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有一個特殊的宗教,是在小時看見了和尚。在大戶人家的法事中,一群和尚低眉合什,誦經之聲如同歌唱,不絕於耳。但是,聽不清任何一句話,更不明白任何的意思。越發覺得那法事有著無可捉摸的神秘,和尚好像是懂得某種我們所不知道的語言,我把他們當作了命運的先知。後來在一些旅行的途中,也順道去過一些寺院,但也只是走馬觀花,未及參悟。
今已人至中年,逢遭大變,遂有了專誠去寺院的想法。靠近的最有名的寺院就是高旻寺了。我多想在去時將一切悟明。心中糾葛著無妄的執著,便在左足寫了自己的名字,在右足寫了你的名字,從寺院門口就赤足而行,把那一段情緣一步步帶至佛前,問明今生的緣結緣滅,問明今生的幸福在哪裡。
沿著長長的通道,恍恍惚惚地走著,首先是見著了息心亭。也沒有太在意亭子的樣子,只是對亭子的名字很感興趣。息心,就是讓人平息一下躁動的心嗎?一定是的,佛院深深,平和安詳,躁動的心怎麼能悟禪拜佛呢?安寧的心才有空靈明淨呢。
再往前走,就是焚香臺。在門口的時候,我也買了香來燒,點燃了香,檀香就嫋嫋而上,四處瀰漫開來。我不禁脫口而出:「息心亭前息心,焚香臺上焚香。」是要經歷內心的洗禮與薰香的沐浴才能踏進大雄寶殿吧?我只感到此時與來時的心境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繼續往前走。這才到了大雄寶殿門口,見一僧人,年紀不大,卻神情慈祥,眉眼中並沒有小時感到的神秘而怯之。
我問:「大師,可有求籤之所?」
答曰:「沒有,此處只靜坐。」
再問:「既然沒有求籤,善男信女拜佛何為?」
答曰:「佛法無邊,禪深似海,佛心向善。」
又問:「佛未給人指道,世人如何向善?」
僧指引前門曰:「施主請看正門四字『歇即菩提。』」
抬眼望去,果見四個鎦金大字「歇即菩提」。我只將這四個字當作平常的字眼,並未深思。就一路去看大雄寶殿兩側的石鑿壁畫,壁畫共有八幅,每側四幅,都栩栩如生。壁畫下面的文字也不難讀懂,一路觀瞻下去,意思全然明白了。壁畫講述了釋迦牟尼原是太子,出行途中見了生老病死,才知一切皆是虛空,終於堪破紅塵,菩提樹下證得菩提。
轉而就進入大雄寶殿,殿內佛像莊嚴,我出神地看著,好久好久。漸漸卻又覺得並不神秘了,一座座佛像如活了一般,看佛像的神情似乎早就知道了我的來意,眉目那麼溫暖地注視著我,仿佛是仁慈的長者。心中沒有一絲對這陌生的宗教的畏懼,反而生出了縷縷的親近。我在蒲團上久久地跌坐著,自己猶如是一粒沙子或是一粒微塵,定定地思索著「歇即菩提」那四個字。一切的過往,一切的美夢,一切的物質都不去想,都停歇下來。我突然覺得自己已經透明了,在佛光中飛升,飛升到佛像的腳趾上了。頓時如醍醐灌頂,一切了悟。
退出大殿,昔日的天中塔也早以建好。簷鈴聲聲,細小輕微,這是最單純也是最美妙的音符呀,一聲聲直抵達到心底,著落在柔軟的心靈河床上。遙遠地似乎又飄來了木魚鐘磬之聲,清寧而又緲淡,瞬間不知道身在何處。
及至回去時,天色大晚了,掉轉頭去看,整個高旻寺已經全部消融在黑暗之中,只有天中塔頂的紅燈在夜色中閃光,我知道那正是亮在我心裡的紅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