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無耳能聽,無目能視,鼎卦中的長久傳承之智慧

2020-12-27 梅山易學

在世人之心思,凡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東西,無論是物質上的財富還是精神上的名譽,都無不希望可以長久的傳承下去,代代相傳而無有窮盡,就像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時所希望的那樣:「吾今為帝之始,而後世易之以二世、三世乃至萬世」,願望雖好,但是結果怎麼樣,大家都清楚得很。

網圖

在歷史的進程中,也曾經出現過無數的名門望族,出現過顯赫一時的賢人君子,縱然曾經都是一時之風雲人物,但是時過境遷之後,在今天,又還能有多少殘留至今呢?大多數都是風流都被雨打風吹去,湮滅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易經》鼎卦的智慧之中,聖人為我們開示了其中的關鍵所在,使人們可以一窺這個世界風雲變幻、各領一時之風騷背後的秘密,能領悟其中的智慧,並且可以以之一脈相承之人,才有可能將自己的一切保持的更長久,知而不為之人,想要傳承久遠,恐怕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網圖

古人鑄鼎之初,不過欲以其炊煮調和五味而已,到了大禹鑄鼎以定九州之後,才是王者「協於上下,以承天休」之象徵,所以後來的人們將鼎之落定,名之定鼎,而將鼎之遷革流轉稱之為遷鼎,一定一遷之間,是鼎的遷革。

鼎的遷革又以何為依歸呢?「有德居之,無德失之」八字足以形容,九鼎雖寶,卻以德為去留之依歸,世間有志君子,必須要做到「正位凝命」,才能長久的保有此鼎而不失,因為鼎之器正,君子必須要正位於己,然後才可凝其所受之命。

網圖

鼎之用在於調和五味以享上帝、養聖賢,如若想要保有此鼎而不失,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德,因為德足應天,則天受其享,德能養賢,而賢受其享,如若無德之人,天與聖賢都厭棄其養,又怎麼可能會有不失其鼎的結局呢?

就像歷史上的夏桀、商紂王一樣,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擁有天下神器,但是都因為自己的無德而無法將鼎長久的傳承下去,使夏有鼎而遷於商,使商有鼎而遷於周,這樣看來,鼎似乎是無靈之物,卻又是儼然而有靈之像。

網圖

因為鼎雖無耳卻能聽,鼎雖無目而能視,天下萬物,耳聰目明如鼎一樣的神器,似乎也是不多見的吧,所以彖辭中才會說「巽而耳目聰明」,歷來為帝王所寶而稱讚者,不正是這無耳無目而「耳聰目明」的四字之用嗎?

上古以王興於天下,必定會以鼎為受命之符,所以凡得之者,都會「特牲告廟,酒醴饗賓」,心意之誠,禮儀之隆重,都無不昭於著對於鼎器的看重,希望自己其命維新而治道可以大享,保有此鼎而不失,使宗廟享之,子孫繼之,萬世有道而不遷。

想要長久的保有所持有之物這一點,古今中外都不例外,但是真正可以長久的傳承下來的,時至今日,尚不多見,能夠獲得五世其昌,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網圖

世間萬物,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看似是一種虛無縹緲的說教,但是其背後所隱藏的智慧,以及歷史上的史跡卻又驗證了其中的真實性,所以凡是想要長久傳承的人,還是應該首先以修德為要,德聚仁合,自然傳承長久,無德之人,三世而竭,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相關焦點

  • 《易經》:萃卦的智慧解讀
    那麼,聚集更多的財富背後究竟有些什麼被隱藏著的智慧呢?在《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五卦——澤地萃卦中,為人們打開了一扇可以窺見智慧的窗,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澤地萃卦中相關的知識。澤地萃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五卦,卦象為下坤上兌,由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坤為地為順,上卦為兌為澤為悅,為水澤聚合在地上之像,所揭示的乃是居於上位之人與處在下位之人如何能相聚相合而有所成就的智慧。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讀懂《易經》這幾卦,事業怎能不開掛!
    對普通人來說,事業想要更好發展,一定要仔細看看這篇文章,讀懂《易經》文化,會讓你的事業更遊刃有餘。讀懂需卦,學會等待需,等待。力量還不夠,尚處於柔弱之時,此時行動危險正在前面,因而需要等待。等待什麼?時機。這不是休息觀望,而是積蓄力量,積攢能量。
  • 易經64卦:第一卦,乾為天,乾卦中的隱喻能讀懂的人屈指可數
    不少人把《易經》當成一本算命的書籍,這實際上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孔子學《易》時「韋編三絕」,乃至感慨:「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會有此感,絕不是因為易經中那些佔卜算卦的象數,更多是在於其中博大精深的義理。
  • 《易經》64卦只有一卦代表「吉」,悟透此卦的人,多數能大富大貴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有些人,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學習各種各樣的大師。能學會學習,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改變。其實,成功最大成功學奧義在於《易經》裡面。如果我們能讀懂《易經》,我們就能讓我們的生活不再平庸。我們不僅要自己發財致富,還要造福子孫後代,讓好運不斷。我們知道周文王姬昌以伏羲八卦為基礎,經過深入研究和反覆計算,最終推導出並確立了《周易》易經六十四卦。在這64個卦中,有63個卦既有好運氣,也有厄運。
  • 在64卦中到底「象」是什麼,易經怎麼來看,一般人不知道!
    簡介 | 探索中華文化之脈絡,聆聽世間百態之人生作者 | 國學大觀園註:原創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引子:易經的象、數、理、佔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今天來著重講解易經之象。什麼是易經的「象」,到底怎麼來看?
  • 從華夏文明的起源,談《易經》中的智慧,揭秘《易經》的佔卜預測
    君王在《易經》中看見治國安邦;兵家從《易經》中學到軍事相略;大夫視《易經》為醫書,修行者眼中的《易經》是仙書……仁者見仁謂之仁,智者見智謂之智。《易經》構成的哲學思想體系,函概了宿、道、墨、法、兵、名、陰陽等諸子百家。
  • 《易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是分錯了嗎?其實有大智慧
    上經綜述(一)暗含大智慧《易經》由上經與下經兩部分組成。表面上看上經有三十個卦,下經有三十四個卦。既然要分成兩部分為什麼不六十四除以二呢?在這三十個卦中其實只有十八個卦。下經是從鹹恆開始到既濟未濟。看上去是三十四個卦實際上是十八個卦。上下經個十八個合起來三十六。為什麼上下經都會變成十八個卦呢?從伏羲的方圓圖來看。我們以乾卦做中心點。如果向左依次是夬卦、大有卦、大壯卦、小畜卦、需卦等等。很顯然與《易經》的排序並不一樣。
  • 易經智慧:從「火天大有」卦,看《易經》的遊戲規則
    孔子說,《易經》是玩出來的。這句話絕非空穴來風。《周易·繫辭》說:「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繫辭》傳說為孔子所作的《十翼》之一,是《易經》的使用說明書。這句話表明,「君子」學習《易經》,需要動靜結合,既要觀察「象」,又要理解其「辭意」(數理),還要切身實踐,玩其佔變。
  • 韓子奇:「天地革而四時成」——Wilhelm-Baynes英譯《易經》對《革》《鼎》二卦的詮釋
    >對<革><鼎>二卦的詮釋》的學術報告。第一個文化區是中國,德國傳教士、漢學家衛禮賢(Richard Wilhelm),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一戰後產生的對歐洲近代文明的失望情緒,在尊孔復古的中國保守派人士勞乃宣的指導下著手對《易經》進行德語翻譯。第二個文化區是德語區——德國與瑞士。首先,譯者衛禮賢深受德國海德格爾存在主義的影響。而其後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接觸到了《易經》譯本,認為《易經》與其分析心理學的觀點十分契合,對其十分推崇。
  • 易經中最智慧的3句話,你若能參透1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易經中最普通3句話,蘊含著大智慧,能參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其內涵博大精深,易經的思想貫穿於中國古代所有文化之中,無所不包,無所遺漏。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樞紐。被視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古往今來,都有學習易經的高手,易經不單純是佔卜、算命、看風水等,易經是大智慧學。
  • 《易經》鼎卦:只有革故鼎新,才能鼎足而立
    「鼎」義有二:一為烹飪之器。指蒸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裡翻滾稱為「鼎沸」,比喻喧鬧、混亂。鼎把生的食物蒸煮成熟食,使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二為放在宗廟裡祭祀用的一種禮器,由於「鼎」的重要,又常用於比喻王位和帝業,如:定鼎、問鼎。
  • 《易經》中隱藏的3個人生智慧: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從來不是勤勞
    在「群經之首」《易經》這部書裡,有3個卦專門針對人生如何取得成功做出了詳細的解釋。讀懂這三個卦,就可以領悟成功的秘訣,開啟幸福的人生。一 、鼎卦:不懼怕任何挑戰上面是火,下面是風,就像煮飯一樣。二 豐卦:警惕成功上面是震卦為雷,下卦是離卦為火,雷聲隱隱,下面是火光跳動,正是人生得意之時,如日中天之象。此時我們已經離成功很近了,人生開始走上坡路,處在順境當中,並且已經有所作為,於是陷入自我欣賞當中。
  • 李佔成老師的易經課堂 第80期-雷澤歸妹卦
    解釋:永終:長久,永遠,直到終點。知敝:知道其中的弊端。永終知敝:意思是要長久至終地保持夫婦之道,明白不可淫佚而敝壞此道。敝:即破爛、衰敗,通弊。澤上有雷是一種什麼表象呢?仲秋八月,雷入澤中泥中,從此便沒有雷了。到了春天雷聲又出現了,此時天氣轉暖,草木生長開花,澤水之中也是生機盎然。這就是澤上有雷的表象。
  • 易經中這個卦的3個修身智慧,你知道幾個?第1個太多人就明知故犯
    而且讀了《易經》的人會發現,易經對「怪力亂神」隻字不提,易經的智慧,在於觀察宇宙萬物的運轉,尋找萬物生長的規律。受《易經》影響,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信奉一句話:風水輪流轉。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了學習,為了工作,為了能給國家做貢獻,看似「大公無私」,實際上害了自己。陰陽不調,該如何恢復呢?這個道理,在《易經》的「地雷復」卦就講的很透徹了。慎始復卦初九爻說,「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 天風姤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44)
    主方在自身發展變化過程中,越過了頂峰,開始走向衰落,如果主方想扭轉當前不利形勢,就必須振作起來,恢復當日威風,積極主動地去創造新的成就  。姤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44卦。天風姤(姤卦) 天下有風。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乾)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天下有風,吹遍大地,陰陽交合,萬物茂盛。姤(gòu)卦與夬卦相反,互為「綜卦」。姤即遘,陰陽相遇。但五陽一陰,不能長久相處。
  • 《易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蘊含的規律、智慧值得深思
    在周易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人們普遍都認為有天保佑,無論怎麼樣都是吉利的。其實並不是這樣。何為「天」?《易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蘊含的道理規律值得我們深思所以說,要成為"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的人,你需要知道兩條準則:一個準則是「天道」(萬物發展的規律),一個準則就是「人」。
  • 《易經》究竟有多好學?掌握這個方法,64卦輕鬆記在心中
    古人通過長期觀察自然界的現象,感悟出一切的事物其實都由2個符號構成,橫線代表陽,虛線代表陰,而陰陽又是大道運行的本質,所以才有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說法。陰陽的概念確立下來,接下來就衍生出了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個卦,又稱為八經卦。八卦繼而又兩兩組合,於是揭開宇宙人生密碼的64卦也就應運而生了。
  •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則德業至盛而不可加矣。一個人如果能正直仁信,原則處世,宏大包容,依此處世,君子順其自然本性,無往而不利。三、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大有卦的上九爻辭講:「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書裡面說,「自天佑之」就是來自於上天的保佑,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天不會保佑任何人。孔子在解讀《易經》的時候說:「佑著,助也。
  • 【六爻八卦】四大吉卦是哪四卦,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上卦
    易經中有六十四種卦象,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吉兇禍福含義。其中有四種卦象是最為吉利的,我們稱其為四大吉卦,即坤艮謙卦、山火賁卦、火地晉卦、火天大有卦。 從上古時候起,人們就已經通過六爻八卦來進行算命了,後來衍生出了易經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有的代表著吉利,有的代表著兇險,其中最為吉利的卦象要屬四大吉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謙卦、賁卦、晉卦、大有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