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長安春望》盧綸|唐詩三百首

2020-12-12 騰訊網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第531首古詩詞

《長安春望》

唐·盧綸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古詩今譯:

東風吹著那細細春雨灑過青山,回望長安城中房舍疊嶂,草色閒閒。

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那春天的江面上來來往往的人,有幾個是回去的呢?

極目遠望,家鄉在浮雲之外,長安城中,宮闕參差錯落,籠罩在一片殘陽之中。

又有誰理解我這位讀書人,生逢亂世,孤身一人,滿頭白髮,形容憔悴,漂泊流蕩在荒遠的秦關。

注釋解說:

「東風」句:語從陶淵明《讀山海經》「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化出。卻望:回頭望。千門:泛指京城。草色:一作「柳色」。春來:一作「春歸」,一作「春生」。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這裡指家鄉。逢世難: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亂世。秦關:秦地關中,即長安所在地。

品鑑鑑賞: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開篇緊扣題目,寫在長安「春望」。「東風」句,側重寫望中所見。盧綸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家鄉剛好位於長安的東面,說「東風吹雨」,是說東風從家鄉吹來,自然引出思鄉之情。「卻望」,是回頭望。「千門」,泛指京城。「草色閒」的閒字用得巧,春草之閒正好與人心之愁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聯是登高而望,在景語之中,流露出複雜感情。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這兩句為全詩的警句,是春望時所產生的聯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鄉只能在夢中出現,對句是妒他人得歸,恨自己難返,語中有不盡羨慕之意。「大曆十才子」擅長描寫細微的心理情態。(《小澥草堂雜論詩》)他們傷時感亂的情緒,常通過「醉」和「夢」表現出來,像「我有惆悵詞,待君醉時說」(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別後依依寒夢裡,共君攜手在東田」(《送冷朝陽還上元》),「宿蒲有歸夢,愁猿莫夜鳴」(錢起《早下江寧》)等等。他們寫醉,是因為清醒時感到痛苦而無奈,只有在醉中才會稍微得到解脫。寫「夢」,是感到時代動亂,浮生短促,或者想在夢中召回一些因戰亂喪失的美好事物,這種心情相當悲哀、細微。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川原」即家鄉,這句說極目遠望,家鄉在浮雲之外,渺不可見,遠不可及。「宮闕」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見長安的宮殿,錯落有致,籠罩在一片夕陽之中,這一聯表面上寫景很壯觀,其實隱含著一種衰颯之意。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大意是說: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難,獨自客居長安,又有誰來憐憫我呢。「衰鬢」,並非指衰老,而是表現一種衰頹感傷的神態。沈德潛說「遭亂意上皆蘊含,至末點出」,確實如此。

此詩寫感時傷亂,抒發了詩人在亂離中的思家望歸之情。此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景抒情,筆法老辣,體現了「大曆十才子」詩中的「陰柔之美」。

沈德潛《唐詩別裁》用這首詩作例子,將大曆詩與盛唐詩進行了一番比較:「詩貴一語百媚,大曆十子是也,尤貴一語百情,少陵摩詰是也。」並說這首《長安春望》「夷猶綽約,風致天然」。這種「陰柔之美」,主要表現在詩中濃重的悲哀情緒。詩人感亂思家,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無非都是傷心之景,悲哀之情,淺吟低唱,一詠三嘆,讀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憐憫,這正是陰柔美的表現。姚鼐《復魯絜非書》論具有「陰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於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謬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謂「如嘆」「如有思」「如悲」的陰柔這美,正是《長安春望》及「十才子」許多詩篇審美特徵的概括。

作者簡介:

盧綸(748—800),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縣)人。大曆初,屢考進士不中,後得宰相元載的賞識,得補閿鄉(在今河南省)尉。後又在河中任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也寫過一些氣勢剛健的邊塞詩和描寫自然風光的景物詩,這些在中唐都是比較突出的。

編輯:小孤鶩

我們倡導終生學習!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29·夕次盱眙縣韋應物30·東郊韋應物31·送楊氏女韋應物3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溪居柳宗元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二卷:五言樂府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
  • 古詩賞析第九首:盧綸《塞下曲》
    塞下曲(六首之三)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作者簡介盧綸(748——800),字允言,祖籍山西蒲州,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應進士舉不第,安史之亂時避亂於江西鄱陽。唐代宗大曆初又數次赴長安應試而未及第。後來通過宰相元載、王縉的推薦,任閿鄉尉、集賢學士、秘書省正字、監察御史等職。
  • 古詩詞賞析 |《長安古意》盧照鄰【唐詩三百首】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第700首古詩詞《長安古意》唐·盧照鄰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 十首描寫長安的古詩詞,長安一片月,牽掛萬顆心
    長安是大唐的象徵,也是古代文明達到鼎盛的標誌,詩人思念長安,遊子牽掛長安,今人懷念長安,正像賀鑄所說,「忍話舊遊新夢,三千裡外長安。」下面精選十首描寫長安的古詩詞,歡迎收藏。長安春望 唐代:盧綸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 古詩詞背誦啟蒙,除了唐詩三百首,還有哪些內容也可以背
    給學齡前的孩子安排背誦《唐詩三百首》,是不少家長對語文啟蒙學習的首選。古詩詞在韻律上非常對仗,學齡前兒童背一背是可以推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但在學齡前階段,對古詩詞的理解是有限的,也很難和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情。
  • 幼兒早教《唐詩三百首》,讓娃愛上古詩詞,點擊收藏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兒歌讀繪本,不如也多讀一些古詩吧,有意境,字詞簡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適合學齡前兒童。每天晨讀古詩詞,會發現孩子讀著讀著就會了。 學前並不需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背誦或者追求學習的量。在這個年齡段我更認為培養孩子的語感尤為重要。
  • 唐詩三百首 | 98杜甫《春望》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
  • 古詩詞賞析《少年行四首》王維 唐詩三百首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第547首古詩詞 鹹陽,地名,在今陝西省鹹陽市,秦朝時曾作國都,這裡實際是以它代指唐朝京都長安。遊俠,古時候稱那種重義輕生死、勇於救人危難的人為遊俠。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遊俠都是英雄豪傑,倍受尊重和讚揚。作者在另一首詩中寫道:「縱死猶聞俠骨香」,說即便俠客死了,他們的骨頭也是香的。可見俠客的社會地位之尊貴。
  • 唐詩三百首 | 34王昌齡《塞上曲·其一》
    賞析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 《唐詩三百首》大全集 下卷(171—300篇)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
  • 杜甫《春望》賞析及中考試題集錦
    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州(今屬山東省)去省親──其父杜閒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後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遊,結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
  • 唐詩|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唐詩三百首」第三十一首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賞析:「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 杜甫《春望》
    康震趣聊唐詩 13 《春望》《中華古詩詞100首》90  杜甫《春望》丁歌讀詩之杜甫《春望》春望[唐代]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因為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因為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 春望——作品賞析
    踏莎行.春望/柏秀娟寒柳初柔,空山欲幕。蒼雲老雪翻如舞。春望——作品賞析/董桂傑柏老師的《踏莎行 春望》,是繼《卜算子 尋春》之後,又一篇佳作問世 。此詞與《尋春》在思想上同屬姊妹篇,但在寫法上卻大不相同。
  • 唐詩三百首|終南山
    【作品簡介】《終南山》由王維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註解】1.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裡,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餘裡,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2.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
  • 唐詩三百首|登嶽陽樓
    【作品簡介】《登嶽陽樓》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嶽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下這首感懷之作。 【註解】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淡水湖。嶽陽樓:即嶽陽城西門樓,臨洞庭湖。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但是,這樣一個無論人氣還是實力均屬唐朝一線的大詩人,在目前最為流行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卻沒有一席之地——連一首作品都沒有入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個至今爭議不休的問題:是李賀的水平有問題,還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出了問題?
  • 詩人專欄丨大曆十才子之一——盧綸
    盧綸的生年,現在一般工具書稱約為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遊國恩等著《中國文學史》定為天寶七年,都是依據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似乎成為已定之論。但傅璇琮先生《唐代詩人叢考》認為748年說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極玄集》與《舊唐書·盧簡辭傳》載盧綸天寶末舉進士不第。唐五代人所記當可靠,若生於天寶七年(748年),天寶本只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不可能舉進士。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2015年12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