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豐收+菜農增收=幸福翻倍

2021-01-07 青海新聞網

西芹豐收了,菜農心中喜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小油菜地頭價每公斤5.4元、西芹每公斤6元、油麥菜每公斤5元、茼蒿每公斤7元……1月5日,記者走訪西寧市城北區大堡子鎮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部分蔬菜基地了解到,這兩天西寧本地產綠葉蔬菜喜獲豐收,菜農收入翻倍樂開懷。

●大通縣菜農樂開懷

時至隆冬,室外滴水結冰。可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上舊莊的設施農業基地,上百棟溫棚裡,小油菜、西紅柿、青椒、油麥菜等蔬菜長勢喜人。

36歲的謝啟雲和家人在自家溫棚裡忙著採摘小油菜。最近幾天,謝啟雲種植的小油菜成熟了。一溫棚產量2000公斤,為了及時銷售,他招呼家裡人幫忙,還臨時僱了幾個幫手。

「最近的市場行情好,小油菜地頭價每公斤5.4元,光這一棚小油菜毛收入2.16萬元左右,今年冬天的收入比去年好多了。我們這裡種植的都是綠色無公害蔬菜,銷售渠道暢通。這棚小油菜賣掉了,我好好給媳婦買一身新衣服。」溫棚裡很熱,謝啟雲擦了一下額頭的汗笑著說。

●城北區菜農難掩笑容

位於城北區大堡子鎮的青海惠田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裡,張世雄和母親在自家承包的溫棚內收拾油麥菜。張世雄告訴記者,最近一個月以來,他承包的4棟大溫棚已經銷售了2000公斤油麥菜、2000公斤西芹、1500公斤茼蒿,地頭價分別是每公斤5元、6元、7元。

「今年收入翻倍,對我們忙碌在田間地頭的菜農來說,就是最大的利好。」張世雄說。

李金壽在種植基地承包了6棟溫棚種植草花,秋季草花銷售結束後在冬季又種植西芹等蔬菜。這兩天他的一大棚西芹正在出菜,產量有3000公斤左右,對於今年的西芹地頭價,李金壽難掩笑容。

「你種的西芹最近把錢就掙了,看得我眼熱,我種的辣子春節才能銷售。」「最近辣子批發價每公斤快16元了,你的一大棚辣子產量怎麼也得4500公斤,過年期間肯定會賣個好價錢。」忙碌的間隙,種植戶韓成德和李金壽互相調侃。

●菌類價格有所下降

最近綠葉蔬菜地頭價翻番,菜農樂開懷。平菇地頭價卻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平菇種植戶劉春燕承包的三棟溫棚內,頭茬平菇長勢良好,劉春燕說:「今天平菇價格每公斤4.6元,批發商在地頭價的基礎上賺取每公斤0.35元左右的差價。市場總體的批發價格比去年同期還略低一點。」

青海惠田農業種植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北京介紹,蔬菜種植基地總共有126棟蔬菜大棚,並且全部承包給當地村民及外來種植戶,基地各類蔬菜產量27噸。對於蔬菜地頭價大漲,劉北京表示,今年西寧市蔬菜產量變化不大,蔬菜價格上漲與市場行情有關,也與外省蔬菜批發價格相關聯。「每年蔬菜價格有高有低,變化很大,冬季蔬菜地頭價上漲,對於菜農來說是件好事兒。」他說。

記者從西寧市城北區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局了解到,城北區現有設施溫棚1407棟、280公頃,規模設施蔬菜、果品及食用菌生產基地16個。城北區大力推廣果蔬綠色種植技術,並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截至目前,對大堡子鎮各蔬菜基地、農戶種植的60餘批次農產品隨機抽檢,檢測合格率98%,確保了城鄉居民冬季餐桌安全。

相關焦點

  • 湖北省宜城市王集鎮:蔬菜豐收鼓起農民「錢袋子」
    近日,湖北省宜城市王集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們忙著摘菜、打包、裝車……蔬菜豐收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讓他們在奔小康路上信心倍增。12月6日,在王集鎮新觀村村民楊清明的菜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收割娃娃菜。
  • 崇信錦屏鎮:設施蔬菜促增收
    崇信錦屏鎮:設施蔬菜促增收每日甘肅網12月11日訊(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白潤虎 薛婷婷)錦屏鎮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把發展蔬菜種植作為扶貧產業的突破口,通過組建蔬菜專業合作社、引進龍頭企業等方式
  • 寫在烏蘭察布大地上的豐收故事
    此刻,站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界碑下的我們似乎憬悟:讓農民朋友收入「翻倍」、讓農民朋友幸福「保鮮」,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確意義非凡。「豐收節」詮釋著五穀豐登的幸福,「豐收節」承載著被關懷關愛的幸福,「豐收節」更蘊含著自強奮鬥的幸福。
  • 【慶豐收 迎小康】寫在烏蘭察布大地上的豐收故事
    此刻,站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界碑下的我們似乎憬悟:讓農民朋友收入「翻倍」、讓農民朋友幸福「保鮮」,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確意義非凡。「豐收節」詮釋著五穀豐登的幸福,「豐收節」承載著被關懷關愛的幸福,「豐收節」更蘊含著自強奮鬥的幸福。
  • 播下來年豐收的希望——當前全國冬種形勢掃描
    新華社長沙12月8日電 題:播下來年豐收的希望——當前全國冬種形勢掃描眼下全國各地冬種生產正在全面展開,冬小麥已經出苗,生機勃發;冬油菜開始播種,熱火朝天;多種蔬菜長勢旺盛,孕育豐收。華容縣蔬菜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張述軍介紹,今年全縣芥菜種植面積達24萬畝,其中發展綠色無公害芥菜種植14萬畝。他說:「我們不僅要為消費者提供充分的蔬菜,還要提供綠色的蔬菜。」東北平原,白雪皚皚,多地溫室大棚裡卻生機盎然,芹菜、茄子、黃瓜、辣椒、西紅柿……「挑芹菜,一看莖,越細長的越嫩;二看葉,翠綠色的更鮮嫩。」
  • 「設施蔬菜」漸成新疆南部民眾增收「亮點產業」
    中新社新疆喀什1月4日電 題:「設施蔬菜」漸成新疆南部民眾增收「亮點產業」作者 胡嘉琛4日,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扶貧溫室蔬菜大棚基地,村民比拉力·亞森正細心地為西紅柿整理枝杈。此前,塔裡木盆地周邊的新疆南部縣市新鮮蔬菜供給多需要外調。以喀什地區為例,冬春兩季60%的蔬菜需要外調,當地蔬菜批發價格普遍高於疆外其他城市。但新疆南部地區並非發展農業的「荒漠」。憑藉豐富光熱資源,新疆南部近年來積極推動設施農業,多個縣市因地制宜,開展溫室育苗、拱棚蔬菜等工作,使得「設施蔬菜」逐漸成為民眾增收「亮點產業」。
  • 菜農心中的科技貼心人——記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新技術開發服務中心...
    1985年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後,35年來,關慧明每年都有300多天在田間地頭為菜農服務。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新技術開發服務中心科技特派員,他先後培訓菜農10餘萬人次,針對生產難題研究出十幾項科研成果,每年幫助菜農增收4000多萬元。
  • 從單打獨鬥到「三社」融合 梁平菜農蔬菜走出家門
    「這下好了,我基地裡的蔬菜不用發愁賣了。」隨著一箱箱裝好的油麥菜搬上前來運輸的貨車上,蔭平鎮樂英村綠豐蔬菜基地負責人胡高揪著的心終於輕鬆了。而前幾天,他還坐在自家的基地裡的蔬菜發愁。這批蔬菜運出,也意味著梁平區全面啟動蔭平蔬菜線上銷售新模式。
  • 博白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
    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為如期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龍潭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扶貧產業。近日,龍潭鎮2000多畝毛豆喜獲豐收,預計總產值一千兩百多萬元,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貧困戶增收脫貧。記者在龍潭鎮南坡村的毛豆基地看到,成片的毛豆長勢旺盛,一串串飽滿的毛豆掛滿了枝頭,四百多名群眾正在田間採摘成熟的毛豆,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
  • 彭水:蔬菜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當天,在馬峰社區蔬菜基地看到,摘菜、裝菜、裝車,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蔬菜長勢還可以,我們都賣了個好價錢,今年的天氣對我們菜農來說影響較小,種出來的蔬菜也不愁銷售,現在產業路的修建也極大地帶動了我們的產業發展,我對蔬菜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李明琴說道。
  • 國際空間站迎豐收:太空人兼職菜農拔蘿蔔,運回地球還要等到明年
    國際空間站迎豐收:太空人兼職菜農拔蘿蔔,運回地球還要等到明年  CHEN • 2020-12-04 17:24:10
  • 泰安:肥城桃園鎮搭建蔬菜供需平臺 村民家門口的「農貿市場」
    現在就不一樣了,自從有了魯中桃源蔬菜物流園,白菜價格上來了,我們也有地方賣菜啦!」18日,記者在泰安肥城桃園鎮魯中桃源農產品物流園裡,遇到桃園鎮菜農李大姐,她高興的向記者介紹說,與往年相比,今年自家種的白菜不僅得到豐收,而且也賣上了一個好價錢。
  • 遂平縣和興鎮:園區蔬菜大豐收,決戰脫貧穩增收-駐馬店網——駐馬店...
    駐馬店網訊(記者 周濤  通訊員 張威凱)春風和煦,陽光普照,在遂平縣和興鎮蔬菜產業園區
  • 牧民變身菜農 青稞改種青椒——夏河縣呼爾卡加村「菜籃子」工程...
    牧民變身菜農 青稞改種青椒——夏河縣呼爾卡加村「菜籃子」工程助力脫貧見聞 2020-09-21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菜農反映蔬菜「爛」田間,永嘉義工幫銷一舉多得惠眾人
    目前正值冬春季蔬菜上市時期,可在疫情的突然襲擊下,運輸困難,有菜農反映蔬菜「滯留」田間地頭,為了幫助菜農王啟年儘快銷完蔬菜,縣金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義工們積極伸出援助之手,不僅自己購買還把這個消息傳遞給其他愛心人士,很快便有更多人加入了幫菜農銷蔬菜的隊伍。
  • 百縣千村行(284) | 120畝基地內種了49個新品種蔬菜 「怪菜」成...
    朝天區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的茄子豐收了。華小峰 攝四川在線記者 張萍 向朝倫 燕巧 張紅霞用於觀賞的辣椒、生食的玉米筍、無籽的中華神茄……11月中旬,在海拔1400米的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上,有一個120畝的菜園子,裡面種了許多奇奇怪怪的蔬菜。這裡試種的蔬菜明年將在586平方公裡的曾家山開枝散葉,助力山區群眾持續增收。
  • 漳縣武陽鎮新莊門村何江魚的「蔬菜致富經」
    漳縣沿漳河一帶土地肥美寬廣,不過大部分土地用於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僅有的蔬菜種植戶也是自產自銷,蔬菜保質期很短,蔬菜熟在地裡幾天內賣不出去也只能低價處理或者扔掉,收入也一般。「這麼肥沃的土地不能浪費了。」在這種情況下,何江魚把目光放在了蔬菜種植、儲藏、銷售一條線的門路上。
  • 小蘭幹村來了蔬菜「經紀人」 菜農再也不愁銷路
    陳本建今年57歲,他和妻子兩人靠租賃3畝蔬菜大棚生活。前幾年,陳本建因為一場大病,僅治療費就花了9萬多元,還欠了一些債,老兩口生活十分拮据。今年春季受疫情影響,陳本建的蔬菜滯銷,加之年前蔬菜大棚租金、肥料、薄膜、種子等投入,基本沒有收入,讓老兩口急的團團轉。
  • 塗市鎮:吊瓜豐收 農民增收
    酉州城事訊(全媒體記者冉川文/圖)10月11日,在塗市鎮桃魚村,村民們正利用晴好天氣採摘吊瓜,地裡田間一派豐收的景象。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塗市鎮通過引進吊瓜產業,陸續建成吊瓜基地400多畝。桃魚村吊瓜基地負責人介紹,「我們的吊瓜基地每年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1000多人次的就業機會,而在吊瓜採收期,每天有30多名村民務工,人均月增收有2000多元。」