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合作 種養結合——紅光村的稻田新農事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長春11月4日電 題:村企合作 種養結合——紅光村的稻田新農事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

  一邊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金色稻田,一邊是現代化的居民小區和熱鬧的街道,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龍嘉街道紅光村這幾年通過村企合作、種養結合興起稻田新農事,讓曾經貧窮落後的「稻村」重新煥發生機。

  走進紅光村,柏油路兩旁的稻田剛收穫不久,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秸稈。遠處高聳的居民樓格外顯眼,臨街的小商鋪人頭攢動。在村子農民合作社的院子裡,一堆堆水稻晾曬著,加工車間裡機器轟鳴。

  紅光村是個朝鮮族聚居村,村民以種植水稻為生,過去傳統耕作加上土地不多,效益較低,村子一度陷入貧困,曾經有近八成村民選擇外出務工。

  「十幾年前,人越來越少,土地都流轉給了外村,村子逐漸沒了生機。」紅光村黨總支書記趙雲熙回憶說。幾年前,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紅光村建起了高標準農田。為了村民能增產增收,村裡成立了農民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進行規模化經營。

  為了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村集體與農業企業合作,共同經營合作社。「村裡有土地,但是勞動力不足,企業有技術、懂市場,兩方合作經營,村民年底根據股份享受分紅。」趙雲熙說。

  企業的參與為紅光村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全新理念。紅光村實現了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在稻田裡,視頻監控設備、氣象監測系統等一應俱全,合作社可以對稻田實時智能監測。現在合作社春天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機肥,夏天使用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秋收後將水稻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水稻不僅連年豐收,品質也越來越高。

  這兩年,為了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紅光村搞起了綠色水稻種植,在企業技術指導下,合作社在稻田裡養起了河蟹和鴨子。「河蟹和鴨子可以吃稻田裡的雜草和昆蟲,減少稻田農藥的使用,秋收後還能增加稻田的收益,一水多用,一季雙收。」趙雲熙說。

  憑藉著村企合作和種養結合,紅光村的水稻打響了品牌,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合作社的種植效益大幅增加。「去年土地入股分紅1.4萬元,收入比過去高5000多元。」村民金英玉說。

  如今,紅光村村民集體搬遷上樓,生活條件大幅改善,依靠合作社分紅收入也有了保障。「未來我們還要發展餐飲和民宿,把鄉村旅遊發展起來,讓更多的村民返回家鄉,安居樂業。」趙雲熙說。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頭版關注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於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裡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種地效益較低,紅光村曾有近八成村民選擇外出務工。如今,紅光村水稻種出了品牌,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
  • 金沙縣茶園鎮 村企互助發展種養結合園助農增收
    金沙縣茶園鎮 村企互助發展種養結合園助農增收 發布時間:2019-05-01 15:05:09      來源:畢節試驗區網   近年來,金沙縣茶園鎮在「千企幫千村」工作中本著以農業增效
  • 「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於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裡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種地效益較低,紅光村曾有近八成村民選擇外出務工。如今,紅光村水稻種出了品牌,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
  • 四川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長這樣,稻田蝦讓老饕們嘴饞了
    來自全國的專家實地探訪了古宇漁村稻漁綜合種養專家大院、誠隆糧油合作社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青龍稻田蝦科技創新示範基地、隆昌星光稻漁果立體種養基地。原來,咱天府之國的「魚米之鄉」長這樣。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堅持農旅結合、產村相融發展思路,引進香溢谷農莊、山野南民宿等旅遊公司合作發展民俗文化遊、休閒觀光遊等,建成具有川南民俗風格的「幸福古宇」美麗新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長春「稻村」走向現代農業新路
    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於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裡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種地效益較低,紅光村曾有近八成村民選擇外出務工。如今,紅光村水稻種出了品牌,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從7月1日起,本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深入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各項新成果、新成就。敬請讀者關注。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於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裡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
  • 「稻村」長春九臺紅光村留守老人們的「神仙」生活
    8月25日,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村部歌舞飛揚,身穿朝鮮族傳統服飾的63歲老人蔡京淑,動作靈巧,舞姿優美,臉上洋溢著幸福滿滿的笑容。走進紅光村,柏油路環村而抱,各色鮮花鮮妍怒放,連成片的稻田由綠轉金,豐收在望,村中央,高高聳立的住宅樓與繁華的街道商鋪渾然一體,處處都是美麗祥和的景象。
  • 「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來源:海外網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裡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種地效益較低,紅光村曾有近八成村民選擇外出務工。如今,紅光村水稻種出了品牌,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
  • 賀蘭縣:稻田美如畫 魚兒田中遊
    Sep 近年來,我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快速發展,在促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巍巍賀蘭山,滔滔黃河水,稻田美如畫,魚兒田中遊,寧夏賀蘭縣的稻漁空間,面積3600畝,主要建設有稻田景觀圖案觀賞區,稻田養鴨、魚、蟹、蝦等農事活動觀賞和體驗區。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攝影師李本建空中遊覽風光如畫蔚為壯觀的稻漁空間吧~
  • 百縣千村行(77)|「稻田+」立體種養成就大產業
    如何破解稻田經濟發展瓶頸?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中,開江縣聘請專業服務機構和專家顧問「問診把脈」、共同研究,提出發展「稻田+」立體種養模式。具體而言,按照「挖泥成溝、堆泥成基、溝裡養魚、基上種果」的發展思路,形成若干50-100畝規模不等的產業效益單元,以水稻種植為基礎,配套養魚、小龍蝦、大閘蟹及特色水產等,形成「稻田+」立體循環種養生態系統。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保新北區支公司與孟河鎮孟城社區開展企村聯建合作項目籤約
    為實現企社供求互補、互利共贏、促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12月10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區支公司與孟河鎮孟城社區開展企村聯建合作項目籤約活動。
  • 江蘇召開會議全面部署村企合作: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
    8月11日,(江蘇)全省「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在南京召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要求,動員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推動村企合作工作全面展開,奮力譜寫我省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 鹽城「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全省領先
    全省「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開展以來,鹽城市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全方位聯、全產業鏈建、全市域推進,村企聯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啟動的村企合作項目數1829個,啟動項目的村(涉農社區)數1971個,覆蓋率達97.19%。
  • 廣西三江縣:稻田旁邊講黨課
    程村鄉頭坪村黨代表、老黨支書唐新來說。近日,廣西三江縣程村鄉組織全鄉黨代表到該鄉大樹村稻田種養集體經濟項目基地開展「田邊黨課開講了」暨強村帶弱村活動,大力推進黨代表履職能力提升,促進各村互相學習交流提升,助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黨代表們在田邊地頭鏗鏘有力重溫入黨誓詞。
  • 秋季邀你來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盡享鄉村稻作風光!
    走進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一條條乾淨整潔的道路,一條彎曲平坦的油柏路「穿梭」在田間,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美景躍然眼前。長春市九臺區的紅光村,位於環境優美的飲馬河西岸,是典型的朝鮮族聚居村。來這裡,能體驗稻作文化,欣賞稻田美景,感受稻田裡的鄉村旅遊。 「山連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裡營。粗碗白飯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寧。」
  • 探索稻田「認養」模式
    近年來,八五六分公司推動傳統農業向數位化、智能化、現代化轉變,利用「網際網路+」推行「綠色種養,健康你我」的生態農業計劃,走個性化、私人訂製路線,在稻田「認養」模式上進行探索。據了解,已完成「認養」的50畝生態農業種植品種為三江6號優質米,主打綠色、生態、無汙染牌,採用鴨稻共作純綠色種植模式,實現種植全程零農藥、零化肥。
  • 常州新北:「村企聯建」激發鄉村潛力 賦能鄉村振興
    「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是指動員萬家經濟實力較好的企業、商會、協會等社會力量和產業基礎較為薄弱、自我發展能力相對不足的村聯建發展,推動企業轉型需求與鄉村發展需求有機結合,促進村企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結合省市相關會議精神,常州市新北區迅速行動,紮實推進。
  • 鹽城市大豐區:推進「萬企聯萬村」行動走深走實
    自「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開展以來,鹽城市大豐區倒排「時間表」,明確「路線圖」,抓實村企對接,抓好精準合作,進一步確保村企「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悅達汽車(大豐)科創園是鹽城市首批市企村對接項目,由大豐港區王港居委會與悅達地產集團聯建,對產業集聚、拉動就業等有顯著意義。該項目一期總投資5億元,主要建設汽車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王港居委會將在項目服務、施工配套等方面提供幫助。項目建成後,預計吸納當地勞動力400多人,同時將實現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用於增加村集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