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他一輩子只幹一件事,就是守護好瓦日鐵路上的信號燈

2020-12-23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4日訊 從山西瓦塘鎮到山東日照港的瓦日鐵路,是我國西煤東運的三條重要通道之一。在沂蒙山區,有一位叫張奎方的老信號工,他一輩子只幹一件事,就是守護好瓦日鐵路上的信號燈。 

濟南電務段沂源信號工區信號工張奎方說:「綠燈指揮列車運行,正常常速通過;紅燈就是(列車)必須停在這架信號機之前。疫情期間一旦發生故障了,我們就大發了。 」

瓦日鐵路是我國西煤東運的三條重要通道之一。在這條鐵路上,信號燈出現任何一個小故障,都會讓火車失去指引。

濟南電務段沂源信號工區工長崔憲雷說:「電壓如果太低的話,我的檢測設備就會誤判斷這個地方有車,被佔用,這個信號機就會亮紅燈,車就會停下。」

崔憲雷介紹:「它(信號燈)的顯示距離呢,是不能低於200米,所以我隔一段時間,就要對信號機的玻璃透鏡和燈罩底部進行清掃,因為咱們這個設備是在隧道裡面,隧道裡面特別髒,特別容易招灰,還有一些蜘蛛網。」
隨著各地企業持續復工復產,煤炭需求不斷增大。從4月10日開始,瓦日鐵路萬噸貨物列車最大運量增加到了1.2萬噸,火車的長度達到了1.5公裡。但沂蒙山區山脈連綿起伏,對萬噸以上的列車安全行駛是個艱巨考驗。不論天氣多惡劣,像量血壓一樣,給這盞信號燈和相關的設備量電壓,就是張奎方和徒弟們的使命。

巡線工作結束了,可雨夜路滑,工程車在返程時滑到了山路邊的泥地裡,這是兩年內的第三回了。

車子陷到泥地裡怎麼也開不出來,最後,不得已還是求助了當地的雷鋒救援隊。

張奎方說:「說實話,選了這份專業也沒有挑選的餘地,說實話我也真心的喜歡我這份工作,我真是捨不得。」

13個隧道、20多座橋梁、44公裡的軌道電路、信號機,張奎方他們要像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檢修養護。

崔憲雷說:「疫情期間,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同身受,每一個人都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這種特殊時刻,我們能夠保證煤炭、材料正常地運輸,就是我們對這個社會,對復工做出的貢獻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故宮五代人:活了一輩子,只幹一件事
    梁金生一坐就是一天,放大鏡比臉還大,對著幾本古籍緩慢移動。古籍卷了邊,黃紙上用毛筆寫了些數字。他的工作就是數數,眼鏡戴了摘,摘了戴。故宮180多萬件文物,他一個一個數出來,用了7年。後來又添上南遷時期的號、日偽時期的號,等到了梁金生手裡,號籤貼得滿,有的落款都看不見了。還得防著一些「歷史的筆誤」,像「5」和「8」,手寫連了,對不上,梁金生就得查明白。出錯的位數在前面還好,要是末尾,且得查呢。這麼幾經周折,梁金生倒也不著急。「我一輩子就幹這一件事。」
  • 冰點 | 故宮五代人:活了一輩子,只幹一件事
    梁金生一坐就是一天,放大鏡比臉還大,對著幾本古籍緩慢移動。古籍卷了邊,黃紙上用毛筆寫了些數字。他的工作就是數數,眼鏡戴了摘,摘了戴。故宮180多萬件文物,他一個一個數出來,用了7年。「數清楚了,對得起前人,對後人也是個交代,」中途來了電話,他得先標記好再去接,「當時覺得歷史就落在我肩上了,根本躲不過去。」
  • 一個人 一件事 一輩子
    這三十年,無論時代怎樣變化,我一直選擇做一名好醫生:一個人,一件事,一輩子。 我生於20世紀60年代,父親是一名軍人,從小對子女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不準穿奇裝異服,不準燙髮,不準穿高跟鞋,連報高考志願也不允許我們出河南,畢業工作更不準出漯河。這一系列的「不準」,註定了我與漯河的緣分之深。
  • 【圖說春運故事】瓦日鐵路上的「90後」接觸網工
    瓦日鐵路又稱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西起山西省呂梁地區興縣的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橫跨山西、河南和山東三省13個地市、48個縣區,先後穿越呂梁山、太嶽山、太行山及沂蒙山。瓦日鐵路是我國「十一五」鐵路建設重點工程,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一輩子 一件事(2020特別報導)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行行皆可出狀元;擇一業成一事終一生,事事皆可譜華章。  自2019年初開設「講述·一輩子一件事」欄目以來,本報已刊發35篇報導,涵蓋科學家、專家學者、人民教師等眾多群體。他們身上,既有「十年磨一劍」的專注,也有「甘坐冷板凳」的堅守;他們身上,折射著中國精神、中國價值與中國力量。
  • 追光|一輩子太短,只夠做一件事……
    一根平平無奇的跳繩寄託了一位老漢的畢生追求對「中華跳繩王」胡安民來說一輩子太短只夠傾盡心血做一件事——2019年9月14日,胡安民(前)與團隊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表演花樣跳繩。還經常自掏腰包給他們買吃買穿一位老友曾說老胡扔進跳繩事業裡的錢,算都算不清了……也同樣因為對這項運動的熱忱2019年胡安民以賽會最年邁參賽者的身份出現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花樣跳繩項目中同樣在隊裡的,還有他的兒子和孫女2019年9月14日,胡安民(前)與團隊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表演花樣跳繩
  • 一生只幹一件大事
    但遺憾的是,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活在「選擇」這門類似於沼澤的學問中,而忘記了如何去擺脫。然而,一生只幹一件大事,既從精神上放過了你自己,也在成就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在適當的時機去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找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是要緊之事。
  • 瓦日鐵路萬噸重載列車:兩年運貨11000萬噸
    月17日電 (記者 韓章雲)眼下這個時節,晉豫接壤的太行山區白雪皚皚,每天,太行山間的瓦日鐵路線上,滿載煤炭、貨物的萬噸重載列車宛如一條黑色的鋼鐵巨龍,鑽山洞、跨峽谷,向齊魯大地進發。&nbsp&nbsp&nbsp&nbsp作為世界上第一條一次性建成的30噸軸重重載鐵路,瓦日鐵路自2018年1月16日開行萬噸重載列車。據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數據,兩年來,瓦日鐵路累計接發列車99490列,運輸貨物11000萬噸,尤其是西煤東輸,為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以及山東及南方省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 人民日報2020特別報導:一輩子 一件事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行行皆可出狀元;擇一業成一事終一生,事事皆可譜華章。自2019年初開設「講述·一輩子一件事」欄目以來,本報已刊發35篇報導,涵蓋科學家、專家學者、人民教師等眾多群體。他們身上,既有「十年磨一劍」的專注,也有「甘坐冷板凳」的堅守;他們身上,折射著中國精神、中國價值與中國力量。
  • 守護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鐵路線的民警
    清晨,天剛蒙蒙亮,陽舉海早早起床,佩戴好對講機、執法記錄儀,拿著斷絲鉗、鋼筋,沿著鐵道邊的小路,踩著高低不平的石子,檢查站區兩邊的圍牆、護網……一件件已經輕車熟路的春運執勤「常見事」,陽舉海做起來,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今年是他最後一次擔負春運執勤任務。
  • 蘭新和他的女兒(長篇鐵路故事1)
    嗔怪歸嗔怪,張國豔並沒有驚擾他,她知道王蘭新這是累的。王蘭新是個幹活不要命的主,現在都多大歲數了,一上鐵路,比人家大小夥子幹的還兇。張國豔明白,這事誰說也沒用,王蘭新一上了鐵道線路,就跟著了魔似的,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把所有的線路問題一下子都解決,沒有上班和下班的時間。張國豔心疼也只能是悄悄的,要是一句話說的不對勁,他就不顧一切和你嚷。
  • 「2019•星耀家園年度榜樣」直選候選人|劉存效:瓦日線上的開路...
    「2019•星耀家園年度榜樣」直選候選人|劉存效:瓦日線上的開路先鋒 2019-11-21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比大部分庸庸碌碌的人強
    於是,他大聲說:「你也是寫小說的?那我們算是同行了,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請問你出版了幾部?」 「我只寫了一部。」女作家微笑著說。 男作家有些鄙夷地問:「噢,那你能否告訴我這部小說叫什麼名字嗎?」 「《飄》。」女作家平靜地說。
  • 發現最美瓦日鐵路之長子南站裡的「馭龍高手」
    守的力量,負重近180公斤助安全行駛長子南站的列尾作業班組,是瓦日鐵路全線列尾工作的中心環節。他們主要負責太原、鄭州和濟南3個鐵路局瓦日線上所有列尾設備的統計、維護及故障設備返廠維修。列尾作業組長陳保來介紹說:「10公斤的鐵疙瘩背在身上,冬天就是個大冰塊,夏天就像個小火爐,本來在股道內的道砟上行走就不方便,再背個鐵疙瘩,路就更難走了。」
  • 探訪瓦日鐵路上的「護龍人」:每天沿火車走馬拉松
    瓦日鐵路線上穿行的萬噸重載列車。 韓章雲 攝(愛國情·奮鬥者)探訪瓦日鐵路上的「護龍人」:每天沿火車走馬拉松中新網鄭州7月24日電(記者 韓章雲)7月23日,大暑節氣,中原地區被高溫炙烤。韓章雲 攝西起山西省呂梁市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全長1269公裡的瓦日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按30噸重載鐵路標準建設的重載鐵路,也是連接我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一把小錘敲敲打打,貨檢員就能為萬噸重載列車找出「病因」。 韓章雲 攝「瓦日線上的重載列車一列就有96節,全長1373米,像一條鋼鐵『長龍』,載重萬餘噸。
  • 很多人一輩子都學不會的一件事,那就是好好說話
    很多人一輩子都學不會的一件事,那就是好好說話1:水再渾濁,只要長久沉澱,依然會分外清澄;人再愚鈍,只要足夠努力,一樣能改寫命運。3:每天身邊發生的事都在提醒自己已經在慢慢長大了的事實,太真實了4:我們都得經歷一段努力閉嘴不抱怨的時光,才能熠熠生輝,才能去更酷的地方,成為更酷的人5:人生不如意時,學會閉上嘴,學會安靜,才是自渡,才能走出困境。
  • 根源在於他早出晚歸,回家也只幹一件事
    假設:武大郎賣炊餅時間很短,比如他就是早上賣一兩個時辰,或者不定時出去賣,隨時可能回家,潘金蓮就絕對不可能那麼肆無忌憚的勾引武松,也絕沒有那麼多機會和西門慶發展姦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為您詳細介紹。一、炊餅的由來。
  • 周芬:認認真真一件事,兢兢業業一輩子
    「大家好,我是一名新老師。」「今天的課就到這裡。」15年前,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周芬第一次站上講臺授課,分別在講課開始和結束的時候,班裡響起了兩次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那掌聲一直停留在記憶深處,同學們的豁達包容、誠懇善良在我最緊張的時刻溫暖我。」
  • 他厲害到這輩子只做錯了一件事,就是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來
    看到許光漢飾演的大兒子阿豪跳樓的那一段,還是會把心揪緊看到阿豪死後,阿豪媽媽問阿真,你們是男女朋友嗎,阿珍回答「我希望是」,心口被揪的更疼看到父親阿文去便利店買煙碰到小兒子阿和,在離開時候,小兒子一句「爸,你要不要喝東西」開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看到小兒子阿和得知菜頭已經死去,隨著背景音樂在橋上奔跑,隨之感受到他所釋放出來的快樂最後看到母親在山頭捶打父親阿文捶到泣不成聲時
  • 「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何其幸運」
    「大道康莊」寧夏篇 「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何其幸運」 賈茹 2020年09月27日13:44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曾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