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百度貼吧-天珠吧
作者:凝水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天珠(dZi),藏文音譯「思」。是西藏和喜馬拉雅山地區在一定時期用特定的方法製作的帶有類似眼睛和線條圖案的鑲蝕瑪瑙或玉髓珠,關於天珠現存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7世紀唐代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時有關同時奉請至拉薩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頭冠上鑲嵌天珠的記載。而西藏天珠的製作工藝在大約千年之前便已失傳,天珠的起源和具體製造年代至今尚存爭議。天珠是寄託藏人信仰和靈魂的護身符,也是當前公認的單珠價值最高的珠飾。
資料圖片1(轉自盛世收藏論壇),天珠:
圖中共有天珠和旁系天珠七顆,分別包括完整的型五七線珠一顆,完整的印度三線黑白珠一顆,完整虎牙天珠一顆,完整兩眼天珠一顆,七線斷珠一顆,四眼天珠斷珠一顆,不明圖騰天珠斷珠一顆(至純)
資料圖片2(轉自盛世收藏),天珠:
圖中有完整的如意兩眼天珠一顆,長形普通三眼天珠一顆,大黑天三眼天珠一顆(至純),天地天珠斷珠一顆(至純),雙線虎牙天珠斷珠一顆
至純天珠(Pure dZi),藏文音譯「思」。至純天珠是天珠中工藝最成熟,藝術水準最高的體現,也是最為藏人所重視的天珠,產地西藏,是各種天珠中等級最高的一種。關於至純天珠的區分和定義並不清晰,多半與藏人的選擇和喜好相關。小弟個人贊同從工藝和圖騰上去區別至純和措思。一般認為至純天珠一定是「型二」鑲蝕工藝(注1)所製做,但是學術界對此尚存異議,而且由於工藝在千年之前已經失傳,至今沒有妥善的說法可以對至純天珠的製作工藝進行還原。至純天珠的圖騰除常規的各種帶眼天珠以外,寶瓶,蓮花,達絡虎紋等珍稀的球形天珠也被視為珍貴而高等的至純天珠。
至純天珠的工藝特徵(在真品天珠的前提下):珠體通體白化,材質純淨,不透光;鑲蝕線清晰,呈白色或者牙黃色,邊界分明,無大規模滲色。
************************************************************************************
注1:(參考《法相莊嚴·管窺天珠》,張宏實著)
*「型一」到「型五」鑲蝕工藝:1944年藏學家貝克最早提出關於鑲蝕瑪瑙的五種工藝理論,後來由藏學家迪克遜進行完善並廣為流傳。
*「型二」鑲蝕工藝:在天然瑪瑙表面塗上鹼性化合物並加熱,使之通體白化;再塗上加熱後可形成黑色條紋的硝酸銅;加熱製成。
資料圖片3(轉自盛世收藏),至純天珠:
完美的至純兩眼天珠
衝系天珠(Chung dZi),藏文音譯「措思」。「措」在藏語中是湖泊,引申為「廣泛」之意。傳藏人把除至純天珠以外的天珠都視為措思,其中包括一些其他產地的天珠(如印度,不丹)以及部分達不到至純天珠標準的藏系天珠。為了方便區分,小弟按照工藝將衝系天珠大致區別出來,但是大多是介紹前人理論,有些細節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此處為了方便仍然把類似「型二」鑲蝕工藝的珠子歸為藏系,而「型一」和「型三」工藝天珠歸為印度珠。但是由於條件所限,此法缺乏依據,且忽略了與天珠的發展歷程相關的問題,實非得已,權作新朋友認識天珠的一點粗淺資料了。
資料圖片4(轉載),衝系天珠:
衝系虎牙天珠,比較成熟的工藝,兩次鑲蝕。
資料圖片5(轉自翰龍雅集),衝系天珠:
翰龍心若無塵先生收藏的印度雙魚天珠,型三工藝。
資料圖片5(轉自翰龍雅集),衝系天珠:
罕見的印度雙手鼓一眼天珠,型一工藝
天珠族群,旁系天珠(dZi family),另有一些鑲蝕瑪瑙珠的製成年代,生產地域,工藝和材料上都和天珠有緊密聯繫,但是由於圖騰和形制的差別,通常把這些珠子和主流的天珠區別開來,歸為旁系天珠。一般包括的幾種類型如上結構圖所示。
線珠(Striped beads),顧名思義是帶有線條圖案的旁系天珠,在這裡暫時只討論和天珠鑲蝕工藝比較接近的線珠,區別於西亞鑲蝕紅玉髓線珠和古代滇文化線珠。
通常可以分作兩類,一類是印度線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印度河流域先民大量製造和廣泛使用,常見黑白線珠(黑白色調為主,都經過染色處理)和普通線珠(天然瑪瑙表面直接畫上線條)兩種。值得注意的是,製作印度線珠和一些印度壽珠的型一鑲蝕工藝相對簡單,已經被近代工藝還原或者並未失傳,這也為此類天珠造假和「老料新工」仿珠的生產提供便利,請購時不可掉以輕心。
另一類是羊角線珠,這種形制在西藏多有出產,也有人稱之為「西藏線珠」,關於產地和歷史的確切說法,待考。
羊角線珠工藝按照貝氏理論分為型四和型五兩種,型四線珠是線珠工藝中比較成熟的一種,黑白兩色鑲蝕,鑲蝕程度深而且對瑪瑙的結構有所改變,黑白色邊界分明,不會褪色。型四線珠深受藏人喜愛,也被稱為「至純線珠」(《法相莊嚴·管窺天珠》認為只有九線型四線珠才可稱為至純,參考)。
型五線珠是同樣形制不同工藝的線珠,鑲蝕部分入色較淺,浮於表層,邊界模糊,容易褪色。關於這種線珠的工藝,通常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型五線珠是型四線珠的前身,型四線珠的鑲蝕工藝是在型五工藝的基礎上完善的。另一種認為,型四線珠工藝繁雜,在流傳期間慢慢失傳,後來人們為了保留這種形制,用相對簡單的型五工藝製作了一批羊角線珠。
資料圖片6(轉載),線珠:
一串不同工藝的典型的真品線珠
資料圖片7(轉自翰龍雅集),羊角線珠,七線(型四):
資料圖片8(轉自翰龍雅集),羊角線珠,七線斷珠:
增補資料圖片:型五七線天珠
圓線珠,鑲蝕一線藥師珠。藏文音譯「惹米」(注2),漢地俗稱為藥師珠。藥師珠特指黑底白線扁圓形的一種珠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藥師珠,最近這種珠子很火,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這種天然的珠子並不可列入天珠族群,在此不再贅述。我這裡要說的一種是經過鑲蝕的藥師珠,也被人稱作圓線珠,是在黑色和染成黑色的球形瑪瑙珠表面人工鑲蝕了一道白線的旁系天珠,此類珠子種類繁多,涉及多種天珠鑲蝕工藝,收藏價值頗高。
************************************************************************************
注2:(參考《一天一天珠》http://tieba.baidu.com/p/1057812763?see_lz=1&pn=2)
關於藏文音譯「惹米」,應該是早期遺留下來的謬誤,在拉薩河先生《一天一天珠》帖子,第138樓,記載了這樣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大家有興趣不妨耐心看看。如果事實如此,只怕藥師應該叫做「羊眼珠」而羊眼板珠應該叫做「馬眼板珠」了。
資料圖片9(轉載自翰龍雅集),鑲蝕一線藥師珠:
資料圖片10,天然藥師珠(對比圖):
角型天珠:壽珠及其他角型旁系天珠統稱為角型天珠。這種天珠多採用型一鑲蝕工藝,將網狀的白線鑲蝕在處理成黑色的瑪瑙材料表面。角型天珠多產於印度,通常認為這種珠子的製成年代在公元前300年,比天珠的製成年代還要早近千年。而它的工藝和圖騰也對後來天珠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資料圖片11(轉載自翰龍雅集),角型天珠——壽珠(印度):
資料圖片11(球哥的珠子,自己來認領,嘿嘿),角型天珠——壽珠(印度):
圓形板珠:鑲蝕羊眼板珠和其他圖騰圓板型天珠。圓形板狀天珠最早見於西亞,廣泛分布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青藏高原西部地區。圓板狀的珠子俗稱羊眼板珠,也有天然與人工鑲蝕的分別,天然的板珠應該是鑲蝕板珠的原型和前身,但是這裡不把它視作天珠,也不多做討論。鑲蝕圓板型天珠年代跨度很大,有些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年以前,而這種形制的旁系天珠在天珠的時代或許也有出產。羊眼板珠的工藝種類繁多,在此亦不贅述,留給各位同好自己搜尋。
資料圖片12(轉載自盛世收藏),圓形板狀天珠:鑲蝕羊眼板珠:
(轉載自雅昌論壇):
資料圖片13(轉載自盛世收藏),天然圓形板珠(對比圖):
鑲蝕紅玉髓:西亞鑲蝕紅玉髓是當前被公認年份最早的鑲蝕玉髓珠,最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拉答克高原就有出產。這種珠子種類圖案繁多,形制不一,工藝簡單,年代跨度大,覆蓋區域廣,歷史文化價值極高。有人認為這種珠子在工藝方面和天珠有淵源,或許是天珠的前身。由於此類珠子地位特殊,小弟不把它當做天珠看待,而將它獨自歸為一類,如上圖所示。由於個人能力所限,也無法多做介紹,請有興趣的同好廣參資料,多做研究吧。
資料圖片14(轉載自盛世收藏),鑲蝕紅玉髓:美索不達米亞太陽紅玉髓
資料圖片14(轉載自盛世收藏),鑲蝕紅玉髓:鑲蝕紅玉髓線珠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添加小編微信(as13051522085)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感謝!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 99 查詢
最近精彩回顧請回復 ls 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鑑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1,天珠 13,碧璽
2,蜜蠟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剛 16,硨磲
5,星月 17,水晶
6,鳳眼 18,青金石
7,瑪瑙 19,戰國紅
8,南紅 20,金絲楠
9,綠松 21,小葉紫檀
10,沉香 22,木質手串
11,翡翠 23,繩結
12,和田玉 24,證書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平臺合作請聯繫:
Tel:400-0123308、 18610768869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Email:281819199@qq.com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鑑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