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瓜蔞為相同發音植物栝樓[guā lóu]的乾燥成熟果實,栝樓比較「平易近人」的別稱叫吊瓜。栝樓喜生於深山、山崖石縫之中。入藥部分有其果實全瓜蔞、果皮瓜蔞皮、果仁(籽)瓜蔞仁。瓜蔞皮、瓜蔞仁的功用基本與瓜蔞實相同,但在臨證時如果能隨症化裁,仍各有妙用。(編輯/三木)
《本草綱目》:「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本草述》:「栝樓實,陰厚而脂潤,故熱燥之痰為對待的劑。若用寒痰、溼痰、氣虛所結之痰,飲食積聚之痰,皆無益而有害者也。」
瓜蔞可單用,也常與川貝母、天花粉、桔梗、半夏、蘆根、魚腥草等搭配使用,清肺止咳的效果更好。
瓜蔞與貝母二藥都能清痰熱、開鬱結。瓜蔞偏於利氣潤肺,貝母偏於開鬱清熱,合用則清肺化痰、開胸散結。瓜蔞與半夏配伍,瓜蔞潤肺寬胸,半夏降逆消痰。二者相配有降逆消痰、寬胸散結的功效,如瓜蔞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
另外,瓜蔞皮功同瓜蔞實,但又能利水消腫,與桑白皮配伍,二者皆入肺經,合用可增強消腫之功。瓜蔞仁與瓜蔞實同功,而偏重治痰熱咳嗽及肺燥咳嗽,功能清肺、潤燥、豁痰。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陰乾。本品入藥有全瓜蔞、瓜蔞皮、瓜蔞仁之分。瓜蔞皮重在清熱化痰,寬胸理氣;瓜蔞仁重在潤燥化痰,潤腸通便;全瓜蔞則兼有瓜蔞皮和瓜蔞仁的功效。
【異名】栝樓、栝樓實、瓜蔞仁、瓜蔞子。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歸經】歸肺、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瓜蔞有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的功效。其性甘寒質潤,善清肺熱,潤肺燥而化熱痰、燥痰,常用於痰熱咳喘;又因其利氣開鬱,可導痰濁下行而寬胸散結,也常用於胸痺疼痛、痰熱結胸等症。
【適用人群】痰熱阻肺、咳嗽痰黃、質稠難咯、胸膈痞滿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者。痰熱結胸、胸膈痞滿、胸痺、結胸者。肺癰吐膿、腸癰、腸燥便秘、乳癰腫痛者。
【注意事項】本品甘寒而滑,脾虛便溏者及寒痰、溼痰證者忌用。
【用法用量】瓜蔞可煎湯泡飲、煮粥或入丸、散。煎服,全瓜蔞10~20克,瓜蔞皮6~12克,瓜蔞仁10~15克,用時打碎入煎。
【食療功效】
此粥有清熱化痰,利氣寬胸、解毒散結、潤腸通便的作用,常用於肺熱咳嗽、肺癰、腸癰、乳癰等證。
【食療藥膳】
蜜制瓜蔞1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蜜制瓜蔞,加適量水煎取藥湯。藥湯入鍋,加粳米煮成粥,食用時加白糖調味即可。每日1劑,連食3~5天。
【適合人群】
適合肺熱、痰熱鬱結所致的咳嗽痰稠、胸膈滿悶、癰腫者。四季皆宜食用。
【特別注意】
脾虛便溏及有溼痰者不宜。
【食療功效】
此方為經驗良方,有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的作用,對熱嗽不止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食療藥膳】
蜜制瓜蔞15克,黃芩、蜂蜜各30克。將蜜制瓜蔞、黃芩煎取湯汁200毫升。加入蜂蜜攪勻即可。每日1次。
【適合人群】
適合肺熱咳嗽、痰多、久咳不止者。四季皆宜服用。
【特別注意】
脾胃虛寒洩瀉及有溼痰者不宜。
推薦書籍
(↓因微信公眾號平臺系統波動,圖書信息有時可能會出現無法顯示的情況,此時可通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了解圖書詳情)
脾胃是人身氣血生化之源,又被稱為「後天之本 」。經常暴飲暴食或節食過度、不按時吃飯,飢一頓飽一頓,會導致脾胃氣機失調、積滯不化、吐瀉、噯腐吞酸等問題,胃病很快就會找上門。所以,健脾養胃要從每頓飯開始。
本文選自《一味藥潤肺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余瀛鰲、陳思燕 ◎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