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弟子修行的規矩在藏密中被稱作「儀軌」。儀軌,即威儀的軌範。密宗有各種儀軌,其中修法儀軌為重要儀軌之一。東密儀軌比藏密儀軌複雜,但藏密儀軌也不簡單。顯宗弟子有行、住、坐、臥四種威儀,藏密行者除此四種威儀之外,還需觀想自身時刻都成為本尊的威儀。修法儀軌等於歷代祖師及前人修持成就的足跡,後學應踏著這些足跡前進,才能不走錯方向,達到即身成佛的目標。
整個密宗法系,有作密、行密、瑜伽密、無上瑜伽密四種區別,因此,就修持儀軌而言,也有此四種儀軌。可以把它們看作一系列的次第,而以無上瑜伽密修法儀軌為最高階段。這四種儀軌的主要區別,在於對事相的逐步減少,即密宗行者在觀想方面對塵色壇城依賴程度的減輕,因密宗行者正規修持都需按規範布壇而入壇打坐。
作密的修法儀軌,行者在壇上修法時,自身觀想成本尊,但離壇之後,則無需再作此種觀想。行密的修法儀軌,則離壇後仍觀想自身為本尊,而修法圓滿後,則無需做此種觀想。瑜伽密的修法儀軌,行者心中事相功夫更減少了,把壇城只作為引心近佛的助緣,而有五觀成道的修法:①道場觀:觀道場為五濁惡世;②月輪觀:觀月輪為母胎;③阿字觀:先觀梵文阿字,然後觀種子字;④本尊觀:觀本尊在行者對面,用咒語及手印迎送本尊;⑤入我我入觀:觀對方的本尊,以咒音入我腦中,我之咒音則入本尊心中,成一循環。無上瑜伽密的修法儀軌,既無種種布壇的限制,也不需對著本尊像,它隨時可修。觀想時從觀空開始,觀想從虛空中次第生出本尊,自身與本尊融合,無二無別。
以上四種儀軌雖成一系統,但並沒有必然的一貫性,而是獨立的法系。所以樹立這四種法系,乃是為了攝受不同根器弟子的方便。密宗行者可以依次而修,也可以不依次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