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風阻故城

2021-02-13 故城縣運河文化研究會

李光地風阻故城

孟慶濤

故城縣學基址約二十餘畝,創建已無可考。故城縣學與全國其他郡縣不同的是,未經築城先建學宮、文廟於此。從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復置故城縣並於大德元年詔天下郡縣通立孔廟完善縣學,到明朝洪武三年,故城縣令薛庸、訓導王哲奉詔修葺學宮、孔廟,在此七十年無遷改。明、清《故城縣誌》載,「故城偏僻,諸建置簡陋,獨學宮廟制恢宏」。這充分說明故城縣先民尊聖道、重儒修,重視對後代的教育。以至於故城蕞爾小縣在明代出了馬中錫、孫緒、周世選、呂恕、李諮等大家,是為禮儀之邑最好的註解。明朝成化二年,築故城縣城,又對文廟的欞星門等進行重修,比原來「壯麗十倍」,足見對聖道、儒學的重視。

明末兵荒馬亂,饑饉流離,學宮文廟傾毀。「大成殿徒四壁立,崇聖祠、文昌宮並欞星、戟門、堂廡、門牆、亭坊等類木石磚瓦百無一存。春秋兩祀,望空祭獻(《故城縣誌》)。」清朝康熙六年,故城縣教諭柴應辰聯合在家致仕的禮部主事王開期,諸生賈潤、賈泓等創議捐修學宮文廟,榜書城內外,號召故城鄉紳捐資修學,恢復前朝學宮文廟之宏制。

李光地也正是在這一年首次參加京師春闈,卻名落孫山,於是與同學好友陳承禧等十餘人由京城買船順運河南下,以便儘早回歸故裡。正是春四月,北國大地,萬物萌發,運河兩岸,景色怡人。面對此時此景,李光地心情舒暢多了。船至故城縣境內,李光地眼望西部,沙丘連綿,桃花怒放,憑添了幾分詩意。船至故城縣城,春風驟起,舟遇風阻,只得拋錨休息。李光地不由的吟出了明代詩人歸有光過故城鄭家口「飛沙竟日少光輝,浪高風急月色微。」的詩句。看天色尚早,便和陳承禧等眾人上岸散步,奔縣城而去。

這故城縣城,遠遠望去象一隻神龜俯臥在運河北岸。李光地走進環衛門,迎面雙峰街貫穿小城南北。小城因運河而興,帶來了江南的靈秀;因了甜甜運河水的滋潤,船工號子與甘陵書院朗朗書聲的交相輝映,使人更加心曠神怡。大街兩側,多種服務設施和攤點連成一片,熱鬧非凡。南來北往的人們在這裡泊船上岸,吃飯、住宿、休息、娛樂以及採辦各種打尖物品,催生了小城的繁榮。李光地等人走到興文街丁字路口,酒樓門匾上的「德聚源」三個大字引起了他的注意,不由得想起去年冬進京趕考路過鄭家口,在丁字街竹竿巷品嘗「德聚源」燒鍋酒的情境,難道這裡也有「德聚源」?他給陳承禧使了個眼色,陳承禧會意,二人正想進店,店小二一疊聲喊著跑過去:「掌柜的,縣柴大人、府上賈老爺在文廟前倡議捐修文廟哩!」李光地聽罷拉著陳承禧說,「先去看看!」遂奔興文街而去。

興文街是一條文化街,學宮、文廟、署學、甘陵書院都分布在這條街上。文廟坐北朝南,雖已年久圮廢,但仍氣勢宏偉。賈潤、賈泓在泮池前主持倡捐,縣教諭柴應辰慷慨陳詞。李光地聽罷柴教諭的陳詞,和陳承禧商議,將進京趕考餘資四十三金全部捐出,以修文廟。柴教諭說道:「閩中孝廉李、陳二公慷慨布捐,實我輩楷模,邑中父老何如?」本縣鄉紳倍受鼓勵,紛紛踴躍捐資。李光地拉陳承禧離開,被柴教諭拉住:「二公義舉,本教諭一定勒石為記,如不介意,何不到「德聚源」痛飲一杯,以謝天緣!」李光地無奈,只好隨柴教諭奔「德聚源」而去。

李光地、陳承禧隨柴教諭、賈潤、賈泓等來到「德聚源」,才知這店為賈府所開。走過古樸典雅的大廳,幾位在二樓雅間落座。店小二端上幾個小菜和一壇「德聚源」燒鍋酒,幾位開懷暢飲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光地感嘆,真好酒!問柴教諭「這不是鄭家口竹竿巷的燒鍋嗎?」於是,李光地就把去年冬進京趕考在鄭家口品酒一事告訴了柴教諭。柴教諭大笑:「這德聚源燒鍋原是桃城燒鍋工藝,選用運河河底千年膠泥為主體做成窖泥,以運河灘糧為原料,加以運河水釀製,每歲釀製達十萬斤。不但縣城有售,還在衡水石橋東設店專售。此酒醇香濃厚,飲者上至京師,下至江南!」於是吩咐店家給李光地船裝酒,以謝李、陳二公。

李光地、陳承禧揖別故城諸公,登舟南下。回家才知道,在李光地進京趕考期間,父親李贈遭人陷害,攤上了官司。李光地了解完情況奮筆疾書,代父申訴於福州太守。福州太守王之儀審讀李光地訴文,調卷覆核,終為李贈昭雪。劫後同慶,李光地拿出自故城帶回的「德聚源」酒,與父老鄉親們開懷暢飲。

康熙八年冬,李光地再至京師,備考來年春闈。康熙九年春三月,高中二甲第二名進士。

附:1、李光地,福建安溪人,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清康熙庚戌進士,清初理學家,康熙名臣。初授庶常館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後任直隸總督、兵部侍郎、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2、「德聚源」燒鍋酒為「甘陵春」酒的前身,2011年其釀造工藝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資料來源:《故城縣誌》光緒版、《清史稿》《李光地年譜》。

編輯:劉榮梅

相關焦點

  • 大學士李光地家訓
    李光地清康熙五十四年,時年74歲的大學士李光地返回故鄉(今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
  • 康熙王朝:康熙為何要將李光地貶謫為臺彭知縣?
    對於康熙而言,儘管他非常欣賞李光地的才華,但是「黑化」後的李光地,令康熙感到的除了擔憂,更多的還是一種恐懼與陌生。於是,在李光地的所有「價值」被康熙充分發揮與利用之後,其最終慘澹的結局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 李光地,宦海沉浮終得悟:做人為官之道,在于謹言慎行
    在今天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有著這麼一塊風水寶地,山城環繞,蘊藏著這樣一張歷史文化名片——李光地故居。李光地故居是研究李光地相關歷史和文化的實物資料。相信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於李光地這個人物的印象應該記憶猶新。今天我就與大家一起討論李光地生平,以及李光地的宦海沉浮。
  • 歷史上的李光地、周培公、姚啟聖與《康熙王朝》中的形象一樣嗎?
    李光地是福建泉州人,他是唐高祖李淵兒子李元祥的後代,李光地自幼就好學習,在康熙九年(1670年)李光地高中榜眼,由此步入仕途。之後李光地暗中給康熙寫了密折,匯報了福建的情況,康熙看到李光地的密折後大為感動,稱讚李光地的忠義行為。康熙任命李光地為領軍大臣,並叮囑康親王傑書一定要救李光地出來。後來李光地終於與清軍匯合,傑書保舉李光地出任了侍讀學士,算是比原來的官職有了提升。
  • 《康熙王朝》:李光地扳倒明珠和索額圖,為何無功還被貶臺澎知縣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狠角色,叫李光地。這個人既仗義執言、書生氣十足,同時又狡黠、圓滑、狠毒,簡直就是個多面人。李光地幫助康熙扳倒明珠、索額圖、胤褆、胤礽後,卻被康熙認為是一個威脅,將其貶為臺澎知縣還不準回京。當然小說不是正史,真實的李光地要偉大得多,而且下場也不落魄,甚至可以說是完美人生。
  • 歷史上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怎樣的人?一人電視劇中被高估
    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康熙朝的漢人大臣,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熱播讓他們為人們所熟識,那麼歷史上這三人真如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嗎?李光地李光地是康熙朝大臣,他還是一個理學家,歷任翰林院編修、翰林學士、兵部右侍郎、直隸巡撫,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用「政壇不倒翁」來形容李光地最貼切不過了,康熙皇帝對漢人並不是很信任,但李光地卻一生備受恩寵,康熙誇他:「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
  • 康熙帝重用的三大漢臣|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李光地、姚啟聖、周培公是康熙皇帝頗為重用的三個漢臣,很多人都是通過電視劇知道他們。那麼他們在歷史上到底做出了什麼功績?人們對其評價如何?李光地——平三藩統臺灣,一代完人李光地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學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翰林學士、兵部右侍郎、直隸巡撫等職。
  • 50歲囚犯憑一首詩被康熙看中,回京之後狀告李光地,牽出歷史懸案
    50歲囚犯憑一首詩被康熙看中,回京之後狀告李光地牽出歷史懸案。陳夢雷回京後狀告李光地。李光地官拜大學士狀告李光地陳夢雷和李光地兩人都出自福建地區,康熙9年考中進士。後來一起來到翰林院擔任編修。在他離開之前,曾經和李光地定下約定,陳夢雷入城打探靖南王的軍事部署情況,然後將消息傳遞出來,由李光地送往京城,後來陳夢雷將得知的情報寫好之後,密封起來交給了李光地,李光地帶著情報,來到了京城,向皇帝告密,皇帝派兵鎮壓,李光地得到重用,在朝堂中勢力逐漸強盛。
  • 康熙王朝: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康熙為何要將李光地貶為臺澎知縣
    ,此時的李光地可謂是春風得意。康熙也對李光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為此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對李光地說,朝廷就是一個「大染缸」,意在告誡李光地要做到堅持自己的初心與優點,不被京城官場上的不良風氣所侵染。同時,康熙這也是在暗示李光地,要正視明珠與索額圖之間的黨爭,不要參與其中,他要做的就是保持對於康熙的絕對忠誠與盡心。
  • 交河故城的現狀及保護
    交河故城倉儲區交河故城溝北車師墓葬   交河故城延續了1000多年,建築技法很多,但都是以交河臺地上最普通、最基本的東西——黃土為材料進行建設,城中保存下來的構築技法可分為五大類,即夯築法、壓地起凸法、垛泥法、土坯、
  • 新榮區堡子灣鄉宣寧故城遺址
    宣寧故城遺址原名為宣寧縣故城,山西省大同市革命委員會1981年2月24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所在地位於大同市新榮區北邊緣,村北數百米處即內蒙、山西省界線,村子西南距彌陀山約8.5千米,村子南有東西向涓子河。城址北依村莊,南止小丘,東西兩向開闊平展,涓子河東西貫通故城,整個故城範圍土地相對平緩。
  • 交河故城:絲綢之路上最完美的廢墟
    《世界遺產名錄》。吐峪溝千佛洞、吐峪溝霍加木麻扎便是有力的見證,是後來有關宗教歷史文化藝術界學者歇足的驛站,有的更為此付出畢生的精力。而江南的土入雨即化,爛泥裡彳亍是常事,而這裡的泥土堅硬如磐,無風無雨上百年,大概不知春風化雨為何物。交河故城,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亦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蹟,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不知道風阻係數還敢說你懂車?老司機來告訴你風阻係數的重要性
    其實,汽車油耗除了車身自重、發動機技術以及排量等指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就是汽車的風阻係數。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朋友會問了,汽車風阻係數究竟是個什麼鬼?其實汽車風阻係數這一概念,說白了就是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所受到阻力的大小,風阻係數越大,汽車所受到的行駛阻力就越大。這時,汽車為了前進便需要克服阻力做功,便需要更大的牽引力,即發動機需要輸出更多的功率。
  • 交河故城丨兩城相交處,黃昏傍交河
    面對滿目瘡痍的交河故城,吏部員外郎陳誠留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的感嘆。1961年,交河故城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交河故城作為新疆段的六處遺址之一,成功列入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中。
  • 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像是一片葉子,更像是一艘歷史的方舟,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和氣息。故城的周圍被深約30米的河谷所環繞,長約1700米,最寬處約300米,建築遺址面積約38萬平方米,四周崖岸壁立,形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交河故城——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交河故城像是一片葉子,更像是一艘歷史的方舟,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和氣息。故城的周圍被深約30米的河谷所環繞,長約1700米,最寬處約300米,建築遺址面積約38萬平方米,四周崖岸壁立,形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錢國祥: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察新進展
    2018年3月15日晚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錢國祥教授應邀在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題做為《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察新進展》的演講。
  • 蓬安相如故城明年將全面建成
    12月22日,記者在蓬安縣相如故城項目建設現場看到, 景區主城門文明門、縣衙、文廟、武廟等建築隨著地勢分布坐落,工人們正在加緊配套設施的建設和綠植的布置,整個相如故城呼之欲出。相如故城項目是全市「100件大事」之一,於2018年6月啟動建設。
  • 衡水傳統名吃(五)——故城炸藕夾
    說起故城炸藕夾這道原汁原味的傳統農家菜,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故城的蓮藕。
  • 行車阻力越低越好,但為何風阻卻是例外?
    動力總成的技術含量自然幫助汽車做出更好的油耗表現,但這只是基礎;想要從核心因素中降低用車的成本,除了關注動力總成的部分外,風阻係數也是關鍵因素。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除了我們知道的摩擦力和滾動阻力外,空氣的阻力也是需要發動機克服的力量之一。空氣阻力只是統稱,背後還有幾股阻力需要我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