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張巡石雕塑像製作並安裝於廈門市同安區大同街道東山社區東山古廟風景秀麗的大輪山山麓旁,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睢陽而殉難的張巡所建。整尊石雕塑像宏偉壯觀,莊嚴肅穆,除製作難度大外,還具有濃鬱的南派風格。因其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故在此與諸位分享。
[關鍵詞]同安東山古廟;石雕塑像;張巡;泥塑模型;放樣製作;安裝[文章編號]2095-7556(2020)2-0084-02 王銀昆.試探張巡石雕塑像製作過程及藝術價值[J].天工,2020(2):84-85.9.
張巡塑像設計圖稿
唐朝張巡塑像泥塑模型
廈門市同安東山古廟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大輪山麓,背倚文公尖,左有文公松,古時被稱為「泉州府同安縣在坊裡山兜保東山古廟」。據廟內古碑及《同安縣誌》記載,東山古廟為明朝正德年間創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古廟內供奉的主神為「護國尊王」,即唐代「安史之亂」以身殉國的名將張巡。整體建築以文工尖為主軸,依山拾級而上,恢宏壯觀。天地有正氣,張巡的壯舉,1000多年來一直被後人傳頌,其甚至被江淮、臺灣等地的人稱為張王爺,誠心敬奉。因此,為滿足人們祭祀張巡的心願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決定在大輪山山麓旁建造張巡石雕塑像。 1.張巡石雕塑像總高8米,採用花崗巖633#石材製作。筆者親自參與作品圖稿設計,並帶領公司團隊共同雕刻,歷時多月於2016年7月安裝完工。花崗巖633#石材不僅應用於建築工業,同時在裝飾、景觀造景、公園廣場配套等方面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花崗巖633#石材其本身就具有天然的裝飾性,再加上雕刻手法的藝術表現,更提高了視覺衝擊力。2.在「張巡」 石雕塑像的雕刻製作過程中,筆者經過細心收集和整理資料,精心設計和繪製了張巡石雕塑像的比例圖稿。融情匯思,成功塑造了唐朝張巡將軍一生戎馬,效忠大唐,成為人民引以為傲的曠世英雄的形象。根據史料記載,張巡(709—757)系河南人。事發公元757年正月,安史13萬叛軍由尹子奇率領攻打睢陽城,當時的睢陽城是南北交通要塞,在這危急時刻,張巡挺力而出,率領僅有的6800名將士抵抗13萬叛軍,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展開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睢陽保衛戰。睢陽之戰以少勝多,阻住了安史叛軍的南下,為大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大功。依此史料,在繪製人物形象時必展示其凜然不屈、氣壯山河的神態。3.張巡塑像製作模型。根據筆者設計圖稿製作1∶10的整體泥塑模型,其中頭部製作為1∶1泥塑模型。張巡雕塑是三維的實體,每添一塊泥都要照顧到各個視角之間的關係,需不斷比較,確定在大的形體與比例準確的基礎上,便可進入塑造階段。而在製作過程中始終掌握「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還要注意經常對泥塑作品進行噴水,使泥始終保持在合適的乾濕程度,以便塑造整體。在張巡塑像泥塑稿製作完成後,為了便於使用和保存,需要翻成樹脂模型,可謂用心良苦。主要步驟有:(1)根據做好的雕像泥塑造型再用矽橡膠製成模具。(2)在不飽和的樹脂內加入適量的填料並攪拌均勻。(3)在向模具內澆注之前,向不飽和樹脂加入固化劑和促進劑,攪拌均勻後向模具內澆注,待樹脂固化後脫模,即可得到我們要的張巡塑像的樹脂模型。4.張巡石雕塑像放樣製作。根據張巡塑像模型分成幾個塊面,確定每塊花崗巖633#石料的大小規格再切成方形半成品,然後按照10∶1的大小比例放樣到已切好的石料上。放樣完成後開始雕刻,具體步驟:(1)進行石材雛形(大概的輪廓)雕刻。將輪廓線以外多餘的部分鑿掉,這時外形打造出來,再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2)精雕細刻。將細部線條全部勾畫出來,並將細部雕琢清楚,再將需要修理的地方修整乾淨。由於張巡石雕塑像是空間的立體形象,這就要求創作者從各個角度去推敲它的構圖,特別要注意它形體結構的空間變化(當然,要有一個主要的觀看面)。塑像雖是靜止的,但它可以表現運動的態勢,可以用某種暗示的手法使觀者聯想到已成過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見將要發生的部分。總之,塑像要求精而深,既要掌握雕塑藝術語言的特點,又要敢於突破、大膽創新。(3)打磨。雕刻全部完工後,還要進行細部處理,用砂輪打壓要磨部位的平整度,並用磨料進行磨光。磨完後觀察張巡石雕塑像整體沒問題後,再用空壓機把部分衣服敲打成荔枝面,使其更自然美觀。如此,觀眾可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從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威武不屈的形象,而背面較簡單,只能看到因風吹飄動而交織著的披巾和衣紋。5.張巡石雕塑像安裝。一是根據安裝場景做好混凝土基礎,然後是定位,即根據指定的位置要求放好水平及底座安裝規格,然後在地面把線畫好。二是工具配置,要將安裝的工具,如起重器、繩索等工具事先準備好。三是進行安裝。眾所周知,在安裝上都是由底座開始,由於底座是用三塊大整石分割均勻組成的,所以在安裝上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只要防止出現碰撞造成雕像的破損便可。四是張巡塑像主要是身軀的部分,因當時塑像放樣製作是對其身軀按比例進行平整切割工藝,所以在組合安裝時要注意拼裝位置的配合以及水平的把控。待身軀拼裝完成,再由經驗豐富的安裝技師進行頭部的安裝。五是接縫的精細化修整和打磨,該步驟考量的是工藝師的耐心和技術,尤其是縫隙的處理程度可以成為判斷一個工藝師水平的依據。1.張巡石雕塑像是採用惠安傳統的圓雕工藝製作完成,作品形象生動、工藝精美。尤其在造型藝術方面,更注重形體的動態感、粗獷感、勇猛感的塑造。2.作品具有典型的南派雕藝特徵。眾所周知,惠安石雕在藝術風格上獨樹一幟,不可替代,有著形神兼備的特質,在造型上體現出讓人驚嘆的氣勢和動感,其動態美和神態美讓人嘆為觀止,富有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惠安石雕技藝是發源於古代黃河流域,素有「中華一絕」之美稱。2006年,惠安石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惠安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接受「世界石雕之都」的牌匾,為惠安石雕的傳承和發展打開了另一片天地。筆者生於斯,長於斯,受惠安石雕及人文薰陶,對南派雕藝風格情有獨鍾,故在創作時能巧妙注入其元素,在和而不同中展示大美。張巡石雕塑像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如下:1.觀光景點。近年來,同安東山古廟先後被廈門市政府、市臺辦評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被廈門市宗教局評為「廈門市民間信仰活動場所」;被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評為「福建省民間信仰活動場所聯繫點」;被臺灣道教協會授為「廈門市東山古廟大陸聯絡點」。2.文化信仰。作為同安著名的宮廟,同安東山古廟在臺灣地區有眾多分爐,信眾遍布海內外。多年來,同安東山古廟管理有序,積極開展兩岸聯誼活動,越來越多的臺灣鄉親、分爐宮廟進香團慕名來到同安東山古廟尋根謁祖,使得兩岸交流活動更加頻繁,已經成為同安與臺灣地區民眾開展交流活動的重要場所。3.情感維繫。張巡石雕塑像製作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據了解,同安與臺灣淵源深遠,民間往來頻繁,經貿文化交流密切,兩地同文同種,同安是臺胞的重要祖籍地,據不完全統計,現在臺灣島祖籍同安的人口有200多萬人。近年來,同安對臺民俗文化交流漸入佳境,重點打造「同根同源」的品牌,發揮閩南文化特質,體現閩臺一家親,推進兩地人民感情更加融洽。4.弘揚正氣。張巡石雕塑像的製作表現了對現實生活的熱烈嚮往,對美好的執著追求,對生命力的張揚。在藝術表現上,充溢著清新、剛健、粗獷的格調,有著強烈的生活氣息,能夠給人一種向上奮進的力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與時俱進,創造社會主義新文化,創造符合我們時代的優秀作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
ISSN2095-7556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國最美期刊
《天工》雜誌
溫馨提示:作者掃碼關注保仁堂公眾號,辦理成為保仁堂會員,在本期刊發表文章可以走綠色通道。
以下化妝品由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項目傳承人王建新項目組研發,有意向者請掃描下圖二維碼了解詳情或者公眾號留言諮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并州北路31號
電話:0351-836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