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子,她裁剪布料,更裁剪風雨,剪出「中國花布大王」的絢麗桂冠;
一根尺子,她丈量買賣,更丈量理想,量出中國婦女創業人生的寬度和高度;
一雙柔肩,她挑起擔子,更挑起責任,挑起中國民營企業家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擔當……
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女,憑藉女性特有的細膩韌勁和超人的膽略智慧,勇闖商海,打造出集布藝、家紡、商業、物流、文化等現代多元產業為一體的商業巨艦,成為橫跨江浙兩地、擁有10多家分公司、年銷售額二十多億元的業界精英。她更用大愛情懷和感恩之心,贏得社會和公眾信賴與尊重,走上國家最高議事平臺,參與為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建言獻策,實現了事業和人生的雙重跨越。
從練攤農家女到「中國花布大王」
一把艱辛堅韌的剪子,剪出闖業創業新天地
問:亞萍董事長,您好!無論是各類獎臺、還是重大活動平臺上,您始終是媒體聚焦、人們關注的明星。從一個練攤農家女到「中國花布大王」,到一家總資產100多億元的現代多元產業企業集團掌門人,再到一個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和諧大使,您的創業歷程、轉型軌跡,已成為中國婦女創業長河中精彩的浪花和樣本,能否分享您「一把剪子剪出闖業創業新天地」的特殊經歷?
陸亞萍:上世紀80年代初,我靠一把剪刀、一根尺子起家,靠著黨的好政策,憑著自已的積極拚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創新發展,贏得「中國花布大王」的稱號,並成功打造了一家集布業、商業百貨、現代家紡、文化旅遊等多業一體的現代企業集團亞萍集團。目前,集團擁有員工5000多人,資產總額超過100億元。
艱辛的創業經歷,對我以及亞萍集團來說,都是一筆無法替代的巨大財富。我出生海門農村,高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不久又進了鄉裡的毛紡廠當女工。儘管年紀很小,但挑泥、填溝,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磨鍊出倔強好勝的自信性格,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最初的創業階段,每天早晨5點鐘就起床,推著滿載布料的自行車,來回25公裡風雨無阻地奔波,渴了,到路邊喝口水;餓了,就買個餅充飢,常常累得連回家的力氣都沒了。就這樣從幾元、幾十元、積累到數萬元,在飽嘗酸甜苦辣的同時,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女,走上了坎坷而又充滿希望的創業之路。
問:創業30多年,走過漫漫長路,歷經無數風雨。其中,必定有至今還令您難忘並回味的特殊經歷吧?
陸亞萍:有兩件事,我終身難忘。一件激勵了我的創業志氣,一件激發了我的創新熱情。
故事一:有一天下大雨,我借在縣城一家商場門口避雨的間隙,順帶擺攤賣起布料。商場經理走出來,像趕蒼蠅一樣趕我走,怕我影響他們做生意。我無奈地推車讓位,但心有不甘,對那個經理回了一句:別看不起人,總有一天,我把你整個商場都買下來!讓這位經理沒有想到的是,十來年後,我這個擺地攤的「農家女」,果真買下了這家商場,掛起了「亞萍布業」的巨幅招牌。3年後,我又承包了縣城一家商場,成為海門第一個在集體大商場經營的個體布商。
故事二:1997年底,我到廣州考察市場,無意間發現一個女士穿著一條漂亮的大花裙從身邊走過。我立即追上去,請求她把裙子賣給我。她驚訝說:這是她丈夫從義大利買的,但已穿了4年了,太舊了!經商量,我到商店買了10米高檔布料和2條真絲連衣裙,換下那條已穿了4年的舊裙子。回來後,我把裙子的花型改了下,調了10個色,開發出新品種,3個月就掙了1500萬元。
問:創業難,女性創業就更難,而您卻用一把剪子剪出了「中國花布大王」的精彩人生。對此,您有何特殊體會?
陸亞萍:在這方面,我還真有一些特別的感想和體會。人們都說女性天生比男人敏感,但這話很多時候是作為女人身上的一種弱點來說的。相比於男人,女人生性多疑、愛鑽牛角尖,這使得很多女性在事業上難成大器。但如果這種敏感「鉚」在點子上,把它培養成為對市場、對商機的敏銳,這種劣勢就會轉化為女性創業的優勢。我當初還在鄉毛紡廠上班時,就比別人多了一個心眼,一次偶然發現,3塊錢一條的男田徑褲特別好銷,不由得心頭一亮:何不自己動手做了賣?我不顧小姐妹的好心勸阻,借了50元錢,買了布料連夜趕製,第二天就拿到集鎮上擺攤叫賣起來。「這次『田徑褲商機』讓我懂得做什麼事都得做有心人。」
很多人說,我用一把剪子剪出了「中國花布大王」的精彩人生。這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我能成就今天的事業,最大的收穫就是與花布結緣,並做一個花布有心人。還在創業之初,我就敏感地發現人們對布料的需求比成品服裝還大,就預感到做布料生意會來事兒。後來到浙江柯橋二次創業,我又進一步覺察到,花形是未來布料市場的「氣象預報」,便親自動手進行花形設計,開始幾天一個,後來一天一個,一天幾個,一躍成為擁有數萬家公司的中國最大輕紡城的頭號布商,產品出口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等16個國家和地區,被海內外媒體稱之為「令人震驚的東方神話」,我自己也獲得「中國花布大王」的美譽。
從零售店鋪到多元新興產業巨艦
一雙超前敏銳的眼光,引領「亞萍號」不斷攀高爭先
問:從零售店鋪到多元新興產業巨艦,翻看亞萍集團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奮鬥史。幾次重大決策、重要轉型,可謂驚心動魄。而正是這一次次超前布局,引領了「亞萍號」不斷攀高爭先,做大做強。
陸亞萍:敢為人先、勇於創新,是我的一向追求。面對亞萍集團從小到大,在商界知名度與日俱增,經過對市場的深入觀察與縝密分析,我決定順應南通地方經濟迅速崛起之勢,跨業發展、擴張經營,在繼續保持布料主業良好運行的同時,開發家庭紡織用品,使其成為衍生、延伸產業,同時著手對已有商場實施「升級換代」改造,儘快實現向現代商業過渡,成功邁出具有突破與提升意義的「三年三大步」,形成「亞萍布業」、「亞萍商業」、「亞萍家紡」、「亞萍文化」等多業並舉、互為促進的勃發態勢,力求把集團打造成既具雄厚實力、又富競爭活力的「航空母艦」。
問:您多次說過,一旦發現商機,就要一擊而中,成功還是平凡,往往就在這一瞬間。您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回顧亞萍集團的發展歷程,有哪些決策起到關鍵性引領作用?
陸亞萍:如果說當初辭職下海,開始了我的創業生涯,那麼,1995年,我大膽決定進軍浙江柯橋,就是亞萍集團的奠基之作。當時,我帶著辛苦攢下的200萬元家底和15名員工,從租門面買倉庫開始,以自己的名字創立公司,註冊生產經營「亞萍」牌精品布料,進行「二次創業」,很多朋友都認為此舉風險太大。但我卻抱定一個信念:一個人不冒風險就可能停滯不前,只有敢冒風險才能激發進取精神。事實證明,正是這次義無反顧的挺進,打開了全新的創業空間,更奠定了亞萍大廈的基石。
進軍浙江,讓我賺取了豐厚的財富,也收穫了「中國花布大王」等一系列榮譽。在公司上下共慶巨大成功的時候,我敏感地覺察到傳統紡織業背後蘊藏的危機,先人一拍,果斷向居於紡織業高端的現代家紡轉型,跨出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步伐。2005年,我投資2.5億元在中國最大的疊石橋家紡市場建起生產基地和銷售窗口,引進國際一流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並成立了亞萍紡織家紡研究設計中心,很短時間就開發新品550多個,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的就有200多個。「亞萍家紡」一舉打響,在全國100多個城市拓展了500多家代理商,並遠銷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江蘇省名牌、中國婦女最喜愛品牌、中國紡織品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等殊榮,實現了從「中國花布大王」到「世界家紡領軍品牌」的躍升,企業形成了「亞萍布業」、「亞萍商業」、「亞萍家紡」三足鼎立、多元發展的全新格局。
問:您從練攤賣布起家,發展商業、布業、家紡等都在情理之中。但近年大舉進軍文化旅遊產業,讓業界意外,也令人刮目相看,大家都說,您又一次踩準了新興產業發展的鼓點。在這方面,您是如何規劃的?
陸亞萍:文化創意產業近年蓬勃興起,被視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前兩年我投資創立的亞萍藝術館和亞萍國際會所,以及正在啟動的南通濱江公園高端賓館、遊艇碼頭工程,被稱為亞萍文化旅遊產業的嶄新形象工程。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我就開始了這樣的設想,並走南闖北尋珍覓寶,竭力拯救和保護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亞萍藝術館館藏古今玉器、琉璃、陶瓷、沉香、檀香、琥珀、塑雕、紅木等藝術珍品2萬多件,其中,不少藝術神品為絕世之作,中外業內大師參觀考察後深感震撼,連呼「前所未有,價值連城」。全國各大旅遊公司、多地政府等紛紛找上門,希望我的這些「寶貝」能去落戶。我希望這一文化產業項目,不僅奏響亞萍集團向文化產業轉型的全新號角,也將為文化底蘊深厚的南通史冊譜寫新篇章,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