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河之行
板橋河,因早年河上用木板架橋而得名,北臨現今白果鎮,東臨城口中溪鄉。盛產:玉米,土豆,茶葉,板慄,核桃,崖豆,生漆,天麻等。昔日沿河兩面山上人丁興旺,而今常住居民寥寥無幾。
適逢國慶長假,堂兄相邀,回板橋河祭祖上墳,觀昔日古屋變化,留下影像紀念。
由於前一天略有下雨,晨起九時,從白沙鎮新城出發,駕車二輛,途經八臺鎮,城萬快速至城口雙河鄉硝水壩,過隧道至中溪鄉,中溪鄉(墳園子河壩)過隧道至冷水溪(原朝陽學校),道路全硬化,新路(導航沒有),由於至廟梁子道路未硬化,車輪打滑,只能步行,徒增一個小時行程。有道是:
家鄉老屋冒青煙
遠見親人在期盼
幾個扯皮灣
一走大半天
相見彼此淚漣漣
上午十一時許,進入板橋河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青翠,雲霧繚繞,宛如人間仙境,頓覺神清氣爽,眾人席地而坐,觀家鄉美景,感嘆過去將來,吃點零食,補充能量。
稍做休息,即出發,途經趙家,無人在,小狗守門,兩頭房屋已破,犬吠不止,幾經橫行斜上,路遇山泉,旁邊石臺正好放東西停歇,聽堂兄講起:此乃神水,當年出麻子半月不好,便來此打水飲之,當然,即是迷信,也不無道理,觀之此泉,生於崖隙,龍眼雙出,上有茂密植被,泉水終年保持相差無幾,便拿出水瓶取之,泉水甘甜。
神泉
雙龍山泉水甘甜
哺育周邊眾生靈
聽得堂兄敘舊事
不忘挖井淘井人
行至張家大院,房屋盡數拆除,部分已復耕成梯地,舊時是四合大院,因炕魔芋乾果被燒毀一次,後新修,如今看地基也沒有多大面積,印證了屋不佔基這句話,昔日可是數十家人居住的地方。
前面毅然出現兩棵大樹,萬年常青,此地也因此樹而得名:青樹子。上中學時路過常要在此逗留觀看,枝繁葉茂,粗欲合抱之圍,現如今應為名目古樹保留。觀對面老家房屋,只見大院屋頂青瓦,一頭吊腳樓上白牆隱現。
此時已中午一點多,順著挖機施工道一路前行,行至蔣家梁,也是現今土地增減掛鈎項目施工隊的駐紮地,坐家表叔,熱情招呼,搬凳倒茶,坐於地壩,前有泉水譁譁淌於缸,左右蜜蜂環繞,觀路程蠻多,茶飲之速離,謝絕做飯就餐之邀。
前行數裡,變成羊腸小道,不一會兒,便到了堂哥家的老宅,地壩裡栽的柏樹已長成參天大樹,大家都已走累,拿出零食,水,坐於樹下,觀遍山風景,談昔日夢想家常,享受夕陽及高含氧的空氣,吃完東西,全體拍照留念,還不忘給樹立個碑記。
夕陽樹下觀舊屋
感慨萬千憶思苦
他日拆遷已不在
矗立百年定做古
時已三點,侄兒憶起小時旁邊竹林天麻眾多,吾便攜鋤隨行,見其老土坑便挖之,聞著泥土的味道,是哪麼熟悉,小時找挖天麻的一幕幕呈現在腦海,找到天麻苗芽的哪種興奮,挖開之後看到哪些還未長出芽苗的天麻,如此多,如此大,不知不覺已挖開很多,卻一無所獲,由於時間關係,只得作罷。
收拾東西,隨行上墳,香蠟紙燭,鞭炮齊鳴。伯父伯母,爺爺祖祖,誠心禮拜,作揖叩首。行至趙家屋基後老墳園時,觀其爺爺奶奶墓前青松已逝,聞其是嬸娘燒荒失火所致,甚是心痛:
百年青松樹常青
本是墳前風水靈
奈何嬸娘燒火逝
同是家人不追問
期望栽樹復根生
後輩不忘祖宗恩
拜別,行至大院,若大個院子只剩下兩人,五叔忙搬凳倒茶,拿出僅有的一點核桃於大家分享,啞巴三伯拉著我的手,指著對面山上指指點點,咿咿呀呀告訴著我這些年的變化,他們總是哪樣樸實,小時如此,現在我長大亦是如此,深深的感動,拿出口袋裡僅有的二百元現金,塞進五叔的口袋,匆匆別離,用不了多久,都將會搬離,屆時的板橋河,或許就只有一兩位護林員了!
本想直路下行至老屋看看,老路久未行走,植被已封路,不便行走,只好繞路,偶遇兩頭小野豬,一躥就進了旁邊竹林不見了!行至老宅時,天已漸黑,大院早已物是人非,正房矗立,木板的牆和窗花依然哪樣美,只可惜久未住人屋頂已漏得不像樣,屋後滑坡已頂住了後牆,地壩裡長滿了雜草,昔日地壩坎下的核桃樹和李子樹早已不在,小時最喜歡的就是李子成熟的季節,從這顆樹躥到哪棵樹,是哪樣的快樂與自由自在。
離別數十年
如今在眼前
屋後天麻多
板慄也很甜
竹筍遍山是
麻梨結成串
荔枝旁邊有
柿子大又圓
黃花滿稜坎
芥蒜威靈仙
核桃樹下撿
李子品種全
七月吃稱桃
八月瓜新鮮
遍山都是寶
數都數不完
記著屋後還有川芎,他們先行一步,我獨自前去挖了兩棵,便趕去與堂哥同路,行至田坪河壩,天已黑,路久未行走也已被植被封死,一行人只能拿出手機照亮,前面人拿砍刀開路,後緊跟其後,差不多四十多分鐘,才走出叢林,行其大道,天有不測風雲,下起小雨,無處可躲,只能頂衣前行,行其趙家,雨停,皆是親戚,進屋烤火喝茶,茶畢,留宿晚餐,婉拒,因中溪有親戚做好在等。
行至楊家灣,剩餘兩自煮火鍋,便打山泉水煮之,斬新竹枝,洗淨做筷,靜待十分鐘,一辣一淡,食之鮮香美味,一身溫暖,立馬來勁。慢行至朝陽學校,車至,頓覺一身輕鬆,今日之行,總算告一段落。
車行至中溪,已夜裡十一點,主人家久等,停車洗臉,菜已上桌,土雞燉黨參,豆腐燒魚,炒臘肉,炒幹醃菜等特色家鄉菜,豐盛美味。再配以天麻酒,不能喝酒的喝飲料。滿桌盡言歡,主家陪酒,三杯有餘,味甜爽口,後勁實足。酒足飯飽,道謝駛離,上車便呼呼大睡,覺醒,便已到白沙,言別,次日再聚,各自回家。醉眼朦下打油一首發於朋友圈:
板橋河之行
移別板橋數十年,
而今環境全變完;
只因拆遷機道通,
昔日古道行路難;
屋內古件任然在,
氧吧回味憶思甜;
來回行走三萬步,
此時安全把家還。
藝術人生,真名:劉良夫,男,萬源市白沙鎮人,業餘文字愛好者。
《當代巴山文學》「鍾盛情」重金徵集好稿 10萬獎勵等你拿
為進一步繁榮地方文學創作,推動文學創作上新臺階,培養文學創作新人,進一步提高《當代巴山文學》用稿質量,《當代巴山文學》特面向全體作者重金求稿,特別舉行「鍾盛情」徵稿活動,具體事項如下:
一、徵稿範圍:
投稿者不限地域,凡是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謳歌祖國大好河山、謳歌家鄉、謳歌幸福生活和親情、愛情的小說(限短篇)、散文、新詩、舊體詩(含賦)均可投稿;投稿作品分上述四大類別,根據文稿內容質量、點擊量、留言量、打賞量等綜合數據進行評判,最終每一個類別分別評選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單項獎予以獎勵。
二、獎項設置
一等獎各1名:獎勵6000元(3000現金,3000洛娃禮包); 二等獎各2名:獎勵3000元(1500元現金,1500元洛娃禮包); 三等獎各3名:獎勵1000元(500元現金,500元洛娃禮包); 優秀獎各10名:獎勵400元(200元現金,200元洛娃禮包); 項獎若干:獎勵2000元(1000元現金,1000元洛娃禮包);特別提示:小說(短篇)、散文、新詩、舊體詩每一類別都有一、二、三、優秀和單項獎,獎勵總計10萬元;
三、投稿要求
1、必須是原創首發作品,不是原創首發作品一律取消獎勵資格;
2、所有投稿作品將擇優陸續在《當代巴山文學》微信公眾號上推送,投稿者需承認《當代巴山文學》對其原創作品版權的使用權;
3、投稿作者請自行關注《當代巴山文學》微信公眾號,添加主編微信工作號:13882851456;投稿信箱:605391090@qq.com也可直接微信投寄。來稿請註明稿件類別,並註明:「鍾盛情」投稿。投稿時一併寄上作者照片一張,個人簡介一份,並附上詳細聯繫方式;
四、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2020年1月在達州舉行好稿獎勵發放儀式。
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特別歡迎各行各業勞動者投稿,特別歡迎新人新作!
請支持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