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未獻一計一策,曹操為什麼不懲罰他?

2020-12-17 歷史裡的經驗

徐庶被曹操所迫,從劉備處來到曹營後,因為要對劉備效忠,所以不肯給曹操出一計一策,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懲罰他?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徐庶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地位低下,剛開始的徐庶喜歡舞刀弄劍,不怎麼愛讀書,後來出了事被抓了,最後被人救下,才躲過了牢獄之災。

出來之後,徐庶放棄了刀劍,去拜訪名師學習知識,最後也學成,成為知識淵博的士人,並與諸葛亮等人成了好朋友。

徐庶非常聰明,在投靠了劉備之後,為劉備出了計策,打敗了曹操,也因此讓曹操發現了他這個人才,最後曹操在長坂坡之戰中抓了其母親,逼迫徐庶歸順曹營,而徐庶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只能辭別了劉備,來到了曹營。

關於徐庶如何投靠劉備,《三國志》中記載只有一句話,「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而《三國演義》或許為了戲劇性,設計了徐庶唱歌自薦的情節,這一設計也非常符合當時徐庶的身份,當時徐庶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人,想要投靠劉備,用自薦的方式最好。

而關於徐庶如何離開劉備去往曹營,《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徐庶母親在南行路上被曹操捉獲,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

而《三國演義》就在史料的基礎上,發揮了很多想像,設定其母親在此之前就進了曹營,然後讓人偽裝其母親的字跡,寫信給徐庶,徐庶不得已辭別了劉備,來到曹營。《三國演義》如此設計,使得徐庶的人物更加飽滿,也更加深刻體現了他「忠義不能兩全」的處境。

徐庶來到曹營後,為了表達對劉備的忠心,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而這其實也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史料中對於徐庶到曹營後,沒過多記載,徐庶可是跟諸葛亮一樣聰明的人,不可能沒有一些功勞事跡記載下來吧,所以《三國演義》根據這個,就設定了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形象,也是很合理的。

徐庶在曹營中未獻一計一策,雖是《三國演義》虛構,也很符合歷史事實的發展,那麼對於徐庶的做法,曹操為什麼不懲罰他?

其一,曹操是個非常重視人才,愛惜人才的人,也用人不疑,如《三國演義》中所寫的,曹操對徐庶非常好,而且非常信任他,放心派他去勸說劉備。

其二,歷史上徐庶在曹營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大功勞,但是作為曹操的謀臣,曹操又對他極好,平時出幾個主意應當還是有的,曹操問他,他總不能不說話吧,不然徐庶的位置為何能一直向上升,最後做到了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的位置呢?

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並非只有關羽?還有他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成語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它出自於《三國演義》中關羽投降曹操的故事。當時關羽雖然表面投降了曹操,但是心裡一直掛念的都是蜀漢和劉備,無論曹操如何厚待,他的衷心也未曾的發生過改變。
  • 三國有兩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除了關羽,你知道另一個是誰嗎?
    三國演義中,大家都十分佩服關羽的忠義,因為他雖然表面投降曹操,但是心中一直掛念著劉備,無論曹操如何厚待,他對劉備的忠心始終未成變動,最終他保護嫂子千裡尋兄,留給後人一片讚譽。然而,其實除了關羽,還有一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你知道是誰嗎?
  • 三國殺:身在曹營心在漢,除了荀彧、徐庶你還知道誰?還有我
    好了,回歸正題,我們說說徐庶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其實就是因為徐庶原來只想和劉老闆膩膩歪歪的,結果被曹操看上了(曹操嘛,大家都懂,最喜歡別人的心愛之人了),所以就抓了徐庶的老母親,逼迫徐庶乖乖就範,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所以徐庶就不得不「捨身降曹」,但是「不為曹操獻一策」,這也就是三國移動版中徐庶臺詞「吾誓不為曹賊獻一策」
  •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為何要向曹魏舉薦司馬懿,原因其實是這樣
    說起徐庶,大家都會想到一句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本是劉備的謀士,被曹操引誘到許都,雖然他人在曹魏集團卻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可是在徐庶後來離開曹魏的時候,卻給曹魏推薦了司馬懿,正是司馬懿導致蜀國北伐失敗,幫助曹魏統一了三國,可以說,沒有徐庶的推薦,三國結局尚未可知,那徐庶為什麼要想曹魏推薦司馬懿呢
  • 我們常說身在曹營心在漢,三國有哪些人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呢?
    我們常說「身在曹營心在漢」,那你知道這句話最開始講的是誰嗎?其實,三國時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一共有三人,最有名的就屬關二爺關羽。《三國演義》中,曹操攻打劉備,劉備戰敗,關羽在戰亂中與劉備走散,他一路保護劉備的兩個夫人,不得已之下與曹操達成「土山三約」,留在了曹營。
  • 盤點《三國演義》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三個人,第三個令人意外
    而且,《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有名的俗語,其中有一句「身在曹營心在漢」,許多人都覺得它是形容關羽的,其實,這句話除了關羽,《三國演義》中還有兩個人是符合這句話的,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三位三國名人吧義薄雲天——關雲長。關雲長「身在曹營心在漢」是有目共睹的。當時的關雲長與哥哥劉備失散,被曹操圍堵在屯土山,不得已降了曹,但是與曹操約法三章:1.降漢不降曹。
  • 曹操陣營中,曾有三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最終一死、一走、一留
    #三國風雲錄#在三國時期,曹操的陣營中曾經有過三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物他們對曹操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是一死、一走和一留。這跟他們的出身、處境有關,所以各自採取的行動方式也不一樣。荀彧是那位選擇死的一位。其實,荀彧完全可以不死,但是他自己選擇了死。這是因為他位高權重,遇到的事情不能不表態。而一旦表態,如果他做妥協,就肯定會死。可荀彧不願意違背自己的理想,所以他選擇了死。荀彧是抱著匡扶漢室的理想投入曹操的陣營的。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徐庶到底有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
    ——三國志徐庶的母親也不是被曹操接到許昌的,徐庶在投靠劉備的時候是帶著他母親一起投靠的。《三國演義》這裡其實很大的邏輯漏洞,古人言「父母在,不遠遊」,既然徐庶奉母至孝,怎麼可能獨自投奔劉備而把其母親留在曹操勢力區域呢?另一個邏輯漏洞就是既然徐庶奉母至孝,應該十分了解其母親的性格,怎麼會被一封偽造的書信欺騙呢?難道母子之間這這點默契都沒有麼?
  • 徐庶和楊修都對曹操不歸心,為何命運不同?倆人都沒給他獻過計嗎
    第二個證據就是,曹丕接任魏王后,徐庶也參與了曹氏代漢的「勸進」。這麼積極的政治立場,哪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楊修的兩個形象提到楊修,所有人腦海裡蹦出一個詞——恃才傲物。可見楊修這個主簿,其實有參與決策的權力,秤砣雖小壓千斤,他在曹操心目中,佔據著很重的分量。所以,不存在楊修不為曹操獻一計的說法,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曹操獻計。楊修的死,其實是受累於曹植。曹植多次拉攏楊大秘書,期望他能幫自己戰勝曹丕。
  • 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
    東漢末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夫人 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對關羽關懷備至,送他宅院、美女、戰袍及寶馬,關羽還是無動於衷,一心想打聽劉備的下落。張遼問他為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說他和;劉備有過生死誓言。
  • 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初並不是指關羽,而是被譽為「王佐之才」的他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不少人聽到這句話之後的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句話是在說關羽,但其實關羽官拜漢壽亭侯的時候,漢獻帝就在許昌,所以關羽並不算真正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心中的漢室正統不是被曹操挾持的漢獻帝,而是流亡在外的劉備。
  •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為何曹操還會養著他?最後他的結局如何?
    在《三國演義》當中,徐庶無疑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是劉備創業期間,最早投奔到他旗下的謀士,並且還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不過後來卻因為曹操俘虜了徐庶母親,徐庶被迫前往曹營,從而離開了劉備。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為何曹操還會養著他?後來其結局又怎樣了呢?就讓我們來見證一下真實的徐庶,正史上,徐庶在201年,投奔了駐紮在新野的劉備,成為了他手底下的謀士,207年,正是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親自前往諸葛亮所在地,請他出山相助。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加入劉備的時候,徐庶並沒有離開。
  • 我們為什麼說,有膽有識的關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我們為什麼說,有膽有識的關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三國時期關羽投降了曹操,曹操是用什麼辦法去籠絡關羽的,關羽最後有沒有被曹操收買?戰亂的年代,劉備、關羽、張飛、戰敗後都失去了聯繫,誰也不知道對方在什麼地方,關羽為了生存只能去投靠曹操。
  • 成語故事天天講——身在曹營心在漢
    為什麼要讀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成語的背後涉及很多歷史典故,把成語的含義跟背後的典故結合起來, -身在曹營心在漢- 【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 三國經典再回首:身在曹營心在漢到底是咋來的?
    呂海峰話說,當關羽以權宜之計投降了曹操之後,就開始上演了一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好戲。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再次回首一下:這一出三國演義當中的經典劇目。首先,當關羽投降曹操之後,曹操對關羽是十分優待。
  • 「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在曹營心在漢」,在《三國演義》中說的是徐庶。其實,這句話用來形容另一個人,最恰當不過了。他,就是荀彧。
  • 「身在曹營心在漢」講的誰
    這個典故講的是「關羽」,正如一句歇後語:關公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是三國裡關羽與曹操之間的一段故事。話說三國時期,關羽在戰亂中與劉備走散,他一路保護劉備的兩個夫人,不得已降了曹操,留在了曹營。曹操高興萬分,為了讓關羽死心塌地的跟隨自己,對關羽十分優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但身在曹營的關羽始終心系劉備,還幾次提醒曹操,自己時刻沒有忘記故主劉備。
  • 他才是真正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今河南許昌禹州市,可能現在這個小縣城不是那麼出名,但是他在古代有另一個名字——潁川。而這個地方在古代也是名人輩出,比如說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曹操的張良,具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其得遇明主,卻最後被逼服毒自殺。 荀彧,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
  •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真相
    4.在陳壽的《三國志·蜀志》中,《關羽傳》是很簡要的:關於他的為人,在道義方面,寫到他原是亡命奔涿郡,與劉、張恩若兄弟,「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終不負先主。關於他的戰績,寫到在「建安五年,曹公東徵,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寫到他誅顏良,水淹于禁七軍。關於他的性格,寫到諸葛亮來信說馬超「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 為什麼赤壁之戰時,曹操那麼多謀士,卻沒有一個看出火攻之計的?
    此時曹操麾下的主要謀士集團就是荀彧、荀攸、程昱還有司馬懿、徐庶等人,其中荀彧與荀攸是叔侄關係,司馬懿又是荀彧給曹操推薦的,換言之,都是一夥的。徐庶因為自己母親自殺一事,一直對曹操耿耿於懷,根本就不想好好為曹操出力,而是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傢伙,只有程昱,可以真正意義上算是願意為曹操著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