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坤梁
晏子高飛於2011年8月20日對我的博文《對《太極大師楊澄甫之死》一文的質疑》發表評論如下:「聽我師父說是楊澄甫在北京說自己的太極任何人來了都跑不了,最後和尚雲祥比武輸了被打成內傷,最後在北京無法教拳只好到上海去了,到那不到一年就死了。」現回復於下:
晏子高飛網友:感謝您披露您的師父所說的這樣的傳聞,從而便於被全國武術界包括太極拳界了解和探討。這一傳聞明顯不符合事實的與很難成立的有如下7大點:
⑴傳聞所說的楊澄甫先生首先南下的地點不符合事實。楊澄甫先生正式率徒離開北平是在1928年,是應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之邀赴南京。楊澄甫先生正式定居上海是正式離開北平後的第2年的1930年左右,中間還在杭州逗留了幾個月至半年左右。因此,說楊澄甫先生離開北平「到上海去了」明顯錯誤。
⑵傳聞所說的楊澄甫先生逝世離正式離開北平或離正式定居上海的時間不符合事實。楊澄甫先生是1936年因患疑難惡性水腫病經治療無效逝世於上海。就楊澄甫先生正式離開北平而言是過了8年,而就楊澄甫先生正式定居上海而言是過了6年。因此說楊澄甫先生「到那不到一年就死了」,明顯錯誤。
⑶傳聞所說的楊澄甫先生被打成了內傷難以成立。理由分為2點:
①內傷屬於傷科,內傷致人死亡是完全可能的。如顱腦出血、心臟破裂可以致人當即斃命或幾天內死亡,肺出血、肝脾破裂也可致人當即癱倒,古代的條件,治癒後也會嚴重喪失體力,但不至於有生命危險。楊澄甫先生致死的疾病是屬於內科,從廣州至上海延請了多名名醫,到了上海為楊澄甫先生治療的也都是內科名醫。而如果是嚴重內傷,要麼是當即斃命或幾天內死亡,怎麼會出現拖到「到那不到一年就死了」?要麼是嚴重喪失體力而不能再從事武術職業,怎麼可能會發生「到那不到一年就死了」? 由此可見說楊澄甫先生致死的原因是內傷,那是難以成立的。
②楊澄甫先生赴南京後,於1929年又應浙江國術館館長張靜江之邀率徒赴杭州教拳,1930年才率徒正式定居上海教拳,之後於1934年又應陳濟棠等廣州軍政界要員之邀率徒赴廣州教拳。其中於上海、廣州又收了多名弟子,據李雅軒、黃元秀等前人的文章介紹楊澄甫先生經常與人較技。如果楊澄甫先生是被打成了內傷、不久於人世的人能夠這樣奔波與作為嗎?因此說楊澄甫先生「被打成內傷」也是難以成立的。
⑷傳聞所說的楊澄甫先生「和尚雲祥比武……最後在北京無法教拳只好到上海去了」是南下的原因難以成立。理由也可分為3 點:
①中國近代,上海、南京、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越來越重要,許多追求更大發展的職業武術家紛紛南下,如1928年,顧汝章與萬籟聲、王少周、李先五、傅振嵩等著名北派拳師聯袂南下廣東,成了武術史上重大的「五虎下江南」掌故。大多數太極拳家也紛紛經過幾次臨時南下後最後正式定居十裡洋場的上海,如陳微明先生於1925年正式遷居上海,吳鑑泉先生也於1927年正式遷居上海。楊澄甫先生也曾多次臨時南下,如1917年陳微明先生拜楊少侯先生為師時,楊澄甫先生正臨時南下。可見楊澄甫先生1928年離開北平前已經覺得北平發展的餘地不多,已經有了十多年南下的準備、醞釀與嘗試了。
②中國的近代,太極拳沒有分派,如果真有楊澄甫先生因與尚雲祥先生生比武受傷而造成太極拳在京城沒有了立足之地,必然殃及其他太極拳家。然而,楊澄甫先生1928年離開北平時尚有其不少弟子留在京城繼續教拳,另外,王茂斎等先生也仍留在京城,如果太極拳在京城沒法教了,這些太極拳家怎麼生存?
③中國近代的北平、上海、南京無論交通與媒體信息都是屬於國內最暢通的,北平沒法教拳在上海、南京同樣沒法教拳。如果真有楊澄甫先生因與尚雲祥先生比武在北平沒法教拳了,楊澄甫先生還南下幹什麼?張之江怎麼還可能以重金聘請楊澄甫先生赴南京中央國術館任職?
⑸傳聞所說的「楊澄甫在北京說自己的太極任何人來了都跑不了」是難以成立的。理由也可分為2 點:
①所謂「自己的太極任何人來了都跑不了」那就是「無敵」。而「楊無敵」的稱號是楊露禪、楊班侯兩代於1854年開始長期在武林高手雲集的京城所創下來的。「楊無敵」之稱號從楊露禪時代的1854年到了楊澄甫先生時代的1928,年在北平已經名聞遐邇70多年而楊家在北平也已經是屬於「當方土地」,絕不是屬於初來咋到的了。而向吃武術飯的「當方土地」叫板在武術史中倒是聞所未聞的,是不符合常理的。即使楊澄甫先生講過這樣的話,尚雲祥先生又有什麼必要去以比武推翻楊露禪、楊班侯兩代創下來的「楊無敵」呢?
②中國近代的太極拳全國聞名,因此1928年開始全國各地紛紛建立的國術館都將太極拳列為必修課。全國各地也有很多武術高手聞名遠道長途跋涉來到北平拜楊澄甫先生為師,從1909年開始著名的就有崔毅士、李雅軒、董英傑、吳志青等先生;楊澄甫先生的功夫也如日中天,1917年,原來實際為楊健侯、楊少侯先生父子傳授拳術的田兆麟先生與楊澄甫先生較技後明白了楊澄甫先生的功夫突飛猛進遠高於自己而鄭重重新拜楊澄甫先生為師,楊澄甫先生可說是滿門弟子,有什麼必要再囉嗦「楊無敵」?
⑹傳聞所說的尚雲祥先生與楊澄甫先生比武,與尚雲祥先生與楊澄甫先生的性格不符。楊澄甫先生生於1883年,尚雲祥先生生於1864年,兩人相差19歲。很多資料反映楊澄甫先生為人敦厚低調,與楊少侯先生好鬥張揚相反。1928年楊澄甫先生45歲已經成名,身價頗高,應該是更穩重了。而尚雲祥先生,根據尚雲祥墓碑詞手稿,「尚雲樣成名之後,為增閱歷,驗武功,到處尋訪武林名家高手。譽滿武壇後,來訪者亦甚多,但他注重武德只求以武會友,故習武一生,未結下任何怨仇。」反映尚雲祥先生也是敦厚低調的性格。1928年尚雲祥先生64歲也已經成名,難道不也是還要更穩重了嗎?64歲的尚雲祥先生怎麼會主動上門去與楊澄甫先生比武呢?而如果有血氣方剛之人到楊家比武,接待應付的也是武匯川、田兆麟、張慶麟等先生喜歡比試的弟子,何用得著楊澄甫先生親自動手?
⑺傳聞所說的尚雲祥先生與楊澄甫先生比武而楊澄甫先生受傷之事,在當時應該是屬於轟動全國武術界包括太極拳界的大事件,然而,為什麼近代和八十年代初開始陸續創刊、近二十年左右之間中國各類武術雜誌中沒有此說?為什麼至今的網上有關尚雲祥先生的資料中也沒有這樣的說法?
以上7大點(共計11點),不知可否對於是否有尚雲祥先生與楊澄甫先生比武之事下結論了?如果您的師父還知道有其它的有關證據,希望繼續提出來探討供廣大網友鑑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