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三陽開泰,迎春納福》

2021-02-26 記憶中的往事

今天是

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農曆辛丑牛年

正月初四

為防疫犧牲春節團圓

謝謝過年不回家的你




       農曆正月初四是女蝸創世神話的「羊日」。在晉人董勳《問禮俗》有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這一天也是我們民間「迎財神,接灶神」的日子。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年初四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晉人董勳《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

       「三羊(陽)開泰」本應吉祥,但有一個「紅羊劫」的說法,讓大家不要出門。另外一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

       這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很有地位。

       就是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

       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衝衝、年年紅。

       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

       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去財神廟「換元寶」。

      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

       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

       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老北京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

       在北方,大年初四這一天,有些農村家家戶戶會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在莆田,除夕大年三十,叫做歲,而初四叫做大歲。這是有著歷史原因。相傳明朝年間,倭寇不時騷擾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一次,莆田人在高高興興過年三十時候,倭寇殺過來,燒殺搶掠,倖存的人們跑進了山裡。後來倭寇被打退了,人們也從山裡回家了,但是年沒過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親人。所以在莆田,初二是嚴忌去別人家裡拜年串門,因為在古代莆田,這個日子,人家在治喪。等過了初三,大夥都覺得,因為年三十沒過好年,應該再過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過一次年,而且辦的更隆重。於是,這個習俗就被莆田人代代傳了下來,直到現在。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保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相互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中國民俗特色。

       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幹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幹一夜,直到月朔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裡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會有不好的運勢。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賀年,別人也儘量在正月裡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很多古時候傳下來的禁忌都逐漸被人們淡忘了,如果過年沒有這些禁忌,可能還真缺少了過年的氣氛。禁忌種種,叫人擔著點心,神經有那麼一點緊張,卻又能給人一絲希望,盼望著新的一年裡有一個新變化,年味兒反而更濃。

轉眼間春節假期已過半

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裡

願大家都可以好好珍惜

與家人相聚的日子

給他們多一點兒陪伴

有家的地方,就有歸途


       記憶中的往事——通過回顧往事,交流情感經歷,分享人生感悟,展示生活優美,嚮往美好未來。講述真實情感事,傳遞人生正能量……本平臺不登廣告,原創文章不打賞!

長按二維碼,輕鬆關注

閱讀更多原創作品的請關注

「記憶中的往事」,

喜歡本文的請在頁尾點個

贊吧!

相關焦點

  • 鼠年正月初四,「三陽開泰」!人畜興旺,平平安安!
    今天是2020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俗稱「羊日」,「三陽開泰」好日子。所以在我國農村這一天一般不宰羊;以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平平安安!恭迎灶神!相傳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日。在我國不少商人會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祈求紅紅火火,財源滾滾!「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灶神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現在很多人已經弱化了這一習俗,取而代之的是無休止的大吃大喝以及通宵達旦的賭博。其實這樣既傷身又失財。
  • 正月初四,舊曆三陽開泰,送神早,接神遲,為啥灶王爺先到
    在我國古代傳說中是女媧創造了萬物,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創造出了人。正月初四這一天,又被稱為「羊日」,同時有著「三陽開泰」的美好寓意。正月初四,在傳統習俗中也是迎接諸神下凡的第一天。俗話說:送神早,迎神遲。人們在過年好好休息之後,可以在下午,傍晚的時間迎接神明。這大年初四第一位到家的神,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灶王爺。送灶王爺時,要給他嘴裡抹蜜糖等又甜又黏的東西,希望這嘴饞的灶王爺,上天多說好事。
  • 《習俗》正月初四的習俗
    一、農曆正月初四是什麼日子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 正月初四,初四歸,沐浴淨,迎灶神,安其位,祝大家三陽開泰
    《歲佔》中說: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 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 等到初四這一天,就又是一次打掃的時候,房間收拾乾淨, 前幾天吃的東西也會歸到一塊,弄個大雜燴。
  • 正月初四民間都有什麼習俗?為何要恭迎灶神回民間?
    正月初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習俗。事實上在很多不太發達的農村地區,人們依然會遵循一些古老的習俗,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年味濃厚一些。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過年的趣味性,而且也是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住院。在北方農村地區正月初四,家家戶戶都會有迎神接神的習俗。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習俗有哪些?每個地方的正月初四習俗都一樣嗎?  「送年」  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民俗專家告訴記者,一般認為從除夕到正月初三都是過年,初三一過,年就過完了,所以正月初四就要「送年」。同時在小年時上天匯報工作的灶王爺這天也要回來上班了,「一般是在中午把灶王爺接回來,還要放鞭炮。 」牛耘告訴記者,在古代,這一天還要到城隍廟進香祈福。  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
  • 艾灸7大昇陽穴,三陽開泰好運來
    今天是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傳說是女媧造羊的日子——羊日,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
  • 正月初四習俗多,民間習俗這樣「迎財神」,新的一年會大發大富
    隨著日子的一天天過去,鼠年已然到來,而大年初四也近在咫尺。在古人的眼中,大年初四是祭祀財神的日子,也被人們稱之為羊日。在中國人的眼中,羊不僅僅是一種溫順的動物,並且有著美好的象徵,因此有著「三陽開泰」的意思。而在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一般還有迎財神的行為。
  • 正月初四 | 迎神接福!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 解密正月初四:迎神日
    今天是正月初四,是古老的中國年俗之一,被稱為羊日,羊日又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所以又被稱作迎神日。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今天是正月初四,這天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迎神,這樣新的一年中才可能會財運亨通,萬事順利,這裡有很多民俗上的講究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 正月初四迎財神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
  • 正月初四 迎神接福!
    舊歲已去 新年已至 還記得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嗎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諸神。若是經商之人的話,應該閉門歇業,民間認為若不這樣做的話,會導致虧待諸神,引起諸神不滿。
  • 今天是三「羊」開泰的日子,送您一組《三陽開泰》圖!
    程十髮《三陽開泰》三「羊」開泰,祥和如意。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晉人董勳《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明宣宗 朱瞻基《三陽開泰》臺北故宮藏「三羊開泰」同「三陽開泰」,都是吉祥之意,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是歲首人們互相祝福的吉利話。「三陽開泰」之說來自《易經》。
  • 正月初四 | 迎神接神
    大年初四也稱為羊日,之所以叫大年初四為「羊日」,是因為在傳說裡女媧在這天創造了羊,民間就有「三羊(陽)開泰」的說法,認為這是個吉利的日子。那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年初四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灶神」,又稱灶王、灶君、灶王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灶神的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漢族民間供奉。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初四迎神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民間迎神的日子。農曆十二月廿三(不少地方認為是十二月廿四)這天,分布於四方的眾位神仙都會啟程上天庭朝拜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及人間善惡諸事,並在天庭過大年,直到正月初四才返回各自崗位。在眾神上天庭、下凡間這兩天,凡間民眾就會分別進行「送神」、「接神」儀式。在閩南有句俗語:「送神風,接神雨」。
  • 明天正月初四,迎財神!
    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 在北方有些農村風俗是大年初四,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 正月初四「接神日」
    正月初四,又稱「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羊古意與「祥」相,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這一天人們一般不出門,守在家中迎接吉祥,迎接神明再度下凡。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羊,古意裡與「祥」相通,因此常常成為祭祀典禮的重物。什麼樣的羊最適合獻祭呢?壯碩的、毛皮光亮的,「大羊」於是組成「美」。
  • 正月初四的接神習俗
    今天是新年的第四天即正月初四,大多數人只知道初一初二的習俗與禁忌,卻對初四了解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