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承彬
天珠是寶石的一種,又稱九眼石頁巖,簡稱九頁巖(是指巖石的結構有九層,九不是具體數,是多的意思,有的比九層少,有的比九層多。傳說古人以七以上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九眼石,或稱摩尼寶珠、火焰寶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寶、如意珠、末尼寶、無價寶珠、如意摩尼等,也稱佛眼、菩薩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寶石中的聖者,是藏傳佛教的寶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麗的圖騰而被天珠愛好者所喜愛。主要產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產出。奇石天珠是因為奇石的形狀或奇石上面的圖騰形狀頗似佛教圖騰或吉祥圖騰,加之奇石的材料為石英巖玉(瑪瑙、玉髓)類等寶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佛心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佛心形狀圖騰的天珠奇石。
人工佛心天珠是指在珠身上面用人工的方法鑲蝕上佛心形狀圖騰的天珠。
佛心即覺悟之心。其義有三:①指如來充滿慈愛(大慈悲)之心。據《觀無量壽經》載:「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②指不執著於任何事、理之心。據《頓悟入道要門論》載:「不住一切處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脫心,亦名菩提心,亦名無生心。」③指人人心中本來具足之清淨真如心。
佛心是放下,是解脫。所謂的放下與解脫,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放下過去的煩惱。不擔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很多時候很多事求之不得,不如放下,放下是一種坦然,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惟有放下,才能得到自由快樂,才能真正得解脫。
據鳩摩羅什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載:「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心天珠,如果親臨,護佑吉祥。使眾生遠離煩惱,放下解脫,獲得快樂。
人工鑲蝕佛心天珠
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邱木兮攝影)
佛心天珠是吉祥如意、消除災障、實現善願、消除惡緣、平安健康的象徵,是健康長壽的象徵,是富貴平安的象徵,是成功的象徵,是高升的象徵,是大慈大悲的象徵,是智慧的象徵、是覺悟的象徵。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邱頌創始人,邱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歷山頌》《石林頌》《熱海頌》《同學頌》《章丘頌》《石榴頌》《北王莊頌》《老師頌》《婦女頌》《母親頌》《黃山頌》《春天頌》《解密天珠序》《四季頌》《西藏頌》《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頌》《伏羲頌》《黃帝頌》《山東頌》《五一頌》《廿歲光陰》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