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打仗動輒幾十萬大軍,是不是在吹牛

2020-12-14 新知榜聊文史

看中國歷史書,經常看到古代打仗,動不動就出動幾十萬大軍。

要知道,就算西方最強盛的羅馬帝國,巔峰時期軍隊也不過幾十萬,更不要說日本這種國家,打仗被戲稱為「村戰」,人數上萬都不錯了。

有人就懷疑,比如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大軍加起來八十多萬,趙國都有四十五萬大軍,趙國地盤不大,人口不過五百萬,能養得起這麼多軍隊嗎?

明朝末年,萬曆三大徵最大規模也就二十萬,還是集全國國力 。所以動不動就幾十萬大軍是吹牛,或者把後勤人員也算進去了 。

其實,所謂的正史裡面記載的兵力,很多都是有水分的。

比如三國,赤壁之戰裡曹操八十萬大軍伐吳,但其實,曹魏總兵力全部能打仗的最多35萬+,東吳最多20萬,蜀漢最多10萬,總共可能都沒有80萬。

其實有好多百萬大軍 ,幾十萬大軍都是有水分的。

比如十萬大軍,這十萬大軍並不是純粹的作戰部隊,要知道在古代落後的後勤保障體系下,光補給線上的糧食損耗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一支軍隊不只有士兵,還有大量負責打雜的民夫、工匠,這些人也被算在總人數中。

唐朝同越南作戰,聲稱兵力達80萬,越南直接說自己兵力有500萬,事實上,雙方兵力加到一起都不到30萬。

當然,中國各個朝代都是世界前列的超級帝國,人口也多,所以軍隊數量肯定也比絕大部分國家多,一場大戰,10萬、20萬士兵,還是有的。

你覺得古代幾十萬大軍這個說法可信嗎?

相關焦點

  • 歐洲古代戰爭都是幾千幾萬人小打小鬧,中國總是幾十萬人的大戰?
    首先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在古代的落後的制度、糧食不富足的情況下,無論是西方的歐洲還是我們東方的華夏,真的可以動員幾千到幾萬人的戰爭可算不上小打小鬧,無論是放在歐洲大地還是華夏大地上,幾千人的戰鬥都是算得上大規模的戰鬥了,幾萬人的戰鬥更是算大規模戰鬥。首先我們拋開西方不說,就說我們古代的中國。
  • 戰國時期動輒幾十萬人決戰,為何到了明朝出十幾萬人打仗都費勁?
    熟悉我國歷史的朋友想必都會有一種印象,在先秦戰國時代,大爭之世諸侯相互攻伐,動輒便是幾十萬兵馬的大戰,比如長平之戰秦軍60萬,趙軍40萬,這可是上百萬人的大戰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唐、宋、元、明等大一統的朝代,往往打一場十多萬人規模的戰役也是費勁到了極點!
  • 為什麼中國古代動不動幾十萬大軍,而滿清出動10萬人都很困難?
    為什麼中國古代動不動就出動幾十萬大軍,而滿清人口大幅增加,一場戰役出動10萬人都很困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年代越久遠,很多歷史文獻缺失,加上民間演繹的誇張,導致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軍隊出現就像著名的赤壁之戰,三國演義中,曹操號稱80萬大軍,但據多方考證,實際最多不會超過20萬人,這個直接誇大了4倍,但是很多時候,為了表演效果,民間藝人才不管你是多少人呢,說的誇張了有人看才是關鍵
  • 為何古代中國不像歐洲一樣修建城堡?曹操:這個東西太小了
    早在600多年前的明朝,中國就出現了超過120萬人的超級大都市,而反觀當時的法國巴黎的人口,才只不過剛剛邁入20萬人口的規模。所以中國的古代戰爭,動則就是幾萬乃至幾十萬大軍在交鋒,圍困一座城池也是常有的事。在這種等級的戰爭下,城堡要是被幾十萬軍隊包圍,那簡直就是擋在洪水面前的雞蛋。
  • 影視劇無法描述的——古代幾十萬軍隊吃喝拉撒那點事
    我們都知道:打仗必然人多勢眾,比如「某某方率領幾十萬大軍出徵」這種。但不管打仗的目的是什麼,手段是什麼,有兩個「人生的終極問題」始終必須要解決:一是吃飯問題,填飽肚子是第一大事;二就是如廁問題,這麼多人的排洩物,不處理好可不行!
  • 古代打仗,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取後方?專家:想死你就儘管繞
    兵法韜略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寶藏,自春秋末年以來,一句「兵者,詭道也」讓兵家的那些軍事大家開始「不講武德」了,在春秋時期,至少兩方打仗還是要講禮儀的,先等兩方把陣型擺好,然後再單挑,一個回合一個回合的打,這也是春秋時代的特色。
  • 古代打仗真有免戰牌嗎?此城高掛一木牌,十萬大軍不敢攻?
    圖:古代戰爭真有免戰牌嗎?《說嶽全傳》中,嶽飛經常使用這玩意:牛首山之戰,使兩柄鐵錘的金彈子力大無敵,嶽飛無奈,連掛七道「免戰牌」,金彈子沒轍了,只得和老叔金兀朮在營帳中無聊喝酒玩。後來,才有了嶽雲打碎免戰牌、錘震金彈子的故事。不過,嶽雲打碎免戰牌時差點給他爹斬了,當時嶽飛怒道:「這牌是我軍令所掛,你敢打碎,違吾軍令!」
  • 古人打仗,遇到久攻難下的城池,為何不繞過去?專家:你繞下試試
    中國歷史中的戰爭以其規模、兵種、技戰法尤顯於世界戰爭之林。其實中國古代的戰爭是特別難打的,為什麼呢,因為華夏大地幅員遼闊,人丁興旺,動輒幾十萬大軍參戰,加上城池林立,依險而築,中國古代的攻城戰異常艱險,這在外國人眼中是很難想像的。
  • 講座|中國古代戰爭的神話、想像與細節
    《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無一不捲入了對古代戰爭誇張與神話化的描寫,若祛除這些誇張、神話,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會是怎樣的呢?決定戰爭勝負的多重因素與細節——兵種、裝備、兵器、戰術、後勤、地形、陣法等又有何種解讀?11月6日,成都尋麓書館·傳燈人第16期,歷史作家張明揚和讀者一起「紙上談兵」。以下是對分享內容的整理。
  • 四野大軍為何名氣最響亮,原來能打仗的將領,能打仗的部隊都在這
    然而,在面對四野大軍的追剿時,該集團軍的最高指揮官白崇禧選擇逃避,總而言之,就是拒絕與四野大軍進行正面決戰。一直玩著貓捉老鼠的遊戲,但作為四野大軍的統帥林總,採取了,誘敵之策,逼迫白崇禧與我軍決戰。最終,在湖南地界雙方展開了規模較大的衡寶戰役,雙方經歷一番激戰,四野大軍全體將士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使得該軍事集團元氣大傷,最後走向毀滅。
  • 古代打仗最厲害5大名將,白起墊底,第一無人不服
    在古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王朝不斷的更替,尤其是王朝末期的亂世,戰爭接連不斷,猛將如雲,名將輩出。但是要論最能打仗的名將,還是下面這5位,白起只能墊底,第一毫無爭議,無人不服。
  • 秦國滅楚時,王翦手握六十萬大軍,為什麼卻不敢謀反?
    簡單來說,就是秦國的這六十萬大軍,其實並不是職業軍隊,而是秦國從國內徵召來的壯勞力。熟悉春秋戰國這段歷史的朋友,可能都曾產生過這樣一個疑問:春秋時代,諸侯國之間打仗,幾千人可能就是大戰了。動用萬人以上的大戰,極少極少。但到了戰國時代以後,一些著名的戰爭,動輒是幾十萬人參戰。比如長平一戰,秦國俘虜了幾十萬趙軍,最後因為怕管不住,一口氣全都給坑殺了。
  • 古代為什麼一定要攻城,繞著走不行嗎?
    授權自 朝文社(ailishi777)在你死我活的中國古代戰爭史裡,打得最慘烈的戰鬥,往往都是「城池爭奪戰」。比如戰國年間的晉陽之戰、邯鄲之戰,兩漢年間的昆陽大戰、唐朝年間的睢陽大戰、南宋末年的襄陽爭奪戰、明清年間的松錦大戰,都是千軍萬馬為爭奪一座城池展開廝殺,留下觸目驚心的傷亡。
  • 古代最神奇的一戰,10萬大軍互相廝殺了10小時,雙方只陣亡68人?
    戰爭作為一種雙方爭奪利益的手段,可以說是十分殘酷的行為,尤其是在古代,雖然沒有現在飛機大炮所造成的殺傷,但是短兵相接,戰況也是更加的激烈,一場戰鬥下來,往往會死傷無數,然而古代最的一場戰爭,十萬大軍廝殺一天,雙方只陣亡68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 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箭用完了怎麼辦?網友:老祖宗的智慧讓人嘆服
    弓箭作為我國最古老的軍事武器之一,在很多戰事中都會用到它,在古代貴族子弟中,除了琴棋書畫,弓箭騎射也成了他們的必學課時之一,尤其是清朝的皇室貴族,因為他們屬於滿族,所以騎射這兩門課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皇帝還會時不時的考察他們的騎射功底,在清朝的歷史上,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都是馬背上出來的皇帝
  • 中國古代名將手中的兵器,動輒就有上百斤,他們真的能拿得動嗎?
    中國古代名將手中的兵器,動輒就有上百斤,他們真的能拿得動嗎? 中國古代名將手中的兵器,動輒就有上百斤,他們真的能拿得動嗎? 中國古代名將手中的兵器,動輒就有上百斤,他們真的能拿得動嗎?
  • 古代為什麼一定要攻城?繞著走不行嗎?
    當然,除了「城池爭奪戰」外,古代戰爭史上以「繞城」為方式的「大迂迴妙筆」,也是屢見不鮮。所以好些「現代軍事愛好者」驚嘆之後,也跟著恍然大悟:古人打仗就是死腦筋,幹嘛非要逮著城市死打,繞過城池不就出奇制勝嘛!那麼,這「繞城」的奇招,放在古代戰場上,真就是萬能靈藥?
  • 古代打仗死很多人,為何考古卻沒發現大量屍骨,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古代打仗會死很多人,為何考古隊卻沒發現大量屍骨,原來有科學依據眾所周知,現如今的社會能夠繁榮統一,顯然都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來,在中國上下五千的歷史,能夠穩定長久發展,似乎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而就因為這點,在古代經歷這麼多場戰役
  • 外國歷史書籍中吹牛不打草稿有哪些?日本的還能忍,印度是真能吹
    書中還記載,古朝鮮是一個領土涵蓋中國和日本的大帝國。將中國人和日本人,全部說成是朝鮮人的後裔。每每讀到這裡我都在感慨,為什麼我們的史書就沒有這樣的好想法呢?按中國古代的小鎮來算,一個鎮有大約2到3萬人,那緬甸當時的城裡人就相當於幾十億人口了。難以想像他們是怎麼發展到現在五十幾萬人的?這還不算什麼,書中還記載,國王出巡的隊伍,有船隻80萬艘,大象80萬頭,士兵1億8000萬。要知道鄭和七次下西洋加起來的人數都才一百多萬,這麼多船,他們的樹夠造船的嘛?
  • 秦末農民起義,章邯用囚犯鎮壓,秦國的百萬大軍去哪兒了?
    這兩年網上流傳一種說法,說是秦朝滅亡的時候還有百萬大軍。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有三十萬大軍。派任囂趙佗南徵百越又是五十萬大軍,後來章邯鎮壓起義軍,率領的關中大軍,那至少也是二十萬。如此再加上戍守原六國的士兵,以及留守關中的秦軍,怎麼算都不止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