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朗與否不是判斷孩子性格優劣的標準,不必逼內向的孩子變外向

2021-01-08 小風兒童心理學

一說起「孩子性格好」,家長那個們首先聯想到的一定是「積極樂觀」『、「陽光開朗」、「外向大方」等形容詞,仿佛只有擅長與人交際,長袖善舞才是「好性格」;而相對而言性格沉穩,喜歡獨處,不喜交際往往就成為了反面典型。但是否喜歡與人交流真的是判斷一個孩子性格優劣的標準嗎?

如果說性格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那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根據統計,福布斯富豪榜上前100的常駐選手中,至少有一半都曾有在各類採訪中宣稱「我其實是個內向的人」或者「我喜歡獨處」。

內向的孩子有哪些優勢?

1.解決問題能力更強

內向的人普遍要比外向的人在思考問題時更加輕鬆,其原因就在於,在同樣的條件下,外向的人在解決問題時經常需要考慮「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看我」,所以精力會會被分散;而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因為接觸的人相對較少,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和事情本身,所以在處理問題本身這方面,內向的人更有優勢。

2.適合作為被傾訴者

性格都是一把雙刃劍,外向的人通常有很強的表達欲,比較善於表達自己,所以很可能為了表達自己而不自覺間擠壓了別人的表達空間;而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雖然更加寡言少語,但實際上恰恰是這種樂於傾聽的人才會被更多的人作為傾訴和聊天的對象。

3.情緒更加穩定

外向的人因為相對更喜歡表達情緒,當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更喜歡表達出來而不是憋在心裡,但同樣的,當遇到需要克制情緒的場合,就會因為沒有壓抑控制情緒的經驗而缺乏情緒管理能力;但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無論有沒有人,將事情埋在心裡都成為了其本身的一種習慣,喜怒不形於色,控制情緒輕而易舉。

4.能讓父母省心省力

外向的孩子習慣於與人交流,但對於家長來說,尚不成熟,處事有許多紕漏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許多的錯誤發生,而家長則要為孩子的錯誤一一買單;而內向的孩子更習慣於一個人讀書,自己玩耍,並且還自得其樂,家長對於他們就要少費很多心思了。

作為父母為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做打算沒有錯,但不能過於幹涉孩子、矯枉過正。每一種性格的孩子都有優缺點,父母們眼中外向的孩子並不是那麼完美,同樣內向的孩子也不是缺陷。無論如何父母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表達總是沒錯的,內向的孩子不沮喪、外向的孩子不暗喜,各自抓住自身的優勢發展,學會接納自己,社會才會接納你。

相關焦點

  • 逼孩子外向,是最殘忍的教育
    通俗地講,其實就是:內向是孩子的性格,不是孩子的缺陷。發展心理學專家傑羅姆·凱根曾經測試了 462 位嬰兒,並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追蹤研究。研究結果驚奇地發現:在小孩四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預測出他的性格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這三點建議可以幫你讓孩子活潑開朗一些
    1、由遺傳因素決定孩子的性格特徵很多是由遺傳因素決定,有的內向,有的外向,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媽媽。我是一個外向型的人,喜歡說喜歡笑,我家先生是屬於內向型的,平時不大愛說話,沉默寡言。而我兒子就遺傳了他爸爸的內向性格,不愛說話。小的時候帶出去玩,我要先教一句「問阿姨好。」他才對阿姨說一句:「阿姨好。」
  • 孩子內向有錯嗎?它才不是負面性格!
    爸爸只知道讓孩子去練膽,卻沒想過接納孩子的內向。難道內向真的是一種缺陷,或是一種錯誤?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性格多種多樣,孩子的內向也並不是一種缺陷,更不是一種需要扭轉的錯誤。01.父母讓孩子改變,反而害了他知乎有一個話題是:「有多少內向孩子被父母逼著變得外向?」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讓很多人心疼。她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性格懦弱內向。後來到媽媽身邊生活,因為性格不討媽媽喜歡,就聽媽媽的話努力變得外向。
  • 還在努力讓自己變得外向?不必了,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
    所以即使內向的那個人不是你,也有可能是坐在你旁邊的同事、那個你不喜歡的上司、和你朝夕相伴的愛人以及你那尚未成年的孩子。內向的人會偽裝外向01「內向」與「外向」:有不同,但沒有優劣內向和外向並不是完全絕對的,這兩種人格也沒有說哪種更好一點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4點,孩子性格更開朗
    他們在學校裡就開始面臨著成績競爭,有些老師往往會根據孩子的成績進行座位的安排。 這使得每個孩子都戰戰兢兢,成績優秀的生怕自己被比下去,成差勁的會覺得自己很沒用,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變得性格內向,很不喜歡跟別人說話。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獲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是邀請人出去玩,還是更願意一個人獨處,從而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前者是外向,而後者是內向。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
  • 孩子的個性變內向,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內向孩子也能變開朗
    在生活中,有一件事情可能是很多家長們會非常疑惑的,明明自己的孩子在小時候非常活潑開朗的,也很喜歡去交朋友,但是越長大卻越發現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以前還會經常帶朋友回家裡做客,可自從上小學之後就很少該帶朋友介紹給爸媽認識,哪怕在外面遇到熟人也不願意去打招呼假裝看手機。
  • 孩子內向、自卑,想讓他們變得自信又開朗,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很多父母都有過這種困惑,為什麼別人家孩子活潑好動,見到陌生人也敢打招呼,而自己家孩子膽小自卑,見到陌生人就害怕?父母們不必太擔心,應該找到正確方法,幫助孩子打開心扉,這樣孩子才能樂觀起來。性格一旦形成就會很穩定,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意識地去訓練,性格會有可塑性。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性格並沒有優劣之分。
  • 性格內向的父母,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本身性格內向,這也就導致了孩子也是孤僻、不自信。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呢?老任給廣大父母支幾招內向的父母該如何培養開朗自信的孩子呢?希望父母們能做到以下幾點:1、父母要學會開朗一個充滿開朗的生活環境,孩子也會具備陽光的心態,不僅僅是源自父母的培養。活潑、好動、喜歡語言表達,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還是孩子性格的暢快、豁達、不倔強、不抱怨,喜歡與他人交流。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強逼內向孩子學外向,你是在生生折斷他的翅膀
    內向星球的人不是不愛說話,而是他們言之有物,不會亂噴一氣,他們會經過深思熟慮過後才會發表自己的觀點,所以內向不是缺點,而是孩子的性格特點。為了家長的訴求,硬逼著孩子學習外向,否認他的內向性格,是對他最大的傷害。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在這個強調競爭的社會,大人們下意識地會賦予「外向」的孩子「更有能力」「討人喜歡」的頭銜; 而內向的孩子卻總是被大多數人貼上「性格有問題」「缺陷性格」「沒出息」「慫蛋」等負面標籤。
  • 孩子內向?恭喜你,孩子擁有難得的天賦,該拍手慶賀
    原來她兒子性格比內向,帶他出去玩,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有時看到合眼緣的小朋友也想著結交,但要媽媽不斷地鼓勵,才敢邁出第一步。平常看到鄰居,讓他打招呼,他只會害羞低頭不語。朋友很擔心孩子的性格隨她。她從小性格就很內向,比較害怕與人交流,做事慢,情緒上比較敏感,內向性格給她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 孩子的性格受遺傳影響,家長不必強硬糾正,接納和認可天性才好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一個人再優秀,都可能會存在一些小缺點,但孩子能變得優秀、獲得成功又是所有父母的美好願望。於是,這些家長們便根據那些看似標準的行為來限制孩子,希望能通過人為的幹預使孩子走上所謂的正軌,可並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甚至還適得其反。其實並不是孩子不夠優秀,而是孩子的性格受遺傳影響,早已寫在基因密碼裡了,矯枉過正反而限制其成長。
  • 內向的孩子一定有他們自己的柔光
    通俗地講,其實就是:內向是孩子的性格,不是孩子的缺陷。發展心理學專家傑羅姆·凱根曾經測試了 462 位嬰兒,並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追蹤研究。研究結果驚奇地發現:在小孩四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預測出他的性格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 從膽小內向,到大方開朗!解決娃內向問題,父母該學會這樣做
    文丨超人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媽、寶爸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有一半是天生的,有一半是源自於後天環境的培養,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外向,但是經歷的事情多了可能會變得內向起來,有些孩子天生內向,但是被父母培養可能會變得大方開朗。
  • 《內向高敏者》:內向者的12項優勢助力他們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
    他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直追蹤一群孩子到21世紀,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那些內向、謙虛、靦腆的孩子在同伴中非常受歡迎,也是老師們很喜歡的學生;但是到了2000年之後,這些孩子突然就「失寵」了,外向的孩子開始更加受歡迎。這個結果如果放在大的社會環境中就會發現,其實是非常合乎實際情況的一個結果。
  • 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前幾天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歌手毛不易關於內向型性格的一段採訪,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覺得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是性格的一種,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因為大家在潛移默化中都覺得內向不如外向,只有性格開朗外向才能在人際關係、職場工作、個人感情等各方面混得開。2我甚至覺得,內向的人其實是一個弱勢群體。
  • 孩子內向、不善於交流,家長學會這三點,讓孩子性格變得樂觀開朗
    如今的這個社會,性格活潑、開朗的人是非常吃得開的,不管走到哪裡都不害怕與別人交流。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成為一個社交能力強、又有自信的孩子。面前有一群孩子在玩卡片遊戲,這時我們注意到在他們的背面還有一個孩子,手裡拿著卡片,但沒參與他們其中,我就感到比較疑惑。他自己一個人在一旁自娛自樂,也不過來加入其中。這時這群孩子其中一個蹲累了也過來在長椅上休息,我便好奇地問他;"為什麼你們不和那個孩子一起玩耍的?"他說到:"不是我們不和他一起玩,是他自己不過來和我們一起玩,我們也邀請過他,但總是被他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