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社會的人,沒有不想做一番事業的,沒有不渴望成功的。但具體到行動上,有的眼高手低,有的如履平地平步青雲,有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的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這裡面既有命運的捉弄也有個人的原因。
《菜根譚》裡有這樣一句話:「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
用現在話就是說:好動的人就像烏雲閃電,霎時就會無影無綜,又像殘燭孤燈,明暗不定;喜歡清靜的人,猶如熄滅的灰燼和失去生命的枯木。只有在緩動的浮雲下平靜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鳶飛魚躍」的風景,這才算得上是一個有道的人。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結什麼樣的果,唯有認識了自己才能踏出與眾不同的路。
01、人設還是不設的好
著名演員翟天臨的人設就是學霸級的演員,和人們印象中的演員不一樣。他的演技十分精湛,作品頻出,更何況還是個博士級演員,誰不認為這小夥子前程似錦啊。
可是這車翻得有點快,春風得意之時最容易露出馬失前蹄,就像孔雀開屏一樣,展示最美的一面時,背後就無法直視了。
一場直播,一句「知網是什麼」,讓人質疑他學歷造假,儘管隨後他說「只是開玩笑」,但這玩笑開大了,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經過調查,不僅撤銷了他的博士學位,連事業也嚴重受挫。應了「好動者雲電風燈」,從此大屏小屏都再也看不到他了。
你是演員,演好戲就好,何必非要戴那個博士帽。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你有多大的肚子就端多大的碗,貪多會撐壞的。
02、好靜也要入世
有的人好靜,喜歡做「宅男」「宅女」,把自己關在家中,兩耳不聞窗外事,隱身於高樓大廈中。他(她)如果不作聲,你都不知道他(她)還活著。
與世隔絕無疑將自己置身於頹廢之中,縱然你有滿腹才華,無人知曉也難以展示。
古人好隱居,而隱居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主動歸隱的,比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有被迫歸隱的,比如「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見俱是不如人」的羅隱;有躲避災禍的,比如「南山豆苗荒數畝,拂袖先歸去」的元代任昱;更有通過「終南捷徑」進入朝廷的盧藏,以「隱」出名,名揚天下。這當然不是真隱士。
以「隱」出名最深入人心的非諸葛亮莫屬。諸葛亮未出山時,他就結交了許多名流,通過這些名流把自己「臥龍」的名號傳播於世間,使得求賢若渴的劉備慕名而來,三顧茅蘆,勢在必得。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浪得虛名,人家是自比管仲、樂毅的人,「其才不可量也」。
所以不要說生不逢時,更別說世上再無伯樂,才華就像懷孕,時間久了自然就看出來了。
你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沉澱,不是宅在家裡,而是走出去,領略更寬廣的天地,讓更多的伯樂看到你。當然首先你自己得是匹千裡馬。
03、入世而不沉迷
在該奮鬥的年齡不要說看破紅塵,在浮躁的世間你要學會沉靜。
吃別人不願意吃的苦,受他人不想受的累,看別人看不到的風景,享他人享不到的福。
努力過,拼博過,不管成功與否,都不枉人生一場。不沉迷得失,不計較長短,熙熙攘攘的人海裡保持獨特,高樓大廈裡心靜如水,你就是最真的隱士。
入世,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奉獻給社會,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世,將塵世繁雜拋之腦後,像陶淵明那樣寄情山水,陶冶情操,貼近自然,感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