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1-10級、工亡)

2020-12-16 澎湃新聞

來源:勞動法庫

轉自:濟南中院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2020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實際上2020年1月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已經提前公布了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根據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有了新變化,現結合司法實踐,對工傷待遇中的一些問題做了匯總,供參考!

一、需在什麼期限內提出申請

(一)用人單位一方的申請時限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特別注意: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如果單位沒有這30日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二)勞動者一方的申請時限

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按照本辦法第四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特別注意:工會組織也是可以申請的哦!

(三)超過1年申請期限的特別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由於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誤申請時間的,應當認定為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

(1)不可抗力;

(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3)屬於用人單位原因;

(4)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

(5)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

二、需提交什麼材料

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聘用合同文本複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人事關係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三、社保部門多長時間受理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後,應當在15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申請人提交的全部補正材料後,應當在15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決定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

四、多長時間作出工傷認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五、工傷認定的前提不一定要有勞動關係

最高法院認為,通常情況下,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職工工傷,應以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係為前提,但特殊情況下有例外。

最高法院(2018)最高法行再151號行政判決認為,當存在違法轉包、分包的情形時,用工單位承擔職工的工傷保險責任不以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為前提。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職工發生工傷事故時,應由違法轉包、分包的用工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六、不服工傷認定結論怎麼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用人單位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或者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特別提醒:行政複議或行政訴訟是可以選擇的,這裡的行政複議不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實務中有些單位為了拖時間通常選擇先複議再訴訟,勞動者為了省時間應當不複議直接訴訟。

七、工傷待遇計算標準

基於《工傷保險條例》相關規定及最新統計數據歸納總結,供實務中參考。

一、1-10級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如下:

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下同)。

二、1-6級傷殘津貼(按月享受)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六級傷殘的,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如下:

說明:1)1-4級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2)5-6級傷殘津貼由用人單位在難以安排工作的情況下支付,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三、5-10級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1)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

上述兩金標準,根據傷殘等級確定,工傷保險條例未規定統一標準,具體標準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一般是按照本人工資一定倍數計算。可以在各省的工傷保險條例或工傷保險辦法中查閱(江蘇省的規定比較特別,採取定額標準,參見以下)。

舉例:廣東省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標準

江蘇還特別規定,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且解除勞動關係時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照下列標準執行:不足5年的,按照全額的80%支付;不足4年的,按照全額的60%支付;不足3年的,按照全額的40%支付;不足2年的,按照全額的20%支付;不足1年的,按照全額的10%支付,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除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四、停工留薪期工資

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註:實踐中主流做法是按照工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確定。

計算停工留薪期原工資福利時是否包括加班費,實務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

比如,廣東高院《關於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若干意見》(2018)七、在工傷停工留薪期內,勞動者的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工傷停工留薪期工資應按勞動者工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包括加班工資)支付。

《上海高院民一庭調研與參考》(〔2014〕15號)傾向認為,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不應包含加班工資。

五、停工留薪期護理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如果單位未安排護理,則由單位支付護理費。護理費標準如何確定?各地並無統一做法。

比如,《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所在單位未派人護理的,應當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向工傷職工支付護理費。

六、評殘後的護理費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七、住院夥食補助費、交通費、食宿費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夥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八、醫療費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超出目錄及服務標準的醫藥費該由工傷職工還是用人單位承擔,目前實踐中各地處理存在不同做法,多數地區的做法是用人單位不承擔。比如:

浙江高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二)》

十六、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保基金報銷目錄範圍的費用,如何承擔?

答: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保基金報銷目錄範圍的費用原則上不應由用人單位承擔,但超出目錄範圍的費用經用人單位同意或者認可的除外。

深圳《2016年全市社會保險爭議疑難問題研討會紀要》

三、用人單位已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勞動者以實際支出的工傷醫療費高於社保部門償付的醫療費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補足的,不予支持。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九、工傷康復費

工傷職工到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十、輔助器具費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需注意的是,輔助器具一般應當限於輔助日常生活及生產勞動之必需,並採用國內市場的普及型產品。工傷職工選擇其他型號產品,費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個人自付。

十一、工傷復發待遇

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工傷醫療費、輔助器具費,停工留薪期工資。

十二、因工死亡待遇標準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2月28日正式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這個數據,直接影響職工工亡待遇。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說明: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故員工因工死亡的,近親屬可獲得三項費用,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三項費用標準如下:

1、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這個標準每年都會變化,一般每年至少增加數萬元。

公式: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

故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42359元×20=847180元。

因《工傷保險條例》在全國統一執行,故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統一標準為847180元,相比上年度的785020元,增加了62160元。這個標準沒有地域之分,全國統一。

根據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關於2020年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核定基數的通知》,最新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2、喪葬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標準同樣每年會有變化。

公式:當地社平工資×6;

3、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公式:配偶:死者本人工資×40%(按月支付);

其它親屬:死者本人工資×30%(每人每月);

孤寡老人或孤兒: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初次核定時上述撫恤金之和應≤職工月工資(按月計算)。

註:以上標準均基於《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及最新統計數據歸納總結。

相關焦點

  • 2019更新版:工傷1-10級、工亡賠償標準+工傷認定29條規則
    第一篇:工傷賠償標準一、1-10級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如下:一級傷殘:本人工資×27;二級傷殘:本人工資×25;
  • 工傷認定申請流程及賠償標準(2020年)
    五、工傷待遇標準(一)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10級)一級傷殘:本人工資×27個月二級傷殘:本人工資×25個月三級傷殘:本人工資(二)傷殘津貼(1-6級)勞動者工傷致殘,經勞動能力鑑定為1級至6級傷殘,沒有解除勞動關係的,可以按月享受「傷殘津貼」的待遇。1.
  • 2020版最全工傷認定及賠償標準!
    現在大家是不是已經對工傷有初步了解接下來說說工傷待遇計算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1-10級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6級傷殘津貼(按月享受)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六級傷殘的,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如下:
  • 2020年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都在這,一次告訴你!
    工傷後,公司不願意賠償怎麼辦?工傷鑑定怎麼做?我鑑定十級傷殘可以拿多少賠償?……這些基本上都是我們之前遇到過了工傷類的諮詢,小尊平時也只是工傷類型科普的比較多,但是對於怎麼去認定工傷,以及工傷怎麼賠償科普的很少,所以今天小尊就把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一次性都告訴你!大家如果還有疑問的話,也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直接私信諮詢!
  • 【以案普法】工傷私了協議賠償金額比法定標準低27萬有效嗎?
    2017年1月6日,公司與家屬籤訂《工傷賠償協議》一份,載明: 現甲、乙雙方一致確認,乙方的情形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中所規定的工亡情形,現甲、乙雙方依照《工傷保險條例》、《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等規定,經雙方友好協商,達成協議。
  • 工傷私了協議賠償金額比法定標準低27萬有效嗎?(高院再審)
    2017年1月6日,公司與家屬籤訂《工傷賠償協議》一份,載明:現甲、乙雙方一致確認,乙方的情形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中所規定的工亡情形,現甲、乙雙方依照《工傷保險條例》、《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等規定,經雙方友好協商,達成協議。
  • 「以案釋法」工傷私了協議賠償金額比法定標準低27萬有效嗎?
    2017年1月6日,公司與家屬籤訂《工傷賠償協議》一份,載明:現甲、乙雙方一致確認,乙方的情形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中所規定的工亡情形,現甲、乙雙方依照《工傷保險條例》、《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等規定,經雙方友好協商,達成協議。
  • 山西省職工工傷如何賠償,其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工傷賠償標準,是指工傷職工、工亡職工親屬依法應當享受的賠償項目和標準。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 工傷認定的流程及標準!
    政策解讀工傷認定的流程及標準……最新消息來了!— 工傷認定 —1需在什麼時限內提出申請? 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22需提交什麼材料?
  • 員工工傷最低的級別能獲得賠償是多少?手指骨折能評上幾級工傷?
    工傷後一般的流程是,第一步是立即安排送醫治療治療;第二步是申請工傷認定;第三步是申請勞動障礙能力等級(即工傷傷殘等級)鑑定;第四步是雙方協商賠償;實踐中有些用人單位參加了社會保險,為員工繳納了工傷保險,那麼這在工傷認定與工傷申報後,大部分的工傷待遇的賠償都是由社保部門工傷基金給予支付,爭議較小。
  • 湖南職工認定工傷2次諮詢,8級工傷待遇24萬加補充賠償約2萬
    湖南職工認定工傷後2次諮詢,約8級定工傷待遇24萬加補充賠償約2萬。工傷處理法律諮詢,認定工傷,申請工傷傷殘鑑定注意事孫律師,我爸爸的工傷認定決定書已經收到了。以免賠償受到損失。三,大概的賠償約定24萬。她說第一次諮詢解答大概是可能是8級工傷,當然傷殘等級需要鑑定時確定,對初次鑑定不服的還可以向省裡鑑定。如果8級的話,三個一次性31個月按當地平均工資(6000多)計算約19萬多,停工留薪待遇約5萬,(這裡按的是平均工資)每個案件具體情況不同需要具體計算。
  • 手指骨折能評上幾級傷殘?九級工傷能獲得多少賠償
    工傷無論是對於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來說都是不願發生但又無法避免的。發生工傷後,賠償就成為了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發生爭議的。發生工傷後一般的流程是治療、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鑑定、協商賠償。很多用人單位沒有為員工繳納社保,員工產生工傷後的所有賠償費用都應該由公司承擔,所以大多都是採用協商賠償的方式。
  • 醫生工傷:如何認定與賠償
    醫患糾紛頻發,暴力傷醫事件屢禁不止,執業環境日益惡化,醫務人員身心疲憊、壓力驟增,由此導致的醫務人員個體損傷,哪些可以認定為工傷?哪些不能?不能認定工傷的還能不能獲得賠償?本文試圖結合兩個具體案例加以分析。■事件一:2011年6月,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外科醫生王光輝連續工作超過18個小時,在值夜班時突發腦梗成了植物人。
  • 籤了《自願放棄社保協議》,十級傷殘工傷還能得到多少賠償?
    社會保險費用是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按比例繳納,以成都為例,2020年最低繳費基數單位每月交七百多,員工三百多。這不僅大大增加了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對於勞動者來說,也有很多不願意繳納社保。實際上這樣的協議意義不大,該補繳還是要補繳,產生工傷後,照樣由單位承擔全部工傷賠償責任,只是離職後要求經濟補償就將無法獲得支持。勞動者自願放棄繳納社保,單位按月給予社保補貼,發生工傷後還是單位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嗎?
  • 陝西安康,工地幹活受傷蹠骨骨折,約10級工傷賠償13萬左右
    陝西安康,工地幹活受傷蹠骨骨折,約10級工傷賠償13萬左右。#以案說法#你好!我願意付費諮詢,我在工地支模,第五天受傷,檢查左腳第一蹠骨骨折,現在已收到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為工傷!節至今天已經四個多月了!
  • 你知道工傷賠償中3個重要的時間點嗎?
    在工傷賠償中要把握好工傷認定、工傷勞動能力傷殘鑑定,工傷保險待遇賠償申請勞動仲裁的3個重要時間。一,工傷認定的時間。根據《工傷保險條例》17條的規定,發生工傷事故的用人單位應該在30天申請工傷認定,單位沒有申請的職工應該在1年申請工傷認定,如果沒有法定可以不計算在申請期限的理由,超過1年的期限一般不予受理。
  • 同樣的工傷級別,在不同省份補償標準是不同的,很多人不知道
    同樣是工傷十級,在不同省份,賠償金是不同的,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回事。以2020為基準,有的省份所有補償也就五六萬塊錢,有的省份可能會超過十萬,一般到不了二三十萬。工傷的一般處理流程職工發生工傷事故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在30天內向當地人社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間申請認定工傷的,職工本人或者近親屬可以在一年內自己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認為職工不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進行舉證。
  • 工傷與交通事故競合能否獲雙份賠償
    1996年10月1日起試行的勞動部《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八條規定,職工在上下班的規定時間和必經路線上發生無本人責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適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適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2010年12月修訂並於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
  • 2020年「工傷十級」能賠償多少錢?
    簡要:2020年工傷「傷殘十級」能賠償289464元+,計算標準以(貴州省)為例,具體數額參照以下賠償項目計算方式,以上金額是能確定的賠償金額,具體金額參照一下賠償項目計算相加為準。溫馨提示:參照以下賠償項目計算方式計算。
  • 建築工地受傷,無勞動合同,臨時工作摔傷,如何要求工傷賠償?
    現在醫院治療,公司說工傷保險已經啟動,需要我們配合。但是我們作為一名大車司機年收入在10萬左右,而如果公司按照其單位工人標準賠償的話,肯定賠償金額少,現在我們改怎麼辦?如何跟公司協商?還有後面的勞動鑑定,該如何準備?現在我們需要做什麼?因為是大貨車司機,收入是根據拉多少活算的,如果需要提供收入證明的話,需要準備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