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可克火:易經中,卻有2種火不但不怕水,反能潛入海底反克
天地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不僅代表了天地自然間的五種元素,還代表了人體陽陰五行的分布。
正是宇宙間的陰陽五行的生克之道,才推動了萬事萬物的循環變化,寒暑往來消長,保持了陰陽消長的平衡與穩定。
古典醫籍名著《黃帝內經-素問》,在談到陽陽五行的關係時,稱:「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 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陰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黃帝內經》的論述中,談到了四種自然現象在人體中的消長運動,有消有長,有盛有衰。一是少陽、二是老陽,三是少陰,四是老陰。
因此,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
黃帝通過與岐伯、雷公、素女等人的對話中,通過陰陽五行學說,告訴世人,人體的生命活動規律,應該遵守和掌握自然變化規律,時刻調整自己的身心和作息時間。
比如,《黃帝內經》通過「四象」的變化,認為,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就適合運動和保持興奮。
夜間陰盛,就應該,以靜養身心,否則,就是違背了陰陽消長的自然規律,導致白天沒有精神,夜晚興奮的睡不著……時日一長,就會臉色發青發灰,處於明顯的不健康狀態。
在《實用易經》和《智慧易經》、《趣味易經》等專欄中,《易經》:同是土命人,明後年出生的寶寶,與往年的土有何不同?等文章裡,「源易緣」曾多次談到,古人將天幹地支組合成60甲子納音,將芸芸眾生的命運,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類型的納音命運。
其中,五種命之間,存在正常的生克關係。有正常關係,也就有反常關係,傳統文化易學中,就談到了,水不僅克不了火,反而會遭到2種火的「反克」或「反侮」。這種現象,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話題。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