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又叫個體心理學,有幾個別於其它流派的思想和主張:
1. 目的論:人不是受過去的原因驅動,而是按現在的目的活著。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人的常識或執念往往會讓我們陷在「可惡的他人」、「可憐的自己」的死循環裡找不到出口,阿德勒要我們跳出來問「以後怎麼做?」
2. 行為的目標:1)自立; 2) 與社會和諧共處
3. 心理的目標:1)「我有能力」;2)「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4. 根本原則:阿德勒心理學是基於橫向關係的民主心理學,根本原則是尊重,即實事求是地看待一個人,並認識到其獨特個性;並努力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在實踐中就是共情,關心他人興趣: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聽,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阿德勒從個體出發,認為人類追求的人生目標是自由和幸福。自由就是自立,不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幸福就是在人際關係中挖掘「共同體感覺」,他認為人生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一切快樂也是人際關係的快樂。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時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工作、交友、愛,都是人際關係課題,只是距離和深度不同。
1. 工作關係是信任關係:信任是契約精神,如同抵押貸款。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出現了分工,工作只有社會分工不同,職業不分貴賤,人人追求利己心得結果就是他者貢獻。
2. 交友關係是信賴關係:信賴是無條件的信任,尊重與信賴是一體的。重要的不是給與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與的東西。不論什麼樣的對象,都可以去尊重去信賴,因為這隻取決於你自己的決心。主動信賴,不管你是否信賴,我都信賴你,主動信賴。人與人無法相互理解,只能選擇信賴,付出才會有收穫。
3. 愛是由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徹底追求「我的幸福」的結果就會給別人帶來幸福,既不是利己地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利他地期望「你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們的幸福」,這就是愛。愛是自立,是成熟,所以愛非常困難。幼兒因為被父母愛著所以才能活下來,我們的目標自然只能是「如何被愛」,被愛萬千是自我中心式,它一直探索如何集中他人的關注,如何站在「世界中心」。自立就是從「自我」中解放出來我們通過愛他人漸漸成熟起來,開始於兩個人的「我們」很快就擴展到共同體至整個人類。如此,由愛,到自立,再到共同體感覺。主動去愛,不管對方如何看自己,只管去愛,這就是「獲得幸福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