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棋類

2020-12-08 寰辰星光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流傳下很多傳統文化,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的棋類。

中國傳統棋類有:圍棋、象棋 、五子棋、六子衝、對角棋、八卦棋。

圍棋

中國圍棋起源於四千年前。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象棋

中國象棋起源於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 就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作過專門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說,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當於骰子。象棋,亦作「象碁」,漢族棋類益智遊戲,象棋在中國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遊戲。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

五子棋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遊戲。古代五子棋棋盤與圍棋棋盤是通用的,漢魏時為十七路(17×17)棋盤,至南北朝時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盤,直至1931年,才出現所謂五子棋專用棋盤,棋盤正中一點為「天元」。棋盤兩端的橫線稱端線,棋盤左右最外邊的兩條縱線稱邊線。從兩條端線和兩條邊線向正中發展而縱橫交叉在第四條線形成的四個點稱為「星」。天元和星應在棋盤上用直徑約為0.5釐米的實心小圓點標出。黑先、白後,從天元開始相互順序落子。黑方的第一個棋子應下在天元上,白方第一個棋子只能下在與天元為中心鄰近的八個點上。

六子衝

六子衝棋,又稱炮棋、箭棋,中國四川稱為六子衝、廣東潮汕稱腳區棋、臺灣宜蘭稱為九龜棋,是流傳於中國民間的兩人棋類遊戲。每方輪流動一己棋,沿縱橫線移動一格。   二打一:主動造成正好三子連直線,兩枚己棋相連,另一棋為敵棋,則吃這一子。   二打二:主動造成正好四子連直線,兩枚己棋相連,另兩棋為敵棋,則吃這兩子。(部分地區無此規則)  夾吃,行棋一方兩個棋子夾住對方棋子,並且有一端有空位,則可吃對這一子。只剩一己棋時,可以直線移動任何步數,但不可有子抵擋,稱為飛。  挑吃,行棋一方一個棋子插入對方的兩個棋子中間時,並且有一端有空位,則可吃對方這兩子。將敵棋減至一枚或讓敵方無法移動者獲勝。

對角棋

對角棋是民間傳統遊戲,和三子棋類似。將傳統的三子棋的九宮格換成了9個點位。雙方執不同顏色棋子,每人3顆棋子,只要將自己的三個棋子走成一條線,並且這條直線是對角直線或者把對方逼的沒有路可走的時候,對方就算輸了,記得一定是對角的直線才可以哦。一般來說,下在中間最有利,下在角上次之,下在邊上再次之。

八卦棋

《八卦棋》是根據易學知識總結出來,模擬陰陽變化規律的棋類益智遊戲,主要有「化象、演卦、空亡、歸元」四個規則,簡單靈活變化多,攻守結合節奏快,趣味性強。擺棋:開局時,日棋子在日字格,四個陽棋子在陽字格;月棋子在月字格,四個陰棋子在陰字格。  走棋:開局後,雙方輪流各自走一步棋,日月每步1格,陰陽每步3格;月字和地字格只能走月棋子,日字和天字格只能走日棋子;不能跳過或疊加在其他棋子上;雙方應儘量擋住對方日或月棋子走動。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靠你靠我靠大家!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裡,多多關注棋類競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弘揚中華文化,市實幼以「棋」會友
    2020年10月12日,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樂山市實驗幼兒園大六班開展了一系列以「棋」為主題的活動。了解棋類規則、動手繪製棋類圖譜、開闢走廊棋館,學中國棋類,愛中華文化,做最棒的中國娃。棋,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總是能吸引著,深受中國文化薰陶的孩子們。但同時,棋類複雜的規則,又困擾著孩子們小小的腦袋。
  • 在禮敬傳統文化中前進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餘年而不衰,豐厚的傳統文化正是前人留給今人的豐厚的精神文化遺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如何禮敬優秀傳統文化呢?   禮敬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學習中理解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人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才能深入理解、好好把握。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傳承理念,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富有思想深度、歷史厚度和理論高度,闡明了新時代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轉化的基本方針,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義。
  •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原標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闡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條長河,從歷史深處走來,由涓涓細流到波瀾壯闊,不斷吸納,不斷更新,不斷壯大,奔流不息,匯入整個人類文明的汪洋大海。正因為推陳出新,它才具有了旺盛強大的生命力;正因為開放包容,它才具有了如此震撼的宏大氣象。  「國學」這個詞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講不太嚴謹。準確的說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深化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認識和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就既要反對那些無視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認為馬克思主義無需與中國具體文化實際相結合的教條主義觀點,也要反對那些無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主張割斷文化根脈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更要反對那些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名,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鼓吹「以儒代馬」的復古主義觀點。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指向,是國家文化方針政策的重要抓手,更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新時代美育肩負的責任已超越了藝術知識學習和技藝傳授,也承載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有必要從美育角度,準確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探索其傳承路徑。
  • 推進傳統文化落地生根 平度成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
    6月22日上午,平度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爽,市政協副主席劉明娟,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呂強,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會長劉成愛等領導出席會議。郭爽代表平度市委市政府對協會的成立以及新當選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全體會員表示祝賀!向推動我市經濟和文明發展的志願者致以崇高敬意!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風採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用心繼承,讓其在新時代中助力國家發展,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煥發新時代風採。用科學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在國內考察途中多次強調的領域。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面對青年學生越來越受到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的局面,我們要更加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教育模式的不合時宜導致理想信念教育面臨困境。面對媒介化和價值多元化的客觀社會環境,如果仍是採取居高臨下、直接灌輸的教育模式,忽略青年學生真實的情感需求、理性追求和價值判斷,缺乏人文關懷,就很難體現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 寧德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 培養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者
    為深入推動福建省「運動健身進萬家」活動,喜迎寧德撤地設市20周年,7月10日,寧德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暨2020年寧德市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寧德師院附屬小學新校區舉行。寧德蕉城籍世界武術冠軍周斌到場助陣。
  • 學者康震澳門開講中華傳統文化
    圖為康震在澳門城市大學作「中華文化的智慧、情感與境界」講座。 龍土有 攝中新網澳門12月15日電 (記者 龍土有)12月14日,著名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在澳門作中華文化系列講座,通過深刻解讀、生動闡述,讓澳門師生充分領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時下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點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總書記勉勵文化工作者講好敦煌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做好各種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踐行應用,努力為構建「一帶一路」服務,並服務於國家建設與世界文化交流。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大魅力
    有人問:中國傳統文化有何用?答:中國傳統文化於人健康長壽,於企業長治久安,於國家國泰民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魅力無窮。
  • 傳經送寶 以文化人 | 京派名師在永和鎮校開講「中華傳統文化」
    《仁義禮智》這篇課文是李淼老師負責主編的《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性善」主題下的第二課。李淼老師開頭用了王陽明捕獲一個強盜頭目,在進行審理時與之講道德廉恥的小故事進行引入;該校是「紹興市陽明文化進校園基地學校」,這個故事一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親切感,聽課熱情瞬間高漲。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黑龍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進社區
    2020年11月12日上午,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檢察院、寶清縣司法局和縣社區指導中心在寶清縣和平社區為70餘名社區矯正人員舉辦了一期主題為《學習聖賢智慧改變人生命運》的傳統文化幫教輔導班,幫助社區矯正人員實施社區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