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故城炸藕夾這道原汁原味的傳統農家菜,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故城的蓮藕。蓮藕在我國雖早有種植,但在水源不足的故城一帶,蓮藕的種植區域並不是很大。故城蓮藕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食用淺水藕,味微甘而艮,熟食無渣入口即融,藕斷絲長香味很濃。農家有機肥與粘土攪拌種植,生長在方形的人工開挖的蓮池中,藕色淺黃,管狀內孔細小,肉質白而鮮美,節短莖長,一般一米以上,最長的可達兩米。
蓮藕味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稱其為靈根:「夫藕生於卑汙,而潔白自若。質柔而穿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絲綸內隱。生於嫩蒻(ruò),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故城人食用蓮藕的歷史可謂悠久,民間傳說藕孔通心,可以開心竅,安神益智,小孩子吃了聰明伶俐,老人吃了健康長壽。因炸藕夾在故城農家筵中佔有一席之地,又有「蓮藕渾身都是寶,農家筵席少不了」之說。在當地,除了夏季蓮藕的生長期之外,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無論逢年過節還是紅白喜事,只要成席都少不了蓮藕,炸藕夾又是家家會做,戶戶都要做的一道特色菜餚,尤其到了年關體現的更為突出。故城人說只要一聞到炸藕夾的香味說明「年」就要到了。俗話說「一蓮藕,百樣菜」。故城人吃藕頗為講究,頂端藕段甜脆香嫩,切成絲,開水焯後用蒜末花椒油、醋、鹽等涼拌鮮吃十分順口。第二三段是切片熱炒的上好的原材料,其餘各段便用來炸藕夾。故城蓮藕直徑不是很大,體型較細,藕孔小非常適合炸藕夾。藕夾因餡料不同分為牛肉藕夾,豬肉藕夾等,一般豬肉藕夾最為常見,製作時首先要備齊所用原料,藕、豬肉、蔥、姜、五香粉、香油、麵粉、醬油、水、鹽等,再調餡、拌糊、做生藕夾。調餡按個人口味,豬肉切成碎肉丁(不需剁成肉泥,比包餃子用的肉餡略大即可),加入蔥末、薑末、蒜末、五香粉、醬油、香油、鹽等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傳統工藝不用料酒、味精)備用。麵粉加清水、雞蛋攪拌成糊狀,為了增加藕夾的顏色可以加些許醬油在麵糊裡(這是故城菜餚的一大特色),攪拌麵糊要幹稀有度,不能太稀,稀了不容易掛糊,也不能太幹,幹了會使藕夾粘的麵糊太多失去其鮮美的味道。放醬油的麵糊炸出來的藕夾是油亮的淺紅色,不放醬油的麵糊炸出來的藕夾是淡黃色。民間多採用放醬油的做法以突出地方特色。
製作生藕夾時,將蓮藕洗淨去掉兩端藕節兒帶根須的部分,取中間粗細均勻的藕段用玻璃片或者竹片刀刮淨表皮,切成一刀斷一刀不斷,每兩片相連的夾子形連刀片(連刀部位連得越少越好),用筷子夾少量的肉餡輕輕放入連刀藕片中,如果感覺肉餡不夠多就再放兩次,以免一次放餡太多撐破藕片,夾好肉餡用手略微緊一緊,使張口部位緊密——吞餡不露餡,餡料更為均勻。如此類推直到把所有的連刀藕片都夾上肉餡,便開始油炸。用大火把食用油燒得滾開,改中火控制油溫,將生藕夾蘸上面糊下到油鍋中炸制,等藕夾浮起來的時候,翻個再炸。火候和油溫要掌握好(油溫過高容易把藕夾炸糊)儘量保持藕夾能在鍋中多炸一會兒,使之裡外受熱均勻,炸至焦香熟透就撈起來,控幹油,即可上桌食用。
這道菜葷素搭配,口感上層次分明,外焦,內糯,餡鮮美,藕香、肉香、面香、調料香的那種複合香味難以用語言來描繪,只有親自品嘗才能有所體會。
炸藕夾容易儲藏,便於待客。炸藕夾一般不現用,頭春節或者紅白喜事前做出來,待客、成席時蒸一下再上桌,這種吃法較為普遍。生藕夾只需炸至七八成熟就撈出來,控油,放好,等吃的時候碼放在一個大碗裡,藕夾高出碗面,像山一樣,在藕山最高處徐徐澆入肉湯。肉湯的作用非同一般,它可以把藕的鮮味引出來,香濃之中獨有一股子厚味,使藕夾的味道更加完美,也使它獨具特色,這也是它在餐桌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肉湯以不溢出碗面為宜,上鍋蒸熟,出鍋翻扣在另一個碗中或者盤中,也可以不用翻扣將碗直接端上餐桌。用肉湯蒸藕夾味道格外香,男女老少都愛吃。此菜以家庭製作的最為純正。「想吃好藕夾,必須到農家」因為家庭製作的藕夾重調味,重工藝,不計成本,所以好吃。
故城民間歷來把炸藕夾視為珍品,逢年過節家裡的好東西自然要先敬天地、請財神、拜灶王以求各路神仙保佑家人平安,再是用它招待客人,其次才是自家人享用。故城民間筵席中的蒸碗有魚、丸子、蒸肉、豆腐夾、藕夾等,炸藕夾是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葷菜(夏天除外),因為受人喜愛,它就這樣默默地被流傳了下來並成為當地一道著名的特色菜。ir
炸藕夾的口味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所改變,上面介紹的製作方法是傳統工藝,現代人的製作工藝更為細膩,增加了一些調料,滋味變得更加香馥濃鬱。故城有許多飯店經營這道菜,傳統菜老做法,口味也不錯。只是現在種藕的越來越少,年輕人嫌費事,再加上用水困難經濟效益低就更沒有人願意種藕了。農家人種點藕多是自家用或者送給親戚朋友。故城藕難尋,那原汁原味的炸藕夾就顯得更加珍貴。至此,有許多人只能在記憶中回味故鄉的「柴火味」,難過嘴癮,實乃憾事!
作者:丁一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