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8年9月8日—9月27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展覽展出京都工藝美術作家協會30位日本藝術家的98件作品,呈現日本傳統手工藝的現代發展狀況。
傅益瑤成扇紫砂作品特展展期:2018年9月8日—9月17日
地點: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汾陽路)
旅日畫家傅益瑤的父親是中國畫大師傅抱石,筆下多有巨製,而此次傅益瑤在上海的展覽卻另闢蹊徑,無論是40件扇面、20把「文人壺」,還是5本冊頁,都是以小取勝。其中一件扇面新作《旭日東升》,是傅益瑤第一次在扇面上向父親的經典名作致敬。傅抱石先生曾說,國畫不能「汙」,不能「俗」,能「躁」。傅益瑤回憶他父親調製的「傅家紅」,像少女一樣,很沉靜,不「躁」,用了胭脂、朱磦加上墨色,「當年很多人會來跟父親討教『傅家紅』的秘訣。父親還說,早霞的紅,用色要輕;晚霞的紅,用色要濃,太陽的顏色其實很淡,但是周圍一襯託就顯出來了。」
日本浮世繪巨匠原版版畫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9月17日
地點: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仙霞路650號)
日本浮世繪三大家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的作品均有作品展出,浮世繪最大派系歌川派代表人物歌川國貞、歌川國芳、豊原國周、菊川派代表人物溪齋英泉的作品也將一一呈現。其中,東洲齋寫樂的原版版畫在國內是首次展出。今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四十周年,此次展覽由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上海半島版畫工作室聯合主辦、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為後援。展品均系收藏家湯黎健從珍藏的幾百件浮世繪大師作品中精心挑選之作。
覺醒的現代性: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
展期:2018年8月18日—10月14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首次通過展出歷史文獻,以具體案例系統性梳理20世紀初期中國現代建築的崛起與發展。
展期:2018年7月17日—10月21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覽由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超過100件原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舊藏的自然史和人類學、考古學、藝術類藏品及相關展品,探尋中國博物館的早期發展,挖掘上海城市的文化底蘊。
亂了 亂了:大衛·史瑞格裡展展期:2018年9月8日—11月14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出英國藝術家大衛·史瑞格裡在過去30年創作的近400幅《無題畫作》、充氣裝置《真贊》等作品,呈現他獨特的黑色幽默以及荒誕的超現實主義,這是他在中國舉辦的首場個展。
讀書行路:《路易威登遊記》藝術展展期:2018年6月24日—10月7日
地點:明珠美術館
展出16位國內外優秀藝術家、插畫家的近300件藝術作品,通過展出這批因駐留而創作的作品,帶領觀眾藉由藝術家之眼遊歷世界各地,體驗多元文化的魅力。
蘇州展期:2018年9月8日—10月7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館藏書法臨摹作品逾30件,年代為元明以後。展出的趙孟頫臨《定武蘭亭》、女史曹貞秀臨《玉版十三行》、無名氏臨《智永千字文》,均屬於名家舊藏,是難得一見的作品。
此身猶未出蘇州——吳作人與蘇州研究展(第一回)展期:2018年9月8日—2019年5月20日
地點:吳作人藝術館
2018年是我國現代美術承前啟後的藝壇巨匠、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吳作人先生誕辰110周年,展覽展出吳作人先生的書畫作品、信札及文獻資料、實物等80餘件。
杭州展期:2018年9月8日—11月25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浙博擁有馬定祥自製及收藏錢幣拓片逾3萬件,年代從先秦時期到近代,形成了完整的錢幣體系。展覽將從中遴選數百件馬定祥捐贈的中外歷代古錢幣實物、拓片與拓集。
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展期:2018年8月14日—10月21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出宋明兩代的文人雅玩之物,包括端硯、筆格、筆屏等文房四寶,以及青銅器、瓷器等,呈現宋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與品味。
民藝中國:女紅系列展展期:2018年7月20日—9月21日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展出542件女紅系列展品,將文獻、圖片資料、研究成果與實物相結合,呈現中國人過去一百多年日常生活的穿戴物品。
北京展期:2018年9月6日—12月9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出270件文物,以遼代的政治制度為重點,分「五京備焉」「四時捺缽」「南北面官」「華夷同風」和「塔寺巍巍」5個單元,呈現契丹人特色的遊牧民族歷史與文化。
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展期:2018年9月12日—10月3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院藏121件/套「四王」畫作,其中一級文物佔半數以上,呈現四人的藝術思想和造詣。明末清初山水畫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被稱為「四王」,他們遵從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傾心師古,精研筆墨,追求文人畫意趣。
愛琴遺珍:希臘安提凱希拉島水下考古文物展展期:2018年9月14日—12月16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由故宮博物院與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出一批安提凱希拉沉船出水的文物,多數為首次在中國公開展出,揭秘2000年前的希臘世界。
「影像見證四十年」全國攝影展展期:2018年8月30日—9月12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全國攝影展,共展出超過200張攝影作品。展覽回顧1978年迄今中國人民在衣食住行、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發生的變化。
事苗:苗文化的多維觀想展期:2018年9月8日—10月9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
展覽共有兩個展區,分別為今日美術館和恭王府博物館。展覽共展出26組112件作品,包括當代藝術家鄔建安、中央美術學院學生、貴州苗族藝術家的作品和貴州傳統手工藝,從多個維度展開有關苗族藝術的觀想與討論。
瀋陽展期:2018年8月17日起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中國古代繪畫展展出古代繪畫39件,以中國繪畫史為脈絡,依託館藏曆代畫作,呈現中國繪畫的起源、發展、藝術特徵和文化內涵。展品包括《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宋趙佶《瑞鶴圖》、明仇英《清明上河圖》等。
中國古代書法展展出古代書法作品46件,如《曹娥誄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古詩四帖》《歐陽詢書仲尼夢奠帖》等,集中反映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變遷軌跡。
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以宋代的作品和明代顧繡最具特色,通過朱克柔的《山茶蛺蝶圖冊頁》《牡丹圖冊頁》、趙佶的《木槿花卉圖冊頁》、《紫鸞鵲譜軸》等,再現中國古代絲繡技藝。
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展展期:2018年8月28日—11月25日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出任伯年及相關藝術家的繪畫作品98件/組,分為四個部分:藝術成就、師承起源、遊歷交友、後世影響,全面展現任伯年的藝術人生。
深圳展期:2018年9月16日—2019年2月19日
地點:設計互聯主展館
展出逾50位設計師的超過100件作品,分為四個主題:手工復興、手法與技藝、迭代與創新、理想社會,探索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運用與發展。
臺北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院藏仙境題材繪畫30幅,年代橫跨宋元明清,呈現古人渴望羽化升仙的精神追求。
東京展期:2018年9月8日—9月24日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的「工學曙光文庫」,現藏有2000多冊歷史重大科學發現著作的初版,展覽由專業教授負責甄選展品,旨在將這些珍貴資料呈現給更多的人。
北齋的橋、墨田的橋展期:2018年9月11日—11月4日
地點:墨田北齋美術館
本展聚焦於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生前居住的墨田地區,通過北齋筆下的「橋」,介紹本為基礎設施的橋梁所具有的文化側面。
日本畫的挑戰者們 - 大觀、春草、古徑、御舟展期:2018年9月15日—11月11日
地點:山種美術館
明治維新以後,西方繪畫在日本廣泛普及,從事傳統古典日本畫的人們面臨繼往開來的使命,探索符合新時代的日本繪畫。1898年創立的日本美術院是這一時期的標誌性事件,本展展出期間扮演重要角色的橫山大觀、菱田春草、小林古徑、速水御舟等人的作品,回顧日本美術院的發展軌跡,紀念其創立120周年。
京都展期:2018年9月8日—10月14日
地點:泉屋博古館
從佛教美術發祥地犍陀羅的石雕,到中國、朝鮮的金銅佛像,及日本的木雕佛像與佛教繪畫等,通過泉屋博古館及其他展館的收藏品,本展對佛教美術予以介紹。
誕辰110年 東山魁夷展展期:2018年8月29日—10月8日
地點: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
東山魁夷,被視為日本19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作品以風景畫為主,單純簡潔同時又具有深厚的精神力量,1969年獲得日本文化勳章與文化功勞者稱號,2018年是其誕辰110周年。
大阪展期:2018年9月1日—11月25日
地點: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2018年正值高麗王朝建國1100周年,本展獲得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協助,集合了日本國內藏家的代表作,展出以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藏為中心的約250件展品。
倫敦展期:2018年9月15日—2019年1月20日
地點: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出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 部分重要作品的設計圖紙和模型,回顧他50年來的職業生涯。
詮釋女性:英國攝影師馬約特·馬格努斯個展展期:2018年9月8日—2019年3月24日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1977年,英國國家肖像館舉辦英國攝影師馬約特·馬格努斯(Mayotte Magnus)個展,展出100件女性肖像攝影作品,這是英國國家肖像館歷史上第一次關注英國傑出女性。本次展覽將重新展出其中多幅經典攝影作品,同時呈現部分近期作品。
巴黎展期:2018年9月8日—2019年3月10日
地點:馬克斯博尼素人美術館
時隔八年再次舉辦日本「非主流藝術」展,展出約50位日本非學院派藝術家作品。「非主流藝術」(Art Brut)指的是未接受正式訓練或刻意迴避社會主流藝術影響的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如塗鴉、素人藝術等。
維克多·雨果漫畫形象展展期:2018年9月13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維克多·雨果之家
巴黎維克多·雨果之家舉辦雨果漫畫形象展,以館藏超過300幅雨果人物漫畫為基礎,按時間順序展出超過150幅漫畫作品,呈現雨果在生命不同階段的公眾形象。
阿爾豐斯·穆夏作品展展期:2018年9月12日—2019年1月27日
地點:盧森堡博物館
展出穆夏生前經典海報、繪畫作品,以及較少為人知的攝影、雕塑、習作等。
紐約展期:2018年8月26日—2019年8月18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出超過120幅中國山水畫和其他以山水為主題的裝飾藝術品,展期內將更換三次展品。
俄羅斯先鋒派在維捷布斯克(1918年-1922年)展期:2018年9月14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猶太博物館
展出俄羅斯先鋒派藝術家的作品與文獻約120件,創作者主要包括馬克·夏加爾、李西斯基(El Lissitzky)、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以及其他維捷布斯克美術學校的師生,回顧1918年至1922年俄國革命後維捷布斯克(今白俄羅斯)地區發生的藝術變革與歷史。
華盛頓展期:2018年9月8日—2019年9月
地點: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展出銅石並用時代(公元前5200年-公元前3400年)至安息帝國時期(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25年)的古伊朗陶器文物,展現數千年前伊朗制陶工藝的獨創性和實用性,以及古波斯的文化。
法國畫家卡米爾·柯羅女性肖像作品展展期:2018年9月9日—12月31日
地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卡米爾·柯羅(Camille Corot)是19世紀法國巴比松派畫家,以自然、樸素的風景畫知名。展覽展出他的女性肖像畫,展現他在人物畫中對顏色和筆觸的運用,以及對女性的觀察、想像和塑造。
講座指南(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