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蘭州古舊書市場:曾歷旺市,難覓善籍(下)

2021-03-04 芷蘭齋

但我的豁達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還是忍不住想到當地一看。大概是2015年我在網上結識了甘肅日報社記者王家安先生,王先生也有藏書之好,他同時還是國內有名的楹聯撰寫高手,此後他贈送我多部與楹聯有關的著作,而我也從他那裡了解到了蘭州市古舊書市場的狀況。當然百聞不如一見,2017年3月5日,我來到了蘭州見到了年輕有名的王家安先生。而後在他的引領下,我在蘭州結識了多位愛書之人,其中有蘭州市政府歷史文化顧問鄧明、甘肅省檔案館研究員陳樂道、甘肅舉院博物館館長賈守雄等等。我們在聊天時,也了解到年輕的王家安乃是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我此次的行程原本要到蘭州古籍書店一看,然眾人告訴我,此店又再次關張了。不是再次開張不久嗎?王家安說,因為經營狀況不好,大概在開張一年後又重新關門了,如今那裡已經改為了工藝品商店。聽到這個消息,令我有些沮喪。我跟王家安說,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消息則是文化宮分店停業了,而通渭路總店仍然在經營中,後來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文化宮店又開張。難道這兩家到如今全都關張了?王家安說確實如此,他告訴我說,大概在2014年,位於蘭州市通渭路和文化宮的古舊書店相繼停業,停業後,新華書店集團為了維持生計,將鋪面作為其他經營使用,而通渭路的古籍書店現在是經營地方工藝品的「文化集市」。

該店開張、關張的速度真是令人目不暇接,雖然其他地方的古籍書店也有關門後再開張的情形,但頻率卻沒有這麼高。王家安告訴我,從2000年後,蘭州的古籍書店名為「古籍」,其實只能在櫃檯見到零星的幾部古籍,而且善本幾乎沒有。書店已經營舊書和文史類新書為主。80、90年代,古籍書店流出不少好書,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候古籍書店影印出版了不少地方文史方志著作,現在這些影印書籍在蘭州舊書市場也很搶手。但到了後來,還是因為房租問題,古籍書店經營不下去了。

古舊書行業江河日下,眾人談論這個話題也均是一番感慨。而王家安則稱,當地還有許多私人舊書店,這些書店基本集中在了蘭州一家古玩城內。於是王家安介紹我認識了蘭州紙製品交易中心經理楊楠先生,原來楊楠管理的這個交易中心就是古玩城內最為集中的古舊書流散之地。

中午吃飯的老字號

第二天中午,王家安請我到當地的特色餐館去就餐,在那裡我又結識了當地的藏書家鄒建先生以及篆刻家張大愚先生。用餐結束後,我等一行人跟隨楊楠先生前往探看蘭州古舊書市場。

走向幽靜的小巷

街邊的告示

牆上的歷史

巷名

我們是步行前往該處,一路上王家安向我講解著舊城區的變遷過程,可見他對當地的人文地理十分稔熟。在一條小巷的牆上我看到了多塊壁畫,上面描繪著的是甘肅當地的人文歷史。每走到一塊之前,王安石都能簡明扼要地點評這些壁畫文字寫的是否準確。而小巷的盡頭則有「賜福巷」的匾額,匾額的後方就是古玩城的格局:路的兩側全是攤位,而每個攤位上擺放的物品都與各地古玩市場大同小異。商品的同質化,令我一行人邊走邊感慨,而後在這道路的中段則看到了「隴尚紙品展交中心」的匾額。


古玩城在此之後

攤位

經營品種

紙製品經營中心

由此門進入,下方是一個面積巨大的地下室,而每間地下室做了隔斷,形成了一家一家的商店。這裡的經營品種明顯的與街面上的不同,雖然也有一些古玩擺設,但這裡所見主要還是紙製品。

清風書閣

清風書閣內景

各種特別雜陳

實用的擺書方式

隨手翻閱

架上之書

我走進的第一家店鋪名叫清風書閣,王家安介紹我認識店主祁軍成先生。此店雖然名為書閣,但經營品種一大半都是其他紙製品,瀏覽一番,此店有幾架子舊書,其餘則是連環畫,也有一些舊票證。二手書也有不少,但其上架方式卻很特別:書分兩層排列,裡面的一層書脊朝外豎放,而外面的一層則書口向下橫躺。店主解釋說,這樣放書既可省地方,也能讓找書的人看到裡層的書名。如此巧妙的放書方式,我在其他舊書店內未曾看到過。


五泉陶書齋

店內情形

整齊

在這裡看的第二家書店則是五泉淘書齋,此店的經營面積與清風書閣相仿佛,但這裡卻基本以紙制書為主,餘外牆上則掛著一些有著時代痕跡的宣傳畫和領袖像。尤讓我眼亮者,這裡還有一些線裝書,從書根望過去,這些書顯然是晚清民國間的印本。但能有這麼多的數量,也堪稱難得。此家店中還有一些幻燈片,我在年幼之時,能夠看到放映幻燈也是當時的稀見娛樂之一。但平均一年也看不到一回,這讓小夥伴們紛紛自製幻燈片,而後用手電透過玻璃片打在牆上。雖然顯現出的圖像幼稚不堪,但這也足令眾人驕傲不已。正是由於有著這樣的情節在,我忍不住放下相機在這裡翻看一摞一摞的老幻燈片。那些圖案均非我幼年所看得者,這也證明了那個時代我的眼中之物是何等之貧乏。

幻燈片

領袖像

整條的煙

接下來眾人又帶著我參觀了陳衛忠的國民書屋,此店除舊書之外,也跟其他兩家那樣經營宣傳畫和票證。而楊喜貴的廣緣齋舊書店則主要經營文藝類圖書,王寶寧的萬達書屋以主營舊書為主,從門類上說,他所經營的書各類品種均有。古今書院主人彌新宏也是這樣的經營方式,而儲惠忠的惠友書屋則主營各種連環畫,黃河書店的韓順峰所經營之書依然涉獵很廣,郝紅旺的洮馨書屋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書品較好,高斌的天鈺齋除了經營票證之外,也做錢幣生意,而蘆軍平的黃土地書屋,雖然也經營老票證,但依然以舊書和字畫為主。


時代

未曾拆封的煙

牆上的老照片

在蘭州一地,竟然有這麼多古舊書經營者,我眼前的所見,使得我對古籍書店的關張所產生的遺憾略有消減。但王家安告訴我,趕上周六日時,當地經營舊書者不止是眼前的這些店,另外還有很多的攤位,而攤位經營則在城隍廟之中。於是,我等一行人穿過古玩城,前往城隍廟去探看。

城隍廟內景

城隍廟中廳

安登賢編著的《蘭州之旅》中稱:「城隍廟是供奉地方守護神的廟宇。蘭州市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步行街中段,修建於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後改易現名。蘭州城隍廟坐北向南,佔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1956年闢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現有建築按中軸線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宮、客堂,牌樓由節園顏妃墓前的貞烈遺旰牌坊改建而成(屬明代建築),院內有石獅一對,有200多年歷史。」

這樣的簡介太過正式,遠不如一路上眾人給我講的城隍廟的故事那樣有趣,而更為有趣者,則是走到城隍廟門前看到金屬牌上的簡介依然是如此的故事化:

據《漢書》記載,項劉時期劉邦的一名武將,名叫紀信,乃成紀(今甘肅天水)人,當楚王兵圍滎陽,眼看漢王做俘虜的時候,紀信將軍毅然扮作漢王,乘車出東門,佯裝要投降楚王,從而巧妙地掩護劉邦由西門出逃,而他本人則被項羽識破後活活燒死,從而贏得「漢代孤忠」的美名。 

城隍廟簡介

現城隍廟為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通省官紳捐資重茸,後二年始成,原為忠烈侯坊」。是一座四進庭院式建築,現有建築按中軸線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官、客堂,牌樓由節園顏妃墓前的貞列遺旰牌坊改建而成(屬明代建築),院內石獅一對,有200多年歷史。

原來有這樣奇特的歷史,但這嚴肅之地如今改成了古玩城,簡介中寫道:「現今城隍廟則以文化交流、經營古玩、字畫、玉器為主,為蘭州地區職工文化娛樂活動提供了一個重要場所。」

和協相處

如今的古玩城處在蘭州的老市區內,進入庭院乃是方方正正的一塊廣場,而廣場的四面則為古代建築,這些建築的背景則是近些年建的大片居民樓。兩者對比在一起,倒有著別樣的和協統一之感。眾人帶著我一家一家地看過去,這些固定店鋪主要是經營字畫,而舊書攤則只在節假日擺在中間的廣場之上。可是今天恰好是星期天,為什麼看不到書攤呢?王家安笑著告訴我:蘭州的舊書市場之前最大最集中的就在城隍廟,每天都有零星的書攤,到周六周日規模增大,每天大概有二十幾個書攤,有的書攤頗具規模,一次能擺出上千本舊書。但2014年左右,城隍廟申報國保單位。要求修舊如舊,恢復歷史建築原貌。管理部門就把廟內所有攤點(書攤只佔四分之一)清理。沒有了固定經營場所,楊楠等古書收藏家靈機一動,合資租賃了隍廟對面古玩城的地下室,這就有了隴尚紙品中心。如今紙品中心這些店鋪,基本全是當年舊書攤老闆。

城隍廟後院

城隍廟內經營字畫的店家

原來有這樣的故事在,由此也讓我明白了王家安及其朋友的美意:他們讓我既能看到當今蘭州古舊書市場的現況,同時也帶我探看改變之前的狀況。而這種探訪方式的確讓我對當地的古舊書市場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其實蘭州古舊書市場的變遷,正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全國古舊書行業的現況。不知道到何時,這種狀況才能得以改觀。而如今,我站在這城隍廟的中心廣場上,只能望著空空蕩蕩的廣場,想像著這裡擺放舊書的盛況。

微信號:zhilanzhaiweili

藏書家韋力的古書之媒

相關焦點

  • 書業觀察|近三十年蘭州古舊書業剪影
    ▍書店一覽有一些書的上架,還涉及到部分蘭州地域和文化特色,比如敦煌類、石窟類受歡迎的圖書品種,稀見的西北史料等等。如今他的書店裡地域文獻、檔案信札等資料也在當地的古舊書市場佔據著一定分量,前年還曾因當地民國時期的地域圖資料與國家圖書館有過合作。
  • 城站一帶曾經書店林立 有著不少老故事
    他在杭州曉風書屋體育場路店,分享了「中國古舊書業之現狀」。那個下午,曉·客廳裡坐得滿滿當當,有專業的收藏者,也有普通的閱讀者。  因為藏書家這一身份,韋力自然與杭州有諸多交集。  2017年9月,韋力曾在杭州尋訪古舊書店的遺蹟,在一年之後出版的《書肆尋蹤:古舊書市場之旅》中,他為讀者畫出了一幅清末的古舊書店「地圖」。
  • 在開封,書店街上聞書香
    現在的書店街,南北走向,南端緊鄰鼓樓廣場,北至東西大街,全長618米,寬15-18米,以徐府街東口與河道街西口東西一線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曾有幾十家書店雲集,作為城市的「公共書房」,建構著愛書、惜書、戀書的「場」。一個讀書人,在街上的每次出沒,都是獨特的體驗。  千年時光裡,書街——書店——書人——書事,時時搬演。
  • 鍾芳玲:匹茲堡書店憶舊
    下了飛機租輛車,忘卻一身疲憊,先朝東開往匹茲堡市奧克蘭區(Oakland)盤桓幾小時,逛了匹茲堡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以及匹茲堡卡內基圖書館(Carnegie Library of Pittsburgh)之後,特別去鄰近一家頗知名的古舊書店「卡利班」(Caliban Book Shop)。
  • 隆福寺百年變身記 曾位居舊京五大廟會之首 書店劇院林立
    據《大清一統志》載:「隆福寺,逢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古玩字畫,風味小吃,花鳥魚蟲,為諸市之冠。」記憶中的隆福寺廟會已是過去式。隨著隆福文化中心的開幕,擁有近600年歷史的隆福寺地區煥發出新的生機,攜帶著北京的歷史記憶華麗轉身,成為老城復興的新地標。自隆福文化中心開業以來,人們對隆福寺地區的關注多了起來。
  • 蘭州最適合拍照的網紅書店都在這裡
    儘管蘭州的世俗生活裡有一種霸氣,但依舊存在著文藝氣息,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家蘭州很適合拍照的網紅書店!三樓還增設了由蘭州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數位化課件。作為全省新華書店旗艦示範店和新一代智慧型書城,西北書城著眼於創新運營發展模式,打造現代、簡約、開放和舒適溫馨的閱讀、購書、消費環境,引進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拓展網絡發行業務,實現自助查詢、自助結算、掌上APP、網上書店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點、線、端+全民閱讀」的新業態書城。
  • 汪涵為什麼推薦「不務正業」的書店電影院?
    昨晚,道哥在新華書店裡遇到了涵哥。汪涵不是來買書,而是來當「薦片大使」。這是什麼奇妙組合?9月8日晚,新華書店樂之書店(天心店)放映了電影《第一次的離別》。這是「大象分眾放映計劃」與長沙市新華書店的首次跨界合作。
  • 中國古玩市場大全
    此市場已經搬到古玩城裡了 4天津 舊書刊地攤一條街 地處河北區平安街 5天緯路舊書市場 地處美術學院的河北區,也有一定規模,舊書刊、連環畫地攤30多個。 6東北角文化街 古舊書店、書床居多,古舊書刊品種較全,檔次較高,連環畫精品時有出現。 7天寶路舊物市場 俗稱「鬼市」,此處專售家庭舊物曾有人在此淘到過連環畫廉價精品.
  • 北京實體書店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實體書店日漸復甦本報訊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店鋪,經營也是一片慘澹。隨著疫情的控制成效彰顯,到年底,北京的實體書店已經呈現出逐漸回暖的復甦景象。12月初,記者探訪了幾家實體書店。雖然進店顧客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流量,但「人氣旺了很多,銷售額有了明顯的增長。」一家位於商業樓宇內的書店業者對記者說,「疫情高峰的時候我們沒有關店,那時,時常一整天都沒有一位顧客進店。」
  • 「逆勢增長」的新式書店,與它的市場邏輯
    一位日本人,在上世紀80s,做了一家線下書店品牌。 經營20年後、網際網路熱火朝天之際,他仍然選擇大力投入線下書店。只是他要做的不是書店本身,而是面向消費者的「生活空間」。基於這個目標,從門店設計開始,就與簡單的圖書銷售場地,區分開來。這種區分度,反而讓這家書店品牌,在接下來至今的20年時間裡,實現持續擴張,並贏得市場關注。 而與之對應的是,同期傳統書店品牌的「遇冷」。
  • 杭州風雨書店: 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曾有個賣家,叫了輛貨拉拉,直接拉了幾百本書就送來了,大部分都還沒拆封過。書也是龐雜得很,早到清朝的都有。「但更早的我們就不收了,還是建議他們以收藏為主,畢竟放在店裡不一定賣得出去。」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顧客。劉讓回憶,有位先生在逛書店時,跟店員要了支筆說:「這書是我寫的,給你們籤個名。」店員這才知道,說話的就是浙大知名學者熊秉元。
  • 杭州風雨書店: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曾有個賣家,叫了輛貨拉拉,直接拉了幾百本書就送來了,大部分都還沒拆封過。書也是龐雜得很,早到清朝的都有。「但更早的我們就不收了,還是建議他們以收藏為主,畢竟放在店裡不一定賣得出去。」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顧客。劉讓回憶,有位先生在逛書店時,跟店員要了支筆說:「這書是我寫的,給你們籤個名。」
  • 網絡直播為何帶不「旺」夜市煙火?
    「在夜市上做直播,維護粉絲不容易,加粉更不容易,現在點讚的人多,但來吃一碗牛奶醪糟的人少……」在蘭州,牛奶醪糟被認為是僅次於牛肉麵的地方名吃。在蘭州最大的夜市——正寧路夜市,「阿丹牛奶醪糟」曾是食客趨之若鶩的「網紅打卡」名食。
  • 京都書店之旅:散步中「偶遇」也是生命裡的一種緣
    BAL裡有無印良品,某次乘電梯,意外地到了負二層,發現了一家書店,叫MARUZEN。作為一個vlogger,偶遇到一家攻略之外的書店,是很興奮的,那就拿出相機記錄吧。影像中或記憶裡,MARUZEN是一個複合空間,圖書很豐富,賣場的設計跟國內的新華書店很像。這裡文創產品也很多,以日本品牌為主。
  • 2020全國錢幣市場大全,附最新地址,建議收藏
    ,位於太原街北頭郵局,也經營文革資料和古舊書、連環畫 2.瀋陽市郵幣卡市場 中山路9號通用機電大廈3樓 3.瀋陽市博廣藝術收藏品經銷中心 瀋陽平和區中山路7號 4.瀋陽市盛京郵幣卡交易市場 瀋陽市瀋河區正陽街128-1號 大連
  • 損有餘而難補其不足 紗線市場難覓拐點
    損有餘而難補其不足 紗線市場難覓拐點 2020-04-26 10:33:01 來源:隆眾資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壞的消息接踵而至,紡織行業生存環境愈發艱難
  • 廣州「最早」的「市花」,受寵千年,不是木棉花,遊客:花蹤難覓
    如果有人問你:廣州的市花是什麼?你一定可以馬上回答出來:木棉花。木棉花在1982年成為廣州市市花,木棉象徵著廣州蓬勃向上的事業和生機,並以此激勵人們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那麼,在這之前,廣州是否有過市花嗎?答案是:有,並且這種花在廣州「受寵」歷史過千年,花的名字叫「素馨花」。
  • 臺灣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原標題: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美媒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敦南誠品,再見!」5月31日是臺北文化地標、敦南誠品書店閉幕的日子,這讓島內民眾不勝唏噓。臺北東區地標誠品敦南店自1989年起在仁愛圓環地下一樓的書店開始,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它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等,以24小時營業、讀者可席地而坐自在看書為一大特色。如今這家陪伴了臺灣人31年的書店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5月31日一大早,店外就排起長龍。
  • 蔡鍔北路的古舊書店,讀書人的「淘書」聖地
    據統計,民國時期湖南共計有書店500餘家,長沙佔到260餘家,其中100餘家集中在府正街、玉泉街、南陽街及周邊街道。新中國成立後,新華書店一直是長沙人的文化客廳。步行街開街前,短短幾百米的黃興南路上,就有3家新華書店,其中包括一家工具書店。五一路上的新華書店,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都是全國最大的新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