個人。


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和李世民是堂兄弟關係。當年李淵起兵,李道宗是積極響應的一員猛將。此人不善言辭,上陣就知殺敵。從太原起事開始,一直跟隨李淵打到長安,剿滅王世充、生擒單雄信、三敗竇建德、收復瓦崗寨等,都有他的蹤影。以後又討伐突厥、吐谷渾,功勳卓著。唐朝建國後論功行賞,李道宗被封為江夏郡王。


李道宗這個人很聰明,從他指揮軍隊打仗就能看出,這是個粘上毛比猴子還精的人。


和平年代裡的李道宗一直保持他的低調風格,這顆與世無爭的名將之星,對宮廷內的政治鬥爭從不感興趣。在他的世界裡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堂兄李世民,只要李世民一聲令下,李道宗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而戰爭一結束,他便回到自己的封地,逍遙自在地享受生活,至於京城裡的明爭暗鬥,似乎引不起他的任何興趣。


正是因為這樣,李世民更加看重他,信賴他,幾乎在李世民參與的所有戰役中,都能看到李道宗的身影。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李世民對他的厚愛,或許他更願意待在封地頤養天年,而不會去參與那些無聊的政治活動。但是,偏偏他生了個漂亮的女兒,不僅漂亮,而且天資聰慧,於是,命運之神再次把他推上了歷史的浪尖,讓他不得不與女兒的命運一道,為大唐江山隨波逐流。


貞觀十二年,皇帝李世民給他下了一道聖旨,封他的女兒為文成公主,並詔令她即刻啟程前來長安,待嫁吐蕃的松贊幹布贊普。


不過,關於文成公主究竟是不是李道宗的女兒,歷來頗有爭議,筆者搜遍史料,都未見明確記載,但是從李道宗前往吐蕃送親這一細節上看,我們可以認為,文成公主「疑似」李道宗的女兒。

在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前,長安的皇宮裡一直沒閒著,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是確定由唐太宗的族弟江夏王李道宗前往護送,其次確定了嫁妝的品類和數量,以前所未有的「國嫁」規格,將這場遠嫁活動以極其隆重的儀式進行下去。文成公主入吐蕃的行程和禮儀,事先也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吐谷渾邊境修築了行宮,以便公主和隨從人員中途做較長時間的休息,熟悉高原的氣候。約定文成公主在進入吐蕃時,由松贊幹布贊普率兵親自到河源迎親,甚至包括迎親過程中,兩個民族不同的禮儀在內,把每一個細節都做了細緻的考慮。


訂婚以後的文成公主,並沒有沉湎在遠離家園和父母的哀傷之中,而是悉心籌劃到吐蕃後如何迎接新生活,如何從事高原的建設。為此,她在宮內多次召見祿東贊,對吐蕃地方的物產、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並依照吐蕃的風俗親自對妝奩進行挑選。


在她的妝奩中,除了大量金銀、綢帛、珍寶外,還有大批書籍,其中包括儒家經典、史書、名家詩文、佛經,以及種植、醫藥、曆法、工藝技術等專業書籍。並且還準備了耐寒抗旱的蕪菁和各種穀物的種子,準備到吐蕃試種和推廣。 


當然,除了這些物質準備外,還組織了一支人數眾多的隨從,陪同公主到吐蕃去,其中包括一直在文成公主身邊的傭人及其家人,隨從的官屬,以及侍女、衛士,製造日用品的工匠和廚役等,組成一支浩大的送親隊伍。


據《中國通史》載,為了公主的安全,李道宗親自挑選了一支護衛隊,人馬精悍,裝備整齊,衣甲鮮明。這批人應該是最早進入西藏高原的中原漢人。


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婚禮準備了三年,僅準備茶葉一項,就耗費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據五代時期前蜀文人毛文錫著的《茶譜》考證,文成公主的陪嫁茶葉,是今湖南安化地區生產的特供茶「渠江薄片」,在艱難的運輸條件下,歷盡千難萬險才運達長安城。


當然,松贊幹布的謝禮也很大方。在文成公主進入吐蕃之前,松贊幹布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大興土木對城區進行沼澤的平整,修築邏些(今拉薩)市街,建築了神殿,專門為文成公主按照中原的風格修築了寺廟。

一切準備就緒後,送親隊伍便擇日啟程了。臨行前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為祿東贊等吐蕃使臣設置了豐盛的宴會,為之餞行。啟程之日,載著珠寶、綾羅、衣服、飾物、書籍等妝奩的馬騾駱駝列成大隊前行,還另備潔車載著釋迦牟尼佛像。衣甲鮮明的衛隊前後護衛著文成公主所乘的繡車,侍婢、官屬隨從人員也各乘車馬,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長安。朝中文武百官到郊外歡送。


從東土大唐到吐蕃這五千多裡的道路到底有多麼艱險,在此就不再累述。文成公主進藏 的壯舉,在政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此中原與青藏高原之間有了一條通商之路。


文成公主等行進到大城鄯城(今西寧)時,大隊做了短暫的休整停留,然後繼續前行兩百餘裡到險峻的赤嶺,在這裡下車換乘馬進入吐谷渾境內。文成公主第一次經歷了高原的風霜考驗後,在這裡受到吐谷渾可汗、被大唐封為河源郡王的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的熱烈歡迎,並住進了早已建成的行宮。


在吐谷渾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息,緩解了旅途的疲勞以後,送親隊伍再次啟程西行,到達吐谷渾和吐蕃邊界柏海(今青海扎陵湖)地方時,遠遠就看到了松贊幹布帶著禁衛軍按照約定在此等候,隆重的迎接儀式從這裡開始。


松贊幹布初次見到文成公主,就對這位公主嫻靜文雅的儀表產生了愛慕,對於眾多的隨從人員、豐厚的妝奩、繁縟的禮節,都感到十分新奇。他親自拜見前來護送的李道宗,以恭敬之情,行子婿之禮。


松贊幹布陪同文成公主觀覽河源風光,在與文成公主交談後,對她的學識、風度,大加盛讚。


行過親迎禮後,李道宗告別公主和松贊幹布,回朝復命。因為道路險阻,松贊幹布先啟程回邏些,公主帶來的漢族工匠也先行出發,和吐蕃工匠們一起為公主平整道路,設立驛館,開闢一條聯繫唐蕃的驛道,而大相祿東贊和吐蕃大臣共同護送文成公主在後,緩慢前行。


文成公主在路過的農業區,安裝碾磑,留下蕪菁種子和各種穀物種子,教導吐蕃人民各種種植方法。 


文成公主到達邏些以後,松贊幹布為她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慶祝讚普和公主的婚禮,婚禮的奢華和熱鬧都是空前的。松贊幹布在婚禮上興高採烈地對他親近的大臣說:「我祖上從來沒有與中原上國通婚的先例,現在我能娶到大唐公主,實在太幸福了,應當為公主築一座城,以誇示子孫後代。」


在文成公主進入吐蕃前,吐蕃人都以赭色塗面,像鬼似妖,文成公主看了很不習慣,便向松贊幹布提出,松贊幹布立即下令停止這種習俗。自此之後,松贊幹布在和公主相處時,都會脫去氈裘,更換唐朝賜的華貴漢裝,表現出對公主的尊重。

松贊幹布先是為他的另一位夫人、泥婆羅(即尼泊爾)國王阿穆蘇·瓦爾馬的女兒布麗庫蒂,也就是赤尊公主,修築了大昭寺。然後又根據文成公主的心願,修建了小昭寺和十二座神殿,把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去的一尊覺阿佛像,供奉在小昭寺內。為了紀念與文成公主結婚,松贊幹布在公主經過的道路上建築了一座城寨,外表很像中原的雕樓,氣魄雄偉,十分壯觀。


依照吐蕃的習俗,王室冬天住在邏些王宮中,而到了夏季,便在原野裡建起巨大的帳幕,用於居住,官吏們也在這裡處理公事。山南的澤當一帶,柳林茂密,翠色宜人,文成公主喜歡這裡的景色類似中原,也到這裡定居,同時命令她帶來的工匠,向當地人民傳授整地開畦等耕作方法、安裝水磑等技術,讓侍女們教授當地人民紡織、刺繡。在很短的時間裡,吐蕃人就掌握了這些技術。


松贊幹布非常讚賞中原工匠的技藝,下令免除他們的差役,並且派使者到唐朝請求贈送蠶種,派遣釀酒、碾磑、建築等各種技術工匠到吐蕃,幫助建設,唐朝一一滿足了他的要求。


自唐與吐蕃聯姻後,他們之間有過一段時間比較長的友好關係。只是很遺憾,松贊幹布只活了三十三歲就死去了。他死後,吐蕃和大唐圍繞著茶葉的問題又發生了多次劍拔弩張的不快,包括為了獲得大量的茶葉資源,吐蕃挑撥盛產茶葉的南詔國王閣羅鳳起兵反唐,甚至在唐玄宗李隆基死後,吐蕃趁中原朝廷出現懈怠之際,出兵佔據了大唐國都長安。

一直到松贊幹布去世六十年之後,他的第三代繼位者吐蕃王赤得祖贊,一方面為了弘揚佛法,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大唐的茶葉等物資,又迎娶了大唐的金成公主。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結合,赤得祖贊與金成公主聯姻,奠定了唐朝與吐蕃兩百多年的甥舅親誼。但是到了唐晚期,雙方又因為各自的利益來來回回發生過數次戰爭,這些利益中的一個焦點,就是茶!


利益,從來都是戰爭的主要目的。從古到今,無論喊著什麼藉口發動的戰爭,其實都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從遠古時代的部落殺戮到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徵,包括近現代的兩次世界大戰……為了少數人所獲取的利益,有多少無辜的人被剝奪了生命!

 

 茶戰:東方樹葉的史詩

作者:劉傑、賴曉東

出版日期:2017年5月1日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劉傑、賴曉東《茶戰》


青橙文化工作室

青橙文化是堅持小而美、精而美的出版策劃公司,

提供有價值、有態度、有趣味的,

文學、文藝、社科思想為主要方向的閱讀。

投稿郵箱:chengziwenhua@163.com

微信:qingchengwh  微博:青橙文化WE

相關焦點

  • 松贊幹布在娶文成公主前已有妻子,為何文成公主的地位還能如此高
    不過,松贊幹布所娶的女人並不止文成公主,還有來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而且還是以妻子禮制迎娶的。既然兩個都是公主,哪個公主的地位更高,在吐蕃的影響力更強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大唐可以和吐蕃結親,古印度自然也可以,對於松贊幹布來說,自己國家需要不斷的添加新物種和新文化,以促進本國發展,而娶別國公主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據悉,當時古印度嫁給松贊幹布的是尺尊公主。中原處於大唐盛世時,古印度還處於諸侯割據的局面,實力連吐蕃都不如。
  •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9年後松贊幹布去世,獨居30年,患天花去世
    文成公主是歷史上著名的和親公主,為大唐和吐蕃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就她個人來說,她的一生是很悽苦的,不遠千裡背井離鄉遠嫁吐蕃,她和松贊幹布的婚姻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僅僅過了九年,松贊幹布就去世了,之後文成公主在吐蕃開始了獨居生活。
  • 是時候還文成公主一個公道了!
    史書記載了戰爭就代表了「文成公主是在吐蕃武力逼迫下和親」的嗎?▲松州古城我們就來講講清楚這場戰爭的真相。 當時吐蕃東邊的大唐是個許多人景仰的國家,在嫁文成公主之前,吐谷渾和東突厥都娶了唐朝的公主。甚至還出現過配套的傳說: 「文成公主入藏的路程艱辛,歷時三年,期間公主被祿東贊勾引,與其生下殘疾孩子。贊普得知後,二人逃至安多地區,再後來孩子去世,贊普寬恕祿東贊,他們才回到拉薩,松贊幹布娶了文成公主,經過這些波折,公主才與松贊僅生活三年。」
  • 文成公主:四十年歲月,六千裡家國
    在今天拉薩的大昭寺前,有一棵枯萎的古柳被稱作「公主柳」,相傳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從幾千公裡外的大唐帶來並親自種下的,故又稱「唐柳」。手植唐柳的文成公主家喻戶曉,藏區至今還流傳著關於這位大唐公主的傳奇故事。
  •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結局如何?每天靠裝瘋賣傻來保命
    對於這些古代女子來說,成為和親公主也是一種不幸的命運,遠離父母親人嫁到陌生的地方,還要承擔起身為和親公主的責任,她們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甚至非常的辛苦。這些公主在和親後的生活是怎樣的呢?相信大家都非常的好奇,文成公主就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和親公主,她和親家給了松贊幹布,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結局如何?每天靠裝瘋賣傻來保命。
  • 楊紫出演美麗溫柔的文成公主,揭秘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神秘一生
    #本期在CCTV國家寶藏節目中作為國寶守護人,扮演唐裝入藏和親的文成公主,講述文成公主故事的片段。網友們紛紛感嘆楊紫這次的唐裝令人驚豔,宛如文成公主再現,可初入藏區的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聰明機敏的她是怎樣化解這些麻煩的呢?快來,帶你一起探秘文成公主的一生!文成公主進藏,是漢藏融合交流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難怪都要娶大唐公主,文成公主的嫁妝真是豐厚:各種五行經典、工藝技術、紡織農稼,醫學論著和醫療器械,還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護送文成公主去往吐蕃的是李世民的族弟、文成公主的父親、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而在藏傳佛教的經典中,松贊幹布為護教三大法王之一,文成公主為救助度母、墀尊公主為怒紋度母。直到今天,藏族的傳統八大藏戲中,第一出就是《文成公主》,對於藏族百姓來說,她就是天女神的化身。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用女人換和平,真的值得稱道嗎?
    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松贊幹布娶文成公主,這兩樁婚姻並非和親換和平。一、昭君出塞。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這時期的漢朝無論軍事和外交方面都很強。在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長安朝覲,請求大漢皇帝賜婚,於是便有了「昭君出塞」。這種和親應不算是換和平,是表現君臣修好和諧共處的一種方式,這種政治聯姻,盡顯大國風範。
  • 天下沒有遠方——文成公主的「歷史三調」
    無論是進藏沿途的日月山、青海湖,還是在西藏的大小寺廟,都可見到她的印記。她就是文成公主。在《文成公主》實景劇裡,兩句歌詞頗具代表性,一句是開場的「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一句則是最後一幕的「人間都是故鄉,相愛就是天堂」。兩句詞似乎把故事的悲歡離合訴說得頗為浪漫唯美。然而,這一曲華美史詩的背後究竟是怎樣的歷史,真如後代所傳那般美滿團圓嗎?
  • 文成公主的嫁妝有多少?婚後過得又如何?
    為了和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強國——大唐聯姻,松贊幹布下了大本錢。他行聘的禮單包括:黃金5000兩,珍玩數百……太宗許嫁的直接原因主要在政治,而非金銀珠寶。平心而論,松贊幹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他崛起於雅魯藏布江中遊的雅隆河谷地區,好容易才坐上「贊普(君主)」的高位。唐太宗當然要在他身上下重注了。就這樣,十幾歲的文成公主,主動應徵,作了松贊幹布的正印夫人。
  • 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
    據史書記載,松贊幹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文成公主雖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但她們在吐蕃地位很高。據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幹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 松贊幹布死後,沒有孩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是如何度過的
    與此同時,在距離拉薩數千公裡外的長安,大唐王朝也在李世民的統治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繁盛富饒的唐朝,也對周邊各個部族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出現了「萬國來朝」的空前盛況。 公元634年,松贊幹布派遣使者不遠千裡趕赴長安,向大唐求婚,不過他遭到了李世民的婉言拒絕,沒有成功。
  • 松贊幹布死後,文成公主無兒女,在西藏的30年歲月是怎麼度過的?
    「松贊幹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於是,松贊幹布決定一方面討伐吐谷渾部,另一方面舉兵伐唐。在兵犯大唐的過程中,雙方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於是松贊幹布再次派出使臣提出聯姻,李世民考慮到戰事,便答應了。和親的是文成公主,此人不是皇帝親生女兒,而是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公元641年,李世民讓李道宗帶隊送親。當隊伍到達河源地區的時候,松贊幹布已經在等著了。
  • 文成公主和張廷芳:一個是唐太宗指派,一個是神仙愛情,我磕後者
    #國家寶藏第三季#《國家寶藏》第3期中,我們回顧了古代文成公主的貢獻,也認識了當代的文成公主——張廷芳。楊紫介紹她是「當代的文成公主」時,她謙虛地回應:「我遠不能和文成公主相比,她是為了民族大義,我是因為愛情。」
  • 文成公主被唐太宗和親,贏丈夫歡心兩國和平,之後公主卻成犧牲品
    貞觀八年的時候,唐太宗成功地和吐蕃達成聯合協議,唐王室派出公主去和親,而第一個和親公主,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閨女,而當時的吐蕃松贊幹布看到文成公主是非常地喜歡的,直接給文成公主建造一個宮殿供她居住。
  • 蔡曉晴:30年情系「文成公主」
    東方網5月26日消息:中國第一代電視女導演蔡曉晴,以58歲高齡兩赴西藏,拍出了長篇電視劇《文成公主》。在給觀眾獻上一部珍貴的歷史電視劇的同時,也完成了自己三十幾年的心願。蔡曉晴2000年才拍完的《文成公主》,真願望卻產生在30多年前。
  • 文成公主究竟有多美?竟然引得六國國王爭相迎娶她!
    (公有領域)首次求婚被拒致力於國內發展的松贊幹布,對於聲威遠振的盛世大唐自然十分仰慕,因此於貞觀八年(634年)派使者前往長安通聘問好。唐太宗遂派使臣馮德遐持書信前往致意。松贊幹布看見馮德遐非常高興,當聽說突厥與吐谷渾都在向唐太宗求親,希望可以與唐朝公主婚配後,松贊幹布也馬上派使臣帶著禮物,隨馮德遐返回大唐,「奉表求婚」。
  • 西藏魔女,文成公主與十二鎮魔寺
    文成公主向松贊幹布講了一路上的見聞和遭遇,松贊幹布先是感慨,接著就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結果這座寺廟總是白天建,晚上塌,持續了幾個月,調查以後發現原來是填湖的土壤總是被侵蝕,根基不穩,文成公主當即讓松贊幹布調集白羊(白羊是一種西藏的聖獸),讓白羊馱土去填湖,最後再將松贊幹布手上祖傳的戒指投入湖中,地基這才穩固下來。
  • 文成公主劇場迎來哈雷騎行秀 藏文化與自由文化首次碰撞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西行路劇照於是乎我想當文成公主遇上了哈雷騎士那千年前的和親徵途該會不一樣吧夢回大唐重溫史詩5月9日列隊整齊的哈雷騎士在聽聞「召喚令」後身騎座駕呼嘯直上在《文成公主》藏文化史詩劇場齊見文成公主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