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石家莊,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座「被火車拉來的城市」,是一座沒有歷史的城市,而說到石家莊的特產,知道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當外地的朋友問,石家莊有什麼特產不?你是怎麼回答的?可能很多人被問及此都無從回答,但今天看著這條微信,你可以自豪地告訴所有人,石家莊有很多很多的特產。請您仔細看看這些!記住它們,這些都是石家莊人的寶貴財富!
牛肉罩火燒
牛肉罩火燒是老石門特有的清真風味食品,當年曾名播三千裡京漢線,堪稱省城一絕。莊裡人對牛肉罩火燒的鐘愛,如同北京人對滷煮火燒一樣。當年京劇大師梅蘭芳、馬連良先生每次來石演出,都會光顧一家牛肉罩火燒的點,飲一碗店裡的湯以飽口福。
做法:在充滿牛骨頭老湯的大鍋中,泡滿一鍋火燒。等火燒泡的發漲,軟軟的時候,撈出火燒橫兩刀豎兩刀切成塊放入碗中,加入老湯,撒入事先切好薄如紙片的熟牛肉片和香菜即成。這種小吃關鍵在湯料,湯料濃香,麵餅外軟裡嫩,非常好吃。
金毛獅子魚
金毛獅子魚,始於民國初期。最早由石家莊的中華飯莊名廚袁清芳創製。因成菜色澤金黃,形似獅子,故名「金毛獅子魚」。1952年在河北八大城市烹調技術表演賽中,袁清芳烹製的「金毛獅子魚」,獲得了高度評價。該菜是河北參加1983年全國烹飪鑑定會的名菜。
做法:用鯉魚加工修飾後,炸制而成。色澤金黃,魚絲蓬鬆形似獅子,酸甜適口。
雪橋八仙
雪橋八仙是石家莊一道風格別致的傳統名餚。式菜取材於趙州橋的美麗傳說。人們品嘗「雪橋八仙」這道菜,不僅可以從中得到美美的口味享受,還可以產生不少動人的聯想得到精神上的極大愉悅哩!
做法:將六隻雞蛋的蛋清打成飛糊,抹成單孔大橋形狀,橋兩頭用黃瓜或冬瓜作為橋柱,裝籠蒸使之定型。同時,將趙縣雪花梨和桔子、蘿蔔去皮核上籠蒸熟,取出擺在大盤內,將蒸好定型的大橋橫置其上。櫻桃、青梅、桂元肉、葡萄乾、銀耳分別點綴在大橋上下,最後將熬好的湯汁澆在橋上即成。此菜景中有味,口味純甜,且具有多種水果的香味。
金鳳扒雞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採用獨特的製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製。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和保健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初,石家莊馬家雞的經營者們設計了「金鳳」作為商標,並在1984年正式註冊了金鳳扒雞的商標。
黃瓜宴
黃瓜宴是石家莊市名聞遐邇的傳統名菜,據說由燕春飯店的廚師,根據一則歷史傳說而創製的。
做法:整個宴席全以黃瓜為主料,分為八道冷拼,12個熱炒。冷拼首菜名為「青龍臥雪」,兩條青龍盤臥於白雪(糖)之中,昂首翹尾,生動可愛。其餘七道冷拼,風味各異,分為香甜、麻辣、清香、鹹香、酸甜、蔥油、酥脆,色彩和諧,搭配勻稱。12個熱炒是珍珠海參、龍鬚瓜條、瓜絲魚、燴黃瓜雞託、金鉤翡翠、炸瓜棗、二龍戲珠、鳳尾瓜條、金錢瓜盅、雪山銀瓜、瓤汁錦瓜、金盅瓜衣,款款色彩鮮豔、味美可口,從以上列的這些名目就可以知道,製作者的構思是多麼巧妙,技藝是多麼的高超。
井陘燒餅
井陘(xíng)燒餅以「缸爐燒餅」為主,做法獨特,在建國前遠近聞名。製作缸爐燒餅的缸爐、炭都是精選的,和面也有講究。
和面時適量減少水的比例,增加食用油的比例,即成這「油酥燒餅」,食時鹹香酥脆。擀燒餅片時折擀次數越多,燒餅內的層數越多,食用時也就越酥軟可口。近年有在「缸爐燒餅」中加入雞蛋做成燒餅的,味道更鮮美,營養價值更高,可稱是時代的創新。
靈壽羊雜羹
據說,戰國中山國滅亡後,宮廷御廚將羊羹的做法傳入民間,靈壽作為國都所在地,自然會優先享受這道美味,羊雜羹即由此而來。但是,「羊羹」的本意是五味調和的羊肉濃湯,與以「羊雜碎」製成的羊雜羹是有明顯不同的。其實,靈壽羊雜羹與大西北傳統名吃「燴羊雜」十分相似。
做法:將羊架(去肉羊骨)、羊內臟洗淨,羊頭、羊蹄去毛,放湯鍋內加水煮沸。煮至熟爛脫骨,撈出切碎裝碗,然後將鍋內的湯汁兒澆在羊雜上,只需略加些鹽和醋,再在其上撒一小撮兒翠綠的香菜末,乳白的湯汁兒頓時有了生機,惹人垂涎的熱氣隨之撲面而來。迫不及待地啜一口羊雜羹,香而不膩、羶而不腥的味道定會讓你胃口大開。
西河肉糕
深澤西河肉糕起源於河北深澤縣西河村,創始人是晚清時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稱西河肉糕,聞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莊、天津、北京等20多個縣市,位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
做法:製作方法是將驢肉切成細粒,用煮肉的老湯將澱粉、肉末、油一併調好,放入盆中,加入調料蒸製而成,具有色澤紅亮,香而不膩。
深澤扒糕
扒糕以深澤高廟扒糕為上品,高廟又以高醜子的「醜子扒糕」最為有名。扒糕源於何時已無法考究,據今年已80歲高壽的扒糕世家傳人高醜子回憶,他爺爺就是做扒糕的高手,到現在他的孫子止,已是第六代傳人了,據此推算,扒糕少說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將扒糕切成小塊,沾上以蒜泥、薑末、蔥花、香油等配好的調料,吃起來蒜香可口,綿軟有勁。
藁城宮面
宮面原為手工掛麵,生產始於唐貞觀年間。《藁城縣誌》曾有這欄的記載:「吾邑之掛麵,系土人所藝,味極適口,相傳數百載,曾進貢清皇室,故名產也。
食用方法可按個人口味做成清湯麵,打滷面、涼拌麵等。但最宜做湯麵為佳,因其空心耐煮,湯味皆由麵條的空心滲透而入味,光滑繞舌、細膩如玉、獨具風味。
正定八大碗
八大碗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選肘子肉,後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帶、粉條和農家時令菜蔬(如蘿蔔、白菜、茄子等)。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記八大碗」製作技藝已被河北省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正定崩肝
古城正定在歷史上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她悠久的歷史也使該地的飲食文化具有特點,「崩肝」便是其中一種。
正定「崩肝」做法獨特,選取優質黃牛肝,經過高溫蒸煮等十幾道工序,色澤醬紅,入口鮮香。長期以來,「崩肝」一直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主要是現賣現做。因此,「崩肝」雖好,名聲卻不大。
無極餄餎
無極蕎麥餄餎(hé le)是一種特色小吃,俗稱餄餎面。製作精細,配料考究,製作過程特別強調「鮮」。
圓條形的細長麵條,香噴噴,熱乎乎,很合人們的口味。「蕎麥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是人們對蕎麥餄餎的讚美。
因村驢肉
因村驢肉為元氏縣殷村特產。利用傳統工藝,配方考究、利用多種中藥熬湯,獨門絕技,密不示人。最著名的為地處元氏縣殷村村南的順路驢肉老店和景緒驢肉火鍋。因村驢肉本名殷村驢肉,多數人為了方便而把「殷」寫為了「因」。
燒餅裹肉
燒餅裹肉是深澤民間的傳統小吃,深澤美食三絕之一。相傳由清代流傳至今。色澤金黃,外脆裡嫩,香酥可口。深澤的燒餅裹肉的裹法講究,肉食以小驢肉、牛肉、豬雜、西河肉糕為主,尤以小驢肉和西河肉糕為上品,最為獨特。
趙縣石塔燒餅
「薛家燒餅」俗稱「油酥燒餅」,又叫「石塔燒餅」,因打燒餅的主人居住在趙縣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腳下而得名。它是趙縣獨有的風味小吃,系趙縣石塔村薛禮義家8代祖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石家莊的特產遠不止此,還有正定牛頭宴、趙府酥魚、張果老驢肉、藁城宮燈、行唐龍興貢米……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詳情關注請點擊 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