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動物的藝術再現圖。(圖片來自昆士蘭大學Anthony Romilio) Anthony Romilio 繪製 攝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韓國下白堊統晉州組發現的保存良好的較大足跡,這些足跡來自現代鱷魚的祖先。研究指出,之前發現的曾被認為是雙足行走的巨型翼龍的足跡,實際上可能是古代鱷魚近親所留下。
保存完好的足跡。(圖片來自晉州教育大學Kyung Soo Kim) Kyung Soo Kim
論文通訊作者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馬丁·洛克利(Martin G.Lockley),他和同事與論文第一作者、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金敬洙(Kyung Soo Kim)等合作,在韓國泗川市附近的泗川自惠裡遺址發掘過程中發現了多組足跡,他們研究認為,這些足跡來自一個鱷形類新種,是現代鱷魚、食魚鱷魚和短吻鱷的祖先。
足跡照片和3D圖像。(圖片來自晉州教育大學Kyung Soo Kim) Kyung Soo Kim
新發現的這些足跡大小是此前發現足跡的兩倍多,一些足跡長18–24釐米,顯示其體長可能達到3米。其較窄的行跡完全是後足留下,有些區域保存了從腳跟到腳趾的清晰印痕和皮膚印痕。論文作者稱,並未發現有後足足跡覆蓋前足足跡或是保存較差的決定性足跡證據表明行跡是由四足鱷形類留下,說明新發現足跡代表一種雙足行走的動物,這種步態此前在這一科的行跡樣本中未有發現。
留下足跡的動物和人類的大小比例。(圖片來自昆士蘭大學Anthony Romilio) Anthony Romilio 繪製
論文作者表示,之前在年代更早遺址發現的足跡曾被認為是巨型翼龍為保護翅膀而在陸地上雙足行走時留下,但這次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足跡可能來自鱷形類,並支持足跡化石研究人員達成的共識,即翼龍行走時四肢共用。因此,有必要重新檢視歷史上同一時期的其他形態類似的化石樣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