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關節炎類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醫學術語:第一蹠骨),但發病的關節不限於此,還常見於手部的關節、膝蓋、肘部等。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症狀會反覆出現,所以一旦關節出現強烈、突然的疼痛後,就要及時看醫生,做好症狀管理和預防。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拖延的後果是疼痛感將越來越強,讓人難以忍受。如果這時候發燒了,就說明已經出現了炎症。不僅如此,關節本身也會受到損害,嚴重的會發生腎結石甚至是腎衰竭,危及生命。
防治痛風,必須標本兼治,控制飲食,嚴格限制嘌呤含量豐富的食物,同時注意減肥,控制體重,適當增加體力活動。
1、不宜劇烈活動:一般不主張痛風患者參加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體力勞動,例如打球、跳躍、跑步、爬山、長途步行、旅遊等。這些劇烈、最大、時間長的運動可使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腎血流量減少,尿酸、肌酸等排洩減少,出現高尿酸血症。因此痛風患者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長時間的體力活動。
2、堅持合理運動方法:痛風患者不宜劇烈活動,但可以選擇一些簡單運動。如散步、勻速步行、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練氣功、騎車及遊泳等,其中以步行、騎車及遊泳最為適宜。這些運動的活動量較為適中,時間較易把握,只要合理分配體力,可以既起到鍛鍊身體之目的,又能防止高尿酸血症。
3、運動與飲食結合起來:單純運動鍛鍊並不能有效降低血尿酸,但與吃隨低食物結合起來則會顯著降低血尿酸濃度,起到預防痛風發作、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在痛風病人的飲食保健上,一是要避免隨食低嘌呤食物,如鹹豬肉、鵝肉、牛羊肉、鳳尾魚、沙丁魚、魚卵、酵母等;二是要多飲水,每日飲水應在2000毫升以上;三是積極戒酒。
4、痛風發作時應停止體育鍛鍊,即使是輕微的關節炎發作也宜暫時中止鍛鍊,直到恢復後再考慮重新開始鍛鍊。適當地進行運動,對於痛風的恢復具有幫助作用。不過,在鍛鍊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畢竟劇烈的運動也是痛風的主要病因,過度勞累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痛風是慢性骨病,需要持續地進行治療,患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痛風患者日常除了需要控制飲食之外,血尿酸的監測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患者痛風急性期過後就要開始進行降尿酸的治療。在用藥的初期,對於尿酸的監測次數會頻繁一點,大概每兩周到一個月會定期檢側一次。服藥後根據尿酸的實際情況,醫生也會調整用藥的劑量。等到尿酸水平穩定了之後,尿酸的監測間隔可以長一點,改為三個月到半年檢測一次,然後再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藥物劑量。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