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全媒體記者 周藝 廣州報導
走近還沒正式開業的廣州太古匯超級文和友,一些人開玩笑說只想上去寫一個大大的「拆」字。
上世紀80年代的土味紅磚房,窗口晾曬著衣服床單,做舊的霓虹燈招牌等著在夜色裡妖嬈,橫梁上高懸著標語「五講四美三熱愛」,還有老式的小吃、飲料檔口……這個場景就夾在超級購物中心和摩天大樓正中間,明顯的格格不入,突兀的對比和穿越讓一些人不解,也讓更多人著迷。
超級文和友長沙海信店早已是網紅飯店,更是一種現象。去年國慶期間日排號突破2萬桌,被認為不可超越。
不滿足於在長沙的孤獨求敗,文和友創始人文賓和他的朋友們帶著挑戰「食在廣州」的勇氣,到廣州CBD太古匯開了這家5000平方米的新店,一切如舊:用策展的手法呈現城市記憶,以上世紀80年代老廣州為原型打造一個魔幻市井的美食遊樂園。比長沙把市井包裹在室內更出格,廣州的做舊直接做到了室外。同樣的做舊「套路」,同樣的煙火氣息,甚至同樣的執著於張帖各種小廣告。當然也能找到明顯的不同:入鄉隨俗,廣州的市井和味道置換了長沙的市井和味道。這一置換,完成了文和友長沙本地品牌的蝶變,真正成為了一個超級文化IP。
走進太古匯超級和友,一磚都是歲的痕跡,景物都有時光的味道。19家有代表性的廣州街頭美食,6家文化體驗商戶,濃縮成為一座三層的立體廣州街道。除了文和友的招牌小龍蝦以外,這裡滿載著老廣們的集體回憶:炒螺明、燉品皇、阿婆牛雜、風筒輝燒烤、五羊雪糕、沙灣雙皮奶……各種廣式老字號美食是絕對主角。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說,在文和友10年,這裡花費了他2年700多個日夜,只為把這裡的回憶慢慢地挖出來。穿梭於老廣文化源頭的「老三區」,吃遍荔灣西關、越秀東山與海珠南華西,把廣府社區文化的原始風貌和地道美食融匯進了這個比海信超文一期還大近千平米的太古匯超文,恰當地解決了南橘北枳的問題。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這家店未開業便已成網紅,試營業期間排隊幾百號是常態。
與長沙手法一樣,沉迷於辦各種文化展覽的文賓策劃了一個展覽:「講什麼——廣州語言觀察展」7月11日下午4時開展,呼應12日的正式開業。他們總是想做有溫度的街區,期待著食物和文明的化反。
對超級文和友進駐廣州,長沙市發改委副主任易鷹在朋友圈的感慨頗具代表性:文和友代表的是地方飲食文化,輸出的是長沙創新精神。文和友輸出的步伐明顯在加快:深圳超級文和友正在圍檔施工中,面積達30000㎡,比長沙海信超文還大10000㎡,不久也將開業。文賓想做餐飲界迪士尼的夢想正在步步逼近。
偶合的是,在太古匯,這個號稱廣州最貴的地方,冒出的2個現象級網紅場所都是湖南人做的。另一家叫方所書店,「我們做的不僅是書店,而是一個文化平臺,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這是嶽陽人毛繼鴻的烏託邦實踐。一家不計成本打造的書店,極致文藝;一家不計成本打造的飯店,極致市井,殊途同歸,他們都在用盡力氣讓這個社會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