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字畫文獻《觀音經變圖卷》高清彩色經典收藏版

2020-12-14 藝術名家欣賞

此敦煌圖卷《觀音經變圖卷》是橫卷式的連環故事畫。其故事內容是《妙法蓮華經》(七卷本)中的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述觀世音菩薩以神通力救濟諸般苦難,遊諸國土以三十三現身度化眾生。此卷為伯希和當年從敦煌帶走的經卷之一,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觀音經》是觀音信仰中重要一部經典,經文內容即是《妙法蓮華經》(七卷本)中的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由於廣受弘傳,於是另行單本流通。根據文獻記載,《觀音經》早在北朝時期已普受抄寫流通,但是現存敦煌的圖像,最早在隋代時期才見於石窟窟頂。

經文中講述觀世音菩薩以神通力救濟諸般苦難。眾生但能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苦難即得解脫;又遊諸國土,以三十三現身度化眾生。因而,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深入人心,廣泛傳播。

此繪卷橫卷預覽:觀音經變圖卷

保羅·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5月28日-1945年10月26日),世界著名的法國漢學家、探險家。就學於巴黎大學,主修英語,後入法國漢學中心學習漢語,繼入國立東方語言學校,專攻東方各國語文歷史。曾從師法國漢學家E.E沙畹(1865-1918)等人學習,志力於中國學研究。1908年往中國敦煌石窟探險,購買了大批敦煌文物,帶回法國;今藏法國國家圖書館。

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普及 | 驚豔——震撼世界的敦煌藏經洞珍品卷
    敦煌藏經洞珍品中,文獻的數量最多,包羅的內容極為廣泛,被稱為中世紀的百科全書。文獻中約百分之九十是佛教經典。佛教經典中,經、律、論三類均有,最有價值的是禪宗和三階教經典。《大般涅槃經》是印度大乘佛教經典。此卷保持了較多的隸書氣息,為隸書向楷書過渡書體。由於書寫速度快,橫畫起筆顯露尖鋒,收筆停頓,撇畫收筆往往上翹,顯得意態開張,靈動瀟灑。當出於寫經高手之筆,是北朝時期敦煌寫經中的精品。
  • 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後:讓敦煌文獻「孤兒回家」
    在翻閱《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時,她發現一個編號為「北敦2301號」的敦煌殘卷,卷首貼著一張小紙片,上面只有「敷已」兩個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個敦煌卷子抄寫的是《金光明經》卷二,對比傳世文本可以知道,其中並沒有「敷已」二字接連出現的情況。她想,這張小紙片應該是從別的地方脫落下來的,也許來自裱補在卷子背面的廢紙——古人常把廢棄的舊紙用作裱補的材料。
  • 你所不知的法國人伯希和,和他從敦煌竊走的文獻手稿高清圖
    伯希和則完全不同,自己進入洞窟,置身其中,點著蠟燭,自由自在地一卷卷詳細過目(圖版)。如果說斯坦因破壞了藏經洞藏經的原始面貌,那麼到伯希和時則就是面目全非了,所以直到現在我們仍無法知道藏經洞藏經的原始面貌,為真正的理解和解釋藏經洞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面對著這數萬件珍貴文獻,伯希和在驚呆之餘,立刻盤算了一番,然後下決心把它們全部翻閱一遍。
  • 讓敦煌文獻「孤兒回家」「親人團聚」——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後的...
    那個寫著「敷已」兩個字的敦煌殘片,是徐州工程學院的朱若溪注意到的。那是幾年前,她還在浙江大學讀博士。在翻閱《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時,她發現一個編號為「北敦2301號」的敦煌殘卷,卷首貼著一張小紙片,上面只有「敷已」兩個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個敦煌卷子抄寫的是《金光明經》卷二,對比傳世文本可以知道,其中並沒有「敷已」二字接連出現的情況。
  • 比敦煌寫經更珍罕!唐代敦煌千佛經幡畫首現拍場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敦煌千佛畫據調查,美國約有少數約5件敦煌藏經洞出土繪畫,現藏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弗利爾美術館的彩墨掛軸《水月觀音絹畫》,《 地藏菩薩像》,哈佛大學藝博物館藏《天福十年繪彌勒像並侍從》,《雍熙二年繪十二面六臂觀音變相》,波士頓美術館藏《開寶八年臂觀音經變相》。日本現藏敦煌絲綢品種及數目,目前還沒見到全部的統計目錄,日本白鶴美術館藏兩件敦煌佛畫。
  • 《法華經》、《華嚴經》及淨土經典中的觀音代表什麼?
    在印度、東南亞,以及在唐朝和唐朝以前的中國,觀音被藝術家描繪成一位英俊的王子,在斯裡蘭卡、高棉, Avalokiteshavara被認為是統治者和莊嚴的「宇宙主宰」。敦煌壁畫和經典中的觀音蓄有短髭,清楚指出她是男性。然而在接下來的數百年間,觀音經歷奧妙及令人驚訝的轉變,十六世紀時,觀音不僅完全中國化,且成為一位深受敬愛的慈悲女神。
  • 敦煌石窟藝術【經典多圖】
    而隨著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從中出土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5萬餘件文物,震驚了世界,敦煌石窟作為文化遺產重新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重視。 水月觀音-北宋-藏經洞出土-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法華經變中的建築-莫高窟第419窟-隋
  • 敦煌寫經卷《羯摩經》歸國始末
    翌年,聽先父說起他過去蒙藏學校的同學侯國柱先生藏有「敦煌寫經卷」一事,我很感興趣,希望一睹為快。初見國寶《羯摩經》,大開眼界 1982年夏秋之際的一天,侯國柱先生專程從我的家鄉青海樂都來到西寧,一見面即自報家門:「我是侯國柱」,腋下夾著黑皮包,說著話取出17米長的敦煌寫經卷《羯摩經》,使我大開眼界:經文均用楷體書寫,字體秀麗而豁達有致,使人對我國敦煌學文獻產生嚮往之心。
  • 敦煌寫經 法藏P2318光贊般若經卷第二
    敦煌寫經法藏 P2318光贊般若經卷第二(尾題)尺寸:27×1468釐米說明:
  • 敦煌壁畫到底有多美?(高清圖集)
    11、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繪於金光明經變的下部中央,舞者持帶舞蹈,瀟灑飄逸,旁有伎樂演奏,下方另有人首鳥身的迦陵頻伽。
  • 攻略 最大敦煌展來了!為什麼不來就吃虧?
    此窟為覆鬥頂形窟,正壁(西壁)開一龕,左壁(南壁)畫阿彌陀變,右壁(北壁)畫東方藥師變,前壁(東壁)畫維摩詰經變。左壁的阿彌陀經變,是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畫成的西方極樂世界圖,是莫高窟出現最早、場面最大的淨土變。甬道表層原為西夏壁畫,甬道整體搬遷後,露出五代後唐同光二年(925 年)重修時的壁畫,線描清晰,色彩如新。
  • 佛藏館 | 敦煌莫高窟歷代觀音精美畫像(內附善業小瓶子)
    關於觀世音菩薩之住處,據新《華嚴經》卷六十八載,此菩薩住南海補陀落山,故其住處即在此娑婆世界;而在《大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觀世音受記經▲莫高窟第3窟北壁 千手千眼觀音像    莫高窟第3窟是元代晚期最重要的代表窟,是敦煌現存唯一以觀音為主題的洞窟。圖中千手千眼觀音豐滿圓潤如皓月,儀容慈悲,神情端莊。
  • 不朽的敦煌: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呈現大型敦煌展
    此次展覽,在上海「重現」神秘敦煌莫高窟的同時,亦將「擁抱」當下,展開敦煌瑰寶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共同奏響這一曲延綿不絕之「生靈的歌」。▲展廳圖13.6米的涅槃佛,8個在敦煌也未全開放的最具藝術價值敦煌石窟,16件國家一級文物,敦煌學的奠基者常書鴻、段文杰等人的臨摹作品等共計165件來自敦煌的珍品……此次展覽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敦煌展,展覽由四個部分組成:8組敦煌經典石窟的復刻還原;當代藝術與敦煌複製壁畫、彩塑、絹紙畫及文物文獻原件的「對話」;由敦煌博物館策劃的」敦煌絲路遺珍文物精品展」;以及喜瑪拉雅廣場上敦煌歷史、自然地貌的還原
  • 藝術 | 伯希和曾經帶走的敦煌遺書在線「回家」,3.1萬高清資源共享
    身後,是堆積如山的經卷。 伯希和在這裡待了整整三周。 他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翻閱了洞中每一件寫本,選走了最具價值的部分。 這批重要的遺珍,從此漂泊海外,一直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溫泉銘》、歐陽詢《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沙州都督府圖經》等重要書帖古籍。
  • 斯坦因騙盜的敦煌藝術珍品,終於開放高清大圖了
    雲遊寄居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籙,在清理洞窟(敦煌研究院編第16號洞窟)的積沙時,沙出壁裂,發現一個隱藏的附室。開啟的時候,這個小洞窟內密密匝匝地堆滿了成捆的經卷、文書、文物,從地面壘到屋頂,見者驚為奇觀,聞者傳為神物。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敦煌藏經洞,現在編號為莫高窟第17號洞窟。敦煌藏經洞於宋、西夏之際(公元十一世紀初)被妥善地封閉掩藏起來,隨後沉寂了近千年之久才重現於世。
  • 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
    ▲ 王道士原名王圓籙1900年的初夏,一件事打破了寧靜。當時王道士的助手在16窟吸旱菸,完了往牆上磕菸袋時發現壁畫中有回音,於是告訴王道士。二人趁著月黑風高夜扒開了壁畫。從這一刻起,敦煌開始了它歷時百年的死亡。
  • 美術研究|解讀敦煌樂舞——敦煌樂舞研究方法之討論!
    ▼圖4 榆林窟西夏第3窟東壁南側《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經變》[19]▼▼圖5 榆林窟西夏第10窟窟頂西披下沿嵇琴圖像[20]▼▼圖6 東千佛洞西夏第7窟東壁《藥師經變》中嵇琴圖像[21]▼▼圖7 西千佛洞西魏第7窟西壁南側飛天伎樂圖像[22]
  • 【經典】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迦陵頻伽」
    敦煌莫高窟第45窟 北壁觀無量壽經變之說法會莫高窟第45窟北壁正中繪製極樂世界圖,中央是佛在說法,四周圍繞聽法的聖眾,兩側有觀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相封而坐。敦煌莫高窟360窟 中唐 藻井中迦陵頻伽伎樂線描圖莫高窟第360窟藻井主室覆鬥頂,中心為一朵捲瓣蓮,蓮心繪迦陵頻伽,迦陵頻伽懷抱曲項琵琶,展翅飛翔於彩雲伽陵頻伽之間。
  • 松本榮一《敦煌畫研究》,80餘年首次出版中譯本
    另,從千佛洞搬出的絹本、麻布、紙本等各類繪畫,僅經斯坦因之手的就達550餘件,又加斯坦因攜回的附於經卷和其他文書中的繪畫、伯希和攜回的各類繪畫以及由其他人攜出敦煌而現今散落於各地的繪畫, 總計恐多達數千件。在將這些繪畫作為整體研究時,對於其數量在此之上已不存任何奢望了。而從其材料、形態、題材等方面來看,其種類之豐富令人驚嘆。
  • 敦煌寫經不為人知的故事 | 除夕夜楊貴妃寫經驚現蘭州
    ▲敦煌古寫經敦煌藏經又叫敦煌遺書,包括了由晉、十六國、一直到北宋的4萬多經卷。過去,人們對敦煌經卷研究多注重其史料價值。近幾十年,一些書法家將研習方向轉移到敦煌寫經的書法上。▲趙澎濤安西街頭,兩個饅頭換一個經卷即便是今天,敦煌藏經依舊是個待開發的寶庫。想想看,敦煌經卷中有墨跡的卷子大約4萬卷,這些經卷中有多少值得我們研究琢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