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寫到家譜世系呈現的最基礎樣式,樹狀圖。這篇說說家譜世系呈現的第二個樣式,牒記式世系表。
牒記式世系表,是一種很古老的樣式,不過現在還有些家族族譜在使用。先看看一個例子。這是範公仲淹後人所修的《範氏家乘》的一頁:
一、牒記式世系表的概念與概貌
牒記式世系表,民間又稱「連珠接續」。所謂「牒」是記有文字的薄木條、薄木片。在內容上,它是從第一代開始,用文字的形式將家族中的每一代每一人依一定次序分條表述。
由於是分條表述,在形式上與樹狀圖表的不同處也很明顯,第一,它採用了線性呈現方式,而非樹狀,將世系中的人物自左自向一條條地表述下去;第二,「表格」化不明顯,對人物的信息採用了純文本敘述的方式。
為便於說明,悅華做了一個樹狀圖(左)與牒記式世系圖(右)的樣式對比圖:
這是一個3代9人的模擬世系,從圖中可以看到,左邊樹狀圖是分層級的,而右邊的譜牒式是從左向右依條排列的,是線性的,但內容的組織並非胡亂羅列,而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這點下面詳述。
二、牒記式世系表的兩種類型
從內容的組織角度說,牒記式世系表有兩種基本類型:橫向敘述與縱向敘述。這兩種基本類型是根據族譜編修者對家族關係的不同思考而形成的不同樣式。我們分別介紹。
第一種,橫向敘述。即,敘述完初代之後,接著敘述二代(即兄弟輩),之後再敘述三代(即叔伯兄弟輩)。如下圖所示。
因為將同一世代一起敘述,所以民間又稱這種橫向敘述的方式稱為「蟬聯式」。下面我們看下實例。首先看下範仲淹次子純仁公的世系圖,這個圖在牒記式世系表前。(此圖為悅華所錄,僅供形式參考)
《範氏家乘》的編修者依據這個樹狀世系圖,對純仁公世系作了如下表述:
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相對於純仁公世系圖,這個表格的內容更詳細,包含人物的生卒年字、職官經歷、妻子信息、子代信息等,儼然就是一個人物小傳,這也是「牒記」式世表的「記」的含義。所以,在形式上,徒有「表」形,實質是以文字為主的。
第二,這個世系表是把純仁公的五子正民、正平、正思、正路、正國諸公放在一起敘述的;當五公信息敘完後,再把他們的子代(也就是從兄弟、叔伯兄弟輩)放在一起敘述,次序按照純仁公五子的長幼次序來排。為了敘述不產生混亂,在名諱下分別附註「某某之長、次、三、四子」等。
這種橫向牒記式世系表的編修者重視的是兄弟關係,符合宗法社會中的「悌」的原則。當然這的缺點也很明顯,悅華將集中說明。
第二種,縱向敘述。即敘述完初代,接著敘述初代長子、長孫,再敘長子次孫等,等長支全部敘完後,再敘初代次子、長孫等直到全完敘完;然後依次類推。用模擬圖來幫助說明:
這種先敘完一個支系,再敘另一個支系的方法,在民間還稱為「連珠接續」,十分形象。
下面我們看下實例。這是明萬曆年間創修(清道光年間續修)的山東郭氏家族家譜世系圖的一部分:
根據這一樹狀圖,其世表如下(節錄):
據圖表可知,錫公是詵公次子,在表中先敘錫,再敘其長子倉,再敘倉長子文舉,再敘文舉長子賀,再敘賀之子汝康(汝康公為獨子),再敘汝康之子應選(應選公為獨子),再敘應選長子蘭若,蘭若無子,於是敘應選次子欽若,欽若子未成年因而不落入下一行,再敘應選三子聖若,再敘聖若長子延普……很明顯,這種縱向式的牒記世表是以嫡長子世代傳承為敘述線索的,與橫向的強調「悌」不同,它強調的是「孝」,是宗法社會中的嫡長子繼承制。
當然,圍繞一個人物,也有小傳式的說明,這個同橫向式牒記世表相同,從略。
三、牒記式世系表的優勢與缺陷
牒記式世表最大的優勢就是編輯容易。如果編輯者手頭上有一份樹狀圖「大綱」,那麼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只要一個個把名諱記錄在紙上,然後將其信息填入名下就可以了。
但它的缺陷也很明顯,那就是不像樹狀圖那樣「所見即所得」,閱讀者去檢索時難度非常大。假如一個家族人口較少,只有三五代,那麼檢索是不成問題的,可是假設把一個2000人的家族就這樣一行一行地排下去,簡直無法卒讀!而且如果編輯者一旦遺露掉一個人名或一個支系,成譜後連插入的地方都沒有,可編輯性太差。
當然牒記式世表不是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