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退市新規正式出爐

2021-01-12 澎湃新聞

經過充分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備受關注的退市新規正式出爐。

12月31日晚,滬深交易所分別正式發布退市新規。與徵求意見稿相比,退市新規重點對此前市場質疑較多的重大違法「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退市指標等做出完善。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退市新規有何調整?六大要點:

1、將財務造假考察年限從3年減少為2年,造假金額合計數由10億元降至5億元,造假比例從100%降至50%,並新增營業收入造假指標。

2、明確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均應當扣除。

3、對於扣非淨利潤前後孰低者為負值的公司,應當在年報中披露營業收入扣除情況及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會計師應當對此出具專項核查意見,以明確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4、完善交易類退市指標過渡期安排,明確股票收盤價在新規施行前後連續低於1元且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按照原規則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5、科創板同步完善退市指標和程序,深交所統一主板和中小企業板公司的交易類退市標準。

6、明確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公司的相關主體,自相關行政處罰決定事先告知書或者司法裁判作出之日起至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並摘牌前,不得減持公司股份。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退市新規與新證券法精神高度契合。新證券法刪除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的相關規定,明確由交易所制定退市標準,交易所承擔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退市標準和退市程序,形成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四類退市情形。新證券法明確入口端不再強調持續盈利能力,而是關注持續經營能力,出口端與入口端保持一致,退市標準也不再考察單一盈利指標,以組合財務指標予以替代,加速殭屍空殼企業出清,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關注點一:

從嚴收緊重大財務造假退市量化指標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此次退市新規最重磅的修改,莫過於調整重大違法「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退市指標。

本次反饋意見中,部分意見建議從嚴設置比例指標和金額指標,體現了市場對嚴懲財務造假行為的強烈期待。有鑑於此,退市新規吸收了上述建議,下調了造假金額比例和絕對值,將造假考察年限從3年減少為2年,造假金額合計數由10億元降至5億元,造假比例從100%降至50%,並新增營業收入造假指標,進一步從嚴收緊量化指標。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正式規則在指標設置上更加嚴格。

具體調整為: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公司披露的營業收入,或淨利潤,或利潤總額,或資產負債表連續兩年存在虛假記載,虛假記載總額達到5億元以上,且超過該兩年披露相應數據合計金額的50%。(計算前述合計數時,相關財務數據為負值的,先取其絕對值後再合計計算)

這是否意味著,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只要未達到此次新增的「造假金額+造假比例」指標就可以避免退市?

交易所指出,這種觀點是不準確的。此次新增重大財務造假量化指標是對交易所2018年11月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中有關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的進一步補充。

近年來,市場上個別公司財務造假金額巨大、造假情形嚴重、影響極其惡劣。因此,在原有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標準基礎上新增「造假金額+造假比例」指標,進一步明晰標準,精準打擊此類重大惡性造假行為。該新增指標並非是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劃出「安全界線」,而是進一步提升重大違法認定標準的完整性,與其他重大違法認定指標共同發揮退市效果。也就是說,公司財務造假情形即使未觸及新增標準,但觸及原有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標準的,將依舊被實施終止上市。

交易所表示,打擊造假需要綜合體系、多種工具共同發揮作用,根據造假的嚴重程度和實際情況,綜合採取包括紀律處分、行政處罰、移送刑事、集體訴訟、退市等多種措施,而不是只要造假就退市。將繼續嚴格監管財務造假行為,對於達到退市標準的公司,堅決予以退市。

關注點二:

明確與主營無關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均應當扣除

有種意見認為,營業收入指標容易規避,交易所指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新增的「扣非淨利潤+營業收入」組合指標,指向的是沒有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公司。為防止公司通過虛構收入規避退市,上市規則中做了以下安排,來保證該項新增指標的執行落實到位。

一是要求公司判斷是否觸及此項指標時,營業收入中應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應當充分披露營業收入扣除情況及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管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是負責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就公司營業收入扣除事項是否符合規定及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是否準確出具專項核查意見。

三是公司未按規定扣除相關收入的,交易所可以要求公司扣除,並按照扣除後營業收入決定是否對公司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

關注點三:

收盤價在新規施行前後連續低於1元

且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

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此次退市新規完善交易類退市指標過渡期安排。有意見指出,考慮到擬取消交易類退市指標的退市整理期安排,在新規發布施行前,股票收盤價觸及了原上市規則面值退市標準的,是否給予退市整理期交易機會尚不明確。從給予市場充分預期的角度出發,交易所明確,股票收盤價在新規施行前後連續低於1元且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按照原規則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關注點四:

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公司相關主體

在公司股票摘牌前不得減持股份

為保護廣大投資者權益,滬深交易所明確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特定主體,自相關行政處罰決定事先告知書或者司法裁判作出之日起至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並摘牌前,不得減持公司股份。

關注點五:

退市新規還有哪些調整?

在科創板方面,本次退市新規修訂進一步完善退市指標,優化退市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兩大方面。

一是退市指標方面,強化財務類指標交叉適用,優化營業收入扣除機制,增設重大財務造假退市量化指標,新增半數以上董事無法對年報或者半年報保真的規範類指標。二是退市程序方面,明確因交易類退市情形終止上市的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並將其他情形退市整理期期限由30個交易日縮短至15個交易日,進一步簡化退市流程,同時打開退市整理期首日漲跌幅限制。

此外,針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科創板公司股票,增設每日股票交易限制,但仍然按照科創板股票交易機制進行交易。

深交所指出,有意見認為,中小企業板公司與主板公司設置兩套交易類退市標準的必要性不強。深交所採納該建議,不另行規定中小企業板公司相關標準,與主板標準保持一致。

同時,關於風險警示股票交易信息獨立於其他股票分別揭示、普通投資者首次買入風險警示股票需籤署風險揭示書以及風險警示股票單日買入數量限制的規定暫緩實施,後續將另行通知具體實施時間。

另外,深交所進一步明確重大違法過渡期安排規則適用依據,明確不計入重新上市相關期限的具體情形等。

關注點六:

如何理解此前的存量*ST公司即使繼續虧損

也有可能不再被實施暫停上市?

交易所表示,此次用「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營業收入」組合財務指標取代單一淨利潤持續虧損和營業收入指標,旨在通過多維刻畫識別那些長期沒有主業、持續依靠非經常性收益保殼的殭屍空殼企業,實現市場出清,同時給予主業尚未盈利的科技企業或因行業周期暫時虧損的公司一定發展空間,符合新證券法提出的「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理念,也貼近成熟市場經驗。本輪退市改革明確財務指標的退市標準,三類財務指標交叉適用,涉及多種排列組合,上市公司觸及財務退市的情形更加多元,對殭屍空殼企業打擊力度也更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

原標題:《重磅!退市新規正式出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退市新規正式出爐
    經過充分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備受關注的退市新規如今正式出爐。12月31日,圍繞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新修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下稱《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以下合稱「退市新規」)。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已於2020年12月31日起正式實施。相比早前的徵求意見稿,退市新規的退市力度再度升級,全面修訂了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標準。對此,業內分析認為,退市新規的落地將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有力打擊「惡意保殼」行為。
  • 2020年退市新規發布 退市新規增加了哪些內容?
    14日晚間,上交所、深交所分別就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向社會徵求意見。新一輪的全市場退市制度即將落地,新規增加了哪些內容?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先後發布退市新規。在借鑑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出爐,專家如何看?陳俊:是對好公司的獎賞!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出爐,專家如何看?陳俊:是對好公司的獎賞!此次改革,在對原有退市制度細化明確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多條觸及退市的制度標準,堪稱力度空前。對於「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專家們怎麼看?這些新規釋放了什麼信號?
  • 元旦假期要聞匯總:特斯拉Model Y大幅降價 退市新規正式出爐
    財聯社1月3日訊,元旦假期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有:習近平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邁上百萬億元新臺階;退市新規正式出爐;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售價下調至33.99萬元;比特幣飆至3.4萬美元,日內上漲超過15%;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貴州茅臺預計2020年淨利潤45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左右;美股全年收官納指漲超43%領跑三大指數
  • A股退市新規出爐 新增多個退市紅線!市值低於3億、年報不...
    A股退市新規出爐 新增多個退市紅線!市值低於3億、年報不保真或退市 取消暫停和恢復上市 摘要 【歷史時刻!A股退市新規出爐 新增多條退市紅線!市值低於3億或退市】新退市規則來了!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向市場發布了退市新規的徵求意見稿。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出爐,ST板塊股票冰火兩重天
    來源:易簡財經12月14日晚,有「史上最嚴」之稱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出爐。受此影響,ST股版塊冰火兩重天。萬得數據顯示,截至今天收盤,有143隻ST股下跌,佔比超過64%。不過,與此同時,也有64隻ST股逆勢上揚,佔比超過28%。
  • 全面優化指標體系 退市新規來了
    股市退市的法治化建設再向前邁進一步。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的徵求意見稿,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  在此次退市制度改革中,滬深交易所全面優化現有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並通過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打擊規避退市。
  • 再添「紅線」退市新規將加速市場優勝劣汰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本次退市新規更加接近國際慣例,對符合退市條件的公司,特別是嚴重違法違規、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公司,堅決出清。同時,退市新規「出爐」後,「炒差」「炒小」「炒殼」的投資理念將加速轉變。
  • 最嚴新規落地,今年退市第一股來了!
    2020年12月31日,A股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2021開年僅3個交易日,首隻退市股就已出爐。截至1月6日收盤,*ST天夏(即「天夏智慧」)股價已連續15個交易日(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1月6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該股票當日跌停收盤價為0.71元每股。
  • 退市新規發威 161股逼近風險警示
    近日,退市新規已正式實施,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等均以2020年為首個起算年度,這讓A股公司2020年的財務表現備受關注,誰將成為新規下首批風險警示股?經Wind統計,從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有*ST節能(000820)等101股實現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34股期末淨資產為負值,這些情況均觸及新規下的退市風險警示情形。
  • A股退市新規出爐:新增多個退市紅線 取消暫停和恢復上市
    一是新規生效實施前已經被暫停上市的,後續適用舊規判斷應否恢復上市或終止上市,適用舊規執行後續退市整理期等程序。二是新規生效實施前未被暫停上市的,財務類退市指標以2020年年報作為首個起算年度進行規則適用;新規中增加的「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強制退市指標,以2020年度作為首個起算年度進行規則適用。
  • 退市新規:怎麼看、怎麼辦
    鄭登津、陳運森/文 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對退市指標做了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同時簡化退市流程,強化風險警示,被稱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自1998年正式實施至今,A股上市公司共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及其他風險警示(ST)共1013起,同期撤銷705起。為保殼,被ST公司紛紛採用盈餘管理的手段避免最終被退市,旨在警示退市風險的ST制度,客觀上卻成為幫助上市公司免於退市的一道緩衝屏障。
  • 重磅:退市新規來了!炒ST的模式不行了
    退市新規來了!炒ST的模式不行了今天,滬深交易所都發布了新的退市規則,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 ,退市整理期從30個交易日縮減至15個交易日。具體就是,退市會加快,退市門檻也更低了,會有更多退市,比如,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改成扣非淨利潤為負,按照這個標準,很多每年靠其他利潤粉飾業績的公司可能就無法繼續了,比如賣點資產這種。
  • 財務造假退市成退市新規的致命短板
    來源:皮海洲12月14日晚,滬深交易所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次退市新規的出臺,寄託了從投資者到高層各方的期待。不過,從內容來看,退市新規仍然存在著不少的短板,而財務造假公司的退市更是退市新規致命的短板,一些垃圾公司、財務造假公司的退市甚至變得更難了。退市新規取消單一退市指標,新增組合財務指標,這是被某些輿論津津樂道的。實際上,這將讓垃圾公司更加成為不死鳥了。按照現行的退市制度,上市公司虧損3年、4年就會退市。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8大要點:退市指標增加 退市進程提速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8大要點:退市指標增加,退市進程提速A股又迎重磅規定,退市新規來了。本次修訂,在對原有退市制度細化明確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多條觸及退市的制度標準。澎湃新聞記者根據退市新規,梳理了八大要點。要點一,新增多個退市指標。
  • 重磅!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力度空前!13大要點速看
    2020年3月,新《證券法》正式生效施行,吸收科創板改革成果,不再對暫停上市情形和終止上市情形進行具體規定,改為交由證券交易所對退市情形和程序做出具體規定。上市交易的證券,有證券交易所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按照業務規則終止其上市交易。
  • 退市新規任重道遠
    從2015年以來,A股市場的退市公司數量開始有所增加,但年內退市公司依然未能夠突破20家,今年屬於歷年來退市數量最多的年份,但截至目前,全年退市公司數量為17家,尚未突破20家的水平。A股市場的退市公司數量長期低迷,即使近年來的退市數量有所增長,但與同期的上市數量相比,A股市場的上市率及退市率卻呈現出明顯的差距。
  • 重磅!退市新規落地,財務造假標準大幅收緊,多項紅線力度空前!13大...
    重磅落地!滬深交易所2020年12月31日正式發布退市相關業務規則,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相比此前的徵求意見稿,(具體詳見時報君此前推送: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力度空前: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大幅收緊…13大要點速看),正式規則做出了四大重點性調整,尤其是針對市場反響熱烈的重大違法財務造假數值和年限認定,進一步調整從嚴。以下為時報君提煉的內容要點:一是優化重大違法「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退市指標。
  • 退市新規來了:ST板塊集體崩了 哪些股票危險了?
    退市新規來臨ST板塊的集體崩盤,和昨晚發布的退市新規有關。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增加了組合財務指標、市值退市指標、信息披露、財務造假等判定標準,上市公司將面臨一輪自我識別過程,料常年混在上市圈的公司將面臨重新洗牌,殼公司將越來越沒有價值,績優價值類公司其風險溢價將更大更受投資者青睞,料會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更弱兩極分化情況。 華泰證券則指出,退市新規的出臺有望進一步優化股票資產端,A股估值體系有望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