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辱之戰!國軍一個團擊敗解放軍一個縱隊,2年後才得以雪恥

2020-12-18 騰訊網

1945年底至1946年初,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剛剛結束,國內百廢待興,戰爭給人們帶來的重大創傷似乎迎來了最好的癒合時期。然而,安定平和的氣氛卻很快就被蔣介石給打破。表面上,蔣介石在重慶與我方經長期交談後達成一致,籤訂了"雙十"停戰協定,似乎同意不打內戰,推進和平。然而,這些只不過是他的障眼法而已,蔣介石暗地裡卻在緊鑼密鼓的把自己的精銳部隊調往華北、東北戰略要地地區,並在這期間對東北邯鄲、四平等地區的解放區發動了突然襲擊。

東北地區礦產物產豐饒,在日軍佔領東三省之前,張學良就曾經很好的開發了這一塊地區,曾是我國最主要的重工業集中區域。然而抗戰結束後,大部分地區落入解放軍之手,因此對於蔣介石來說東北地區是他的心頭大患。早在一九四五年底,國軍就已經對邯鄲上黨等地區展開進攻,然而效果不僅不算理想,損失可謂十分慘重,反而還把四平、長春等地給丟了,這些失利讓蔣公大為惱火,一九四六年三月,國軍又計劃對四平地區開展全面進攻。

四平,號稱吉林省的南大門,是吉林省的重要鐵路樞紐,同時也是東北重要的糧倉。進攻四平的主力部隊是杜聿明的新一軍和廖耀湘的新六軍,以及其他幾個軍的部隊。新一軍和新六軍,同是國軍五大主力,雖然建軍時間比較晚,但主要還是由滇緬的遠徵軍老底子所構成的,戰鬥經驗豐富,大部分還裝備了美械裝備,經受過美國教官的特種訓練,部隊戰鬥力十分強悍,這兩個硬骨頭對於解放軍來說非常難啃。

然而首戰杜聿明卻受到了不小的阻力,在解放軍的強力阻擊下,杜聿明進攻受阻,部隊出現了不小的傷亡。此戰,廖耀湘的第六軍也參與戰鬥。吸取了首戰的教訓後,廖耀湘採取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方式,除將88師充當預備部隊外,將其餘部隊一分為二,交叉掩護向四平前進,為了減少於解放軍的正面直接交火,採取進攻解放軍的側方地區,從西豐、火石嶺子一點點推進至威遠堡、南城子地區。

(此人為廖耀湘)

這一帶的解放軍部隊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從建制來看是成立時間最早的部隊之一,基本由原來的八路軍、新四軍組成,身經百戰,戰鬥力不俗。但是相較於國軍來說就相形見絀了,武器裝備更是差了幾個級別。此戰,廖耀湘使用步兵炮兵協同的方式,企圖撕裂我軍防線。5月14日,新六軍的新編二十二師六十五團在已方炮火的支援下,對我軍三縱陣地展開了進攻。面對猛烈的炮火,我軍難以招架,被衝上來的六十五團衝破了防禦陣地。國軍一個團衝破解放軍一個縱隊的防禦,這在解放戰爭中可謂絕無僅有的。勝利的消息傳來讓廖耀湘十分高興,他甚至自傲的宣稱照這麼打不僅四平很快就能收復,長春也不是什麼問題。

正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在簡單的步炮協同戰術下,當時的解放軍沒有太好的應對方法。在廖耀湘幾乎要把解放軍包圍的時候,解放軍不得以只能放棄了四平,拱手讓給了國軍。四平戰役的勝利讓廖耀湘的第六軍士氣大振,一口氣侵犯長春,把前不久剛丟失的長春也奪了回去。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可一世的廖耀湘雖然一時風光無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形勢逐漸向解放軍這邊靠攏。一九四八年底的遼瀋戰役,廖耀湘被東北野戰軍打了個落花流水,整個兵團全部被殲滅,本人也被東北野戰軍俘虜。多年之後廖耀湘曾回憶到,四平戰役的勝利確實給了他很大信心與士氣,但也給官兵們帶來了驕傲的情緒。驕兵必敗,再結合國軍戰場形勢的日漸式微,廖耀湘的失敗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相關焦點

  • 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
    解放戰爭期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最能打的就是國軍五大主力。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是最出名的一支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戰鬥力十分強悍。但是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還有一支戰鬥力絲毫不遜色於整編74師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 解放戰爭,胡璉第18軍的三個主力團,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
    ,戰鬥力尤其強悍,師屬三個團個個都是主力團,在解放戰場上,每個團都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而未落得下風,可見其彪悍程度非同一般。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縱隊建制相當於一個軍的作戰實力,在武器裝備和作戰官兵素質落後於國軍之時,往往採取用優勢兵力圍殲國軍的戰術,在解放戰場上取得了極好的戰術效果,先後殲滅了為數不少的國軍精銳的整編師,其中就包括國軍頭號主力的張靈甫整編74師,但是唯獨對於胡璉第18軍第11師這三個主力團時,使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軍的戰術卻全然沒有任何戰果
  • 王牌大PK:東野第1縱隊與國軍整編74師,哪一個戰鬥力更強
    ,部隊裡師團營軍官大多數是黃埔畢業,算是標準的嫡系部隊,再加上在抗戰中戰績不俗,所以一直都是優先得到補充,例如在南京保衛戰和1941年8月第二次長沙保衛戰中的春華山之戰,74軍傷亡很大,但都很快得到補充兵員而迅速得以恢復了實力。
  • 一個縱隊被敵一個團打敗,這份恥辱,直至2年後才洗刷乾淨
    1946年3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奪取四平,作為瀋陽以北沿鐵路線的重要交通樞紐,四平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了奪取該城市,杜聿明調集新一軍,協同另外四個軍一起沿中長線發起進攻,無奈之下,我軍只能倉促之間發起四平保衛戰。由於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在英國授勳,因此新一軍軍長由梁華勝暫代,但這一戰新一軍進攻並不順利,頭一口就要咬了門牙,新一軍死傷慘重,3個師被打殘。
  • 解放戰爭時期為什麼國軍只打陣地戰,不打遊擊戰、運動戰?
    1947年2月20日到1947年2月23日,山東萊蕪戰役,斃傷國民黨軍一萬人,俘虜4.68萬人。氣得當時的國民黨名將、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大罵:「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啊......」
  • 金門之戰-解放軍最慘痛的失利
    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成功佔領該地。在粟裕授意下,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金門,但鑑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
  • 孟良崮戰役,戰鬥力彪悍的華野一縱,一個縱隊硬抗國軍三大主力
    1946年,國民軍事委員會對全國的國民黨軍進行整編,同時根據各部隊在抗戰時的表現,評選出了五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他們分別是74軍,18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支部隊是抗戰時期的勁旅。74軍是當時各部隊中戰績最好的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蔣介石的御林軍。
  • 這支「東北野戰軍縱隊」很難對付,在國軍眼裡被稱為「旋風軍」
    在東北的戰鬥中,東北人民解放軍三年改了三次名,從東北人民自治軍改成東北民主聯軍,最後又改成東北野戰軍。不管名字怎麼改,它是解放軍的四大主力之一。在東北解放軍的12個野戰單位中,哪一個是主力,這實在不好說,因為在三年多的戰爭中,他們都打了很大的仗,而且每一個縱隊的指揮員都是有經驗的人。可是有一支軍隊,在國軍眼裡,被吹噓為「旋風軍」。那是什麼單位?指揮官又是誰?這個單位是東北野戰軍三縱隊,它的指揮是韓先楚。
  • 國軍中將師長嘲笑解放軍沒空軍,粟司令巧妙回答,一年後此人自殺
    有一位國軍中將師長嘲笑解放軍沒有空軍,粟司令員巧妙回答,一年後此人自殺。他的名叫戴之奇。戴之奇,出生於1904年,貴州興義人,從小家庭比較富裕,讀過不少書,1923年他考入武昌師範大學預科,此後他投筆從戎,又考入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與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同等待遇。
  • 戰省隊,中國男排迎雪恥之戰,球迷:要記住上次的恥辱
    在今天晚上,中國男排迎戰中國臺灣省男排,這支曾經在男排亞錦賽上戰勝中國男排,賽後大放厥詞的球隊,中國男排需要一場大勝為自己的雪恥!中國男排必須要記住2019男排亞錦賽的恥辱在2019年男排亞錦賽上,中國男排在比賽中1:3不敵中國臺灣省男排,而在賽後,這支省隊大肆慶祝,並且大放厥詞,放言「這是最開心的勝利」!這種針對中國男排的羞辱真的是讓人氣的心肝肺都炸了!
  • 嶽飛一生「猶未雪」的靖康之恥,南宋用了多少年才得以雪恥?
    此前主持第一次開封保衛戰的名臣李綱被貶南方,一時之間無法趕回,而北宋軍中能堪一戰的老將軍們又死的死、貶的貶:「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在援救太原之戰中,因孤軍深入身陷重圍,力戰而死;「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在第一次開封保衛戰後便病重,而後得知弟弟戰死的消息,悲從中來,不久便撒手人寰;老將軍姚古又在增援太原的途中因姚家軍潰敗,被貶嶺南。
  • 對陣整編74師1個旅,解放軍兩個縱隊攻擊5天敗走阜陽
    1948年3月初,西北野戰軍宜川大捷後,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為確保西安,急調駐守隴海鐵路潼關至洛陽段的裴昌會兵團西援,僅留青年軍第 206師駐守洛陽,解放軍乘虛發動洛陽戰役。中原國軍受此牽制,陣腳大亂。3月17日,國民黨張軫兵團渡淮河北上,進犯臨泉和河南新蔡、沈丘。
  • 比74師還能打的國軍部隊,淮海戰役,全軍十幾個團打光都不願投降
    淞滬會戰期間,18軍打的十分慘烈,在羅店戰場和日軍11師團到了數周,傷亡慘重,18軍67師在黃維的指揮下打的不到一個團。解放戰爭開始後,胡璉擔任整編11師師長,中野,華野曾多次集結重兵想要圍殲這支部隊,但是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損失慘重。
  • 淮海戰役慘烈一戰,中野華野血戰國軍老虎團,一個村莊被夷為平地
    國民黨軍12兵團是國軍精銳部隊,下轄第十軍,18軍,14軍,85軍四個軍,全軍共12萬人,這個兵團是國軍的精銳部隊,尤其是號稱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戰鬥力十分強悍。 在雙堆集戰役初期,由於中原野戰軍缺乏重武器,一度有讓黃維兵團突圍的風險,華野兩個縱隊帶著重武器前來增援才徹底將其殲滅。雙堆集戰役後期,雙方圍繞大王莊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國民黨在抗戰時期有陸海空軍武功狀之設,為對部隊團體之最高褒揚,該軍即獨得四軸。第74軍在1940年以最新裝備進行整編,改為所謂的攻擊軍,直屬軍事委員會,作為各大戰場的緊急預備隊。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 鏈水之戰重創解放軍王牌部隊6縱王必成部。
  • 解放戰爭:若28軍準備的7個團全部登上金門島,能否打敗國軍?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遭遇過一場局部失利,那就是第三野戰軍在49年秋天打的金門古寧頭之戰,登島9000餘人有去無回。很多朋友分析此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陸軍部隊不習渡海常識,情報錯誤漏算國民黨守軍人數,以及連戰連勝後的輕敵等因素。其實金門戰役我軍28軍真正預備的登島人數並非後來的9086人,而是足足7個團約2萬部隊,但由於船隻盡毀,無法接應第二批部隊,才導致了九千人在島上孤軍奮戰的局面。
  • 中野集結六個縱隊,打重新組建的74師一個旅,傷亡萬人後被迫撤退
    在近代歷史舞臺上,這支部隊雖然只存在了十年的時間,但是卻成為國民黨軍中戰功最顯赫的一支部隊,一度被譽為國軍頭號主力,五大主力之首。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中,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27萬的兵力全部參戰,其中五個縱隊攻打整編74師。在經過三天驚心動魄的戰役之後,粟裕終於將這支國軍頭號主力全部殲滅。
  • 淮海戰役中的王牌對王牌:國軍二二三團全軍覆沒,中野七十六團慘勝
    作為陳誠嫡系部隊,國軍對待該團待遇十分優厚,不但遠超其他部隊,武器裝備也全部美械。1945年抗戰結束後,三十二團經過數次整編加強轉隸,戰鬥力空前強悍,最終番號為七十五師二二三團,是第十軍乃至十二兵團的頭等主力團,也是黃維和胡璉所依仗的殺手鐧。1948年10月,淮海戰役的大幕在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緩緩拉開,事關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由此開始。
  • 解放戰爭時期一個縱隊有多少人,縱隊司令屬於什麼級別?
    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應對國民黨挑起的內戰,解放軍開始組建正規化的野戰部隊,因為當時各地部隊編制相對混亂, 正規的」師團營連」編制與非正規的「XX支隊,縣大隊,區小隊「編制並存 ,所以為了組建更大規模戰略單位,解放軍部隊開始使用縱隊一級的編制。
  • 解放時期:「縱隊」是什麼編制?一個縱隊大概有都多少人?
    解放時期:「縱隊」是什麼編制?一個縱隊大概有都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