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也要胖對地方!歐洲心臟雜誌:脂肪分布影響心血管病風險

2021-01-19 澎湃新聞
胖也要胖對地方!歐洲心臟雜誌:脂肪分布影響心血管病風險

2020-05-24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有些人習慣用體重來衡量胖瘦、健康,認為體重在標準範圍內就是健康,其實體重相同的人在體脂分布上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區別,健康風險也不同。

近期一項研究發現,體重指數都在正常範圍內,脂肪分布也會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如果沒有「胖」對地方,會引發多種健康風險。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新研究採訪專家,解析脂肪分布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並告訴你如何管理體型。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內科副教授 劉 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單鵬飛

蘋果型身材心血管病風險高

頂級期刊《歐洲心臟雜誌(ESC)》發表的一項研究稱,軀幹脂肪(指上半身,主要是腹部脂肪)最多或呈「蘋果」形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軀幹脂肪最少的女性高91%。

 

這項研究共納入年齡50~79歲的絕經後女性2683人。這些人的BMI都在正常範圍內(18.5~25kg/m2),剛入選時也都沒有心血管疾病。在追蹤的18年間,用掃描儀檢測她們不同部位的脂肪組織含量。

體脂、瘦組織和人體測量指標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腿部脂肪多的女性,往往臀圍也大;腰臀比越高的女性,腿部脂肪含量越少,這對應了常說的「梨形」和「蘋果形」身材;軀幹脂肪最多或呈「蘋果」形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軀幹脂肪最少的女性高91%,接近一倍了。

接下來研究人員把腹部脂肪和腿部脂肪含量的百分比分別分為高、中、低三組,兩兩組合進行比較,看脂肪在腹部和腿部分布的各種排列組合,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否存在聯繫。

軀幹和腿部脂肪百分比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

註:每行橙色方塊代表風險的大小,方塊越靠右側,心血管疾病風險越大。

研究人員發現,最健康的是「標準梨子」,即上半身脂肪最少,腿部脂肪最多;與之相對,最不健康的是「標準蘋果」,上半身肉多得很,腿上卻沒多少脂肪。

蘋果形身材使女性暴露於各種高風險

除了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還指出,較高的腹部脂肪水平還與各種代謝紊亂有關,比如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和炎症等等。

腰圍超標,身體很受傷

腰圍粗意味著屬於腹型肥胖,其皮下脂肪增厚,會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量相對增加,心搏出量也會增加,長期負擔過重就會誘發左心室肥厚,血壓升高。

腹型肥胖者血漿中的瘦素水平較高,會對腎交感神經活性和動脈血壓造成刺激,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腹型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類人腹部脂肪細胞會分泌大量促炎因子,可直接或間接參與炎症反應,引發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症候群,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腰圍、腰臀比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腰臀比=腰圍÷臀圍。正常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男性腰臀比超過0.90,女性超過0.85,可診斷為中心性肥胖,需要及時進行體重管理。

專家教你科學管理腰圍

腰圍是衡量健康的一把尺子,腰圍越大,患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越高,壽命也會變短。

想「縮腰」,最重要的是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邁開腿

堅持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若過於繁忙,可分解為3段、每段10分鐘鍛鍊,從中等強度開始,心率小於「170-年齡」為適中運動量,散步、騎自行車、慢跑和遊泳都是不錯的選擇。

每周還要做兩次力量訓練,每次間隔2天,可選擇器械、拉伸彈力帶、伏地挺身和引體向上等。

 

管住嘴

儘量選擇低鹽、低脂、低糖的飲食;減少在外就餐,以免攝入大量「三高」食物,建議多在家烹製健康食物,能延緩高血壓的發生。

勤測量

日常可經常測量腰圍和血壓。每個家庭可準備一臺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普通人群每周測1次,有高血壓家族史或55歲以上男性、更年期後的女性等,建議定期監測。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胖要「胖」對地方!《歐洲心臟雜誌》:脂肪分布影響心血管病風險
    有些人習慣用體重來衡量胖瘦、健康,認為體重在標準範圍內就是健康,其實體重相同的人在體脂分布上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區別,健康風險也不同。近期一項研究發現,體重指數都在正常範圍內,脂肪分布也會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 「憑什麼說我胖?有證據嗎?」,你看到的胖未必是真的胖
    因為他們只能主觀說你胖,卻沒有真憑實據。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麻靜主任在2020年上海市學會內分泌分會肥胖學組及高尿酸血症學組聯合年會上進行了「肥胖患者體內脂肪分布變化」為主題的講課,教你如何「客觀、有理有據」地說出「你好胖!」快看看你有肥胖症嗎?
  • 每胖10斤,死亡風險增11%,再胖下去真的會胖死|肥胖|英國醫學雜誌
    成年人每胖10斤,死亡風險就會增加11%。——《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近期刊發一項涉及109萬人的研究顯示體重每多增加10斤且體重指數(BMI)超過23,與男性和女性晚年全因死亡風險升高9%和14%相關。
  • 有酒糟鼻不光影響顏值,心血管病風險也會升高!
    有酒糟鼻,心血管病風險也升高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不過醫生關注的不是顏值,而是其中某些「心血管病臉」。而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的研究又增加了一項:有酒糟鼻者患心血管病風險高。 研究顯示,有酒糟鼻的人,其胰島素抵抗或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18%,較高收縮壓的風險增加96%,血脂異常風險增加50%,心血管病風險則增加5.65倍。研究者表示,應該對罹患酒糟鼻者早期評估其心臟和血管,以預防心血管病。
  • 你到底屬於「真胖」還是「假胖」?檢查3個地方,不胖就別減肥了
    檢查三個地方1、腳踝腳踝是一個不會撒謊的地方,而且經常裸露在外。脂肪生長的時候是從腹部向四周生長的,腳踝是最後一關,如果連腳踝都比較粗,那身材一定屬於偏胖的,而且腳踝也屬於脂肪比較少的一個部位,如果腳踝比較粗的話,說明真的需要減肥了,當然也並不排除天生腳踝就比較粗的情況。2、肚子有些蘋果型身材的女孩子,雖然雙腿比較纖細,但是腹部卻存在一定的脂肪。
  • 身體不胖就肚子大,說明了什麼問題?要當心,不然或會迎來大麻煩
    生活中總會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胖的很奇怪,身體其它地方就不胖,就是肚子異常的大,像懷孕懷了好幾個月一樣。這種身材常見於男性,女性比較少。對於全身不胖就只有肚子胖這種情況,要格外警惕,大肚子背後往往隱藏著不小的健康隱患!肚子多胖才叫胖呢?
  • 女生是「真胖」還是「假胖」?自看3個地方,不胖就別瞎減肥了
    導語:擁有一個苗條的身材是每個人都有的願望,很多女生為了減肥,使用了絕食、喝減肥茶等很多不健康的方法,減肥要講究正確的方式,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其實如果你這個地方不胖,那就說明你不胖,根本不用減肥,女生是真胖還是假胖?自看這三個地方不胖就別瞎減肥了。
  • 科學家眼中的「長壽身材」,身體8處尺寸影響壽命
    腰圍指標反映的是腹部內臟脂肪組織的情況,而臀圍除了能測量臀部脂肪情況,還能反映出下肢肌肉質量。一般男性腰臀比在0.85~0.9之間,女性在0.75~0.8之間,高於或低於這個範圍,死亡風險都增加。內臟脂肪較多的人分泌的有害因子更多,易引起胰島素抵抗等問題,更易患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肥胖相關疾病,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病風險更高。
  • 人不胖但肚子大?小心是內臟被脂肪包圍了!建議你這麼辦……
    胖是因為脂肪太多,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多的到底是哪部分脂肪?我們的脂肪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皮下脂肪,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肥肉」「膘」,用手可以摸到;另一類是內臟脂肪,包裹著我們的內臟,本職工作是支撐和保護臟器,看不見摸不著。
  • 為啥這些人更胖?
    根據我國超重和肥胖流行的最新數據繪製出「全國肥胖地圖」,具體分析了各省份的體重分布情況。①北方人、中年人、已婚人更容易肥胖上述研究對超重和肥胖率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發現,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均與超重和肥胖顯著相關。
  • 過胖有什麼危害 長得太胖可能會引起哪些風險
    但是一定要小心,因為太胖分分鐘可能會引發不良風險損害。 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現在的人們吃得越來越好了,住得也越來越舒服了,尤其是很多人都開始缺乏足夠的運動鍛鍊,這使得很多人開始有了肥胖的煩惱。但是一定要小心,因為太胖分分鐘可能會引發不良風險損害。那過胖有什麼危害?長得太胖可能會引起哪些風險?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 【看不出來的「胖」】內臟脂肪,你關注了嗎?
    有些人雖然「不顯胖」,卻在體檢後被告知「內臟脂肪超標」,被告知需要改變生活方式甚至進行治療! 那麼, 什麼是內臟脂肪?它又有什麼危害呢?
  • 內臟脂肪超標,對身體有什麼危害?看完你還敢胖著嗎?
    不僅僅只是肥胖的人會有肚腩,就算是四肢看著不胖的人,也可能存在小肚腩。所以,別以為你不胖,就可以為所欲為地吃!長期吃高熱量的食物,你的肚腩會先胖起來,然後胖四肢,最後也會成為胖子的。那麼說回來,為什麼腹部會是最突出的部位呢?主要是因為內臟脂肪過多,而內臟脂肪過高的根本的原因是攝入的熱量太多,導致脂肪都堆積在腹部,無法消耗掉並且排不出去,這是第一點。
  • 女生是「真胖」還是「假胖」?看幾個地方,不胖就別瞎減肥了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好身材,這也導致很多女性都加入了減肥的大行列當中,她們的減肥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但減肥也要講究正確的方式,不然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但如果你這幾個地方不胖,說明你根本不用減肥,趕快來看看,你是真胖還是假胖吧。
  • 長太胖會被「吃掉」:脂肪認知史背後,是被剝奪的身體
    然而,就在歷史上,脂肪還曾經被人當「一塊寶」,認為脂肪能夠治療傷痛、各種疾病。直到19世紀初期之後,醫生對於脂肪的提料效果不再熱衷時,巴黎仍然有人願意鋌而走險的進行脂肪交易。而且在某些少數地區還存留在肥胖崇拜,認為肥胖是生育的象徵,那裡生活的女孩從小就被灌輸:越胖越好的觀念!
  •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到底吃哪個更容易胖?
    營養攝入,氧化和儲存體內脂肪的主要儲存部位是在脂肪細胞中,其中大部分位於皮下,也稱為皮下脂肪。還有脂肪儲存在腸道周圍,這稱為內臟脂肪,它們包圍著器官。在某些情況下,脂肪還可以儲存在肝臟和胰腺等「不好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異位脂肪儲存」。
  • 從體重肥胖到內臟肥胖,肥而不胖的肥胖風險
    當一個人體內的胰島素抵抗過高時,胰島要分泌遠遠超過正常劑量的胰島素才能控制好血糖,而胰島也會因為長期處在超負荷工作的狀態下變得衰竭。當胰島細胞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也就形成了2型糖尿病。研究顯示,肥胖人群二型糖尿病發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
  • 「不聽話」的脂肪 | 為什麼永遠長在不該長的地方?
    脂肪是每個女人的天敵,它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女性形體輪廓,有些人腿粗,有些人腰粗,有些人有小肚腩,有些人是粗手臂。我們也經常聽到有人說:「屁股沒型又那麼胖,肯定因為經常坐著,才讓脂肪都囤積在了臀部」,這種關於脂肪的說法正確嗎?
  • 為什麼有的人很瘦,肚子卻很胖?
    脂肪主要堆積在腹部,叫作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是危害最大的一種肥胖類型,如果你腹部贅肉多,那可要當心啦。代謝率一下降,人就容易胖起來。而人體最容易肥胖起來的部位就是腹部。4.久坐不起飯後馬上坐下來,並且久坐不起會影響血液循環,循環不暢,代謝不好,長久下去人就會變得大腹便便的。
  • 為什么女人一胖先胖腿,男人先胖肚?了解原因,減肥才能事半功倍
    對於男性來說,一胖先胖肚,主要跟吃動不平衡有很大關係,生活中很多男性的應酬比較多,喝酒也較多,但吃得多的同時,日常運動量卻比較少,而且年齡增長了,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還會變慢,脂肪就更容易堆積了。而對於女性來說,除了飲食不當和不愛運動這兩個因素,還有一點,那就是更年期的影響,很多進入更年期的女性,身材都容易發福,小肚子比較突出,因為此時體內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脂肪更容易堆積,特別是大腿和臀部,而如果一直持續下去,也很容易出現大肚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