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馬佐夫兄弟》:誰的父親死了,請你告訴我如何悲傷?

2020-12-14 影識集

「第一,我們要善良;第二,我們要誠實;第三,我們以後永遠不要互相遺忘。」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你們要知道,一個好的回憶,特別是兒童時代,從父母家裡留下來的回憶,是世上最高尚、最強烈、最健康,而且對未來的生活最為有益的東西。人們對你們講了許多教育你們的話,但是從兒童時代保存下來的美好、神聖的回憶也許是最好的回憶。如果一個人能把許多這類的回憶帶到生活裡去,他就會一輩子得救。甚至即使只有一個好的回憶留在我們的心裡,也許在任何時候它也能成為拯救我們的一個手段。」

卡拉馬佐夫的小兒子阿遼沙,一個修道士,在參加一個可憐的孩子的葬禮後,對這孩子的小夥伴們說了這番話。

在這個弱小靈魂死亡之前,他的大哥米卡剛剛因為弒父案被判定有罪即將發配到西伯利亞流放二十年,二哥伊凡患了腦炎精神失常生命垂危。

這一切厄運的發生,都是因為他們很不幸地有一個荒淫無恥的老爹——卡拉馬佐夫。

這是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巔峰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講述的弒父故事,作者通過這本書想討論一個家庭倫理問題:如果一個墮落的父親生了孩子卻根本不愛孩子,那他還是一位父親嗎?

讀《卡拉馬佐夫兄弟》,被卡拉馬佐夫三兄弟近似變態的自我粗鄙化給震撼了,他們都很喜歡長篇累牘地自我獨白,抒發「作為一個卡拉馬佐夫,是多麼的粗鄙、可恥、卑劣」,因為他們的老爹是一個骯髒的下流胚子,流淌著老爹骯髒的血的兒子,一輩子也沒有辦法擺脫這個魔咒。

這個命中注定的魔咒驅動著他們迴避高尚、嘲笑純潔、憎惡憐憫,折磨一切對他們表示尊敬的人,因為他們認為任何高尚的救贖都是對不可救藥的他們的挑釁和羞辱,反而激發起他們更加歇斯底裡的抗拒和攻擊。

在他們的世界觀裡,骯髒的父母,只會生出骯髒的孩子,他們只配墮落入地獄,自我憎恨一輩子。

像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樣自我憎恨的人,在現如今的社會裡恐怕很常見。

心理學研究顯示:父親,是孩子的精神榜樣,決定了孩子在未來的世界裡如何自我認知。有責任感的父親,英雄的氣質會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傳遞給孩子,灌輸給孩子勇氣和力量,教會他們正面、積極地面對社會,友好地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係,擁有一種正向思考的力量。

「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father, 父親的名字決定了他的孩子將是怎樣一個人,這關於家族榮辱,關於個人命運。

卡拉馬佐夫的姓氏,給這個三兄弟都帶來了無盡的恥辱和悲憤,但最終作為長子的米卡,擔當了那個終結罪惡的自我犧牲者。

他很不幸地主動背負了父親的罪名。因為父親的荒淫、無恥、罪惡,他只能天然地、宿命般地承認自己也攜帶有父親的罪孽,不加任何反抗,只能躲在陰暗不見天光的小胡同裡作一隻臭蟲,慢慢腐爛。

即便遇到了拯救他的天使,這隻自甘為泥汙中的倔強臭蟲,回報的竟是惡意和仇恨。最終,為了一個同樣下流的女人,和老爹爭風吃醋,而動了殺死父親的念頭。

米卡的辯護律師質問:這樣一個荒誕無恥的父親,沒有不愛他的孩子,一天也沒有擔起過作為父親的責任,還幹出傷害和侮辱孩子的醜事,難道這樣的一個惡魔死去,不是一種天使的拯救嗎?

經過了漫長的審判,公訴人和辯護律師的長篇大論,終究沒能改變一直叫喊著要殺掉父親的米卡的弒父之罪,儘管真相併非如此。

「父親們,不要傷了你們孩子的心。」

因為,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將面對的,在英國是哈姆萊特,在俄國則是卡拉馬佐夫

「誰的父親死了,請你告訴我如何悲傷?」

Written by KOYO

相關焦點

  • 《卡拉馬佐夫兄弟》生活是極大喜悅,而不是含淚的馴順
    就像他和阿遼沙在的《反叛》(第五卷第四章)這一章中說的:「我並非不接受上帝的存在,只是我謝絕了他的拯救。」自幼,伊萬就表現得不溫不火,似乎隔離於世上的所有人。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對老卡拉馬佐夫恨之入骨。這份仇恨最後卻演變成對於老卡拉馬佐夫死的愧疚,讓伊萬最終精神崩潰。
  • 個人的聖經 靈魂的戰場 人性的深淵——卡拉馬佐夫兄弟
    這部作品具備著指引每一個人如何去生活,如何成長的作用。或許你不需要全盤接受這部小說中的思想,但總有一部分的探討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都是有利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故事並不複雜:老卡拉馬佐夫貪財好色,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完全不顧及三個兒子的生活,導致三個兒子性格迥異。老大德米特裡繼承了父親好色的特質,這也使他常常與父親衝突。喜歡享受整夜的聲色犬馬和任何能帶來刺激的娛樂,甚至因為一個女子和父親爭風吃醋,到處揚言要殺死父親。老二伊萬是一個無神論者,他的思想最為激進,自己也飽受這方面的煎熬乃至被刺激到發瘋。
  • 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文字無所不能,太有感觸了
    耗時11天,總閱讀時長12小時59分鐘,我讀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本《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上下兩冊,字數78萬字。上海譯文出版社,榮如德翻譯的。封面的人物是阿遼沙,那個如天使一般的人。
  • 《卡拉馬佐夫兄弟》:當你有了善意的時候,會發現生活多麼美好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顯然比其它幾部作品走得更遠,可以視為其集大成之作,無論是《罪與罰》當中「到美國去」這條未能付諸實踐的解脫之路,還是《白痴》中梅詩金公爵對周圍環境徒然無力的感化,都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延續。
  • 在中國引起轟動的父案:從卡拉馬佐夫三兄弟看人類與道德之間的衝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文學大師,哲學家尼採曾在給朋友,「我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獲得了最有價值的心理學資料,所以我才如此尊重他,崇拜他……不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跟我的思想底流相反,我都會產生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來對他表示感謝。」的字母中表達正如尼採所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非常了解人心的作家。
  • 轟動全國的弒父案:從卡拉馬佐夫三兄弟看人性與道德的衝突與爭鬥
    而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集大成者,《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他的封筆之作,也被認為是作者文學生涯的巔峰。這本書改編自一樁真實的弒父案,描寫了老卡拉馬佐夫同兒子之間的尖銳矛盾,以及弒父案件的法庭審判。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觀察角度《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結局並不感人,而且實際上我覺得小說全篇都很克制。它就像一把手術刀,無比細膩又毫不留情地一刀刀剖析著每個人物的心理,這個活兒做的有多精細呢?精細到我可以把幾個和我迥異的人物的碎片拾起來,拼湊成一個自己。
  • 卡拉馬佐夫-考研筆記35
    而《卡拉馬佐夫兄弟》是教材上的重點呢。陝西師範大學等高校出過關於卡拉馬佐夫性格的考題。簡答題:「卡拉馬佐夫性格」是什麼?答題樣本一:「卡拉馬佐夫性格」是十九世紀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主人公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共同精神氣質。在這個地主家庭中,父子兄弟之間充滿仇恨和鬥爭,最後演出一幕殺父醜劇而結束。
  • 《鬼滅之刃》風柱不死川兄弟,從分離到冷漠再到悲傷!
    少來跟我套近乎,而且你那副樣子,一看就沒有才能,別幹鬼殺隊了啊!呼吸都用不了的傢伙,少給我自稱劍士!——風柱不死川實彌【每一顆繁星,都是一部動漫!關注星星與動漫,帶你領略不一樣的世界!】其中他對於兄弟之情的描述就讓我們十分動容,雖然每一對兄弟都是下場悽慘!其中風柱不死川兄弟就是最為代表的典型,從小分離,再一次相見時哥哥不死川實彌卻對弟弟十分冷漠,甚至為了讓他離開鬼殺隊不惜要廢了自己唯一的弟弟!作為哥哥的不死川實彌為何要做到這樣的程度呢?
  •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卡拉馬佐夫兄弟》根據一樁真實的弒父案寫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妻子懷有深深的愧疚、感激和敬愛,他把自己最後的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了安娜。《卡拉馬佐夫兄弟》通常被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生涯的巔峰之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
  • 情人節心情短語孤單悲傷 你錯過我到底是為了遇見誰
    情人節心情短語孤單悲傷 你錯過我到底是為了遇見誰時間:2020-02-12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情人節心情短語孤單悲傷 你錯過我到底是為了遇見誰 1.曾經依靠彼此的肩膀如今卻各自在人海中流浪。 2.我也有心酸和委屈,我說給誰聽,誰又聽我說。
  • 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圖片 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表情包
    網上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是什麼意思啊?我們經常看到別人的圖片下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的評論,和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圖片的表情包,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想知道的就點進來看看吧。我們經常看到別人的圖片下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的評論,和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圖片的表情包,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想知道的就點進來看看吧。
  • 夢見父親生病快要死了預示著什麼 夢見父親生病快要死了又好了是...
    夢見父親生病快要死了預示著什麼 夢見父親生病快要死了又好了是什麼意思夢見父親生病去世是什麼意思夢見病重,大吉利。《敦煌本夢書》夢到自己的父親,意味著遇到困難,想尋求別人的支持。夢見父親生病或者病重,注意擔心妻子和自己的健康。
  • 盲人兄弟寫歌給父親:「我多想看你一眼」
    新華社成都6月21日電(楊迪、侯曉東)「我多想看你一眼,看看你飽經風霜的臉,從此牢記你的容顏……」父親節之際,一首叫《父親 我想看你一眼》的歌曲在四川省達州市市民的手機上「刷屏」了。創作並演唱這首歌曲的,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音樂人尹聰、尹鵬。
  • 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還要悲傷的悲傷,是一廂情願「為你好」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最悲傷的人是誰,當然是無辜躺槍的好人歌詞作者宋媛媛(陳意涵飾演)和音樂製作人張哲凱(劉以豪飾演)生活在一起,他們之間有同病相憐和惺惺相惜,漸漸也萌生出愛意。哲凱父親患癌去世,自己被母親拋棄,他擔心有一天病發去世會害媛媛難過,所以他要在臨死前為媛媛安排好能給她幸福的丈夫。
  • 《罪與罰》誰最會欺騙自己,誰就能過得最快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年)、《白痴》(1869年)以及《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寫了11本長篇小說、3篇中篇小說及17篇短篇小說,其文學風格對20世紀的世界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莫斯科一個貧窮的家庭,在七個孩子中排名老二。
  • 父親與丈夫必須死一個,如何選?此女一席話解決,從此誕生一成語
    ——《左傳桓公十五年》如今,有很多女生在談戀愛時喜歡問男生的一句話就是「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了,你先救誰」,這個問題讓很多男生不知道怎麼回答,那麼要是男生問女生這個問題,女生該怎麼回答呢?我相信在現在都有很多女生束手無策,更不用說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
  • 《父親,我想看你一眼》——盲人兄弟寫給父親的歌
    四川新聞網達州6月19日訊(劉偉先 侯曉東)「是不是白髮鋪上了你的頭/是不是皺紋刻滿了你的臉/是不是你的腰背不再挺直/是不是你的腳步不再矯健/握住你手掌的老繭/我心中有了答案......」6月17日,一首由盲人兄弟寫給父親的歌曲《父親,我想看你一眼》剛錄製完成,第一時間便在四川達州多個微信群、朋友圈傳播開來
  • 《比句點更悲傷》告訴你活著的每一天有多珍貴
    死亡是句點,但在句點之前或之後,籠罩在絕望下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悲傷。《比句點更悲傷》由紫圖圖書出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最新出版,這是一部教你直面死亡、感悟生命的書,作者是殯儀館接運員,可以說是現實世界裡的生死「擺渡人」。
  • 「好兄弟,萬一我死了請幫我看看父母!」為了這句話,他堅守了35年
    「兄弟,萬一我死了,請你去看看我的父母。如果你犧牲了而我活著,我也一定會去崇明看你的父母。」 硝煙瀰漫中的一句「生死約定」,把兩個本無交集的年輕人命運緊緊相連。 說完這句話後沒多久,年輕的陳建中就不幸犧牲在了戰場上。他的戰友、上海崇明人姚惠濤信守諾言,退伍回滬後堅守「生死約定」,最終找到了陳建中的父母,並堅持看望至今。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相信愛情
    大家好我是最酷娛樂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來自臺灣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是改編於2009年的韓國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3月14號上映。這是一部悲傷的愛情電影,電影院推薦也是說自己帶上紙,小編我今天也特意看了,電影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