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閩南鹹飯

2021-01-11 聚愛美食

天氣變熱了,總感覺廚房就像是蒸籠一般,不想多呆一會,畢竟一下子就滿頭大汗,渾身難受,不想下廚房,今天就帶給大家一道閩南鹹飯,一下子飯和菜都有了。

鹹飯是福建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閩菜系。大部分閩南人人都會做這種飯。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丁鹹飯等風味獨特,鹹飯和閩南話一樣在閩南話地區一般都能接觸到。具體食材也可根據個人口味添加或減少,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今天帶給大家就是一道家常版的閩南鹹飯

材料的準備:五花肉,包菜,香菇幹,胡蘿蔔,小蔥,大米,基本的家常調味料

首先泡一下大米,稱泡大米功夫,將我們的食材切好。

切好後起鍋燒油,下入五花肉煸炒後倒入香菇和胡蘿蔔,炒制。

炒制均勻後倒進泡過的大米,加入適量味極鮮食鹽調味,炒至均勻。

炒制好後放進電飯煲內,加入煮飯一樣的水,按下煮飯鍵。

煮飯的時間裡也不閒著,鍋內少許油,下入包菜香蔥,加鹽調味,炒制完成。

米飯煮好後加入我們炒制好的包菜,攪拌均勻。

完美出鍋

相關焦點

  • 閩南鹹飯的做法
    閩南鹹飯是我們泉州一道風味獨特,簡樸又豐饒的家常主食,是由海鮮乾貨、五花肉、香菇、蔬菜、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煮,米飯吸收了料的油脂和香味,鹹香可口,米粒飽滿,在「舌尖上的中國2」裡面介紹的蘿蔔飯,就是閩南鹹飯。
  • 一鍋燜,閩南鹹飯!
    要說最簡單省事的飯,除了方便麵,那就是一鍋燜了。有飯有菜有肉,不需要再單獨配菜,顧全了營養和視覺效果,節省時間,還那麼好吃,沒有理由不愛它。一鍋燜裡最有名氣的就屬閩南鹹飯,閩南地區的傳統家常做法,儘管做法簡單,但是也包含了多年流傳下來的傳統。
  • 泉州十大名小吃之鹹飯:閩南地區的傳統小吃,當地人夏天的最愛吃
    鹹飯,泉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它還是福建閩南地區的傳統小吃,屬於閩菜系,圖為鹹飯。據說大部分閩南人人都會做這種飯,它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鹹飯等,圖為鹹飯。
  • 獨具閩南特色的滿月香油飯
    >在閩南泉州有一種飯叫熗浥(yì )飯老一輩閩南人都會做凡吃過浥飯的閩南人都會感悟:那是兒時的回憶那是阿嫲的味道大米浥飯簡稱鹹飯。鹹飯是福建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閩菜系,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丁鹹飯等。所有材料一起煮熟後,再淋上紅蔥油,然後蘸上特製的閩南甜辣醬,吃起來,香味濃鬱,回味無窮,是一道食療佳品。和白米飯比較,鹹飯算是很有趣的發明:它不需要額外再準備配菜,倒也省了主婦許多麻煩。
  • 閩南美食:廈門這裡的鹹飯有兩種口味?它是牛肉湯最好的配角!
    鹹飯是一種很家常的食物了,基本上每家經常下廚的人都會做鹹飯這種東西,這麼家常的東西自然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也可以吃得到了啦。所以小軒今天就想帶小夥伴你們來看看廈門這邊有什麼樣的鹹飯是好吃的呢?如果你是外地的朋友也可以來說說你們家鄉的鹹飯是什麼樣的呢?
  • 黃亞娜:閩南鹹粿香
    閩南的粿,不僅是滿足口腹的精美小食,更凝結著一種本土文化,體現著閩南的精神。繼承和發展「粿」文化,有經濟上的意義,也有文化上的意義。但,在今天的閩南,製作粿品的傳統受到衝擊,能按傳統節日熟練製作多種正宗粿品的人們越來越少了,很多人嫌繁瑣,不願意動手,每逢節日時就到外面買現成甚至直接忽略按下不提,人們腦海中關於粿文化的觀念正在日趨淡化,漠然,遺忘。
  • 吃一碗油飯,告別舌尖上的年
    中國地大物博,「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從南到北,中國人的飲食差異真的很大。別的不說,就元宵節吃湯圓來說,似乎全國各地的湯圓都是以甜味為主,而在我家鄉開平臺山一帶,元宵節不吃甜湯圓,我們會吃鹹湯圓。
  • 把飯做出菜,把菜當成飯,在家裡做一個好吃營養的鹹飯,懶人必備
    把飯做出菜,把菜當成飯,在家裡做一個好吃營養的鹹飯,懶人必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鹹飯,我想吃過的朋友應該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鹹飯真的是一個非常省事的美食了。只需要在早上或者是中午做好準備工作,晚上一下班就能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晚餐了。
  • 新花生煮鹹飯,米粒油潤、花生香糯,三碗不過癮
    圖文原創/寸草天心·天心草新採摘的花生,除了前兩天介紹的鹽水煮花生、花生鹹糜以外,煮一頓花生鹹飯也是非常的贊。新花生鹹糜閩南人喜歡吃鹹飯,有胡蘿蔔飯、芥菜飯、排骨飯、芋頭飯、高麗菜飯等等,這些鹹飯裡除了有菜有肉有海鮮有乾貨以外,呈上桌的時候,還會撒上蔥花和紅花生米,紅紅綠綠的,不但給一碗鹹飯增香、還增色。
  • 舌尖上的福安——麻筍鹹
    《福安麻筍鹹》一文為楊老師授權「今日福安」微信平臺首發。 毛竹,福安人叫麻竹,毛竹筍,福安人叫麻筍;麻筍醃製的筍鹹,自然叫做麻筍鹹了。 醃製麻筍鹹,福安畲鄉山民最擅長。山區的畲民醃製麻筍鹹,一般選擇埋在土裡的麻筍——「白埋膏」來製作。
  • 漳州鹹飯,做法簡單卻又令人垂涎三尺,同時包含世間百態
    說到閩菜,大多數做法都比較簡單,而說到做法最為簡單之一的,便是漳州鹹飯。米飯作為南方人的主食,家家戶戶皆有所見,但是能將米飯做出各種花樣美味的,最有名的應當是閩南漳州。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鹹飯沒有什麼特別,看起來與遍地開花的炒飯並無分別。實際上口味相差了十萬八千裡,漳州的鹹飯不僅色香味俱全,更是包含了世間百態,這便讓這道美食多了些不一樣的味道。
  • 閩南鹹飯來一碗,亦菜亦飯,香氣四溢
    我是陳燦,閩南鹹段,其實它的主料米是一定要下的,但是它的輔料加什麼菜其實屬於家裡有什麼菜,就像什麼菜好的蓋頭都是要吃豬裡邊豬肉才有力氣。所以說最主要的一個食材就是要加豬肉,切完了以後就先焯水比較乾淨嗎。然後再下油下去,把這個豬肉的豬油炒出來。它一個肉煮完的時候它不會膩。一個會比較香。蝦皮也是要炒一下它香味才會出來。
  • 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為月餅爭鹹甜吧?小孩子才做選擇,閩南人:「都...
    在大眾視野下,第一次大範圍勾起這種欲望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 讓時間暫且回到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食慾暴擊,知道了陳曉卿這個讓人「瘦」不了導演;
  • 閩南人的豆豉炣肉,家常做法,配飯神器,比老乾媽還下飯
    閩南人不喜歡辣,老乾媽在閩南人的心目中並非佐餐良物。閩南人吃稻穀,乾飯、稀飯是一日三餐的重要飲食;閩南天氣溼熱,所以餐飲方面以清淡為主。要說下飯,老泉州人還是喜歡豆豉炣肉。豆豉炣瘦肉,鮮甜鹹香,不油膩,配上稀飯,清淡中的那份甘甜,實在是爽;而豆豉炣五花肉,最適合米飯,一勺肉湯、一勺豆豉與肉,巴拉巴拉三碗飯都不夠。
  • 豆汁兒•油粉•鹹飯•甜沫兒
    一種是甜口的,如地瓜飯(地瓜放到米湯裡熬煮);「泚碗炒麵」「泚幾塊核桃酥果兒」屬於臨時應急的;豆漿則只有城裡才有,黃縣沒有鹹豆漿的喝法,一般是加糖,有捨不得放糖的,捏幾粒糖精放裡面,喝完了嘴裡有點發苦。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是鹹酸口,如油粉和鹹飯。
  • 一杯佛手,余光中舌尖上的鄉愁
    在以鐵觀音為首的閩南茶區,佛手歷史悠久,別具風味,也是詩人舌尖上的一縷鄉愁。 01. 為什麼叫佛手? 佛手,其實是茶樹品種名。 永春佛手茶以閩南烏龍茶工藝為基礎,輕度曬青、中度做青,包揉做型。
  • 漳州美食記憶:九層粿(鹹粿)
    ▲ 九層粿(鹹粿)第一次吃鹹粿是在浦南雙溪,粿是阿婆親手做的,軟糯鹹香,分外可口。阿婆做粿的手藝是她們村最好的,除自己兒女回來做做外,鄉鄰紅白喜事需要製作鹹粿的時候也常委託她幫忙。筆者每次到浦南,阿婆都親切的喊:「小郭,你又來了」。如果趕巧去了老人做了鹹粿的時候,老人總會端上滿滿一碗,笑著看著吃完後,爽朗的問著:「還有還有,再來一碗?」阿婆謝世後,算來有好久沒吃阿婆親手做的鹹粿了,今日離最後一次見您已經有491天了,我想吃你做的鹹粿了,阿婆.
  • 鮮味雜菜鹹飯,食材豐富,營養全面
    鮮味雜菜鹹飯很好吃的鮮味雜菜鹹飯,即有肉,又有海鮮,還有蔬菜,食材豐富,營養全面!原料:大米、乾貝、海蠣幹、雜菜粒、香蔥、豬油、生薑、東古醬油、五花肉末、東古醬油、蠔油、雞汁、芝麻油。做法步驟:第1步、乾貝和海蠣幹分別洗淨浸泡1小時。
  • 舌尖上的故事
    舌尖上的故鄉(一)故鄉蜷縮在遼西走廊上,雖是在背山面海的一小片丘陵間棲著,卻不敢用「臥」字,因為故鄉沒有臥的安穩與閒適,走廊的促狹與逼仄,畏手畏腳就成了故鄉與故鄉人的一種必然了。曾經千百次的問,為何在農民進城務工潮湧的時代,我的鄉人們卻能夠安然若太?
  • 【美食】舌尖上的南安:34款南安美食
    經年取食,既可與豬肉同煮佐餐,也可與大米煮成飯,味道清香,回味無窮。☆27、南瓜燜飯: 地道的閩南味道,將熬香的紅蔥頭澆在米飯上一拌,香味撲鼻而來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入剛沒到手背的水;倒入切小塊的南瓜,加入少許鹽,煮熟即可;紅蔥頭 去皮切成細片;下油鍋小火爆香;煮好的飯加些生抽、胡椒粉,然後將蔥油淋上拌勻即可。南安的南瓜燜飯給你無限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