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韓國發現古老足跡或來自雙足鱷魚而非巨型翼龍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足跡動物的藝術再現圖。(圖片來自昆士蘭大學Anthony Romilio) Anthony Romilio 繪製 攝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韓國下白堊統晉州組發現的保存良好的較大足跡,這些足跡來自現代鱷魚的祖先。研究指出,之前發現的曾被認為是雙足行走的巨型翼龍的足跡,實際上可能是古代鱷魚近親所留下。

保存完好的足跡。(圖片來自晉州教育大學Kyung Soo Kim) Kyung Soo Kim

論文通訊作者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馬丁·洛克利(Martin G.Lockley),他和同事與論文第一作者、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金敬洙(Kyung Soo Kim)等合作,在韓國泗川市附近的泗川自惠裡遺址發掘過程中發現了多組足跡,他們研究認為,這些足跡來自一個鱷形類新種,是現代鱷魚、食魚鱷魚和短吻鱷的祖先。

足跡照片和3D圖像。(圖片來自晉州教育大學Kyung Soo Kim) Kyung Soo Kim

新發現的這些足跡大小是此前發現足跡的兩倍多,一些足跡長18–24釐米,顯示其體長可能達到3米。其較窄的行跡完全是後足留下,有些區域保存了從腳跟到腳趾的清晰印痕和皮膚印痕。論文作者稱,並未發現有後足足跡覆蓋前足足跡或是保存較差的決定性足跡證據表明行跡是由四足鱷形類留下,說明新發現足跡代表一種雙足行走的動物,這種步態此前在這一科的行跡樣本中未有發現。

留下足跡的動物和人類的大小比例。(圖片來自昆士蘭大學Anthony Romilio) Anthony Romilio 繪製

論文作者表示,之前在年代更早遺址發現的足跡曾被認為是巨型翼龍為保護翅膀而在陸地上雙足行走時留下,但這次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足跡可能來自鱷形類,並支持足跡化石研究人員達成的共識,即翼龍行走時四肢共用。因此,有必要重新檢視歷史上同一時期的其他形態類似的化石樣本。(完)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鱷魚祖先1億年前兩條腿走路,與成年人的腿一般長
    古生物學家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韓國發現的化石腳印顯示,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一種遠古鱷魚用兩條腿走路,而不像現代鱷魚用四條腿走路。據法新社6月12日報導,來自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分析了韓國白堊統晉州組近100個18釐米至24釐米長的化石腳印得出以上結論,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英國《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
  • 國際最新研究:翼龍演化最近近親或為小型動物兔蜥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指出,翼龍作為第一種演化出動力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其在演化上的最近近親可能是一種名為兔蜥(lagerpetid)的類似恐龍的小型動物。 追溯翼龍的起源很難,一直是古生物學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中國第一具翼龍化石最新研究:揭秘顎區特徵演化與生態習性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汪筱林研究員團隊對中國發現的第一具較完整的翼龍化石骨架——魏氏準噶爾翼龍的頭骨顎區研究獲得新進展:發現準噶爾翼龍在顎區的主要特徵變化集中在翼骨的形態上,並通過喙、牙齒等相關研究,進一步佐證準噶爾翼龍具有挖掘捕食泥沙中貝殼類食物等生活習性。
  • 新疆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動物骨骼化石屬於實體化石,足跡、糞便、恐龍蛋等屬於遺蹟化石。足跡化石通常形成於湖邊、海邊等溼度、黏度和顆粒度適中的環境中。亞洲足跡屬是獸腳類恐龍足跡的一種,屬於實雷龍足跡科,足跡化石的命名和實體化石一樣,採樣雙命名法,即採用屬名和種名來命名。
  • 巨型翼龍站起來和長頸鹿一樣高,以恐龍為食
    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飛行動物是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翼龍,巨大的翼龍看上去並不粗壯,很多人都以為它們以魚類為食的「大海鳥」,但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歐洲的巨型翼龍卻以陸地上的恐龍為食,它是那個時代最頂級的掠食者,這種翼龍就是哈特茲哥翼龍。
  • 翼龍起源謎團揭曉,誰是它的祖先?
    來源:新浪科技藝術家描繪的翼龍,它們曾是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空中霸主。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翼龍是恐龍時代最易辨認的生物之一,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對翼龍的起源了解甚少,目前,最新研究揭曉了它們的神秘「身世」。
  • 最古老海生四足類動物如何遊泳?科學家發現2.4億年前足跡
    最古老的「水中奔跑者」安順足跡照片與行跡示意圖2017年夏,應貴州省博物館邀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遺蹟學專家與德國同行對么鋪足跡點進行了多次考察,並進行了三維攝影,分布圖繪製與細緻測量。羅平雙槳跡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調中心在雲南省羅平縣首次發現並命名的,屬於中生代海生爬行類——幻龍類的覓食跡。該區域是羅平生物群的核心產區。學者研究表明,雙槳跡是幻龍使用前肢在海床上同步移動造成的。雲南省羅平縣發現的雙槳跡是首個關於幻龍類水下運動模式的有力證據。
  • 美國一高爾夫球場現巨型鱷魚
    美國一高爾夫球場現巨型鱷魚 2020-11-14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如果翼龍沒有滅絕,人類能不能馴化翼龍作為飛行坐騎呢?
    以著名的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為例,其翼展超過12米,相當於一架小型滑翔機。別看巨型翼龍的體型很大,但是體重卻輕得很,風神翼龍的體重只有250公斤,相當於3個人加在一起的重量。圖註:展翼飛行的風神翼龍,圖片來自網絡  第二,  如果一個人騎到巨型翼龍身上,不要說飛行,就連起飛都是不可能的
  • 新研究發現:球狀星團並非如宇宙般古老
    近期一份刊登於《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研究稱,對英仙座星系團中心的球狀星團的觀測,發現了一些有悖目前理論認知的地方,而這有助於解釋大型星系周圍球狀星團的一些疑惑。研究發現,位於英仙座星系團中心巨型星系周邊的球狀星團並非全部都那麼古老,其中幾千個球狀星團的年齡只有10億年左右,可能還有更多球狀星團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誕生。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是由數十萬、有時逾千萬顆,而且幾乎是同時誕生的恆星組成的一種天體結構。
  • 重慶發現正在小跑的恐龍足跡 「造跡者」或為中國龍
    最新成果以科研論文《The Early Jurassic Kayentapus dominated tracks from Chongqing,China》發表於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研究確認了該 恐 龍 足 跡 為 卡 巖 塔 足 跡(Kayentapus),且可以歸入其模式種,霍氏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 hopii),為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 神秘恐龍前體彌補翼龍起源空白
    神秘恐龍前體彌補翼龍起源空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7:02:14 英國伯明罕大學Martín D. Ezcurra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發現了神秘的恐龍前體,並彌補了翼龍起源的空白。
  • 研究人員發現已滅絕巨型烏龜化石 龜殼長達3米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瑞士研究人員在12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淡水烏龜的巨型龜殼化石,研判其長達3米,重1133千克。而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其龜殼長達10英尺(約合3米),重2500磅(約合1133千克)。
  • 新疆準噶爾翼龍獨有特徵和捕食習慣
    最新研究揭示 新疆準噶爾翼龍獨有特徵和捕食習慣準噶爾翼龍生態復原圖。魏氏準噶爾翼龍頭骨形態特徵顯示短粗圓鈍牙齒、磨蝕面及吻端營養孔等。(受訪者供圖)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饒俊華)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美國開放獲取期刊《PeerJ——生命與環境科學雜誌》日前在線發表了該所汪筱林團隊關於魏氏準噶爾翼龍的頭骨顎區研究進展,補充了準噶爾翼龍的形態鑑別特徵。
  • 韓國發現世上最小恐龍足印 僅長1釐米
    中新網11月22日電 據外媒21日報導,古生物學家在韓國考古遺址發現世上最小的恐龍足印,僅長1釐米。據報導,這隻恐龍足印的兩趾平放地上,第三隻腳趾內縮如貓爪,專家推測其身形只有麻雀般大小,雙腳是一根火柴的長度,可能來自肉食性的馳龍,距今已有1.1億年歷史。
  • 來自南美洲的7個神秘的考古發現
    大自然非常的神奇,擁有大量不同的環境,有一些環境可以幫助我們保持來自過去的事物。一旦這些東西被現代人找到之後,它們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關於過去的一些事實。從金屬製成的貓爪到大海中丟失的巨大寶藏,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是來自南美洲的7個神秘的考古發現。
  • 海岸線發現巨型不明生物眼睛,到底來自何種生物?
    人們在美國佛羅裡達海灘上發現一顆巨大的不明生物眼球,目前並不確定是何種生物留下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分析。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海洋科學研究項目副教授希瑟-布拉肯-格裡森和研究同事開始討論神秘巨型眼球是來自何種生物,這一照片發布在網際網路之後點擊率驟增。研究人員指出,眼球晶體和瞳孔類似於深海魷魚的外形,它死亡之後眼球很容易脫落。還有一種可能是來自巨型劍魚,通常情況下人們所看到的劍魚眼球比真實眼球要小,其主要眼球部分隱藏在頭部。
  • 與恐龍時代生存的翼龍,雖名為翼龍,卻非恐龍
    翼龍,是一種滅絕的物種,他的確是曾生存於恐龍時代,可能給人的感覺翼龍就是恐龍,但事實上,翼龍卻非恐龍。其是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他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生長出來的。翼龍是飛行的脊椎動物。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暴龍「足跡」,來自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
    電影《侏羅紀公園I》中霸王龍登場劇照(來自網絡)近日,這個空白終於被填寫:一個由中國古生物學家領銜的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經鑑定為暴龍類。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等學者共同完成,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
  • 美國漁民捕獲4米長巨型鱷魚 重約900斤
    原標題:美國漁民捕獲4米長巨型鱷魚 重約900斤 據英國《太陽報》11月3日報導,在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漁民刺死了一條身長近4米的鱷魚。他聲稱,這個龐然大物跟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