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投敵的最高政界人物是汪精衛,他本來是國民政府的二號人物,投敵後建立了汪偽政府,最終留下了一世罵名。那麼投敵的人中,軍職最高的是誰呢?是陸軍上將龐炳勳,時任24集團軍總司令,他後來默默無聞,和他的投敵經歷有直接的關係。
龐炳勳,河北人,出生在晚清年間,當時到處都在鬧義和團,龐炳勳立志從軍,在1901年他加入了袁世凱舉辦的新軍。他學習刻苦,每次考核都是全連第一,因此被選派到東北測繪學校深造。
本來在新軍他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秘密參加了同盟會,成了清朝的敵人。最後被軍隊掃地出門,被迫回到了家鄉。為了餬口,龐炳勳賣過燒餅、開過布坊,一直到1916年,他偶遇了當時軍隊中的老相識,才再次開始軍旅生涯。
龐炳勳第二次從軍,進入直系軍閥,打了10多年的軍閥混戰,後來在馮玉祥的提拔下當上了步兵第一師的師長。1933年,馮玉祥在張家口組建了抗日同盟軍,在抗日救國的危機時刻。
龐炳勳卻因為察哈省主席的誘惑,臨陣倒戈投了蔣介石。龐炳勳自己說,他打馮玉祥只是假打做做樣子,要是換了別人,那可是真打。到底是假打還是真打,那也只有龐炳勳自己知道。
龐炳勳投靠了蔣介石,倒是實打實的打出了一些名頭。七七事變後,龐炳勳主動請纓上陣殺敵,他帶領部隊,剛上戰場,就遇到了日軍磯谷第十師團的阻擊,磯谷第十師團是日軍的甲等師團,主力精銳部隊。不過,在低強我弱下,龐炳勳在姚官屯一帶成功阻擊了日軍七個晝夜,最後因部隊傷亡慘重,才不得不撤出戰場。
臺兒莊戰役前,龐炳勳部被調到第五戰區,受李宗仁指揮,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龐炳勳面對有著「鋼刀」之稱的日軍勁旅坂垣師團還是死戰不退,打的整個部隊只剩下一個旅,陣地也沒有丟失。
李宗仁晚年在回憶錄中寫道:「敵軍窮數日的反覆衝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當時誰也想不到龐炳勳這個雜牌部隊能打的日本精銳部隊連連受挫。此戰後,這個斷了一條腿的六十多歲老人,成了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
1939年9月,龐炳勳升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初,出任河北省主席,此後,龐炳勳因為身體原因,三次請辭,卻都沒有獲得批准。到了1943年,日軍派大軍對太行山進行掃蕩的時候,龐炳勳又率軍出戰,在戰鬥中他和部隊失散,被困在了山洞裡,結果他的行蹤被孫殿英發現,報告給了日本人,就這樣,龐炳勳在日軍的勸降下,投降了。
龐炳勳雖然當了漢奸,卻沒做過什麼惡事,抗戰勝利後還繼續為蔣介石賣力,但是卻沒有受到重用,解放戰爭爆發後,龐炳勳就交出部隊,不再擔任軍職,全國解放前,龐炳勳跑去了臺灣,和人合開了一家餐館來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