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真跡雖28字,卻是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地位堪比蘭亭序!

2020-12-22 小七聊書畫

文 / 小七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而在我國古代書法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王羲之了,他的書法作品得到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特別是《蘭亭序》更是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千年以來無人超越,但是遺憾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不知道下落何處,我們如今能看到的都是臨摹作品!不過在我國的臺北博物館裡有一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雖然只有26個字,但是地位堪比《蘭亭序》!

如果你是書法愛好者,肯定也知道臺北博物館的作品是王羲之的哪一幅書法作品吧?這幅書法作品是《快雪時晴帖》,全長只有23公分,寬不足15公分,雖然整幅書法作品只有28個字,是1600多年前王羲之寫的一封信,便是這幅書法作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非常的高,因此這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快雪時晴帖》也被稱為是臺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當我們看到上面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年代的久遠呢?紙張已經非常的舊,但是上面的字卻是非常的清晰,每一個字都寫出了行書的藝術美,而且筆法非常的流暢自然,這樣的書法非常的漂亮,也讓我們書法愛好者有眼福看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這樣的一幅書法真跡能保存如此完好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書法的珍貴!

雖然這幅作品不是《蘭亭序》,而且字數也只有26個字,但是其價值非常的昂貴,而且地位完全堪比《蘭亭序》,王羲之是我國的書聖,其書法真跡非常的少,如今保存完好的只有我國臺灣的《快雪時晴帖》還有日本的《喪亂帖》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正是因為王羲之書法非常的有名,再加上流傳下來的書法真跡非常的少,所以王羲之的書法是無價的!

各位書法愛好者,大家看了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快雪時晴帖》以後,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呢?小七感受到了王羲之行書的嚴謹,而且筆法非常的流暢自然,這樣的境界也是很多書法愛好者追求的,特別是那古樸自然的筆法,圓渾中帶著流暢,這樣的書法作品堪稱書法界的瑰寶,我們真的應該好好保存!

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如果欣賞完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快雪時晴帖》以後肯定對中國的書法更加的感興趣了,如果你喜歡中國的書法,那從今天以後開始學習中國的書法,只要堅持練習,我想不久的將來你一定也能成為書法家,不過我們在練習書法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不要被醜書大師影響,如果為了掙錢或者出名練習書法,那你肯定也會成為一名醜書大師!最後大家欣賞完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以後有何不同的感想?歡迎大家在我們的評論區留言互動,小七在評論區等著大家的留言!

本文原創,不得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而王羲之一生當中書法代表作非常的多,比較有名的有《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等,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是王羲之的《平安帖》,這幅書法作品如今珍藏在了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雖然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但是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王羲之的真跡,所以我們通過唐朝摹本也能間接的也解到王羲之筆法的精妙。
  •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雖28字卻珍藏在臺北博物院,不輸《蘭亭序》
    文 / 小白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肯定會非常的感興趣,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我想此時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吧?特別是他的行書作品更是無人能超越,《蘭亭序》千年無人超越,所以贏得了很多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而王羲之的《蘭亭序》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說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我想每一位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吧?特別想欣賞一下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到底寫得有多美吧?今天我也為大家找到了一幅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不輸《蘭亭序》。
  • 臺北故宮展出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短短28字,乾隆卻蓋了上百個印章
    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的書法了得,現代著名鑑藏家黃錦祥盛讚:「書聖(王羲之)書跡,神韻超逸,歷久彌珍!」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稱號,但《蘭亭集序》真跡流傳千百年,現已不知所蹤。
  • 《蘭亭序》對王羲之「書聖」地位的造就
    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名,其原因主要是蘭亭雅集和《蘭亭序》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南朝梁武帝首先大力推崇王羲之,唐初李世民定王羲之為一尊,特別是《蘭亭序》的面世,更使整個社會形成崇王的風氣。系統考察蘭亭雅集的文化價值和《蘭亭序》的藝術創造力,對於深刻剖析王羲之「書聖」地位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第一幅作品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書法作品是以行書為主,還有一種楷書的感覺,雖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真跡已經失傳,我們今天看到這的幅書法作品是唐朝時期的摹本,但是摹本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當時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我們從這些字跡中也看出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而唐朝摹本《快雪時晴帖》也寫出了書法藝術美,雖然只有4行28字,但是其藝術價值也是無價的
  • 一代書聖王羲之,流傳至今的都非真跡,他為何沒有真跡傳世?
    皇權時代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為他們提供了絕對的財力支持來搜集王羲之的書法,可是一旦改朝換代,兵刃相殘,生靈塗炭,生身父母親生兒女都無法顧及,何況收藏的這些書法呢,所以太平盛世被搜集的王羲之真跡,待到改朝換代之際,也容易被集中銷毀。
  • 王羲之真跡《快雪時晴帖》是真的嗎?僅28字,乾隆蓋了170個印章
    在眾多王羲之的眾多墨寶中,有一件書法不僅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更可以可謂是堪稱神作,名曰《快雪時晴帖》,這是王羲之唯一現世的書法真跡,行書四行,共有28字。其中清朝皇帝乾隆甚至對王羲之的這幅書法,喜愛到了無可阻擋的層次,竟然一口氣蓋了172個印章!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3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祭侄文稿「 將情緒刻在字裡行間一代忠烈名臣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被譽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
  • 男子清理垃圾堆,意外撿到張肚子疼的病假條,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圖為夜來腹痛貼能成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必然是古董,可是古人竟也會寫請假條嗎?果然請假條是沿襲制度嗎,連古人都不能例外。但走進上海博物館,才發現所謂的請假條不過是一封說明書,但它也大有來頭。這張請假條竟然是王羲之寫的,在書法界無人不知王羲之,就像在詩詞界,無人不知李白杜甫一樣。王羲之素有"書聖"之稱,他的墨寶千金難求,更是後人爭相模仿的範本。
  • 王羲之書法真跡曝光,只有短短28個字,卻被乾隆蓋滿密密麻麻印章
    這裡的珍寶指的是三希堂的三件作品,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乾隆皇帝特別喜歡他們,所以便拿出了自己寶貝的印璽,給它們全部打上乾隆已閱的痕跡。這裡就不得不說說,乾隆伴隨著喜歡收藏字畫還有一個小愛好,那便是蓋章。
  • 王羲之唯一的真跡,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是「書法國寶」!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其書法真跡更是價值天價,王羲之的真跡之所以極為稀少的原因是多重的。《萬歲通天帖》長卷直到梁武帝與後世的唐太宗的推崇,王羲之才基本確立了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直到此時王羲之的真跡已經入鳳毛麟角了。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娓娓道來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劃重點哦~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秦代玉高足杯該杯於1976年在西安市東張村的秦阿房宮遺址出土。杯本是青玉材質,因千年置身地下受沁,現在呈焦黃色。專家評價此杯器形規整、雕琢精細,氣派莊重,為秦代玉器精品。
  • 《長安十二時辰》:伊斯的景教碑,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塊碑現在就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是碑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中國流行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唐建中二年(唐德宗在位期間,並不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哦),由波斯傳教士伊斯所立,最初藏於大秦寺內(大秦寺是對中國景教寺廟的通稱)。大秦,中國自漢代起便稱羅馬帝國為大秦。
  • 一字千金,每個帝王視若珍寶,王羲之的真跡去哪兒了?
    梁武帝時王羲之的字已經有不少贗品了,梁武帝經常和著名的道士陶弘景通信討論王字的真假,陶弘景很大方的告訴梁武帝哪件真哪件假,梁武帝對宮中藏品鑑定一番,然後將認定的真跡複製分發給宗室弟子學習。到了唐朝唐太宗比梁武帝還喜歡王羲之的字,將天下王字收羅其中,據說當年他真的收羅到了蘭亭序的真跡,而那些被挑出來的贗品到底是什麼樣我們不得而知,因為贗品全部被銷毀了,此時還夠接觸大量珍貴的王羲之的真跡,唐太宗推廣王羲之用臨摹的方法,當時宮廷中有很多知名的特殊人將這些底本幾乎相差無幾的複製,後來逐漸擴散到民間。
  •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有多美!(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光王羲之的書法就佔了有二十多件墨跡留存於世。快雪時晴帖 東晉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為素箋,尺寸有七寸一分多高,寬有四寸六分,現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人們傳說王羲之的真跡一直都被清高宗弘曆視為「三希」之首。快雪時晴帖所用的書法為行草,一共4行有28個字,書勢端莊,運筆大氣流暢,神完意足。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五大摹本
    經郭沫若考證,以為相傳的《蘭亭序》後半文字,興感無端,與王羲之思想無相同之處,書體亦和近年出土的東晉王氏墓誌不類,疑為隋唐人所偽託。但也有不同意其說者。《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西安其他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劃重點哦~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 唐代三彩騰空馬 於西安西郊出土,馬全身赭黃色,間白斑紋。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鑑賞
    散氏盤造形與紋飾均呈現西周晚期青銅器簡約的風格,文字線條宛轉靈動,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第三.唐 顏真卿 祭侄文稿 (顏真卿真跡,天下排行第二行書)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九大鎮館之寶:由蔣介石帶來,圖9讓大陸專家們深感遺憾
    臺北故宮是目前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肉形石】肉形石如同一塊東坡肉,它出自內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時供入內務府。肉形石是天然石種,多數屬沉積巖,矽質巖或變質巖,是在地質運動過程中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
  • 臺北故宮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縱28.2釐米,橫72.3釐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採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