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潘氏宗祠記、世系

2020-12-26 潘姓

石人潘氏宗祠記

盛世肇祥瑞,和諧沐春風

修譜修祠,昭示一個家族的富足興旺,雄厚的文化底蘊;也標誌著一個家族的團結和諧及政治、經濟實力的集中體現,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繁榮強盛、和諧安定的重要標誌。宗祠既是祭祀先祖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族人們相率、孝悌、友愛、和諧共處、富振其貧、勤勵其懶、賢化其不肖的鞭策作用。其禮教、倫理、祖訓、族制、家規等體現作用,更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文化精粹的紐帶作用。

石人鄭宅漁畈潘氏,地處富庶的廣信區北部,美侖美奐、鍾靈毓秀的靈山旅遊區南蔍,且三面被青翠的山脈競爭相擁,猶似巨龍圖騰、恰似斂財聚寶盆、孕育人才的風水寶地。始遷必旺公自原籍南豐縣廿五都京口遷移至寶地,時年十二歲(康熙五十年即公元1711年),當時是因雙親不幸相繼故去,生活上無依無靠、無著落的景致下,惟有隨娘舅夏公移居至廣信府上饒縣靈山鄉十都八堡九塘社漁畈!漁畈開基、立社、創業、旺煙。業以散種當時很是值當的經濟作物麻,發家致富,延續十二代三百餘年。在這些年年歲歲月月中,子嗣效尤(仿)先祖德馨、仁義、孝道、尚禮為人處事,以勤勞、儉僕的創業精神致富發家;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的求學態度 拜師學藝;學有成成,業有大成。族人,每在茶餘飯後之際,無不感慨萬千、嘆惋上蒼如此厚愛、祖宗如此蔭庇,現今如此這般的興盛、巨賈、豪商、文豪、執正為官、為人師表等--------人數之多之眾、人丁如此興旺,由一祖一妣到而今的六百之眾,可謂興盛 之至。而沒有感念上蒼、祭祀先祖、承載宗親、族志之典籍場所。

追念道光元年至道光七年,先祖後嗣的一房延海、四房延江幾進撫州府、南豐縣廿五都京口(而今的撫州市南豐縣太和鎮太和村京口)尋根認祖並襲錄房譜且聯合西園仲明公各支後裔,於道光己亥年公元1839年開始修創譜牒。時值二0一七正月初六日四房固良與族人初商重修族譜。於二0一八年四月廿八日和同興國縣瑠瑤公後裔其美正式發起第九次聯合續修族譜,相寫宗親世系繁衍。

祭祀、供奉、崇尚、啟迪。四房固良,五房固榮倆人積極倡議創建宗祠一事,當下即刻召聚眾人於眾廳堂面議,其間得到了族人積極響應。時不我待,把住機遇,是時,馬上成立了建祠理事會,推選出三房定火為理事長,五房定雨、固榮為副會長,五房固榮、四房定爐分管財務,五房固洤為建祠質量監督,外訪集資由四房固良負責,木工總設計由青山村陳進智總負責,雕刻是上童洪祥炎,石工一房固其和四房定爐負責,油漆由四房固良、五房固正、固洪負責。祠之宅基僅以每平米200元的價格從一房和五房私人老宅基手中徵集而得。總面積為340平米(佔地面積)。是豎,擇黃道吉日-----九月初九日重陽節奠基。從奠基之日開始至竣工時間歷時292天(即二0一九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宗祠整體採用古制建築,坐南朝北向,總耗資85萬元人民幣。其中含各地宗親捐資約四萬元人民幣在內。至此,蒙上天恩澤,祖宗庇佑,宗祠在欣喜的樂音中勝利完工。我們的先祖們的靈魂終於有了依附之寓所了。

宏偉的創建,標誌性的建築,族人的齊心協力,列祖列宗在天有靈,也肯定了後嗣的誠心實意,表揚他們的精神,同時也會感到十分的欣慰。族人的萬代子孫,也會備受鼓舞振奮,會更加勤懇努力,會更加讓潘氏家族更榮光地融入世界文化之列。

祠堂己然落成,為了記敘這一隆重的慶典,各位賢德的尊長及族人不認為我才疏學淺、德行低微,囑我以文章述之,我欣然接受並如數地記下了這件盛世的業德。謹希望後嗣子孫們明白前人建祠的來之不易。更寄希望潘氏子孫對於勇於擔當,敢於擔當起族人們的興盛、強大的職責使命。

應旺公後裔孫:八代潘定福撰稿

必旺公後裔孫:九代潘固良素材

二0一九年冬薰沐敬書

世系

1均瑞公,居宜黃縣仙八都大富崗遂為大富崗之始祖。葬本裡鯉魚形(今宜黃縣棠陰鎮泉源村)→2類→3國忠→4武夫→5行彥→6庭器→7時濟→8學仁→9武→10廷善→11《子榮公》(自宜黃縣大富崗遊獵至南城縣廿五都因愛大竹源山水勝遂卜居為開基創業是為西山之祖。(今南城縣株良鎮江頭塅村西沅)→12傅→13基→14朝端→15興一→16勝二→17守己→18師延→19六→自南城縣廿五都西山大竹源選居新城下田渡(今黎川縣中田鄉洪門水庫)20一→21朝謨→22毓賢→23五一→(仲榮長子仲華仲順仲謙仲明)24《仲明公》南宋淳熙十一年甲辰公元1184年→1262年宋景定三年壬戌故。享年78歲(自江西省建昌府新城縣下田渡,今撫州市黎川縣中田鄉,遊學今福建省建寧縣裡心鎮寧源村西坑西園潘坊)→25五郎→26四五→27恭郎→28丁郎→29貴潭→30繼郎→31道銘→32伯堅公,生於元代至正22年公元1362年歿於明永樂公元1423年享年62歲。→33永顯→34仲淵→35原欽→36允昱→37顯達→38立青:字錦慶(明代正德年由西園遷居南豐縣25都京口居住)→39友崇→(世詳世詵世謨)40世詵→(應福應祿應壽)41應福→42福乞→43必旺公字子高→44久齡1733-1807=75歲,生子五:長子:45廷海1752-1816=65歲,次子:延湖1759-1831=73歲,三子:延洲1767-1831=65歲,四子:延江1771-1848=77歲,五子:延源1776-1816=41歲。字輩(46佳47章48先49式50定,51固52本53兆54其55昌,56克已為良士,光宗啟萬方,尊崇逢景運,蕃衍協倫鋼,安泰中華會,西園祖澤長。現發展到其字輩,西園潘氏初修康熙59年1720年庚子春!

編輯:潘姓網運營中心

相關焦點

  • 省港澳潘氏宗親會、珠璣巷潘氏大宗祠籌建委員會籌備會議紀要
    2020年4月15日下午,由潘冠華,潘銳雄兩位宗長提議,並得到香港潘氏宗親會潘小燕主席支持,在佛山海琴灣大酒店召開籌組省港奧潘氏宗親會和珠璣巷潘氏大宗祠籌建籌備會議。由於疫情的影響,本次會議只邀請佛山廣州附近的部分宗親參加。
  • 「文化遺產日探訪南京文保項目」江寧佘村潘家宗祠、潘氏住宅修繕...
    日前,揚子晚報記者探訪了江寧佘村的潘家宗祠。仍在修復的潘氏住宅南京主城區外約13公裡、與溫泉湯山隔山比鄰之處,坐落著素有「金陵古風第一村」之稱的佘村。村子被青龍山、黃龍山、橫山三山環抱,是天然的氧吧,物產、水資源豐富。佘村佔地面積25000畝,常住人口兩千餘人,共有六個自然村,七個大姓。
  • 潘氏祠堂迎接新媳婦祭祖活動
    西峽縣潘氏祠堂2020年8月30號上午舉行了潘氏子孫新婚夫婦祠堂祭拜活動,潘氏家族上百人,文,武兩班響器迎接一對新人。雲二公二十世孫茂林長子,潘建偉兒媳李威進行上香叩拜活動,最後隆重進上香火錢,主持人茂領,向新人宣布潘氏文化,並求潘氏列世列宗保偌一對新人早生貴子,子孫昌盛。本次活動有雲二公十九世孫潘尚謙,二十世孫潘茂功,潘茂領,潘茂林,潘複合,二十一世孫潘建文,建黨,建科等上百家族成員參加.
  • 廣西潘氏文化研究會潘仁山會長到欽州、北海走訪交流
    2020年11月12日,廣西紅水河文化藝術促進會、廣西潘氏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兩會)潘仁山會長一行輕車簡從到欽州、北海兩地走訪,看望當地宗親,與當地宗親交流,共同研究潘氏文化和探討潘氏的團結髮展大業。仁山會長向欽州潘氏回顧了廣西潘氏成立十幾年來的歷程、潘可權等元老的貢獻,分享了潘琦、潘鴻權兩位大宗長對潘氏工作的囑託和要求,並對欽州潘氏取得的成績表示高度讚賞,對大家的無私奉獻和對總會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座談會後,仁山會長一行到欽州潘氏宗祠舊址也是計劃中新的潘氏文化廣場(祠堂)地址進行考察。該項目所處位置極佳,離主幹道僅100米左右。
  • 寧海竹林王氏遠祖世系(世傳)
    子二:覃、石。第四世覃,抱道躬耕,晉候屢闢不就。子一:渠。第五世渠,奉周室司徒,配劉氏。子二:豐、莊。第六世豐,為智伯家臣,智伯天滅遂入東都為封人,墓在偃師縣北邙山。子一:芝。第七世芝,任東都城守長,子一:億。
  • 河南固始縣武廟集鎮錢氏宗祠
    錢氏宗祠由墩公五世(即二十五世)孫士盈、士望於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捐田地一處,計種三石,租稞十八石,莊房一處,衝南北松草山二處,私塘三口,稻磙石器俱全,樹木林榔門窗戶扇一併相連。兄弟二人同親議明,情願以祠堂香火之費,出捐與錢照石堂名下為祠田。裔孫永遠管業。」(固始錢氏二修宗譜卷十五第十四頁)。
  • 山西省臨汾市魏村鎮羊舍張氏宗祠
    照壁兩旁刻有石對聯一副,上聯是「祖宗雖古遠,祭祀不可不誠」,下聯是「子孫雖愚妄,經書不可不讀」,以告誡家族後裔緬懷祖先、尊敬長輩,勉勵張氏族人勤奮讀書、學有所成。在清朝,張氏祠堂有幾十畝耕地,由張氏族人輪流耕種,收益維繫祠堂日常開銷。每年的農曆新年、清明祭祖和家族有重大活動慶典時,祠堂都要開灶做飯,年滿十六周歲的張姓男丁,都可在祠堂用飯。每次活動由組長負責,專人管理。族長由族人推舉。
  • 嘶馬潘氏 入江都籍 六百餘年,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
    (2018年權威統計姓氏排名第36位) 江都大橋鎮姓氏文化愛好者殷澤利向記者展示了嘶馬《潘氏族譜》,並講述了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和為鄉裡稱道的家風家訓。 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為姓而以國名為姓,該支潘氏後裔奉季孫為得姓始祖。」 「第二種說法是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這支潘氏後人尊羋潘崇為得姓始祖。第三種說法是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為姓。史載,舜帝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
  • 宗族三件大事:族譜、宗祠和祭祖
    歐、蘇譜例由譜序、譜例、世系圖、世系錄、先世考辨等五項內容構成,記述原則是:只書男與嫡妻,不書生女、不書繼娶、不書妾。入繼子嗣和入贅女婿,也有的允許入譜,但要記注分明,加以區別。如同姓入繼,仍用紅線連結世系,異姓入繼則用黑線。有的宗譜仍堅持不許「異姓亂宗」,不予記載,或在宗譜之末附加一卷,專載螟蛉之子及其後裔。明清之際譜學的發展,不僅突破了歐、蘇體例,而且出現了房譜(支譜)、族譜、統譜及異姓聯譜等多種形形色色的譜牒。其中房譜為族譜之支譜,專記某房某支譜系。
  • 重建社裡頂頭陳氏宗祠記
    重建社裡頂頭陳氏宗祠記【徵求意見稿
  • 樸元熇 | 方仙翁廟考——以淳安縣方儲廟的宗祠轉化為中心
    有關方儲廟在堨村興建之因,《儲公廟記》有如下的記載:是村南畝多膏腴,相傳皆仙翁所闢。始苦壑流壅底,翁馬上舉鞭指之,巨石竅而清泉激,至今賴以灌溉。堨村的村民因方儲解決了急切的農業灌溉的問題,慕念並頌揚其功而使之神聖化。萬曆「嚴州府志」卷五「祠墓」,記載縣治東北二十五裡的仙翁廟諸事。其文末段載曰「又永平鄉堨村亦有仙翁廟,其廟下有石堨、水喉、馬蹄、鶴跡存焉」。
  • 潘氏奕雋父子與黃丕烈的交往,從詩文唱和到書畫鑑賞
    蘇州博物館正在展出的跨年特展「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以《三松堂書畫記》《須靜齋雲煙過眼錄》為著錄依據,展示70件潘雋奕、潘世璜這一支潘氏的書畫、碑帖等收藏。他與兒子潘世璜(1764—1829)對書畫的鑑藏,因有《潘氏三松堂書畫記》《須靜齋雲煙過眼錄》等著作行世,近年也有多位學者撰寫專文加以研討,故其概況久已為人所知。而潘奕雋祖孫幾代人的藏書,儘管有《三松堂書目》《香雪草堂書目》《西圃藏書目》等稿本流傳,但未經刊印,流傳不廣,且著錄頗為簡略,使人難窺其全貌。潘奕雋所處的清代乾嘉年間,正是蘇州私家藏書最為鼎盛的時期。
  • 【文物古蹟第五期】石城黃氏大宗祠
    ,稱為石城黃氏大宗祠。始祖華峰公係舜錫公第三子,原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佛曇橋梅月城人。因本族糧累,偕性琮公遷居於大灣石井,卒於洲渚,葬於松竹寮。叔季支派散處於小城、十二岡、新舖、鹽厰、南溪寮。光昭公,諱持皎,字華峰,謚雝肅,閩之金浦人也。世居佛曇橋梅月堡,生子四,長郎吾一世祖元重公,宿學弗售。設教海豐(今分隸陸豐)洲仔,見其俗醇美,回告父母,偕諸叔祖性瑄、性琳、性瑛等徙居焉。自是子姓繁衍,所謂生於斯長於斯而聚族於斯也。光昭公卒,神主祀故宅,元重公主鬯,嗣而繼逝。
  • 廣西賀州廖氏淵源、遷移歷史、名人、宗祠構造
    世系圖表2.叔安公至崇德公世系圖表世系圖表二、廖氏宗祠廖氏宗祠廖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十(1904)年,座落在今賀街鎮河西南門街,面臨賀江南流,有石板街直通河西碼頭。門前南門街,通向南門口的文筆塔。廖氏宗祠不遠處就是桂花井。
  • 硬核知識:牒記式世系表,最易編輯的譜式,但未必適合所有家譜
    上一篇寫到家譜世系呈現的最基礎樣式,樹狀圖。這篇說說家譜世系呈現的第二個樣式,牒記式世系表。牒記式世系表,是一種很古老的樣式,不過現在還有些家族族譜在使用。先看看一個例子。這是範公仲淹後人所修的《範氏家乘》的一頁:
  • 簡姓宗親各地宗祠
    各地宗祠是我們族人聚集,舉行祭祖緬懷祖德,感念祖恩的場所,我們將各地的宗祠照片陸續放進來
  • 沿河縣田氏世系概略
    沿河縣田氏世系概略    沿河為思州故治,自四世祖田克昌率族人遷居於茲,歷經唐、宋
  • 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意義何在?
    宗祠是是一個家族的精神中心、信仰中心、祭拜典儀、會議聯誼、一切活動的中心所在、我們的精神信仰所在。宗祠文化在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裡一向被視為宗族的象徵。 最近流行一種說法:一些人,特別是一些外國人,一切不友好的外國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缺乏信仰,缺乏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是短命的。
  • 鐘山廖姓的都看看;廖氏淵源、遷移歷史、名人、宗祠構造
    世系圖表2.叔安公至崇德公世系圖表世系圖表二、廖氏宗祠廖氏宗祠廖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十(1904)年,座落在今賀街鎮河西南門街,面臨賀江南流,有石板街直通河西碼頭。門前南門街,通向南門口的文筆塔。廖氏宗祠不遠處就是桂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