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李牧怎是我郭開一合之將:對不起我是臥底

2020-12-22 小柒觀史

秦乃虎狼,以軍功為要,自然是名將輩出

趙是四戰之地,沒辦法,被迫需要東擋西徵

這也是為何戰國四大名將,秦趙便各佔其二,至於其他五國在這裡也就只能看看罷了。

「大人,秦軍已然攻破邯鄲!」小吏的腳步急促,還沒等推開房門,聲音已經傳進了房間。

這房間有些破舊,應當是許久都沒人居住過了。

「吱呀~」聲音有些刺耳,是房門被推開所放出的聲音,小吏氣息急促,臉上布滿了慌張之色。

「成何體統!?」房間裡很是乾淨,顯然是被收拾過,二內裡僅有一個身著麻布衣衫的中年人。

小吏慌忙行禮,蹭著這會功夫平復了一下心情:「郭大人,小的知錯,不過趙王已經被秦軍所擒。」

「嗯!?趙王沒能逃離?」

小吏抬頭看見了郭開臉上的些許失落,點了點頭算是回答了這位權傾朝野的郭開郭大人。

他一直變跟隨著郭開,對於這位大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貪財好色、嫉賢妒能,總之修飾壞人的詞語都能和郭開聯繫在一起,但有一點是好的,他對自己還是不錯的。

「哎~」

房間裡郭開的嘆息深長悠遠,似乎帶著不甘卻又有著得償所願的意味

良久,小吏見郭開一直不言語,忍不住問道:「大人,下面我們該怎麼辦?」

「二狗,你覺得廉頗、李牧如何?」郭開似乎並未回答小吏的問題,反而問道。

二狗被這問題問得一愣,不過很快便反應過來:「大人,與您作對的就不是什麼好人」

「哼!你們這些下人,什麼都不懂,如果說這世間能抵禦秦軍鐵騎的也就只有這兩個傢伙了,其他人,難啊!」

二狗可是知道的,秦國是因為這兩位將軍給眼前的這位大人送過禮,那禮物還是自己從秦國官吏的手中接過的。如果說兩位將軍的死與郭大人無關,那打死他也是不信的。

不過既然大人說話,那便是不能反對的,這時候便是顯示一個人處事水平的時候了,二狗雖然是下人,但跟著郭開已經十數年,老謀深算沒有,但糊弄的本事還是有的。

點頭,卻沒有說任何的話語

郭開繼續說道:「兩位將軍都出生於大家族,那廉頗雖是魏人,卻是忠心於趙國,趙國騎兵威震海內就是因為有這老傢伙,可惜了……可惜了……至於李牧,哼!誰讓他得了個武安君的封號……」

二狗有些焦急了,這裡離邯鄲不算遠,秦軍指不定下一刻便會出現在眼前,這郭大人居然還在這裡說這些有的沒的。

「那個,大人,我們下一步該去哪裡?」終於等到郭開說完,二狗忍不住問道

郭開眼神突然有了些變化,二狗看見郭開轉頭看向了西方。

「廉頗將軍,李牧將軍!在這裡我郭開向你們賠罪了!」

馬車開始緩緩前行,二狗能夠確認這方向是去往——秦國

騎馬跟隨在馬車邊,二狗隱約聽到車廂裡的郭開反覆念叨著一句:「對不起,我是臥底!」

相關焦點

  • 趙國奸臣郭開,讓廉頗遠走、李牧冤死,趙國滅亡,其結局如何?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其和廉頗、白起、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在趙國,對抵禦匈奴和抵抗秦國的戰事上,戰功赫赫,可謂是戰國後期趙國支撐危難局面的唯一良將,有「李牧亡,趙國亡」之說。然而,李牧雖然對趙國戰功赫赫,對趙國忠心耿耿,但後來趙王還是因受讒言,導致李牧無辜被殺。
  • 被看作「趙國脊梁」的廉頗、李牧,為何會被自己人算計而不得善終
    戰國時期,要說名將輩出,非秦、趙二國不可,戰國四大名將皆出自秦、趙兩國,兩國平分秋色,各佔兩位,其中趙國便是廉頗、李牧二人。不過,二者的結局都不好,皆沒能善終,一個客死異鄉,一個為自己人所殺。更有意思的是這二人都遭受了離間計,廉頗受離間計,趙遭長平慘敗,元氣大傷;而李牧受離間計,趙直接被滅國。
  • 此人先逼走廉頗,又害死李牧,但他真是趙國滅亡的罪魁禍首嗎?
    李牧在本國實力處於絕對下風的時候選擇了築壘固守,希望能夠憑藉地利優勢消磨秦軍銳氣,然而慢悠悠的王翦並沒有率部拼命突破防線,反而在邯鄲北部和李牧展開相持,王翦的部隊就如同主官的氣質一般,不驕不躁,並不靠著一股血氣之勇殊死推進,不斷騷擾牽制著李牧的王翦部隊,令趙國的有生力量漸漸失去了機動空間,而楊端和所部南方戰線秦軍,給邯鄲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 趙國名相郭開為啥能趕走廉頗,誣殺李牧?最後的結局如何?
    郭開雖為趙國的丞相,但可以說他是秦國的「第一忠臣」,他在趙國當丞相別的沒有學做什麼,但是卻把趙國的兩大著名將領,也就是趙國四大名將之中的廉頗和李牧給弄死了,由此趙國的最後救命稻草被他掐斷,讓秦國得以在十數年間一統天下,那麼他有啥本事能趕走廉頗害死李牧呢?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
  • 廉頗逃走李牧被殺,白起自殺王翦被奪權,名將的結局預示著國運
    李牧同樣是這個樣子,當趙王懷疑李牧有問題的時候,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取代李牧,李牧那同樣是不服從命令,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絕教出兵權。最後趙王設計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戰國四大名將自從隕落三個,只剩下王翦一個人,而王翦即將達到他的人生最高峰,滅六國之戰他自己一人滅了五國。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在眾多的評選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較穩的,而廉頗在四人裡面實力與成績都是最差的。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這點歷來爭議很大,他們倆人是同時期的對手,王翦滅趙的時候,就是李牧率軍來抵擋,可惜李牧死在他的反間計手裡,倆人沒能真刀真槍在戰場上打一次。
  • 長平之戰中,廉頗被趙括替換,此後他幹什麼去了?李牧為何不相助
    廉頗當時還在外帶兵,得知這個消息以後非常憤怒,所以帶兵擊敗了樂乘。這麼一來廉頗可就犯了大罪了,於是他索性就逃到了魏國大梁。此後廉頗再也沒有回到趙國為母國效忠。後來楚國將他接了過去想要重用他,可惜他心在趙國,所以沒有建立什麼功勳。李牧的發展時期,是在戰國末年了。
  •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被自家君王所殺,廉頗憂鬱而終,只有王翦全身而退
    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而這四位將領中卻只有一人得以善終。    白起一生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在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聯軍24萬人,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 李牧是戰無不勝的戰神,把趙括換成李牧,長平之戰能戰勝白起麼?
    其實趙國還有一位名將,那就是李牧。如果替換廉頗的不是趙括,而是李牧,是不是會扭轉戰局呢?李牧號稱是戰國末期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首先要說明一點,李牧和長平之戰還是有時差的,長平之戰結束多年,李牧才小有名氣。所以說當時趙孝成王是不可能啟用李牧的。
  • 李牧死,趙國亡!從無敗績的李牧,或許不是被郭開害死的
    起初,李牧為了抵禦匈奴,制定了麻痺敵人,欲擒故縱的策略,趙國軍隊連年防守,不主動反擊,還故意把牛羊給匈奴搶走。趙王覺得李牧膽怯,派其他將領代替李牧,接下來,趙國在一年內連續出擊,卻每次都被匈奴打敗。趙王沒辦法,又重新起用李牧。李牧繼續自己以前的策略,匈奴單于也以為李牧畏懼匈奴人。
  • 「對不起,我是警察」 臥底影片經典集合_星圖影單
    「對不起,我是警察」 臥底影片經典集合_星圖影單臥底題材代表著神秘莫測與江湖道義。他們是遊走在正邪兩端的人,既有豪氣沖天的一面,又有隱秘心酸的一面。星圖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準備了多部經典的臥底電影,帶你走進臥底的生存守則。
  • 臨危受命的絕世名將李牧,如何拯救風雨飄搖奸臣當道的趙國?
    廉頗茫然曰:「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吾等也只有盡人事以聽天命了。」 李牧勃然曰:「老將軍此言差矣,趙雖屢敗,軍心猶盛,只要我李牧在一日,秦兵絕無可能踏入我趙南長城一步。」(趙南長城:趙國為了防備南疆在彰水以北所建的長城,其位置大體在今河北武安縣西南,經今磁縣,到今肥鄉縣南一帶。) 廉頗苦笑,搖頭而去,但願如此,但願如此吧!
  • 王翦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若不死,趙國的結局能改變嗎?
    說王翦不是李牧的對手,就吹過頭了,王翦一面讓楊端和圍困邯鄲,一面打得李牧死守不出,不敢回救邯鄲,然後用反間計令趙王懷疑李牧有投降和謀反的可能,在當時具體時間具體情況下,趙王不可能不信。李牧的祖父是秦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李牧的伯父那一支入秦是隴西李氏,可見李牧在秦國也有人脈。在秦強趙弱,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李牧要是降秦也很有可能。不事二主的觀念,在那個年代並不強。
  • 趙王遷為何執意殺死名將李牧?
    趙國軍事上的強勢和其名將輩出有一定關係,戰國四大名將中秦國有白起和王翦,趙國有廉頗和李牧,秦趙兩國可謂平分秋色。在這種情況下,趙國的實力不可小覷。即使是當時的秦國,對趙國也要忌憚三分。李牧堪稱是趙國最後的名將,在戰國後期秦國實力一騎絕塵的大勢之下,李牧連續在肥之戰和番吾之戰中兩次大敗秦軍。作為趙國的名將,李牧的結局並不好。
  • 長平之戰由李牧替代趙括的話,結局會怎麼樣?
    長平之戰,趙國一共經歷了兩位將領,一位是廉頗,一位是趙括。廉頗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在長平與秦軍對峙之際,一直未主動與秦軍大動幹戈,而是以小股部隊進攻或者退守,三年多以來一直如此。在這三年多之間,四十多萬人駐守在長平一帶。這四十多萬人,每一個人都不種田,只會吃。
  • 李牧的悲劇
    之所以提到樓煩,我是說趙國對草原還是很了解的,那些優秀的將領對於遊牧民族的習性也是瞭然於胸的。 李牧久居邊地,同樣對匈奴也很了解。當時匈奴也沒有,後來突厥什么女真那種叩關入主能力,他們能入侵更多的是劫掠,取得過冬的物質,這種入侵是年年都有的。 就是騎馬的步兵,機動性也是大大增強了。
  •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死於小人之手的常勝將軍
    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李牧來到邊境,還按照原來的章程。匈奴好幾年都一無所獲,但又始終認為李牧膽怯。
  •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卻因這人的一句話被雪藏
    使者回到趙國後,向趙悼襄王報告說:「廉頗將軍雖然老了,但是飯量還是很大的,就是陪我坐著的一小會,便去了三趟茅廁。」趙悼襄王聽完後覺得廉頗年邁,不堪重用,再也不提任用廉頗的事。此後,廉頗因趙國不再啟用,抑鬱不樂,最終死在了楚國。
  • 戰國名將李牧被冤殺,趙王自毀長城,活該滅國
    只可惜後期的趙王,一個不如一個,撤掉廉頗,長平之戰全軍覆滅,40萬將士被坑殺;李牧被殺,趙國直接變成了秦國的一個郡。本來趙國面對秦國的全力攻擊,還有一個李牧左支右擋,奮力抵抗,秦國也是對此頭疼不已。其實長平之戰後,趙國實力已經大為受損。在此危急存亡之際,又是李牧,率其雁門關守軍南下抗秦救國。
  • 李牧駐守雁門郡 誘敵設伏計謀成
    這樣過了幾年,李牧沒有人員傷亡也沒有損失過多少物資。然而,時間一長,匈奴兵將總以為李牧膽小怯戰,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就是趙國邊兵們亦在下面私下議論,將帥李牧膽小怯戰。李牧一意堅守不主動出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趙孝成王耳裡,趙王認為李牧不出擊,有損我趙國的威名,便派使者下旨給李牧,要他主動出擊。李牧接旨後既不出兵,也不作任何解釋,依舊我行我素,使臣指責李牧說為何不出兵。李牧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