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裡最知名的和尚,當屬魯智深,其武藝高強,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又和佛有緣,最後得一善終,善哉!
智深之性情,大概一「直」字,一「義」字,一「佛」字可概括。「直」者,直來直去,全無半點虛情假意和矯揉造作,說話、行事皆如此,對他人全無半點掩藏之心!
其痛快了便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不痛快了亦可酒肉飽餐一頓後讓痛苦煙消雲散,全沒有半點過度,如此,其人生裡大概便和痛苦絕緣。
「義」者,義氣也,不僅對自己的朋友如此,即使對素不相識的金家婦女亦是如此。
其眼裡含不得沙子,所以總喜歡打抱不平,看到不平事,其拳腳是不饒惡人的。打鎮關西那會如此,解救林衝時亦如此。
其仿佛佛陀派來專門消除世間之「魔」的,所到之處,「魔鬼」們一個個鬼哭狼嚎,叫看官心內好一個爽!
大概每人內心都藏著這「義」,見不平事總要罵上幾句,但敢於付諸行動者渺渺,一是懼怕那「魔」,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何足道焉?
但智深不幹,他用他強有力的拳頭一次次向這個世界宣誓,這世間終究還是有正義的,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不會缺席。
看著其痛打鄭屠夫之時,想必各位看官心內也是極爽,其總算為金家婦女出了一口惡氣,那一瞬間,我們心內沸騰,因為他用他的拳頭實現了我們未敢實現的理想。
智深之「義」,大概源於其內心之善,因善,所以見不得惡,仿佛水火不能相容,這或許也是其師傅說,其和佛有緣之故的原因吧!
「佛」者,智深和佛頗為有緣,打打殺殺後,終於開悟成佛,一笑歸西!
佛家講發心,所謂破相見心,見一顆真心也,其實智深早已慈悲喜舍俱足,只是其還未知曉也,也是緣分還未到,到了成佛之時自然瓜熟蒂落!
智深最精彩的一段,於大眾而言,可能是拳打鎮關西,抑或野豬林解救林衝等,但對於小說家而言,估計是在智深圓寂那回。
何也?大概兩件事。
一者,一大活人,說死便死,所謂無常是也,即使身強體壯之智深也在所難免,看官不得不警醒,不得不醒悟;
二者,智深終於成佛也,印證了師傅曾經對他所說的「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在聽到如戰馬奔騰的潮信之聲時,其終於大徹大悟,了斷塵緣,立證佛果!其亦知曉自己之將死,於是,叫人為其沐浴更衣,安詳西去,全無將死之人的哭哭啼啼,這捨不得,那放不下,瀟灑!
對於智深,這個殺人無數之人,得此善終,難得,善哉。
大概小說家是要獎勵其平日裡的除暴安良,特意給其善終,不至於不得好死。
也或許暗含,你的去處,早已在你的所作所為裡含著,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相上的事情,因果說了算。
從入世的角度而言,智深亦是活的非常痛快之人!喜了悲了,都不染其一顆明澈之心,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瀟灑,痛快!什麼憂鬱、痛苦、煩悶等客塵煩惱,在其面前都自動絕緣,不敢攀連!
總體而言,智深這個人物塑造的極為成功,其身上流淌的俠客精神與佛家精神並行不悖,入世之俠客精神及出世之佛家精神,都在一顆善心的加持下發揮得淋漓盡致!
智深,好樣的,入世精彩,出世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